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22日一3月8月)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很慈悲,各位班首师傅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佛祖几句剩话。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佛末世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是时座下人天大众皆不识得,惟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此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下承当之无上法门,后人笼统,目之为禅。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之禅,有二十余种之多,皆非究竟,惟宗门下的禅,不立阶级,直下了当,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此宗相继...
引言 创巴仁波切 下面一系列的演讲,是于一九七○年秋及一九七一年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Boulder)市发表的。当时我们正在筹组博德市的禅修中心噶玛藏(Karma Dzong)。我的学生虽大多热望修道,但对修道一事也满怀惶惑、误解和期盼。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向我的学生概括说明"道"是什么,以及提出一些警告,教他们预防修道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如今看来,出版这一系列的演讲,似乎有助于那些对修道已感兴趣的人。正确修道,是一个非常细密的过程,不是天真地投入即可有成。歧途甚多,曲解道心和以自我为中心来解释道心的情形,都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发生;我们会欺骗自己,自以为是在发展道心,其实是在用修道法来加强我慢。这种根本的曲解,可称之为修道上的唯物。 这一系列的演讲,先谈修道者涉入唯物的各种方式,以及有志于道者的多种自欺。走过这些歧途之后,我们再讨论正道的轮廓。...
茅山道法实际流传法术种类:“五雷掌法”“解五雷掌法”“肚痛法”“解 肚痛法”“罗汉仙法”“解邪术法”“止血仙法”“跌打梅山法”“紧箍咒” “隔山止血法”“勾魂法”“收神魄法”“华佗仙师法”“观音仙法”“黑扎法” “止痛消肿法”“千斤定” “咽喉骨鲠法”“止痛华佗仙法” 茅山法修炼方法: 一、斋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三月十五、十月初三、十一月冬至日;每月农 历初一、十五;注:斋期不食酒肉五辛。五辛:葱、蒜、韭、辣椒、姜 二、布场本功法布场设置简单而实用。用瓷碗一个,内盛小米三分之一。通 灵符一道。香三柱,黄纸四张,垫子一块。修练时面向东坐。 三、通灵寅时( 3-5时)洗漱完毕,在无人清净处穿干净衣服,面对东方设 坛点燃三根檀香插在米碗内,然后跪在垫子上,烧黄纸三张,磕三头,用右手中...
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序宋儒有言。“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予于斯语。重有感焉。粤自腾兰入汉。白马驮经。乾竺贡书。代有增益。自东晋以迄南北朝。斯时佛法专重经教。世主以译经为妙严。僧伽以试经而得度。说法以依经为本据。行道以转经为功德。必至博通三藏。始称法师。纵云究极一乘。罔识真药。是故正法眼藏。以不立文字。目为虚妄。阐提佛性。以未见经文。争相诘难。甚至重溟五舶。预言被摈于关中。面壁九年。达摩见毒于熊耳。以胶柱而鼓瑟。遂饮水而分河。此圭峰禅源诸诠集之所由作也。李唐以降。拈花一脉。五宗分化。禅德辈出。类多博该三学。于是禅教始渐融通。试观少室以楞伽为印心。东山以金刚为下种。乃至字则不识。义即请问。坛经不乏说教之文。读经看教。宛转归己。百丈所许自由之分。凡兹理事。明示风规。若夫金弹银弹之权譬。佛说魔说之讹。拈止啼钱。剿绝儿孙解路。挝涂毒鼓。死尽魔外偷心。甚至...
我上面有五个哥哥,母亲非常想要一个女儿。隔壁邻居,他家生了六个女孩。就有人跟我们说,干脆你们换吧!母亲口头已经答应了,但真要换的时候,父亲抱着我流泪,母亲看见他哭了,也哭,于是终究没换成。生下我后,母亲就又到农村去了。所以我是经常的上海,农村两地走。由于这样的因缘,从小我就看到了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民风民俗,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变化和发展。我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同学之间讨论:我们以后长大了,都做什么?我当时就说:我要云游天下。这个云游天下的概念,并不是说要出家,那时不知道有出家。因为我周边的人没有学佛的,也没有人传播这些。现在想起来,我小时候特别喜欢一样东西,就是佛塔。只要谁说哪里有佛塔,我心里就会痒,就想要去看。比如上海,我家住在西藏路,到龙华塔,要换好几辆车。但是我很小一点点,就会查着地图,换车去看。这或许就是我对佛教最初的印象。后来我皈依佛门,就在了这个龙华寺。...
总目录第一部福音信息一有神读经:四1)「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更清楚一点的翻法,就是说,「愚昧人心里说,没有神。」(诗十「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请注意下面的话,「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十一6)「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19-20)今天下午我要说一个题目,这一个题目,不一定是容易说的,也许有一些不容易。我可以承认说,这是我平生第二次说这样的话。今天所要讲的题目是什么呢?就是希伯来书十一章六节所说,「凡来到神面前的人,必须信有神。」连带还要提起诗篇十四篇一节所说的,「愚昧人心里说,没有神。」其实对于神的有无的问题;是不必讲的,圣经也不来辩论这个问题。因为圣经以为人必须信有神,人没有一点理由...
《盲人绝密算命技术50项》是盲人先生走江湖以此立威,靠此打招牌,征服人的绝招。一般算命先生若八字算命基础不牢,若掌握了《盲人算命绝密技术50条》便可以震撼住有些民间高手,所判之事神奇、精确令人难以置信。所以《盲人绝密算命技术50条》要好好掌握。它主要是断八字一些死律。逢之即应,百不失一。这50条内容包含广,例如:如何知道人家是()腹产所生。如何知道人家是养子。如何知道人家是参军的?等等。都有其固定信息,都有一些死律子。许先潮教授就是告诉你真东西。让你看后,有顿悟之感,让你实际预测水平大大超越于常人。超越于现代某些名人。当然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名人大多是自封是什么易学家,大师之类。他们的实际水平很多都不如民间一些高手、盲人、民间有些高人往往铁口直断,精细精确度往往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他掌握了很多江湖秘诀,才高人一筹。...
向神圣的诸上师致敬!佛陀全部经典的精华要旨,众菩萨推崇备至的无上法,有缘者寻求解脱的必经口岸,我今做力所能及的解说。那些不迷恋世间区区幸福,为了具足良缘的人生有价值,一心向往众佛喜悦归宿的幸运的人们诚心倾听:若无正确的出世心而追求世间幸福,就无法进入根除烦恼的涅槃乐境;迷恋尘世的意识是锁链,求解脱要发彻底的出世心愿。常想人身良机难得而生存时间不多,就会从今生今世的纠缠中迷途知返;深思业报不爽、轮回苦多,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也会断然绝望。如此深思熟虑,并念念不忘,就对尘世的富贵安乐不抱幻想;时时刻刻除解脱,不生别的念头,这时才可以看做萌发了正出世心。出离之心若不与正发心相结合,就不会变成获得无上菩提,实现圆满幸福的有力基因。...
入中观般若论大阿阇梨月称论师造桂·廓巴拉则由梵译藏桑周札喜活佛由藏译汉稽首妙吉祥童子入中观般若之义自当宣说:破立二者,唯是有破,于实际边,无有破立。如是串习,当得圆满。戒断十恶,奉行十善,禁耽著事,自无所立。此等起事,无真自性,离多一故,如实幻象。多方分故,微尘非一,因无彼故,何有多者,互绝性故,岂有别事。由无彼故,聚彼粗色,及实质等,何有是者。所显万相,与识无异,是故知识,亦变为多。由相假故,识亦变假,若非如彼,即成实性。因彼心生,断绝一多,互绝因故,诸事皆无。非是违乖,谓现前等,无察情计,吾本无遮。立唯名故,宗许非因,于本无生,无所破立。于无生性,有寂无别,无生事故,亦非无生。世俗胜义,佛及众生,见修果行,皆等无有。当修彼义,由修所生,无分别慧,使趋自寂。无有体认,亦无散乱,无相之义,当明修之。后得所现,诸有事物,当知彼等,唯是幻有。应勤守护,三种律仪,七支...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旧历的清明节,我们选择在这一天启讲《净土大经解演义》。这个名称对一般人来说好像很生疏,佛门的老同修知道,“净土大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现在有九种不同的版本,我们所选择的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本子,依照朝代先后来排列,这是最后,就是第九个本子。“解”是注解,夏老的弟子黄念祖老居士注的。这个缘起也很不可思议,《无量寿经》在大乘教里面,佛门里面就感到很稀有。为什么?因为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讲了许多经论,老人家只讲一次,没有重复的,唯独《无量寿经》重复讲了好几次。在中国翻译的,我们在译经目录里面看到有十二种,那是翻的次数最多的,从汉朝到宋朝八百年间十二次的翻译。当然同一个本子有多种的翻译,里面的文字当然不一样,内容肯定是大同小异。像《金刚经》有六种译本,这我们在《大藏经》里面都能看到,那是同一个...
虛雲老和尚甲、敍意乙、持戒的功德 一、總論 二、別說 1、持不殺戒的功德 2、持不婬戒的功德 3、持不盜戒的功德 4、持不妄語戒功德 5、持不飲酒戒功德丙、犯戒的過失 一、總論 二、別說 1、犯婬戒的過失 2、犯殺戒的過失 3、犯盜戒的過失 4、犯妄語戒過失 5、犯酒戒的過失丁、餘義 一、總結上文 二、開遮持犯 三、懺已還淨 甲、敍言 戒的意義,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惡五逆的罪惡,如防流水,似護眼珠,滋長善法,是名戒義。大集月義經說:“諸仁者;離欲義是戒義,解脫義是戒義,休息義是戒義,盡義是戒義,滅義是戒義,此諸句義,名為戒義。”釋尊將涅槃的時候,阿難請問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去世後以何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所以我們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導師,若無戒行,等於無師傳!但是佛教律藏中,關於律學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