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哲学宗教小说推荐日排行榜

略谈对三性思想的认识 |热度 48 | 哲学宗教 | 上传: 九十八度 |更新时间:2017-07-20
略谈对三性思想的认识心 悟  内容简介:三性思想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作者在将三性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三性与中道、唯识的关系,以及悟入三性的方法和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中道  作者简介:释心悟,比丘尼,闽南佛学院第六届届毕业生。  前言  三性思想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也是整个佛法的纲要。三性概括了整个佛法,如太虚大师所著的《唯识总抉择谈》, 即是用三性的思想来抉择大乘佛法三个体系的。他说:大乘三系中的中观宗般若思想,是立足于遍计所执性,因中观宗破而不立,横扫一切,故专讲空;唯识宗是根据依他起建立的,故专讲有;真常唯心系讲真心、如来藏,故立足于圆成实。由此说明三性包括一切佛法。   三性思想不但总摄一切佛法,而且是对宇宙万有一切法的总结和归纳。宇宙万法森罗万象,佛法中常以不同方式予以概括和说明。如《瑜伽师地论》讲七... 
胡晓光:略论恒审与遍计 |热度 120 | 哲学宗教 | 上传: 蒂帆 |更新时间:2017-07-20
  略论恒审与遍计  胡晓光  佛学在讲转识成智时,认为在因位上先转七识和六识,在果位上后转五识和第八识。八识学说是佛教的主体意识理论,它是一种反思理性之学,具有道德心理转变特质。为什么转识成智要先转七六识,佛学认为,七识与六识是主体情见之本,只要能够把六识和七识由染转成清净,在果位上,八识与五识自然转变。所谓六识,就是主体思维意识,它有想像思辩功能,对一切法周遍计度,虚妄分别。执妄为真,是邪见之本。所谓七识,就是主体本能潜在思维意识,是六识之根,它恒常思量,执八识见分为自我之实体,是妄情之源。六识与七识的功能在凡夫位上,就是一种错误思想,不过佛学是把思与想分开讲的,所谓思,是微细的心理活动,思之体是第七识末那识,所谓想是粗浅的心理活动,想之体是第六识意识。  佛学认为错误思想的根源在于无始无明,在现实生存的主体人,它是有两方面因素构成的主体精神特质,一是与生俱... 
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热度 94 | 哲学宗教 | 上传: 无组织 |更新时间:2017-07-20
释法尊 撰吕铁钢 胡和平 编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印行目  录1.  代 序 法尊法师悼词 12.  西藏佛教概要 23.  西藏佛教的建设 44.  从西藏佛教学派兴衰的演变说到中国佛教之建立 105. 西藏前弘期佛教 176.  西藏后弘期佛教 257.  西藏佛教的宁玛派 348.  西藏佛教的迦当派 419.  西藏佛教的迦举派 4610.  西藏佛教的响巴迦举派 5011.  西藏佛教的萨嘉派 5112.  元明间与中国有关之西藏佛教 5413.  《唯识三十颂》悬论 5814.  中观宗“不许诸法有自相”的问题 7215.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7516.  中观宗不许“自续”的问题 8217.  中观宗“不许自证分”的问题 8618.  法称因明学中“心明”差别略说 9019.  从为什么皈依三宝谈到皈依三宝后应做些什么 96... 
高手断08年命例3 |热度 33 | 哲学宗教 | 上传: 散发弄舟 |更新时间:2017-07-20
|太天天红 |破台天天 |天三八寡天 |紫天天解天旬 ||阳钺巫鸾 |军辅贵福 |机台座宿伤 |微府马神哭空 ||旺旺 |庙 |陷 |旺得旺 || | | |权 || 长| | | || 生| 养| 胎| 绝||飞龙亡 田宅宫乙|奏白将 官禄宫丙|将天攀 仆役宫丁|小吊岁 迁移宫戊||廉德神 94-103巳|书虎星 84-93 午|军德鞍 74-83 未|耗客驿 64-73 申||武文左天 | |太天天天 ||曲曲辅虚 | |阴刑使厨 |... 
禅说庄子(一) |热度 3841 | 哲学宗教 | 上传: 竹水冷 |更新时间:2017-07-20
第一部分 1.解庄的钥匙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引言:《齐物论》是解庄的钥匙... 
藏密心要10讲 |热度 52 | 哲学宗教 | 上传: 美丽心点 |更新时间:2017-07-20
序20世纪30年代前后,藏传佛教之西藏密宗在我国汉区崛然兴起,康藏各大德纷纷率众到汉地传法不下数百种;许多僧俗远赴藏区学法,懂藏文和英文的知识分子乘时翻译密续,法本甚多。此后数十年,康藏不少活佛和金刚上师到国外弘法,远及欧美。诺那、贡噶等活佛的一些汉族弟子以其传承所得在海外继续翻译及深研密续,贡献良多,使藏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无上瑜伽主要法门得以大致详备,其中,尤以大手印、六成就法和大圆满及有关本尊法最为殊胜。有读者来信说,我的书整理和介绍的法门太多、太广、太高深,初学者感到无所适从,下手为难。这一意见不无道理。但是,读者须知,我编写这一系列密宗著作的目的,在于在内地恢复本世纪各大德已公诸于世的无上瑜伽部主要密法,使它们重见天日,以及把海外数十年来研究藏密的成果介绍给内地读者,我必须赶在高年而仍有精力时完成此一任务。此外,在我已出版的书中,并不缺乏入门初阶的密法,有... 
格鲁教法集成 |热度 141 | 哲学宗教 | 上传: 蝴蝶的出走 |更新时间:2017-07-20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第一章:菩提道次第概论  法王达赖喇嘛:  释迦牟尼为了嘉惠无数有情众生,做了很大努力,来唤醒及证悟他们的心识。我们可以在“佛本生谭”、各种佛经及后来的作品看到他的训诲。在证悟之后,他为了万物的福祉而“转法轮”(编注:使佛法如轮子,转动不停,是传布佛法的意思),揭示超越通往来生、解脱和完美真知境界所须克服与达成的事情真谛。  他的教诲像慧眼一样,可以洞悉所有真理,亦如仙丹,能开启根本智慧之门。这些金科玉律,不断由代代相传的印度上师,如龙树菩萨和甦省等散播与阐释。最后传播至全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韩国、尼泊尔、西藏和整个中亚。在这些国度,原始佛法依照传法上师的经验,激起不同影响力。他们运用最适合那时代的方法,巧妙表现佛法训示。佛教呈现出许多面貌,传承的自性相同,意即在克服消极面、增进慈悲的证悟以及解放心识等,毫无轩轾。... 
大佛顶首愣严经卷一浅释 |热度 207 | 哲学宗教 | 上传: 淘气 |更新时间:2017-07-20
宣化上人讲述宣化上人小传上人,名安慈,字度轮,籍东北,父白氏,讳富海,母胡氏,诞上人于清末民初,岁次戊午,三月十六日。时太夫人夜梦见阿弥陀佛,毫光大放,照彻三千大千世界,异香满室,遂诞上人。既长,年十一岁,见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毅然出家为僧,礼上常下智老和尚为师。胡太夫人逝世于上人年十九,遂披缁结庐于母墓之侧,守孝居丧,受具足、拜华严、礼净忏、修禅定、习教观、日中一食,修种种苦行,度处处众生,从善办学,为公益事,倍于常人,不辞劳苦。兼而上人之禅行,戒律精严,深入经藏,愿宏十八大誓,六度万行兹圆,非乘愿再来,焉能感动佛陀、菩萨、天龙八部、情与无情耶?三宝弟子 果蜜薰沐敬拜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序楞严经——正法的代表宣化... 
于藏王弟子赤松德真之教言----- |热度 80 | 哲学宗教 | 上传: 僻处自说 |更新时间:2017-07-20
-莲花生大师教言伏藏  艾历俾玛恭桑、黄毅英译  奇矣哉!莲花生大师受藏王赤松德真之请,调伏工地并建光荣即时圆满无量之桑耶寺。及后,王请身披深栗色斗蓬之上师坐于中央上殿丝垫宝座之上。王献上师以米酒并左右两手捧满杯之金与银。王献不同供物及七宝置于一腕尺松石花许之金曼达盘上。又于项上取下名为放光摩楼之松石饰物作日,另一颗名为金楼恭初者作月。又以不同宝物表四须弥四洲,供献上师并赞言:  不靠父母莲花中成就化身,  住金刚身调众生断生死流。  于无边证悟对具缘示佛性,  善巧方便调伏缚鬼魔以戒。  三身圆满行化身最为无量,  莲样金刚多寿前赞叹顶礼。  纵受五欲时无有执着染着,  慈悲而受令众生生起功德。  祈得无上甚深内义请纳受!  大师答言:‘王!汝喜见吾相耶?’... 
〈声闻地〉中「唯」之用例考察 |热度 94 | 哲学宗教 | 上传: 那年夏天 |更新时间:2017-07-20
釋惠敏國立藝術學院副教授中華佛學學報第七期 1994.07 出版(pp.19-38)19 頁一、前言以「唯」(matra)來表現的佛教思想用例中, 如「唯心」、「唯識」等是眾所皆知的。但是,主張「唯識」思想的瑜伽行派之根本論書《瑜伽師地論》(以下簡稱《瑜伽論》)中,所有的「唯」之用例是否都是與「唯識」思想有關﹖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因此,本稿將以《瑜伽論》中之第十三地〈聲聞地〉為主,來討論種種「唯」之用例,以了解其不同的表現意義,並且探究其實踐上、思想上的具體內容。藉此以突顯初期瑜伽行派之實踐與思想上的一些特徵。二、唯智、唯見、唯憶念從下列〈聲聞地〉「相似」(pratirupa, gzugs brnan)... 
佛说阿弥陀经 |热度 40 | 哲学宗教 | 上传: 古诗乐 |更新时间:2017-07-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热度 199 | 哲学宗教 | 上传: 曾氏六合网 |更新时间:2017-07-20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正议大夫持节诸军使  晋洲刺史贾曾 撰  昔释迦去代。过九百年。天亲菩萨纂论千部。弘宣盖远。发起良多。至于标揭义门训剖名相。文约事广。词微理明。则此对法藏论尤称工也。虽源出婆娑。本诠论藏。若能究根界之旨。穷世圣之源。辨因果于真俗。祛执滞于人我。乃十二部经思已过半。八万法门。由而可知。岂唯但趣小乘。专攻说有而已。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躬得梵本。再译真文。其徒大乘光法师。亲承密诲。初传正释。既尽善矣。又何加焉。然论岐则说繁。义富则辞黩。学徒始习。难以兼功。有圆晖上人者。慧炬识然。戒殊融朗。后来之美。先达所印。幼好斯文。长而独得。尝因暇日。见为讨论。余时迫俗尘。倦于周览。乃求略释。先辨颂文。良愿不违。欣然默受。旧德闻已。深相激赞。居诸未几。删削遽成。以简则易知。有功... 
共1147本 当前第17/96页 << < 11 12 13 14 15 16 1718 19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