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历史之三国衍绎]作者:沉袖遇羽第 1 章 如得江南,必娶二乔,置铜雀台之上——说这句话的时候明月正好,夜风猎猎灌满了殷红的大氅,足下的连环战船似乎在随波荡漾,熟铜的长槊在手,映着稀疏的星光,四周人很多,面目却模糊一片。 曹操觉得,自己似乎有些醉了。 一片颂圣之词。 恍惚间似乎听见数声鸦鸣望南而逝去,手中一个不稳,沉重的长槊差点滚落脚下,就势一横。 铜上镂着繁复蘼芜的图案,他似乎从未看清过。 如果那个人在的话,应该会站在身边笼住袖子,应该会伸手扶住貌似要跌下的槊,应该会递过一碗沏得酽实的香茶——他应该还会发表他的谬论——丞相为众将之主,不可如此放浪形骸。 然后自己把能拿到的酒全部喝完。 手心渐渐握紧,指节一点点变成玉色。 长眉一皱,不知多少人见之心惊,曹操缓缓举起手中的槊,微笑道——今日对景当歌,待我满饮三爵。...
修筑长城我国的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它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据说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从月球上注视人类的摇篮——地球这颗星球时,所看到的只有蓝色的海洋和中国的逶迤曲折的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长城建筑于何时呢?长城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一直到明朝灭亡才停止。长城的修筑,始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各诸侯国连年征战,烽火不绝,为了互相防御,便在自己的领土上修起一道或数道高大的城墙。因为它们是条状而不是周圈封闭的,所以称之为长城。长城,起初先建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连绵不断的防御城堡,然后用城墙把它们联系起来,便成了长城。烽火台起初是用来传递军情的。周幽王为...
一个帝国的兴盛与衰亡:日落圆明园 作者:范伟 金铁木 日落圆明园 简介 日落圆明园 导言(1) 百年成毁何匆促,四海荒残如在目。 ——清·王闿运《圆明园词》 青山影里旧宫墙,浩劫名园剧可伤。 玉阙珠楼救不得,独留一柱峙斜阳。 ——浦江清《题圆明园远瀛观雕花石柱照象》 圆明园是一所废园,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废园像她这样受到如此持久的议论和关注。她留给人们的最后印象是一场冲天大火,纵火的是远道而来的英法侵略军。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这是一个巨大的耻辱。除此之外,我们如果平心静气地打量她,我们知道,她曾经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宏伟富丽的皇家园囿,在她的鼎盛时期,圆明园是一座占地五千二百多亩,大约相当于六百多个足球场的巨型园林,比我们所熟悉的颐和园大出近千亩。她包括了一百四十多座伟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差不多有一百多个风格独具的景观。关于圆明园的景观,十八世纪英国...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死去的与活着的同代人。 第一章 历史的大深奥 一 由南昌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旅程,离二百一十四公里的里程碑不远,大客车驰上了一座桥面,大桥的另一头便是吉安市了。 高耸的桥身,两侧古铜色的梭标形灯柱。桥面上,有一块块水泥补的痕迹,表明它曾承受过太多、太多的负重。桥头堡上,是猎猎飞扬的红旗的雕塑;桥头堡正面,以红底黄字,分别镌刻着毛主席那大气磅礴、神韵飘逸的手书《西江月·井冈山》、《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年深月久,日晒雨打,有点脱色了,再衬上周围的一圈圈水渍,字迹也多少有些模糊…… 记忆却一下清晰了。顿然,二十年前的一场摇撼中国大地的风暴,滚过我们的胸间 红旗,标着形形色色长征队名的红旗,来自祖国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的红旗,霞涌在这条路上;...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 (下卷)- Page 2-西晋“八王之乱”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分立,确实沸沸扬扬热闹一时。曹魏后期,大权落在司马氏家族手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司马昭派大将邓艾、钟会灭掉蜀汉,司马炎夺取了帝位灭掉了孙吴。这样三国就落在司马氏手中,建立了西晋王朝。西晋王朝能统一中国,在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可惜的是,这个统一安宁的局面没能维持多久,18年后,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变民首领李雄就在蜀称成都王,匈奴贵族刘渊也称汉王,距统一仅仅24年。西晋统一后维持时间短促,究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不安定因素。...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上卷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Page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规定中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基础。我国先后通过公布了四部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现行宪法即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宪法,在继承1954年第一部宪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是一部内容更加充...
挺进欧亚非:第三帝国的灭亡 作者:[英]乔丹 1942年临近结束时,第三帝国显然已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德国在取得战争第一年的惊人胜利后,发展速度第一次放慢了。就在这一年,盟国的战争力量不断增强。美国的参战,意味着美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即将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 1942年是一个过渡之年,德军在北非和苏联战场的接连失利,预示着战争的形势正朝着有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参战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趋势。当时,倘若认为对于第三帝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即将来临,显然为时尚早。希特勒仍然占据着欧洲大陆,盟军的空袭和轰炸也未造成重大破坏,大西洋海战仍然处于僵持之中。因此,与其说1942年的战事是一个决定性的变化,不如说它们标志着德国防线开始出现了缝隙。这些缝隙在其后两年半内不断扩大,直到希特勒所梦想的“千年帝国”彻底消亡。...
沈万三因富致祸 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真是这样的吗?沈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真是因为太富有了吗? 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充满着诗情画意。水乡小桥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呵斥掉下饭粒的孩子:“家里阿有个沈万三?”这句话很有意思,即家里可没有沈万三这样的巨富,要懂得勤俭节约,不要大手大脚。在长江三角洲不少地方,谈及沈万三,普通老百姓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随着周庄成为旅游胜地,沈万三故居——沈厅(据说是清朝乾隆年间整修过的)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镇上小店里卖的“万三蹄子”、“万三饼”,也使游客们在大饱眼福之馀增添了口福。沈万三的故事更是不胫而走,流传各地。...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红色穿越之湘江梦》作者:新战士简介:罗斯穿越大片“我们来自未来”中国版,持续不断的长征梦困扰着90后的大学生洪川。为了破解梦中迷团,也为追求漂亮的女校花,一贯狂傲不羁的洪川决定参加“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却因为一枚奇怪的长命锁,和3名同学穿越到80年前,成为红军战士。他们追随这支队伍,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主人公经历了九生一生的战斗,和一场刻骨铭心生离死别的爱情。他能否回平安地到未来?生死不渝的爱情能否穿越时空,永恒不变?请看俄罗斯穿越战争大戏[我们来自未来]的中国版引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当人类社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的千年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汪精卫(1883—1944) 字兆铭,号精卫,广东三水人。历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会主席、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38年投敌,出任伪国民政府主席。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面对残酷的战争,汪精卫失去了抗战信心。为当第一夫人,陈璧君怂恿丈夫当汉奸 1938年11月12日中午,上海黄浦江码头。 “呜———”汽笛长鸣,由香港开往上海的法国“道尔曼号”游轮,徐徐进港靠岸了。旅客们提着行李,匆匆登岸。 刚才还是安静的码头,一下子熙熙攘攘,喊叫声一片。这时,出口处走过来一高一矮两个人,来到路边,前后张望了一下,然后耳语了几句,矮个指了指停在马路对面的黑色福特小轿车,两人便一前一后走了过去。矮个走在前面,与坐在车里的人打了个招呼,打开车门,两人一起钻了进去。小汽车轻轻鸣了两声喇叭,一溜烟开走了。这两人是谁?来上海干什么?...
作者:吕思勉 吕著三国史话 相关信息 出版说明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 吕思勉大半生以教书为业,主讲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达五十余载,教学之余,笔耕不辍,是一位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他一生写过两部通史:《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五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八部专史:《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吕著史学与史籍》和《文字学四种》。他还写了大量的史学论文、札记、讲稿、教材和历史读物,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 吕思勉推崇顾炎武的“闳雅”、钱大昕的“渊博”、戴震的“论证”和章学诚的“辩达”,对“二十四史”等传统典籍做过系统研读,并参考其它史书和文献,对史料进行析解、分类...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 Page 2-司马迁写 《史记》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传统,记载着光辉灿烂中华文化的历史典籍多如牛毛,其中最主要的最有系统性的是“二十四史”;而在二十四史之中,最优秀的一部史书当数司马迁写的《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部划时代的宏篇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我们华夏族的祖先之一写起,一直写到汉朝汉武帝元狩元年 (即公元前122年),并且《史记》还吸收了过去史书的许多特点,开创了我国历史著作中的经传体例。这部伟大的著作至今仍成为人们首推的史书之一,司马迁也成为人们所推崇的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