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书中讲述了一场阴差阳错的人生闹剧:一位农村出来的少年由于心灵手巧,由乞丐变为技师。而由于身份错认,奇事频频发生,乃至后来摇身变成一家跨国企业集团的总经理。作者选择他来描述九十年代的中国是有深意的,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时代的希望。作者选择一个打工青年作为时代的主角,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八十年代依靠“精英”振兴中国的神话,而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勾勒中国的未来。整理者解读《狂澜》——兼为《狂澜》作序慕容是我多年前的学生。他并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却热爱文学,常听我的文学课,读我的红学论文。今年初,他写信让我为《狂澜》作序,我颇是踌躇,感慨六十八年沧桑,一无是处,为如此巨著作序,确是自不量力,但念及此书读者甚少,一时找不到合适之人作序,只好勉励应付。...
Author :卡尔·萨根Issue : 总第 196期Provenance :科学世界Date :1997.8Nation :美国Translator :曹莹译 我刚走下飞机,那个人已经在等着我。我要参加一个科学家和电视台播音员的会议,组织人很友好地派了这位叫威廉·巴克利的司机来接我。 路很长,他告诉我很高兴我是“那个科学家伙”。他有那么多关于科学的问题问我。我们聊起来了,不过不是科学话题。他想探讨一下UFO、“通道”(能听见过世人想法的一种方法)、占卜,还有占星术。每一次我都不得不令他失望。车子还在雨中行驶,我看到他变得闷闷不乐。是的,在真正的科学里,有那么多令人激动、神秘无穷和富于挑战性的东西。他了解星际之间稀薄气体里存在生命的分子建筑群吗?他听说过在400万年前的火山灰里曾发现了我们祖先的脚印吗?喜马拉雅山是如何上升的?病毒怎样破坏细胞?如何用无线电搜寻外星智慧?他想要了解科学,只不过到达他那儿之前科学已被过滤。社会...
诸葛亮传 作者:李元悌 诸葛亮生平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他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诸葛家族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任太山郡丞,但在诸葛亮八岁时就过世了。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从此都靠他的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 诸葛亮的幼年时期,正是东汉王朝极度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并且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人们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 诸葛亮九岁时,西凉豪强董卓带兵进京废掉少帝,另立献帝,控制了东汉政权。野心勃勃的其他豪强借口讨伐董卓纷纷起兵,从此开始了豪强割据、军阀混战的大乱时期。 诸葛亮13岁时,曹操攻打当时占据徐州的陶谦,使诸葛亮的家乡面临毁灭之灾。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玄带领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亮的两个姐姐辗转半个中国,到襄阳投...
冬雨今年冬天的天气真见鬼,前天下了第一场雪,今天又下起雨来了,密麻麻的毛毛雨,似乎想骗人相信现在是春天,可天气明明比下雪那天还冷。我在电车站等电车,没带雨具,淋湿了头发、脖子和衣服;眼镜沾满了水,连对面的百货店都看不清。右腿的关节隐隐作痛起来。下午有几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传纸条,使我生了一顿气。说也怪,作了20年小学教员了,却总是不喜欢小孩子,孩子们也不怎么喜欢我。校长常批评我对学生的态度不好。细雨不住地下,电车老不见来,想想这些事,心里怪郁闷。当当当,车来了,许多人拥上去,我也扯紧了大衣往上走,在慌忙中,一只脚踩在别人的鞋上,听见一个小伙子叫了一声。我上了车,赶忙摘下了沾满了水的眼镜,那年轻人也上了车,说:“怎么往人脚上走呀!”我道了对不起,掏出手帕擦眼镜,又听见那人说:“真是的,戴着眼镜眼也不管事,...
塞外李悦作品系列:批评于丹 作者:李悦远方出版社 出版 于丹多处曲解了《论语》。《于丹〈论语〉心得》并不是对孔子的《论语》的注解与解释,而是对部分《论语》的感想。由于《论语》并不是提供“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的百科全书,于丹只能选取一部分与“快乐的生活”有关的篇章。这些篇章只不过占《论语》的十分之一左右,误导那些没读过《论语》的读者,让他们错以为《论语》主要是讲“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所讲的《论语》的百分之十,却有许多曲解之处。 《批评于丹》第一部分 《论语》可以乱讲的吗-批评于丹(1) 这是一个没有文化大师的时代,但却是一个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他们大都是一夜成名。 不知什么时候就火了个余秋雨,不知什么时候又火了个易中天,紧接其后还火了于丹。...
一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一斤豆腐有五块,二两一块,这是公家副食店卖的。个体户的豆腐一斤一块,水份大,发稀,锅里炒不成团。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到豆腐,要点排队的人多,排到,豆腐已经卖完了;要么还没排到,已经七点了,小林得离开豆腐队去赶单位的班车。最近单位办公室新到一个处长老关,新官上任三把火,对迟到早退抓得挺紧。最使人感到丧气的是,队眼看排到了,上班的时间也到了。离开豆腐队,小林就要对长长的豆腐队咒骂一声:“妈了个×,天底下穷人多了真不是好事!”但今天小林把豆腐买到了。不过他今天排队排到七点十五,把单位的班车给误了。不过今天误了也就误了,办公室处长老关今天到部里听会,副处长老何到...
主讲人简介金开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全国中央副主席。金开诚一生潜心于文学艺术的研究,曾著有《文艺心理学》、《文化古金谈》、《艺术欣赏之旅》、《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等论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6月17日将特邀金开诚为您讲述《书法艺术之美的理解与欣赏》,敬请关注。内容简介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那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艺术就...
筝波一个绿光濯眼的湖。为什么叫琵琶湖?这里并没有琵琶的铿锵与机敏,也不像琵琶那样冲动。如果由他来起名,他愿称它为“筝湖”,俯瞰湖,确实像一个筝,即使不太像,你也可以加意把它想象成为一个筝。这含情脉脉的湖的涟漪,多像孤独而又连绵的筝的声波。为了起草一个重要的报告,他已经在湖畔旅社住了好多天了。他已经40多岁了,他已时到今日,一想起《贵族之家》和《前夜》,他的心还要怦怦地跳。从他起草的报告里很难看出屠格涅夫的。“在……下”,“我们心须……”,“任何对于……的背离,都是错误的”……他现在习惯的是这样的文体,按统一口径。只有最细心的文体家,才能从他起草的报告的修辞的讲究与逻辑的缜密中看出他的才能来。然而,这样的报告是必要的,总不能开什么大会的时候由领导同志朗诵一段屠格涅夫体...
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独白:七九河开 作者:滑国璋 这里记录的,既是一个人一生故事的浓缩,也是整个民族历史变迁的缩影。他,生于40年代,成长于沧桑流转的历史洪流之中;他,用敏锐细腻的心灵,捕捉了如许生动、感人的故事;亲情、友情、爱情、世情,无一处不打动人心,无一处不引人深思……远方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东楼 朱家坎(1) 那是个战事频仍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出生的那年遇上天津发大水。天津百货大楼的楼基上至今保存着当年的水高印记。二十五岁的父亲与乡下来的母亲带着我和我姐求生来到北大荒,在黑龙江省龙江县一个叫朱家坎的小镇上住下来。在那个小地方,靠算命是养不活家口的,而且我又得了两个妹妹。父亲在车站脚行干了一段苦力,坚持不住了,有人出主意让他生豆芽菜,于是就在家里垒起了能流水的水泥槽台,一排大缸坐落在上边,我们每天就在充满水气霉气味儿的屋子里睡觉了。生豆芽菜温度是最重要的,低了不长...
目录 乐知儿语说《红楼》 (俞平伯)漫谈“红学”百年红学 从何而来?从索隐派到考证派书名人名 头绪纷繁红楼释名从“开宗明义”来看《红楼梦》的二元论空空道人十六字闲评释漫说芙蓉花与潇湘子(外一章)甲戌本与脂砚斋茄胙、茄鲞附录:俞平伯:穿行苍凉 文·南焱乐知儿语说《红楼》 (俞平伯) 昔苏州马医科巷寓,其大厅曰乐知堂。予生於此屋,十六离家北来,堂额久不存矣。曾祖春在堂群书亦未尝以之题duān@①, 而其名实佳,不可废也,故用作篇题云。 儿语者言其无知,余之耄学即蒙学也。民国壬子在沪初得读《红楼梦》,迄今六十七年,管窥蠡测曾无是处,为世人所嗤,不亦宜乎。炳烛余光或有一隙之明,可赎前愆欤。一九七八年年戊午岁七月二十四日雨窗槐客识于北京西郊寓次,时年八十。...
作者:谢为群、张军内容提要: 十三位世界著名作家的间谍生涯目录第01章萨默塞特·毛姆第02章约翰·巴肯第03章伊恩·佛莱明第04章格雷厄姆·格林第05章约翰·勒卡雷第06章约翰·宾厄姆第07章马尔科姆·莫格里奇第08章康普顿·麦肯齐第09章厄斯金·奇尔德斯第10章汤姆·德莱伯格第11章霍华德·亨特第12章丹尼斯·惠特利第13章莱恩·德顿第01章萨默塞特·毛姆 萨默塞特·毛姆 作家级别★★★★★ 最著名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啼笑皆非》《人性的枷锁》《刀锋》 以间谍生涯为素材的作品《艾兴顿》 最重要的间谍活动曾在瑞士充当英国军情六处的间谍,试图扶持克伦斯基临时政府,阻止俄国革命;二战期间毛姆重新出山,在英国情报处新处长威廉·斯蒂文森麾下效力。 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脍炙人口的作品像他的名字一样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不同版本的传记作品也屡见不鲜。而他出于高...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序 有的人,不仅其生前活动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其去世后,仍保有着持久、强大的影响,人们会从他的遗产中汲取教益,获得力量,继续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积弱积贫,孙中山最初喊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从那一时期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在今后的若干世纪内,中华儿女也仍将继续为之奋斗。 孙中山思想的核心的部分是坚决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历史实现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古老的中华大地升起了“共和国”的大旗。此后的历史虽然反复多变,但是,将我国建成具有高度民主水平的现代国家始终是中华儿女不变的奋斗目标。 孙中山不仅期望国家富强,人民民主,而且期望民生幸福。孙中山高于他的同时代战友的地方就在于,他在领导人民进行一般的民主革命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民生”问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