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哲学宗教小说人气月排行榜

204唯识三十颂 悬论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九十八度 |更新时间:2017-04-14
法尊法师(在成都佛学社讲)一、造论之主凡是学一种言教,对于建立这种言教的人,要知道他的历史,才“容易生起净信,所以在讲《唯识三十论》之先,对于造论主,先要说一说。《唯识三十论》是世亲菩萨造的,世亲菩萨的时代,有说在佛灭度后八百年的,有说一千年的,总在八百年至一千年之间。世亲菩萨初从一切有部出家,因力发挥小乘,就常常驳难大乘,后来加了一点经部的知见,对于小乘就有点感觉不满,这是从菩萨所造《俱舍论》里见得到的。菩萨的哥哥,就是无著菩萨,是宏扬大乘的,趁此就劝菩萨舍小归大,世亲菩萨得了大乘的知见,深悔从前谤大乘的罪过,便要割掉他的舌根来忏罪,无著菩萨才止住住他说:你的谤法不是你的舌根独自造的罪,即是你的舌根自造的罪,把它割掉也忏不了;不如留著你的... 
中国佛教寺院名录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更新时间:2017-04-14
佛教寺院  北京佛教名刹一览广济寺  北京著名佛教古寺之一,位于市内西四阜成门内大街,为现今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广济寺创建的历史,可追溯至金代。经金、元战火,寺成废墟。明景泰年间(1450—1456)。有人掘地得陶制佛像、供器、石龟、石柱顶等物,知此处为古刹遗址。至天顺(1457—1464)初,山西普慧上人,偕弟子圆洪等,发愿复兴,并得尚衣监廖屏大力捐助,依址重建。费时二年,宝刹得以重现。廖屏具文上奏,获赐额门“弘慈广济”,并授圆洪为僧录司右觉义。  至清代,因广济寺所处地理位置为皇帝御驾出城的必经之地,受到皇家重视,几代帝王都曾临幸拈香,有的还为之题诗立碑,或赏赐匾额,这就使广济寺的地位陡升,成为京城一所重要的寺院。  1931年11月,该寺不慎失火,主要建筑几乎全被焚毁。后经住持现明募化重建,于1935年竣工,规模较前更加宏伟。... 
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希望之舟 |更新时间:2017-04-14
红卡:四有四无无障碍观(2000年10月29日)我稍微介绍一下四有四无的内容。历来对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依他起性一般人分不清楚,先不说是圆成实性我们一般人最不容易认识,对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一般也分不开。所以我们要学习大乘佛教,最主要的是能够先把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分开来。因为我们凡夫,异生,最主要是不能够认识真如,不能认识什么是圆成实性,所以也就不能认识什么是依他起性。常常把依他起性当作遍计所执性,又常常把遍计所执性就当作是依他起性,于是乎造成很大的颠倒、错乱。这种颠倒错乱使自己在生死轮回里头愈陷愈深,不能拔足。而真正佛教理论,就是从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依他起性开始认识,以至于真正能够证到圆成实性。我们这个红卡就是想法子辨清什么是有,什... 
大乘法苑义林章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世纪史诗 |更新时间:2017-06-06
大乘法苑义林章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    基撰  总料简章第一总辨诸教.业.宗.体.名。于中略以五门分别。一教益有殊。二时利差别。三诠宗各异。四体性不同。五得名悬隔第一教益有殊。复分为二。初明轮益。后辨义益。明轮益中。复分为二。先明异计。后明大乘。明异计者。其多闻部.萨婆多部.雪转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经量部十部同说。非诸佛语皆为利益。要逗物机。务心入道名利益故。唯八圣道是正法轮。毂.辋.辐圆摧破烦恼名为轮故。故世友说。非如来语皆为转法轮。世尊所言亦有不如义。诠八道教八道境故。亦名法轮。所余功德及所余教。虽名圣教。不名法轮。如问庆喜天雨不耶。问诸比丘汝等乞食易可得不。气力安不。此何利益。转何法轮。故诸经中虽叙佛语。有非利益而非法轮。如说逆害于父母等。此教所言何必如义。故佛亦有不如义言。此等十部总说。诸经有不如义而说虚言。有非法轮而... 
基督教葬礼仪式详细步骤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巴乔的中场 |更新时间:2017-07-02
基督教殡葬礼仪的入殓、告别(安息)礼拜整个过程约需一小时三十分钟左右,牧师通常会与家属商量整个礼拜过程进行的方式。 告别(安息)礼拜内容有敬拜、感恩、追思、安慰、布道等项。在安排日期方面,十至十四天左右以内为最佳,通常在安息后七天左右举行家庭追思礼拜,不需要择日,只选择大家比较方便来参加的日子即可,因为基督徒相信每天都是上帝所赐的好日子。在礼堂布置与用品方面,以实际需要、实用为原则,节省不铺张,不用祭品,不排罐头山,不挂挽联,以素雅白色花材为主。周年追思礼拜,则用教会式或家庭式,内容包括追思、安慰、赞美主。 墓园方面,多数都安葬於纯基督徒墓园,每年省墓方便,而且因信仰相同,也就不需要看风水选方位、不上香、不烧纸钱、免祭品,全部都以鲜花来追思,整个仪式比较整洁、美观、庄严。 若采土葬,则仪式分为:入殓、告别(安息)礼拜、安葬三阶段。告别(安息)礼拜可以在丧宅办理或移... 
大哀经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天马行空 |更新时间:2017-07-02
  大哀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会法典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菩萨众所共咨嗟。无极法座。天龙鬼神揵沓和等。咸俱归命稽首为礼。而于佛土宣畅德本。如来威光。慕乐法门菩萨神明等。入无量无限功德如来所行。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为极元首善宣开化。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所度无极。明晓众生志性所趣。睹其诸根。便度彼岸晓了一切。蠲除挂碍。诸所止处为作佛事而无俗业。坚住于行莫能当者。大比丘众六百万人。一切人民。灭除尘欲无众蔽碍。则为如来法王之子。行深妙法。其所由生不从颠倒。柔软和雅威仪礼节而皆备悉。为大众祐如来之道。而得亲近。诸菩萨众不可称计。行无挂碍。决了普智诸通敏慧。又诸大菩萨大慈大哀。兴布法云而演电明。为雨甘露满饱众生诸久饥渴。等心一切执志如地。诸所妄想倚着结缚皆已除弃。熙降弘恩。道品之法三... 
永明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分析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寻找山吹 |更新时间:2017-07-02
永明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分析徐东来  内容提要:“真唯识量”是玄奘法师印度游学“学满将回”时为反对正量部而作的一个量式,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大乘唯识学思想和丰富的因明学理论。本文就永明延寿《宗镜录》中对“真唯识量”的解说进行分析,突出法相宗衰微之后,佛教各派对教下学理包括对因明理论的基本传承。从中可以看出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大胆论议,本来是为了弘扬佛教义学,走出“不立文字”的偏执,在客观上却对因明理论的阐扬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因明 真唯识量 延寿  作者简介:徐东来,男,1965年6月生,哲学博士,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我们知道,在我国,因明的研究发展是与法相宗(或曰唯识宗、慈恩宗)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唐朝,玄奘法师到天竺游历经年,带回了六百五十八部经论,其中有关因明的就有三十六部之多。由于唐僧西天取经在当时是轰动朝野的大事,后世也有《西游记》来传颂大师... 
药师经析疑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不言败 |更新时间:2017-07-02
弘一大师著凡例 序 药师经析疑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弘一大师答佛学书局书(乙亥年) 后记 凡例一、经文据《丽藏》玄奘译本,与世所习诵者异。二、科依义疑(录者案——扶桑体具实观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义疏》三卷,收入日本《大正藏》中)。三、问多增文,答据《义疏》,间或遗略,时有润文;而观解表法多缺。四、唯引他文而略疏释,引文止处,未易见者,旁加(文)字。五、若属私意,则上冠‘案’字,以区别也。六、案经谓此文唐疏者,指《药师本愿经疏》(隋本),唐慧观撰。系敦煌石室所发现之佚本。七、经文句读,据大师写本。(目次中甲一之‘一’,即内文子目之‘初’字。)... 
201大乘五蕴论讲录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美丽心点 |更新时间:2017-07-02
太虚大师全书──十三年初秋在武昌佛学院讲──悬论一 序大意二 解题目三 释撰主四 明译人释论甲一 正明五蕴乙一 略标乙二 广明丙一 色蕴丁一 总举丁二 别释戊一 四大种戊二 所造色己一 总出体己二 别释庚一 明五根庚二 明五境辛一 色境辛二 声境辛三 香境辛四 味境辛五 触境... 
唯识论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淋雨 |更新时间:2017-07-02
  No. 1588  唯識論一卷(一名破色心論)  天親菩薩造  後魏瞿曇般若流支譯唯識無境界 以無塵妄見如人目有瞖 見毛月等事若但心無塵 離外境妄見處時定不定 人及所作事處時等諸事 無色等外法人夢及餓鬼 依業虛妄見如夢中無女 動身失不淨獄中種種主 為彼所逼惱畜生生天中 地獄不如是以在於天上 不受畜生苦若依眾生業 四大如是變何故不依業 心如是轉變業熏於異法 果云何異處善惡熏於心 何故離心說說色等諸入 為可化眾生依前人受法 說言有化生依彼本心智 識妄取外境是故如來說 有內外諸入觀虛妄無實 如是入我空觀於諸異法 入諸法無我彼一非可見 多亦不可見和合不可見 是故無塵法六塵同時合 塵則有六廂若六唯一處 諸大是一塵若微塵不合 彼合何所成言微塵無廂 能成則有廂... 
人生在世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一意孤行 |更新时间:2017-07-20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在这些人的思想中,人生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实在毫无意义。过去流传一首通俗的《醒世歌》,开头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说什么:“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说:“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这是多么失望,多么空虚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无意义,与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说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归于失望、幻灭,人生毫无意义。而佛法却是从现实人生中,否定绝对意义,肯定其相对的意义;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绝对意义,而予人以究竟的归宿。虽然在人生的旅程中,受到空虚、失望、幻灭的侵袭,但人生总不能没有意义。即使是不完善、不正确的,也总会有些意义,以安慰自己,一直活下去。如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 
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热度 22 | 哲学宗教 | 上传: 悟来悟去 |更新时间:2017-07-20
演培法师讲述诸位居士!每个夏历月之初一,本堂举行金刚法会,都对诸位略说法要,诸位亦能静心聆听,实在是个很好现象,本人亦觉得极为难得。今为七月初一,不但是本堂常年金刚法会的举行,亦是本堂一年一度地藏法会的开始,诸位这样踊跃的来参加,更可见诸位孝心的可感。中国是个重视孝道的国家,对过去父母以及宗亲的追思,不论时间经过怎样久远,非特不会忘怀,而且历久弥深,中国人的这一孝亲精神,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质!中国人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其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不特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来,殊不知孝养父母、才是成佛的主要原因,这在很多经中,佛都这样说过。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 
共1147本 当前第86/96页 << < 81 82 83 84 85 8687 88 89 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