No. 1609 大乘成業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處處經中世尊說。三業謂身業語業意業。此中有說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語即是業故名語業。此二皆用表與無表為其自性。意相應業故名意業。此業但以思為自性。今於此中何法名表。且身表業形色為性。緣此為境心等所生。誰之形色謂身形色。若身形色。何故前言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謂總名身一分攝故名身形色。依身大種而發生故名身所造。以總身言於別亦轉。如世間說居邑住林。何緣復說緣此為境心等所生。為欲簡彼脣等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以緣言音心等生故。又為簡彼宿願心等所引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餘異熟因心等生故。何故名表。此能表示自發業心令他知故。為顯此義故。說頌言由外發身語 表內心所思譬彼潛淵魚 鼓波而自表 形色者何。謂長等性。何者長等。謂於彼生長等名想。此攝在何處。謂色處所攝。今應思擇。長等為是極微差別猶如顯色。為是極...
No. 1601 辯中邊論頌一卷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相品第一唯相障真實 及修諸對治即此修分位 得果無上乘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 是則契中道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此境實非有 境無故識無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唯所執依他 及圓成實性境故分別故 及二空故說依識有所得 境無所得生依境無所得 識無所得生由識有得性 亦成無所得故知二有得 無得性平等三界心心所 是虛妄分別唯了境名心 亦別名心所一則名緣識 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 分別推心所覆障及安立 將導攝圓滿三分別受用 引起并連縛現前苦果故 唯此惱世間三二七雜染 由虛妄分別諸相及異門 義差別成立應知二空性 略說唯由此...
佛使尊者【法音丛书出版缘起】向大自然学习佛法香光书乡编译组法音丛书是一套探寻佛陀智慧的丛书,是由泰国高僧佛使尊者的系列着作集成,也是香光书乡编译组引介南传佛教思想的开始。[回归佛陀的本怀]在中国传统的分类上,北传佛教属於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却被贬抑为小乘佛教而长期被忽视。诚然,大乘佛教的兴起带给佛教普化人间的新机,但是它大开方便之门的作风,却给外道思想趁虚而入的机会,使得後期大乘佛教的发展,渐有背离根本佛法的现象。近年来,台湾佛教快速成长,各种法会、活动以及慈善、教育等公益事业,都吸引着各阶层的人士叁与,一时之间,学佛蔚成风气。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探寻佛教的修持方法,以弭补物质发展後的心灵空虚,有的人向上师寻求密法,有的人静坐叁禅,更有的人想要只凭加持立即开悟....,在以佛教为名的天空下,各种修法正呈显着多彩多姿的面貌。...
第一章 佛说金刚经的起因那是在很早的时候,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创办了一所学校,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学生。每天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佛就要穿好袈裟,拿着钵盂去化缘,然后把化缘得到的食品拿回来食用,吃完之后还要打水洗脚(因为印度人是光着脚走路的),然后整理好自己的座位,开始打坐练功。第二章 须菩提站起来提问这时候有一位名叫须菩提长者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只见他鹤发童颜,长须飘飘。他向佛行了一个礼,双掌合十恭敬地说:“先生,您经常教导我们要看护好看自己的念头,随时反思自己的言行,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那么,对于那些普普通通一心向道的人而言,应该如何想、如何做、如何平息自己内心的烦恼呢?”佛说:“这个问题提得好!下面我就来解答你的问题。”第三章 大乘佛教的思想...
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其人其事邹自振 欧阳竟无(一八七一至一九四三),又名欧阳渐,江西宜黄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佛教居士,佛学教育家,唯识宗代表人物。 唯识学说为古印度无著、世亲所创立,在公元五世纪至七世纪传入中国,对中国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竟无对唯识宗的贡献见于他的《唯识抉择谈》一书,他反对净土、天台、华严宗所持的顿悟之说,他的名言“佛教既非宗教,亦非哲学。表达了他。佛教是包举了人生各门原理的独特体系。的观点。本世纪二十年代,欧阳竟无和太虚大师进行了一系列论争。太虚大师以为,佛教需要与西方思想进行广泛的糅合;欧阳竟无则反对此种糅合之说,主张谨守唯识宗的教义,不同意熊十力重建新理学以包括唯识宗的做法。欧阳竟无的著作《竟无内外学》在他身后出版,近年又出版了研究他的著作《欧阳竞无评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 予姓蔡氏。父彥高。母洪氏。生平愛奉觀音大士。初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誕。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時生也。 二十六年丁未 予周歲。風疾作。幾死。母禱大士。遂許捨出家。寄名於邑之長壽寺。遂乳名和尚。 二十七年戊申 予三歲常獨坐。不喜與兒戲。祖父常謂曰。此兒如木椿。 二十八年己酉 二十九年庚戌 三十年辛亥 三十一年壬子 予年七歲。叔父鍾愛之。父母送予入社學。一日叔父死。停於床。予歸。母紿之曰。汝叔睡。可呼起。乃呼數聲。嬸母感痛。乃哭曰。天耶。那裏去也。予愕然疑之。問母曰。叔身在此。又往何處耶。母曰汝叔死矣。予曰。死向甚麼處去。遂切疑之。未幾。次嬸母舉一子。母往視。予隨之。見嬰兒如許大。乃問母曰。此兒從何得入嬸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癡子。你從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來之疑。不能解於懷...
浙水慈云沙门续法述一诸识生灭 二藏识境界 三有无妄计 四顿渐净流五常不思议 六建立诽谤 七空无生性 八如来藏性九四大修行 十诸法因缘 十一言说分别 十二远离四句十三大般涅槃 十四分别缘起 十五常声依幻 十六四果差别十七圣智一乘 十八意成身相 十九五无间业 二十诸佛体性廿一四等密意 廿二依二密法 廿三法离有无 廿四宗趣言说廿五虚妄分别 廿六善于语义 廿七迷执解脱 廿八智不得境廿九勿习世论 三十涅槃差别 卅一如来觉性 卅二不生不灭卅三拣别无常 卅四入灭现证 卅五常无常义 卅六蕴处生灭卅七四法差别 卅八佛如恒沙 卅九诸法刹那 四十如来变化四一遮断食肉颂曰: 四十一门离 一百八句遣法相非非尽 真性顿然显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浙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1、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华严经修慈分)2、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3、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欲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4、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朱法集要经)5、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 (佛遗教经)6、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智者大师)7、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圭峰法师)8、勿谈世间文学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 (藕益大师)9、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藕益大师)...
乘一法师法名常济,字登觉,俗姓梅。1994年依上海元音金刚上师修学禅净密,1997年于福安万寿寺闭关修学三年三月三天,2000年接印心宗法脉代师灌顶传法。2007年接深圳弘法寺本焕大师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脉,大师传法偈曰:常持诸佛无上戒,济世救人悟真如,乘愿应世弘圣法,一心不二普度生。在恩师茗山长老、本焕大师、慧律法师、晋美彭措法王、白玛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师的提携开示指导下,从事禅宗、净土、密法的教学,讲授楞严、法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大乘经论和修行法门,对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常怀感恩心……三七第一天诸位同修、同学、善知识:今天是2007年12月9号。星期天。是第三个佛心七的第一天。前面两个佛七圆满结束。从今天开始给大家讲《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菩萨写的佛学著作称为论。本论比较长,有140多页。如果把这部论讲完,每个晚上要讲十几页。按照我们的安排,此论讲完,最后还要讲...
【目录】序总让佛法照彻心灵的幽暗编者序无常,温柔的提醒19 万法无常25 越生老病死怖29 爱喜即苦33 正向灭尽37 不住颠倒43 不随使死51 一切相无我57 计我则不见真实67 知者为明73 念念明觉81 生法计是我89 中道101 修习三十七道品109 观诸相非相121 心净故众生净129 无常想,多修习137 修不放逸149 无相三昧159 正向三菩提167 无明触灭,明触起173 除欲见法183 内寂其心189 灭大苦193 不随缚生死199 圣法印207 自洲自依213 识无所住219 五种如实知229 俱解脱243 不取则不着249 诸根增长255 为五阴所食265 有因有缘275 疾得漏尽287 阴阴相关301 观生灭,离我慢317 如来331 身苦心不苦339 当断不善法349 见四圣谛-1 总序让佛法照彻心灵的幽暗...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及总目次杂阿含经论会编(中)目次杂因诵第三┅┅┅┅┅┅┅┅┅┅┅┅┅┅┅┅┅┅┅┅1-218三 因缘相应(七八经)┅┅┅┅┅┅┅┅┅┅┅┅┅┅┅┅┅1 第一○经┅┅┅┅┅┅┅┅┅┅┅┅┅┅┅┅┅22 第一七经┅┅┅┅┅┅┅┅┅┅┅┅┅┅┅┅┅40 第二六经┅┅┅┅┅┅┅┅┅┅┅┅┅┅┅┅┅60 第五二经┅┅┅┅┅┅┅┅┅┅┅┅┅┅┅┅┅80四 谛相应(一五0经)┅┅┅┅┅┅┅┅┅┅┅┅┅┅┅┅99 第四三经┅┅┅┅┅┅┅┅┅┅┅┅┅┅┅┅┅120 第七二经┅┅┅┅┅┅┅┅┅┅┅┅┅┅┅┅┅140五 界相应(三七经)┅┅┅┅┅┅┅┅┅┅┅┅┅┅┅┅159六 受相应(三一经)┅┅┅┅┅┅┅┅┅┅┅┅┅┅┅┅189道品诵第四┅┅┅┅┅┅┅┅┅┅┅┅┅┅┅┅┅┅219-471七 念处相应(五四经)┅┅┅┅┅┅┅┅┅┅┅┅┅┅┅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