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撒母耳记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卷书,里面传递了一个信息,到底神要的是什么。撒母耳记是两个时代的转折,从士师时代,拜偶像的时代到大卫的国度,充满了神的荣耀。撒母耳记让我们看到从这个世代到那个世代转变的因素是什么,转机是什么,这对我们个人都很有帮助。神在各个时代的原则是一样的,神一直要得到一些属灵的器皿,神藉着他们来改变这个局面。每个世代都有独特的挑战和背景,主把我们摆在这个世代,这个环境,就是要叫我们在这个世代中成为这个世代的见证人,神一定把够用的恩典给我们。读几段的圣经,撒母耳记上:1:1 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1:2 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1:5 给哈拿的却是双份,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
甘肃教会过去:甘肃原来为陕西省的一部分,1666年才成立甘肃施1696年陕西成立代牧区兼管甘肃。1878年甘肃自成代牧区,由比利时圣母圣心会管理。1878-1889韩代牧1905年甘肃分作陇南与陇北:陇北代牧区1890-1920陶福音陇南监牧区1905-1914蓝克复1914-1922汤永望1922年,废南北而改东西陇东(秦州)代牧区,由德国嘉布遣会管理。1922-法来善陇西(兰州)代牧区,由圣言会管理。1923-1925濮登博现在:三个教区:兰州,平凉,天水主教:三位(其中一位官方,一位荣休)省备修院1992年3月10日正式开幕院长:赵建章教区长兰州教区...
略论中道缘起论 胡晓光 缘起论是佛教的核心理论,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总纲。但是佛教各宗所侧重讲的缘起论则有几种之多,中道缘起论是大乘佛教中观宗的理论学说。所谓中道缘起,是以否定各种两极对立性的观念,用不偏不倚的观点阐释宇宙存在的万相的缘起,显明诸法实相。在其内容上它包括受用缘起、八下缘起、以及缘起性空等。 一、受用缘起基本思想 大乘佛教中观宗祖师龙树菩萨阐扬受用缘起观,是为了破斥执有与执空的两极主张,尤其是着重破斥小乘佛教执有的主张,是从认识的维度立说的。小乘佛教认为,蕴、处、界三科都是主分下外乎色、受、想、行、识五种成份,即所谓五蕴集成的,是没有真实实体的。那种执色、执心等以为实在的我体,由此产生我的观念,形成我执,同时,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又从否定人我出发,承认五蕴的实有,并导致得出构成事物的一切成份都有自性的观念。与此不同,大乘佛教方广部则认为因缘集...
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凡天子之车:曰玉路者,祭祀、纳后所乘也,青质,玉饰末;金路者,飨、射、祀还、饮至所乘也,赤质,金饰末;象路者,行道所乘也,黄质,象饰末;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木路者,蒐田所乘也,黑质,漆之。五路皆重舆,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苣文鸟兽,黄屋左纛。金凤一、铃二在轼前,鸾十二在衡。龙辀前设鄣尘。青盖三层,绣饰。上设博山方镜,下圆镜。树羽。轮金根、朱班、重牙。左建旗,十有二旒,画升龙,其长曳地,青绣绸杠。右载闟戟,长四尺,广三尺,黻文。旗首金龙衔锦结绶及緌带,垂铃。金鍐方釳,插翟尾五焦,镂锡,鞶缨十二就。旌旗、盖、鞶缨,皆从路质,唯盖里皆用黄。五路皆有副。耕根车者,耕藉所乘也,青质,三重盖,余如玉路。安车者,临幸所乘也,...
热 益西森格 著 多识 洛桑图丹琼排 译 甘肃民族出版社 这是一本藏传佛教密宗大师的生平传记。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译者前言 这是一部藏传佛教密宗大师的生平事迹,诚如书中所说“虚构夸张捕风捉影事,/智者正人君子所鄙视。/今将所见所闻亲历事,/据实写成‘普闻天鼓声’”那样,是真人真事的历史传记。书中的主人公热罗杂瓦(汉语即“热译师”,全名热罗多吉扎,简称热罗),是藏传佛教伟大的佛学家、高僧和大成就者,为十一世纪初去印度和尼泊尔学法的藏族译师中的一个,是把大威德(即大怖畏)系列密法引进藏地的五大传承系统中热系的首传宗师。大威德五大传承系统是:热系、觉系、象系、摩系和纽系。其中热氏家族一脉相传之法统,居于五系之首,曾受到八思巴、布顿大师、宗喀巴大师...
107、不同佛前之最初发心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初发菩萨提心之情况,据《未生怨王忏悔经》中云:“无数不可思议劫前,如来正等觉胜他幢如来出世传法。于其教法下,文殊师利菩萨变现为一说法上师,名为智王。他有一日去王宫化缘,并讨得满满一钵食物。释迦牟尼佛彼时转生为一商主之子,名净臂童子。当时他正躺在母亲怀中,一见比丘后,立即就自行走到他面前讨要食物,比丘便分给童子一份摸达嘎食(一种食物名)。 童子又跟随比丘来到如来前,比丘将钵交给他,令其亲自供养佛陀。童子即将之供养佛陀及诸眷属,结果一钵食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童子随即皈依比丘,比丘则为他传戒,并令其发菩提心。 童子父母为寻儿子随后赶来,净臂又开始劝请父母皈命佛陀,父母最终就与五百人一同在佛前出家,并发菩提心。此乃释迦牟尼佛初发菩提心之经过。”...
沈海波 一、小引 因明学向为人们目为绝学,研究者不多,即便是在因明学初入中土、最为鼎盛的时期,研究的人数和研究的成果也相当之少。台湾湛然寺水月法师《中土因明二期概略》曰:“唐代,译输移流,群僧探究,岂属偶然。一代盛世,研究因明者约38人,注述78部。”[1]这种研究的规模,与当时庞大的佛学界相比较,实在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近代以降,因明绝学渐显复兴之势。但对于因明学史而言,有关的研究还是不足。近五十年来,学者们关于因明学史的研究论文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较有价值的也仅有数篇,如:虞愚《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2]、吕澂《因明学在中国的最初发展》[3]、沈剑英《因明学的产生、发展和东渐简论》[4]等。 199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剧宗林《藏传佛教因明史略》;2000年8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姚南强《因明学说史纲要》。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明学史研究的空白,值得学界的重视。然而无...
蕅益沙门古吴 智旭 述 夫三界惟心,心外无法。理具事造,实非两重。但迷之则三障宛然,悟之则三德法尔。迷悟无性,随俗假名。真实指归,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迷悟似分,迷既迷其所悟,悟即悟其所迷。此占察善恶业报经,乃指迷归悟之要津也。占察者,能观之智,善恶业报者,所观之境。能观无非一心三智,所观无非一境三谛。消除疑障,坚固净信,开示进趣方便,安慰令离怯弱,所以释迦大圣,劝当机而专请,地藏慈尊,乘悲愿而演说,事理双明,浅深同益。可谓照昏衢之宝炬,救痼疾之神丹。虽复去圣时遥,何幸妙诠犹在。钻仰既切,欲罢不能,蠡测管窥,用公同志,将疏经文,先明玄义:第一释名,第二显体,第三明宗,第四辨用,第五教相。 第一释名者。经题七字,六别一通。别七例中,今单从法,占察二字,约能观法;善恶业报四字,约所观法。释此能所二法,复有两番。初略,次广。初略释者,占以瞻视为义,察以详审为义,...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也。始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长而温恭好学,通诂训,工草隶书。徙封豫王,又封冀王,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洛州牧。徙封相王,复封豫王。武后废中宗,立为皇帝,其改国号周,以为皇嗣,居于东宫。中宗自房州还,复为皇太子,武后封皇嗣为相王,授太子右卫率。累迁右羽林卫大将军、并州牧、安北大都护、诸道元帅。中宗复位,进号安国相王。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同中书门下三品;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发诸府兵五万屯京师,以韦温总知内外兵马。甲申,乃发丧。又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皇太子即皇帝位,以睿宗参谋政事,大赦,改元曰唐隆。太后临朝摄政,罢睿宗参谋政事,以为太尉。封嗣雍王守礼为邠王,...
作者:崇智内容提要:关于唯识学中的作意与触二心所之生起次第,在众多学习和讲授唯识佛法的学者中一直都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人就此作意与触二心所的生起次第专门作文加以厘清。今笔者不揣才疏见浅,就试着写了此文。认为此二心所的生起次第在几种不同的说法当中,只应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而不应该几种说法都是符合唯识正义的,同时都是正确的。由于本人学识所限,不足之处,祈请方家指正。关键词:作意 触 生起次第作者崇智,中国佛学院二○○三届本科毕业生。一、前言唯识学在佛教各宗派中被称为理论体系是最为完备,层次最为清楚,逻辑思辩最为严密的宗派。更有人说:“唯识学是佛学中极具特色的一门学说,其学风之严谨、思辩之精细、体系之完备,不但远胜于佛教内的其他学说,也远胜于历史上印度或中国的其他学说。”[1]对于这一点,只要稍对唯识学有所学习和认识的人都不难发现唯识学是一门体系完备...
楚水枫楚水枫 说道:以下第一章至第三章为心灵之光论坛普平师兄录入,第四章为网上早先流通版本。与网上已有的上集合并,即为完整的南师著作《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普平师兄每天一段,历时多日50日左右,将1-3章完整录入,顶礼,赞叹!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下集)目录第一章 大乘广五蕴论修行以五蕴为基础说色蕴色身转化的修行次序佛说五蕴《楞严经》所讲四大四大所造色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什么是无表色受蕴和想蕴关于行蕴关于识蕴色阴境界的憨山说定第二章 密宗有关的修行五蕴 五行 五方佛时轮金刚重要的第六意识拙火与成佛四加行 密行 苦行为什么要修气脉拙火气脉打通的现象拙火定 双修 火光定道家气脉系统与密宗的区别...
——善解心要论圣天菩萨 造颂甲操杰 造释法尊法师 (从藏)译颂任杰 (从藏)译释敬礼具足大悲诸正士犹如雪山极白妙善聚,亦如牟尼能满一切愿,于此大地皆称为遍智,敬礼有情师长能仁尊。阅无量经唯一正见眼,诸佛教法究竟心要义,圆满解说佛语证遍智,估主龙树足下恭敬礼。童年广学多闻悉圆满,无量智慧般若海渊博,谁由智慧灭除生死苦,贤善大悲不住涅槃乐。由名称光照破众生暗,圣尊师徒足下恭敬礼。大车密意固然难通达,但为自己修习众经论;及为饶益具根有情故,大论注释我今乐分析。此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释分四:(一)题义;(二)翻译敬礼;(三)正释论义;(四)论末义。(甲)初(题义)梵语扎睹夏打戛,此云四百,梵语夏打,此云论,梵语戛日戛,此云颂,即《四百论颂》。此论有十六品,每品二十五颂,每一颂大致很圆满的显示一义。由有四百颂,故名《四百论》。本论原文称:夏打戛夏打,即名《百论》,如月称释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