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师教言伏藏 移喜磋嘉佛母 藏岩 嘉玛宁巴 开启岩藏 梵云:阿那渣沙玛哇霞玛嘉玛 汉云:圣莲花生一切事业 藏云:班渣咕噜打坚尼吽 唵啊吽班渣寠噜贝玛悉地吽 皈依上师本尊空行母 “一介女子,移喜磋嘉,我于师尊,供献广大,外内及密,曼陀罗已,如是启请:嗟嗟!大师莲花生,于现在世,尽未来世,于我等辈,西藏人民,祈请赐予,无尽救护,及于助援。有如尊者,广大觉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虽女众,决定无疑,必将获赐。有如甘露,纯净珍贵,尊者仪轨。” “我见久远,未来众生,心志软弱,见解善变,轻易动怒,不住安忍,轻致暴乱。于圣教法,持外道见;尤于密咒,尊胜教法,轻蔑诽谤。是时众生,病患贫穷,恐怖武器,战争之祸,如是三者,巨大灾厄,炽盛增长,尤于西藏,极大苦难,一时降临。是时藏民,仓惶苦恼,如蚁破穴,蜂拥而出,遍怖三境;汉土藏地,与及中亚。”...
(一~五划)于凌波居士著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自序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通达唯识之学,谈何容易?唯识学所依的典籍,由印度梵文翻译出来的,有‘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之学,及揉杂十大论师释论译出的《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以及注释识论、述记等许多注疏。读唯识书,须于众多典籍中,综理出头绪;于繁琐名相间,分析其差别义。因之诠释名相的辞书,就成为手边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许多唯识学名辞,并不具备于一般...
以利亚的信仰与事奉重点在关键时刻扭转时代爱神的人必恨恶假道求雨之前先求火岂可有双重标准最孤单的祷告会错误的祷告内容,正确的祷告动机耶洗别的心理学未蒙垂听的祷告你在这里做什么膏以利沙准备交棒以利亚事奉的阴暗期再度的复兴连神都尊重的人照上帝的意思忧愁宝座上的宝座台北的讲座有一个特点,它是有整体计划的;赵天恩牧师是这些讲座的工程师,除了神学讲座外,他也安排了「教牧讲座」,这个讲座每一年都蒙上帝的赐福成为工人的信息。神造就工人比他创造天地更费工夫,神创造天地是「说有就有,命立就立」 ;但神要造就工人就需要先把他的儿子赐下来,为我们流血舍命,为我们战胜罪恶、死亡、撒但的权势,再以救赎的恩典叫我们与基督一同复活、成为被圣灵重生的人,然后再用各样的磨练, 无论是知识的装备、生活的苦难、事奉的斗志等等,把我们磨成一个合用的工人。所以,工人需要经过很多的工夫,需要神自己成为雕塑我们...
心灵的资粮 阿姜查 序言 阿姜查法师最具特色的教导之一是他对僧团的强调,并用它来当作一种佛法修习的方法。对于教导在家居士,他的独特才能是不容否认的——无论是单纯的农夫或是大学教授,各行各业的人他都能出色地与之相交流。而他以教导及建立团结的僧团所获得的效果,也明白地显现在环绕着他成长的许多寺院上——既在泰国也在后来的英国、澳洲、欧洲和其他地方;若要使长期的成效被实现,阿姜查预知到在西方国家建立僧团的必要。 对于在家读者,将这些开示时的环境牢记在内心是有必要的——崎岖、简朴、贫困的泰国东北角,是大多数泰国伟大禅坐大师的出生地,也几乎是整个丛林寺院传统的所在地。东北的人是被这种环境磨练成强健朴实且温和有耐心的;也因而使他们成为适合森林比丘生活形态的理想之人。在这种环境中,于小小的厅堂内点着微弱的煤油灯,被聚集一起的比丘们团围着,阿姜查在为他们开示。...
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是一位生于法国、事奉于日内瓦、与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同期的改教家。在把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系统化一事上,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后人一致公认的。他在27岁那年(1536)就写成了著名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一书的初稿。其实,整个改教运动的精髓,就是把圣经从神职人员手中解放出来,让每一个平信徒都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话语。同时,改教运动所争议的,乃是一个关乎权威谁孰的问题-究竟信仰的权威是来自教皇和教会传统的,还是来自圣经的?改教家们一致坚持,信仰唯一的权威乃是上帝的自启之道,教皇或教会传统也需要被放在这至高的权威之下。而加尔文对这个高举圣经、惟独圣经之改教精神的响应,就是透过撰写有关对圣经的注释书和他释经性的讲台事奉。他写《基督教要义》的目的就是要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把整本圣经的总原则提出来,使平信徒可以自己研读圣经,并且...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归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诸法行 建立最初胜事业 我今广释菩提心 此中云何。若欲速证一切智者。总略标心住于三处。出生悲心。从悲发生大菩提心。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此悲所因为观众生故。如圣法集经云。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诸菩萨不应修学多种法门。但于一法而自勤行。即于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谓大悲。诸菩萨乘此大悲。即于一切佛法如掌中得。世尊譬如转轮圣王轮宝行处。即得一切力聚。而诸菩萨亦复如是。大悲行处。即能成就一切佛法力聚。世尊又如士夫命根坚固。即能令诸根而得转故。而诸菩萨亦复如是。大悲坚固。乃能令诸菩提行法而得转故...
论唯识宗的修证次第果 清 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然而,佛道长远,须经三大阿僧祗劫,修六度万行,积无量福德,断除我法二执方可证得。唯识宗将在修行过程中,破执的深浅及断惑的多少等,分为五个次第,即五位。这五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下面将此五位加以简单介绍,以便大家对唯识宗的修证次第有所了解,并沂方家不吝赐教。 一、资粮位 此位最初深发求佛果菩提之心,为欲趣此路过,乃作种种的增胜资粮,即是因欲资益自己的菩提法身故,而修习福智的的行门,所以名为“资粮位”。此位又名顺解脱分,因是为有情勤求解脱涅槃之顺解脱因故。 那么,这资粮位的义相是怎样的呢?《成唯识论》卷九云: 乃至朱起识,求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这就是说:大乘根性的种类,从发极为深固的大菩提心时开始,至未生起顺抉择分时止,修习种种胜行,积集福智资粮,以能观的...
张澄基教授译▲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译者的话▲▲第一篇 密勒拾柴记▲▲第二篇 善河降魔记▲▲第三篇 雪山之歌▲▲第四篇 崖魔女的挑□▲▲第五篇 密勒日巴于绕马▲▲第六篇 密勒日巴在独利虚空堡▲▲第七篇 修行人的快乐▲▲第八篇 八天女供食的故事▲▲第九篇 密勒日巴于灰崖金刚堡▲▲第十篇 惹琼巴初遇尊者▲▲第十一篇 学佛之困难▲▲第十二篇 牧牛童觅心的故事▲▲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对法师释迦古那的开示▲▲第十四篇 女弟子--巴达朋的故事▲▲第十五篇 旅店中的开示▲▲第十六篇 强盗弟子炽贡惹丐□▲第十七篇 银溪相遇记▲▲第十八篇 藤杖之歌▲▲第十九篇 廿一种心要曲▲▲第二十篇 无常八喻曲▲▲第廿一篇 学道需及时的开失□...
整个佛陀教法,若要论其大意,则亦可以三句括尽,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却是说佛法的作用。 所谓"诸恶莫作",是说凡妨害众生,事无大小,皆不可去干;而"众善奉行",则是说凡利益众生,事无大小,皆当为之。这两句合起来,也就是戒学中禁止和勒令的旨意。至于"自净其意"一句,则是要使意业清净无染(修清净心);而禅定正是清净意业的功夫,智慧却是清净意业的效果。所以佛法的本体和作用,恰可互相配合。涅槃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可见这是一切诸佛通行的教化。 传记中有载:唐白香山居士曾经往参鸟窠禅师,请问佛法大意,师即答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香山笑谓:若此二句,三岁孩童也能道得。师遂喝云:三岁孩童虽能道得,八十老翁却未必行得。这段公案,对于学佛之人,实在可堪玩味! ...
堪布索达吉著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为适应各种不同有情之根器意乐等而宣说种种法门、宗派及解脱之道。诸凡所有教派虽暂时抉择的方法、修行的仪轨等不相同,而究竟之密意皆成一趣,因为各派大师实则同一故。如宁玛的莲师、格鲁的宗大师、嘎当的阿底峡、嘎举的达波瓦、萨迦的萨班刚嘎降村等皆为同一化身,此有诸大成就者之语为证,四世班禅乐桑曲坚说:“大智成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又化乐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二世达赖格邓江措大师也说:“成就持明莲花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文殊化现慈氏公唐仁波切亦说:“雪域开创佛法莲花生,彼义如理修持阿底峡,于彼遣除邪说宗喀巴,三者无二以教量成立。”《莲花生大师传》云:“能仁授记多康山,阿底峡化乐桑扎,彼士出世藏得乐。”《无偏佛教史》引述夏嘎措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