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从来没打算写回忆录,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我总认为这样会妨碍工作。 卸下总理职务五年后,我的老朋友兼同僚,也就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执行主席林金山使我相信,年轻人会喜欢读我的回忆录,因为他们对那本收录我的旧讲稿,由报业控股以华文出版的政论集深感兴趣。我也为那些只知国家稳定、增长和繁荣的新一代过于自信的态度担忧。我想新加坡人应当了解,新加坡曾经是、现在还是那么脆弱。当时我们面对种种危险,差点儿就一蹶不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了解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社会秩序、个人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都得来不易。 1959年我就职时,许多人尚未出世或年纪还小。他们不会知道,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弹丸小国,是怎么同它的天然腹地分隔开来,并且必须在东南亚民族主义新兴国家的冷酷世界里求存。他们认为不到40年光景,世界银行就把新加坡列为发达国家是顺理成章的事。...
日期:6/21/2010山水之间4:44:57 PM我只是想学习下知微子4:45:19 PM不能视频就要等些时间了山水之间4:45:29 PM。。。知微子4:46:05 PM只需视频一秒钟证实一下即可山水之间4:46:38 PM那我没有哦知微子4:46:52 PM那以后再发给你山水之间4:47:19 PM好吧知微子4:47:41 PM我上你空间看一下山水之间4:47:45 PM恩山水之间4:47:47 PM好啊16:52:43对方中止了视频通话,通话时长9分28秒。知微子4:54:26 PM知微子4:54:45 PM先把这个图记熟山水之间4:55:20 PM恩好的 就12地支知微子4:55:57 PM这个图表就相当于一个面对着你的人脸山水之间4:56:17 PM恩知微子4:57:41 PM12支间的界限并不是特别清晰是模糊界线知微子4:58:17 PM一般偏于哪边就主要是在哪年知微子4:58:37 PM分不清的就两年一起说...
阿姜 查现在,请你用心听,不要允许你的心追随其他事物而迷失。想像这种感觉──当你独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个地方,坐在这里,当下,有什么呢?只有身和心这两样东西,如此而已。现在这个坐在这里的外壳里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觉知和思考的则是「心」。 这两样东西也叫做「名( nAma )」和「色( rUpa )」。「名」,意思是指没有「色」或形体。 所有的念头和感觉,或受、想、行、识四种精神上的蕴( khandha ),都是「名」,它们没有形体。当眼睛见到形体时,那个形体叫做「色」,而那时的觉知叫做「名」。它们总称为「名」和「色」,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要了解:当下这个时刻坐在这儿的,只有身和心。可是,我们常把这两样东西给互相混淆了。 如果你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真相。目前,心的状态仍是未训练的──污秽而不清明,还不是清净的心。我们必须透过修习禅坐来进一步训练这颗心。...
诗篇84万军之耶和华阿,你的居所何等可爱。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万军之耶和华,我的王、我的神阿,在你祭坛那里,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着菢雏之窝。在非洲有一个两千多人的教会,当主日崇拜即将开始的时候,突然有两个身穿黑衣、头戴面具、手持机关枪的人冲上讲台,说﹕“有哪一个人能够为着你所信靠的耶稣基督牺牲的话,可以留下来,不然,赶快离开。”大家能走的都走了,最后只剩下了牧师和二十个人。这两个人将面具拿下来,对牧师说﹕“好了,我已经把那些假冒伪善的人都赶走了,你可以讲道了。”说完就离开了。这件是不是真的,我们不知道。我们这班信神的人,每个星期来教堂敬拜主,我们在家里也经常祷告、读经。然而在许多的事上,我们所看到的,到底信靠耶稣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如果单单为着得利益,老实说,不如不信。我相信,许多人是因着好处求告主。这并没有错误。我...
月称论师造 法尊法师译 入中论卷一 敬礼圣曼殊室利童子 第一菩提心极喜地 为令悟入中观论故造入中论。兹于诸佛菩萨先应赞叹者,即是诸佛第一胜因,救脱系缚生死牢狱无量无依众生为相之薄伽梵大悲故说。 声闻中佛能王生 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由得圆满无上法王,较声闻独觉菩萨尤为圆满自在,即声闻等亦承其命,故诸佛世尊名曰能王。要从诸佛乃生声闻等,以诸佛出世无倒宣说缘起,彼由闻思修习,乃能随其信乐满足声闻等果故。 设有一类唯闻佛说缘起善达胜义,而不现生证般涅槃,然彼行者于他生亦必能获得所求果报,如定业果。圣天云:“现已知真实,现未得涅槃,他生决定得,犹如已造业”。中论亦云:“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无依而自生。”能得正教授之果,故名声闻。如云:“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等。或从诸佛听闻无上正觉妙果之道,为求者宣说,故名声闻。...
目 录第一品、分别界品第二品、分别根品第三品、分别世间品第四品、分别业品第五品、分别随眠品第六品、分别圣道品第七品、分别智品第八品、分别定品序文问答题1、 请简单介绍世亲论师。答:世亲论师被誉为世界智者之顶饰,与无著菩萨一母所生。于那烂陀寺出家后,严持戒律,精通三藏。后据有部《大毗婆沙论》造《俱舍论》,于其中融合了经部诸宗的观点,而被誉为聪明论。经无著菩萨的劝说后,论师转而弘扬了大乘。尊者一生造论颇丰,被誉为“千部论主”。尊者每日讲授二十堂大乘课程,担任授戒之亲教师、轨范师之职,并辩论制伏外道。尊者真正以“讲辩著”智者三大事业度日。当时所有的大智者对尊者皆毕恭毕敬,五体投地。尊者一生广弘佛法,大兴寺庙,被誉为第二大佛陀。尊者培养了诸多不可思议的大弟子,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弟子即精通戒律之殊胜弟子阿阇黎功德光、精通俱舍之殊胜弟子阿阇黎坚慧、精通因明之殊胜弟子阿阇黎陈那、...
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五十阴魔之色阴十魔 宣化上人讲述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床’: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法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佛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普告大众’: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悟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回小向大了,由二乘人发大乘心,‘趣大菩提’:...
有道友与我谈论《坛经》中神会参六祖的公案。六祖用仗打了神会三下,问他是“痛”还是“不痛”?道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一个菩萨(即通常说的得道者),他应该如何回答“痛还是不痛”这一类问题?道友自己的见解是:应该答“也痛也不痛”,这样可以“不落两边”。“不落两边”是《坛经》非常强调的一个观点。在此经最后的《付嘱品》中,六祖嘱咐弟子们:言谈时要“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但道友或许粗心了,因为《坛经》中,神会正是回答“亦痛亦不痛”而遭到六祖的诃斥。当神会见六祖时,他首先问六祖,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于是六祖用仗打了神会三下,问他是“痛”还是“不痛”。神会回答:“亦痛亦不痛”。六祖诃斥道:“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这样看来,“亦痛亦不痛”似乎是一个错误的回答。...
The Sovereignty of God宾克(A.W. Pink)著易铭 译经常有人指出,解释神的道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需要维护真理的平衡性,我们衷心地赞同这点。因为有两件事情是无可争辩的:神有主权,人有责任。本书力求阐明前者,原因是在我们其它的著作中,已屡次强调了后者。我们乐意承认,过于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危险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因为只强调神的主权而不坚持人的责任,就会倾向宿命论;而只偏重人的责任却看不见神的主权,就是在高举受造者,贬低创造者。可以说所有教义的错谬就是歪曲真理、谬解真理、不平衡地坚持和教导真理。神的道也是这样:只有在祂全备的智慧以真实的平衡体现出来时,我们才能享有其荣美与祝福。过去有太多的人在此失败了;这是因为神真理的一词半句深印于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尊者舍利子说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缘起品第一 世尊一时,游力士生处,至波波邑,住折路迦林。时,彼邑中诸力士众,于恒聚戏东西村间,嗢跋诺迦旧制多所,共造台观莹饰初成,未有沙门婆罗门等,及诸力士曾所受用。时,力士众闻佛世尊,将苾刍僧住近林内,互相庆慰咸共议言:“我等所修胜妙台观,应先请佛及苾刍僧,无上福田于中止住,然后我等随胜善业,所获资财于中受用,由斯我等长夜获得,利益安乐岂不善哉?”诸力士众作是议已,各集徒侣并诸眷属,出波波村往如来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时,薄伽梵以慈软音,慰问力士并诸眷属,复以种种微妙法门,示现教导赞励庆喜,说是事已默然而住。诸力士辈闻佛所说,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合掌恭敬俱白佛言:“我此邑中诸力士众,于恒聚戏东西村间,嗢跋诺迦旧制多所,共造台观莹饰初成,未有沙门婆罗门等,及诸力士...
宗喀巴大师造法尊译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卷一敬礼师长妙音乐生乘云及金胎 无身主同绳腹等宣唱骄音于三有 傲慢威严诸天众尚由略瞻如来身 犹如日光映萤火妙冠敬依足下莲 我礼能仁天中天智悲藏底难测度 菩提行浪极涌漾善说宝藏妙音尊 及绍圣海我敬礼善开佛语二车轨 故令如来最胜教如日光显遍三地 敬礼龙猛无著足受持两种大车轨 启赡部州智慧眼圣天勇师及佛护 清辩论师月称足世亲安慧与陈那 法称师等赡部严持佛教幢不隐没 诸智者王皆敬礼颇有多闻诸教法 于正理路亦勤习内证功德不下劣 然终未达此深处由师妙音恩善见 以悲怜心我当说欲证诸法真实慧 无比说者当敬听护国问经云:“空性寂静无生理,众生未解故漂没,悲尊以多百方便,及百正理令彼悟。”谓诸法真如,极难通达,若不通达,难脱生死。由见此故,大悲...
唐思鹏前 言 在佛教中“定”与“戒”、“慧”合称“三学”,此三学是如来妙智实证圆满法界大悲平等流出的,清净无染,远离过恶,能除众生迷惑,启迪智慧,令其解脱出离,所以又称“三无漏学”。三学之中,定学是核心,是枢纽,它起着上承净戒、下启觉慧的殊胜作用,因而在佛弟子中一般都重视对定学的修习。不过学人虽知定学的殊胜及修定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不少初学者对定学了解得不够,也不知修定的入门方便,总想着修定是在禅堂,或是在深山,双目紧闭,长坐不卧,甚至是禁语不言,不食人间烟火,本着“依戒生定,依定发慧”的修习次第,抱着只要有定,自然能够生起智慧的美好愿望,于是排除外缘,或数月,或数年,乃至一生,而拘身静坐。但这些人到头来才发现,自己认真苦修,其心并未得定,纵或得点小定,而烦恼并未减轻,智慧也并未生起。有的知道此修不如法,便随即舍去;也有个别人终不回头,其结果每多得病吐血而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