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题 第二位天使的警告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位天使警告的内容:『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启14:8)。 关于第二位天使警告的内容,我愿结合启示录十八章另一位天使警告的内容,分三点来介绍:第一点,首先宣告巴比伦大城的倾倒:此处『巴比伦大城』显然是一个表号,而不可能是指位于伯拉河(即幼发拉底河)两岸的古代巴比伦大城。因古代巴比伦大城早在启示录着成之前就已经荒废,不复存在,并和我们历代以来,直到末后的圣徒无关。古代巴比伦大城的毁灭,正应验了以赛亚和耶利米书中的预言。(赛13:19-22. 耶51:37-39)。圣经手册中有一段资料对此介绍说:『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的奇城,位于人类的摇篮地带,近伊甸园区域,绕巴别塔之故址建成,是巴比伦帝国的京都。巴比伦、亚述、波斯诸王都喜欢住在这里,亚力山大亦不例外。』『巴比伦城在波斯时代仍为一重要之城...
索南坚贊 著刘立千 译前言 吐蕃在祖国历史上建立王朝达二百余年之久,从公元7世纪初到9世纪中,几乎和唐朝的统治相终始。在这二百余年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有着丰富的文献典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极为珍贵的财富。但在公元9世纪时,出现了朗达玛灭佛事件,吐蕃王朝的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朗达玛死后,吐蕃王朝分裂,相互混战,公元9世纪后期,暴发了奴隶大起义,掘陵毁寺,彻底推翻了王朝的统治。此时群雄蜂起,全境骚然,这样的大动乱持续了约一个世纪。由于战争的破坏,前代的历史文献遗留下来的就不多了。人们追述历史时只能靠老一辈的回忆,讲述给后一辈听,如此日耳相传,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到了公元11世纪时才陆续发现古代文献手稿残卷。如阿底峡入藏到拉萨后,就从大昭寺的殿柱中发现了松赞干布时的《遗训首卷录》,他的三大弟子之一的库敦是噶当派的大师,又发现了有关赤松德赞时的历史《巴...
能海上师集述科 甲一、三宝之名体分三乙一、赞三宝体相分二丙一、赞叹归愿分三丁一、赞佛宝颂 总 赞 诸一切种诸冥灭 大悲三智十力身别赞悲智 法界虚空一切种 如其所有尽所有无上正等正觉知 观诸众生同一子归 愿 我今归依永归依 归依佛道誓愿成科 丁二、赞法宝颂 总 赞 佛说三藏十二部 教证名言诸轨持别赞教 流转还灭体相用 名诠旨趣等随行别赞证 诸乘道地一切证 能依所依因果等归 愿 我今归依永归依 归依法门愿修证科 丁三、赞僧宝颂 总 境 三贤十地四果向 剃发染衣具戒者三乘四部八大子 从佛转轮圣比丘别 境 龙树无著执金刚 法王第二宗喀巴大悲法流恩师众 出家得戒传法尊赞 德 具戒定慧解脱等 度生大愿流无尽...
《廣弘明集》 (唐)麟德元年西明寺沙門釋道宣 撰廣弘明集卷第一 唐麟德元年西明寺沙門釋 道宣撰 自大夏化行布流東漸。懷信開道代有澆淳。斯由情混三堅智昏四照。故使澆薄之黨。輕舉邪風。淳正之徒。時遭佞辯。所以教移震旦六百餘年。獨夫震虐三被殘屏禍不旋踵。畢顧前良殃咎己形。取笑天下。且夫信為德母智寔聖因肇祖道元終期正果。據斯論理。則內傾八慢之惑。覈此求情。則外蕩六塵之蔽。蕭然累表。非小道之登臨。廓爾高昇。乃上仁之翔集。然以時經三代。弊五滓之沈淪。識蒙邪正。銓人法之天網。是以內教經緯。立法依以攝機。外俗賢明。垂文論以弘範。昔梁鍾山之上定林寺僧祐律師。學統九流義包十諦。情敦慈救志存住法。詳括梁晉列辟群英。留心佛理構敘篇什。撰弘明集一部一十四卷。討顏謝之風規。總周張之門律。辯駮通議。極情理之幽...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这部经是我亲自听佛陀宣讲的。那时,世尊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与大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名僧人在一起。这当中,有些是成就了无漏智的大阿罗汉,有些是具备了佛智而住在世间以宏扬佛法的菩萨。他们都以佛智慧超越了种种有为事物的束缚,从而能够在俗世界施行佛的威德仪律,绍继佛法以摧破世人烦恼,将如来遗训发扬光大。他们净化精严佛化人生,将佛的威德律仪推广于凡人生死来往的世界。他们在世间,以无数量的化身显现佛的智慧,引导世间生灵脱离生死轮回,将现在与未来的众生从轮回苦海的压迫之中拯救出来,从而超越世间有为事物的种种压迫累赘。他们的名字是: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人,他们全都是如来佛的上首弟子。另外,还有无数的辟支、无学等,初入圣道的修行者,以及一些初发心愿的修行者,一同来到如来这里,与各位比丘一道坐禅修学,一齐参与修行...
请掀开经本第二页,先讲本经的玄义,这一部大经,自从光复的时候传到台湾以来,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国三十九年,第一次在台中宣讲,一直到他老人家前年往生,我们才继续提倡这个会集本。这个两三年来,一方面是诸佛如来的加持,同时也是十方众生机缘成熟了,所以大经能够在本省普遍的受到同修们欢迎。读诵、受持与日俱增,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过去有人说过,将来这个世间会有很大的灾难,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三个福地;这三个福地是不遭难的。那三个福地?第一个就是台湾,其次是新加坡、瑞士,,瑞士我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我去了很多,看看这个话是有一点道理的,我们晓得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宣讲的一部大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的大经。有这么多诸佛菩萨护念,这个地方当然不会遭劫难的。这是我们深深能够信得过的。今天在全世界,读诵、受持人数最多的是我们台湾,其次是新加坡,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的。在四年前,我们图...
---佛教法相学会与志莲净苑合办?罗时宪教授往生十周年纪念佛学讲座--陈琼璀一?序言各位嘉宾,各位善知识:很多谢学会给我这个讲题,让我讲一下罗公、杂阿含与唯识学。记得1990年9月,罗时宪先生在香港能仁书院研究所开始讲授《般若经论对读》,后来结集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罗公著作《八千颂般若经论对读》,以唐、玄奘法师翻译的六百卷《大般若经》其中第四会,即八千颂般若经,与近代法尊法师从藏文翻译过来,由弥勒菩萨造的《现观庄严论》配合对读。记得开课当日,罗先生就很强调说,佛教并无所谓小乘经,佛经只可说有两类:一、通经,这是无论大、小乘佛教皆作依据的,如四部阿含经。二、大乘经。我们要判别那些是佛说的经,应该「以理为宗」,重要的是否合乎三法印的标准:一、诸行无常,这是着重在对现象界的说明,后来发展成唯识思想体系。二、诸法无我。佛陀在世时印度各派哲学皆执有常、一、主、宰的“...
清净道论 觉音造 叶均译 南无婆伽梵·阿罗汉·三藐三菩陀 序 论 经中这样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为除自己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 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这问题的大意是:“结”是缔结,与爱网同义。因为上下于色等所缘境界而屡屡生起爱着,犹如竹丛中的竹枝纠缠而称为枝网,故名为结。因为对于自物他物,或于自身他身,或于内处及外处而生爱着,故说“内结与外结”。以如是生起爱着,故说“人为结缚结”。譬如竹丛为枝结所缠,一切有情为爱网所缠结,这便是人被结缠、缠缚、缔结的意思。由于这个结的问题,所以“瞿昙我问汝”。瞿昙是称呼世尊的姓。“谁当解此结”,是问谁能解此缠缚于三界之内的坚牢之结。...
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第四辑目录二执………………………………………………………………………………姚长寿三藏………………………………………………………………………………任 杰三惑………………………………………………………………………………郭元兴三惑………………………………………………………………………………黄忏华四谛………………………………………………………………………………任 杰五明………………………………………………………………………………郭元兴南三北七…………………………………………………………………………黄忏华十二部经…………………………………………………………………………任 杰十二有支…………………………………………………………………………姚长寿佛性………………………………………………………………………………任 杰...
2002年第1期阿陀那识的思想根源及其演变张化蒙 内容提要:业感轮回说,这是佛法最为原始的缘起观,单就有情在世间生死而说。谁是世间生死相续的主体?轮回中的业种子又是如何保存的?部派佛教中有种种解释,是“本识论”的初期思想。阿陀那识是唯识学最原始的“本识论”,一方面继承了部派佛教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对“种子说”进行了发展,是“阿赖耶识说”的前身。阿陀那识依“轮回说”开出,以有情为出发点,其思想演变历程为:部派佛教带有实在论的本识思想为阿陀那识的初期阶段,仅仅是在解决谁作为有情生死相续的问题。而阿陀那识则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种子说”,使阿陀那识成为有情根身、种子的执持者,仍就有情而论。而阿赖耶识则是在《摄论》“所知依”的基础上,说有情依于赖耶,器界也依于赖耶,这样将有情的轮回说扩展到器界也是依赖耶而缘起的。在种子说的推动下,建立了世间依于赖耶、出世间也依于赖耶的赖耶缘...
(顺便送各位学佛的师兄们一句话,平时要勤息贪嗔痴,常修戒定慧,持咒才灵验)原以为背会《楞严咒》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每天只念三遍,希望天天念,终于有一天能顺口背出。但两个月时间了,我只记下了“妙湛总持不动尊”前面一大段开头,而全部咒文根本没记下。上周星期五,我在网上看到宣化上人的一个开示,讲如何背诵楞严咒。宣化上人说,不要整段整段的记,逐字逐句记,上面的记下了,才记下面的,胃口不要太大(原文不是这样说的,意思是这样)。我忽然觉得有了启示,就在上周星期五,我发心一定要背诵。现在八天过去了,效果怎么样?答案是:非常好。我把第一会,已经全部背诵会了。9月5日重新编辑:第一会、第二会、第三会,我已经全能背诵了。楞严咒一共有五会,第一会,是最没有规律可寻的一段咒,第一会也最长;第一会如果拿下来了,其他就非常易如反掌了。...
◎阿姜·查尊者著目录前言译者的话阿姜·查真正的给予以法为赠礼法性法的语言与法同住世间心的训练汤锅里的汤杓子教说片断 现在就做! 阿姜·查(公元1918~1992年)在世时,他经常会告诉弟子们: “……长久以来,你们是那么的平静安详,而这就是最好的方法。我走了之后,单纯地遵照我的教导去修行,就好像我仍然在你们的面前一样!”前 言 这是由法园编译群翻译的阿姜·查系列二。第一集《我们真正的归宿》大概介绍了阿姜·查的教导风格,而此次的主题将围绕在“法”及其有关方面。所有的文章除了“真正的给予(True Giving)”、“汤锅里的汤杓子(The Ladle in the Soup pot)”、“法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Dhamma)”、“与法同住世间(Living in the World with Dhamma)”之外,全都取自《菩提道》(Bodhinyana)一书。前三篇出自《解脱味》(A Taste of Freedom)一书,最后一篇出自“W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