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玛斯福音(The Gospel of Thomas)何建志翻译中译本序言欢迎你一起来探索这暌违千年之久的福音!多玛斯福音(The Gospel of Thomas,或译为多马福音)曾经在基督教历史初期阶段,流传于一些基督徒之间,但后来历经千年以上的湮没而不为人知。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曾经有这部福音片段希腊文残篇的考古发现。在1945年,科普特文(Coptic)多玛斯福音自埃及纳格哈马地(Nag Hammadi)出土之后,这部福音的大致全貌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英文与各国语文的多玛斯福音翻译版本。这份中文译本的完成,则是主要参考自Thomas O. Lambdin、Stephen Patterson and Marvin Meyer、Stephen J. Patterson and James M. Robinson、Beate Blatz、Bentley Layton,与Jean Doresse等六个英文译本,以及Michael Grondin的科普特文∕英文对照版本。...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已有 20 年了。从 14 世纪的 40 年代起到 17 世纪的 60 年代止的大约 300 年间,精确地说是从 1368 年到 1644 年的 277 年间为明朝正式统治时期,它是 1126 年自从北宋陷入女真人之手以后直至 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这段中华帝国后期史唯一由汉人统治中国本土的一个王朝。本地王朝和外族征服者王朝的这一更替当然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它最具破坏性的影响也...
《显密诸宗及藏族文化总释》(或《知识总汇》)要目 此书共三大函,十编,四十章 第一编 宇宙生命的形成 第一章 概述刹土的情况 此章按佛教大乘学派的主张,叙述从佛国土到凡夫世间国土所出现的因缘,以及这些刹土的结构布局(庄严)。 第二章 娑婆世间和生命 此章依据大小乘的主张,叙述我们人类居住的世界(娑婆世间)和生命的产生、发展、衰亡、转变(成、住、坏、空)的过程。 第三章 密教的世界形成理论 此章是以一切密续之王:《时轮金刚续》为代表的密教的宇宙生命缘起的理论,来叙述时间、空间以及大宇宙和小宇宙(人)的对应关系,另外还介绍了时间、物质、名称的计算方式。 第四章 产生轮回的内部条件(因)和外部条件(缘) 此章首先破斥了其它学派(外道)的主张,然后按佛教显密宗的观点论述一切生命和世界皆是由业所生,而业的所依,按照大小乘显教,是指阿赖耶识、六识或假立的“...
释惠敏瑜伽菩萨戒本之心理与伦理观释惠敏国立艺术学院副教授 提要 以往的注疏或研究大多是从六度、四摄的角度来整理瑜伽菩萨戒本,本文则以统计、分析之方法,考察瑜伽菩萨戒本的心理观与伦理观。 首先根据瑜伽行派的定义,将瑜伽菩萨戒本有关之心所(心理作用),分「染违犯、非染违犯、无违犯」三类,并配合瑜伽行派的烦恼心所分类说明之。其次,整理并统计「染、非染、无违犯」所提到的各种心所及因缘,使菩萨行者认识各种心理状态,觉察某一种心理作用生起时,可能会引起那些行为而违犯菩萨戒条。 瑜伽菩萨戒与其它菩萨戒一样,重视与四重戒相关的贪求、悭、忿、慢等心理作用的防止;四十三轻戒方面,由统计可知,与「染违犯」相关的心所,以「恨」──嫌恨...
[清]周安士居士述《阴骘文广义》原序 《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言:“作善,降之百祥。”左氏言:“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故知福善祸淫,乃宇宙中必然之理。三教宗旨,无异同也〖犹言互不矛盾〗。儒者闻因果之说,出于释氏,遂以惠迪从逆,吉凶影响之事,尽归佛门。谓人死无复有后世,善恶不皆有报。而无忌惮者,遂乐得为小人矣。文昌帝君,现圣贤身而为说法,著《阴骘文》,以训士子。发端即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明乎人生必有后世,未尝断灭也。继之以“如我存心,天必锡〖锡,同赐〗福。”明乎善恶必有征应,纤毫不爽也。迨其篇终,直曰:“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见救世苦心,真诚切挚。非皆吾儒所当奉以周旋,罔敢陨越者乎?玉峰周子,纵观三教之书,折衷百家之论,为之句诠字释,缕析条分。而又推广其未尽之旨,发所未闻,扫尽迂腐之庸谈,大破管窥之陋说。滔...
太平經卷一至十七(甲部不分卷)太平經鈔甲部太平金闕帝晨後聖帝君師輔曆紀歲次平氣去來兆候賢聖功行種民定法本起。問曰:“三統轉輪,有去有來,民必有主,姓字可得知乎?”“善哉!子何為複問此乎?”“明師難遭,良時易過,不勝喁喁,願欲請聞,愚暗冒昧,過厚懼深。”“噫!非過也,天使子問,以開後人,今悟者識正,去偽得真。吾欲不言,恐天悒悒,亂不時平。行安坐,當為子道之。自當了然,無有疑也。昔之天地與今天地,有始有終,同無異矣。初善後惡,中間興衰,一成一敗。陽九百六,六九乃周,周則大壞。天地混齏,人物糜潰。唯積善者免之,長為種民。種民智識,尚有差降。未同浹一,猶須師君。君聖師明,教化不死,積煉成聖,故號種民。種民,聖賢長生之類也。“長生大主號太平真正太一妙氣、皇天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姓李,是高上太之胄,...
作者:许赛英 《灵山海会》2006年第1期发表了胡晓光《真常唯心论思想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我原以为在“初探”的名义下,胡晓光只是要对“真常唯心论”作出事实判断,但读完全文才知他的最终用意根本不在对“真常唯心论”进行事实判断,而是要对它进行价值判断,其价值判断的最后结论,亦即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曰:“真常唯心论是附法外道,大乘正统正法是唯心和中观这两大车轨。”有鉴于此,我认为《初探》一文应该属于“护教学”的范畴,不是纯学术的,故而标题似应改为《真常唯心论思想批判》才较为贴切。 胡晓光其人我不曾谋面,也不知他在何处高就,但久闻大名,读过他的许多佛学论文,颇见功力,实乃我辈学习的榜样,比如,在《初探》一文中,他对“真常唯心论”所作的事实判断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我们全面了解“真常唯心论”思想的一个标准文本(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言“初探”实是他...
来源:bbs.ningma/viewthread.php?tid=1681&page=1《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整体概括介绍可参考此篇bbs.ningma/viewthread.php?tid=1680&page=1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慈氏名的由来及介绍序九七五年五月,邀请印海法师宣讲弥勒上生经,本经为弘扬弥勒净土要典。佛说净土法门:有西方世界弥陀净土,东方世界药师净土,上方世界众香净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乃至十方净土。唯弥勒净土,则与吾人同在娑婆,同在欲界;变化净土,同处同在,故对欲界众生因缘特别殊胜,最易得生。他种净土,泛摄十方世界众生,唯有弥勒净土专摄欲界有情,由吾人修持三皈、五戒、八戒等即得上生,亦即由现前当生修习善根福德而庄严成就净土。因人类善业增进,社会进化,人间清净安乐净土,即当早日实现。 印海学长善说法要,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颇多新意,深得听众赞扬。特请撰写本经讲记,广结法缘!...
释迦牟尼佛 造 梵语云:希喇桑耶意达思札 藏语云:赤诚扬达巴波丹多 汉语云:成就真实戒经 顶礼一切智智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城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若分别心渐减、性命断趋于断灭、舍弃寿相,则导师之法亦将灭尽,云何不起精进并披坚固甲而修持也?人身极为难得,已得人身,值遇佛陀正法,得以出家,被不合解脱之义所欺狂而遭痛苦。诸比丘,宁可离命而死,非可摧坏戒体。何以故?离命而死,唯令此生寿命穷尽,毁坏戒体,乃至百俱胝生,常离种姓,永失安乐,当受堕落痛苦。 是故世尊赞戒言,具戒之人值遇佛, 具戒之人最胜饰,具戒之人妙香涂, 具戒之人诸喜处,具戒之人清凉水, 具戒之人世间赞,人天圣位以戒得, 毒蛇黑龙亦不害,具戒之人何况它?...
code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A1A0 、 。 · ˉ ˇ ¨ 〃 々 — ~ ‖ … ‘ ’A1B0 “ ” 〔 〕 〈 〉 《 》 「 」 『 』 〖 〗 【 】A1C0 ± × ÷ ∶ ∧ ∨ ∑ ∏ ∪ ∩ ∈ ∷ √ ⊥ ∥ ∠A1D0 ⌒ ⊙ ∫ ∮ ≡ ≌ ≈ ∽ ∝ ≠ ≮ ≯ ≤ ≥ ∞ ∵A1E0 ∴ ♂ ♀ ° ′ ″ ℃ $ ¤ ¢ £ ‰ § № ☆ ★A1F0 ○ ● ◎ ◇ ◆ □ ■ △ ▲ ※ → ← ↑ ↓ 〓code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A2A0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A2B0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 ⒒ ⒓ ⒔ ⒕ ⒖A2C0 ⒗ ⒘ ⒙ ⒚ ⒛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A2D0 ⑿ ⒀ ⒁ ⒂ ⒃ ⒄ ⒅ ⒆ 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A2E0 ⑧ ⑨ ⑩ € ㈠ ㈡ ㈢ ㈣ ㈤ ㈥ ㈦ ㈧ ㈨ ㈩ ...
印光大师撰李净通居士所编目录重刊序圆瑛大师序一、赞净土超胜二、诫信愿真切三、示修持方法四、论生死事大五、勉居心诚敬六、劝注重因果七、分禅净界限八、释普通疑惑九、谕在家善信十、标应读典籍编者之言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贝经流通分中,辄赞书写;厥后镌铸术兴,援义以之而代。顾其义非一,而世知每拘于福德也。今观穷乡僻壤,何莫不有贝经?斯非正法之畅流,乃镌铸福德之普行也。诚以诸经玄邃,发心宏宣者,不观所机,惟明求己福德,药与病违,遂致受者茫然;上者徒存敬而供养,下者或束置于高阁,利生云乎哉?流通云乎哉?且闻之,正法律契,象法禅契,末法仅契于净。既净矣,律也、禅也,岂不一如也?惟是法体一如,而相用万殊。不有一如之实,无以阐法体不变;不有万殊之权,何以成相用随缘?是净尚大权而导实,有开显废存之善巧焉。导实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