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道。这种孝道,是人类感性,自然的反应,亦是人类社会情感维系的基...
月称论师造 法尊法师译 入中论卷一 敬礼圣曼殊室利童子 第一菩提心极喜地 为令悟入中观论故造入中论。兹于诸佛菩萨先应赞叹者,即是诸佛第一胜因,救脱系缚生死牢狱无量无依众生为相之薄伽梵大悲故说。 声闻中佛能王生 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由得圆满无上法王,较声闻独觉菩萨尤为圆满自在,即声闻等亦承其命,故诸佛世尊名曰能王。要从诸佛乃生声闻等,以诸佛出世无倒宣说缘起,彼由闻思修习,乃能随其信乐满足声闻等果故。 设有一类唯闻佛说缘起善达胜义,而不现生证般涅槃,然彼行者于他生亦必能获得所求果报,如定业果。圣天云:“现已知真实,现未得涅槃,他生决定得,犹如已造业”。中论亦云:“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无依而自生。”能得正教授之果,故名声闻。如云:“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等。或从诸佛听闻无上正觉妙果之道,为求者宣说,故名声闻。...
目 录第一品、分别界品第二品、分别根品第三品、分别世间品第四品、分别业品第五品、分别随眠品第六品、分别圣道品第七品、分别智品第八品、分别定品序文问答题1、 请简单介绍世亲论师。答:世亲论师被誉为世界智者之顶饰,与无著菩萨一母所生。于那烂陀寺出家后,严持戒律,精通三藏。后据有部《大毗婆沙论》造《俱舍论》,于其中融合了经部诸宗的观点,而被誉为聪明论。经无著菩萨的劝说后,论师转而弘扬了大乘。尊者一生造论颇丰,被誉为“千部论主”。尊者每日讲授二十堂大乘课程,担任授戒之亲教师、轨范师之职,并辩论制伏外道。尊者真正以“讲辩著”智者三大事业度日。当时所有的大智者对尊者皆毕恭毕敬,五体投地。尊者一生广弘佛法,大兴寺庙,被誉为第二大佛陀。尊者培养了诸多不可思议的大弟子,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弟子即精通戒律之殊胜弟子阿阇黎功德光、精通俱舍之殊胜弟子阿阇黎坚慧、精通因明之殊胜弟子阿阇黎陈那、...
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五十阴魔之色阴十魔 宣化上人讲述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床’: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法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佛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普告大众’: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悟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回小向大了,由二乘人发大乘心,‘趣大菩提’:...
《禅来烦去》 总 序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禅无疑是佛教里最美的,它所讲的缺陷即圆满,即是美;这个世间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同时也超越了一切宗教,把眼光牢牢定位在了我们的现实人生当中。世间的一切都没有变过,只是在一个阳光不算很烈的也许明媚的下午,你正站在某个地方,风中一种熟悉的气息依然袭进鼻孔。禅,让我们的人生永远摆脱苦恼,从此成为一个快乐、成功的人。《禅来烦去》 总 序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禅来烦去》 总 序 目 录目录序第一章禅是爱情漂流瓶里的一颗巧克力1.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2.不要为生气而种花3.恰当使用你手里的小蜘蛛丝4.给不了鲜花.就给把凳子5.女影星的距离之美6.巢里果没少,油灯随它灭...
一叶悟禅机,乐土来当下心游万仞还一念,身历千劫归净土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三十二相念,亦不念金色身,不念丈光,不念八十随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无故;若法无性,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清净五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野 域风赋清鹤 吟催心急闲 向玉阶站云 舞多迷离空门自古人不空,都在红尘里俗是心在俗中就是俗呀出了心俗就不是说俗了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2006-08-19 21:54:18大 中 小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中没有任何媚俗的废话,句句正中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类的自欺与无明,他的洞见已经探照到人类意识的底层。本文原为方智出版的《从已知中解脱》作的推荐序,该书大陆简体字版书名改为《重新认识你自己》。长青哲学家肯恩·威尔伯称克里希那穆提为“至上的解放者”。亨利·米勒则说:“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纪伯伦甚至这么形容:“他进入我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想必就是基督的化身了。’”哲学教授阿尔耶·萨达特曾经从神智学和长青哲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过克氏的内在生活,他将克氏比喻成“在破除偶像上,最富有代表性的二十世纪人物”。虽然克氏对任何派别的宗教、哲学或心理学皆不认同,但是他的洞见和观察却深深影响了20世纪以及无数的男女。他对未来世世代代人类的影响,据估计将会更为广泛而深远。许多人曾经为他著书立传,但无人能彻底阐明埋藏在其故事背后...
有道友与我谈论《坛经》中神会参六祖的公案。六祖用仗打了神会三下,问他是“痛”还是“不痛”?道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一个菩萨(即通常说的得道者),他应该如何回答“痛还是不痛”这一类问题?道友自己的见解是:应该答“也痛也不痛”,这样可以“不落两边”。“不落两边”是《坛经》非常强调的一个观点。在此经最后的《付嘱品》中,六祖嘱咐弟子们:言谈时要“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但道友或许粗心了,因为《坛经》中,神会正是回答“亦痛亦不痛”而遭到六祖的诃斥。当神会见六祖时,他首先问六祖,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于是六祖用仗打了神会三下,问他是“痛”还是“不痛”。神会回答:“亦痛亦不痛”。六祖诃斥道:“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这样看来,“亦痛亦不痛”似乎是一个错误的回答。...
简介和前言第一篇 有一种水能涤荡你的烦恼 从最清净法界中等流而出 溪水中,有一种解脱的味道 慈悲与智见汇成一条大河 深山中激昂奔腾的巨流第二篇 圣教传到藏地的日子 翻越喜马拉雅 再次将佛法传入藏区 大手印教授的由来 宝贵的摩尼明珠第三篇 遍敷雪域的甘露 噶举派的圣哲与疯子 从藏宝袋中滚落出的珍宝 采九寺的僧人秋吉林巴 生死无惧第四篇 无名而伟大的成就者们 内在生命的旅程附记内容简介 书中收集了百余则像文殊师利友、毗卢遮那、吉祥师子、无垢友等古印度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及其明妃益西措嘉、玛尔巴、米拉日巴、历代噶玛巴、竹巴昆烈、噶当格西班等古代西藏圣哲,以及更近代的大成就者蒋扬钦哲、巴楚仁波切、吉美林巴、秋吉林巴、蒋贡康楚等人的奇异的故事,深为人们喜爱。这些无以伦比的修行者的行宜事迹,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栩栩如...
The Sovereignty of God宾克(A.W. Pink)著易铭 译经常有人指出,解释神的道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需要维护真理的平衡性,我们衷心地赞同这点。因为有两件事情是无可争辩的:神有主权,人有责任。本书力求阐明前者,原因是在我们其它的著作中,已屡次强调了后者。我们乐意承认,过于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危险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因为只强调神的主权而不坚持人的责任,就会倾向宿命论;而只偏重人的责任却看不见神的主权,就是在高举受造者,贬低创造者。可以说所有教义的错谬就是歪曲真理、谬解真理、不平衡地坚持和教导真理。神的道也是这样:只有在祂全备的智慧以真实的平衡体现出来时,我们才能享有其荣美与祝福。过去有太多的人在此失败了;这是因为神真理的一词半句深印于某...
连载于《禅》刊 1992 年第 1 至 4 期序 说今天我开始讲《碧岩录》的公案, 这是禅宗的语录, 或许有人要问: 我们修的是心中心密法, 不是禅宗, 为什么要讲宗门公案? 因为心中心密法是与禅宗同一鼻孔出气的,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宗之禅, 不是禅定的禅。禅定分为四禅八定, 是渐次法; 而禅宗是达摩祖师所传, 叫祖师禅, 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圆顿法门, 不是一步步走的渐次法。我们所修的心中心密法, 也同样是直接打开本来, 彻见本性的。不是转弯抹角地从观想或观相成就, 再破相见性的有相密。所以它是“以禅为体, 以密为用”的, 是以密法来证禅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禅宗只接上根人, 中下根人就难以接受。最初的禅宗根本没有什么参话头, 都是当下直指见性成佛的, 不用参一则固定的话头。譬如“念佛是谁? ”“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 ”“这个拖死尸的是谁? ”“如何是诸佛生处? 东山水上行。”等等的话头。只就来问者语...
导语:在今天全世界的范围内,我们还能找到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样一个地方,官员爱护子民,子民奉公守法;父母慈爱子女,子女孝敬友爱;朋友之间讲求忠信仁厚;夫妻之间夫唱妇随。我们还记得古语讲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那样一个地方,民风淳朴厚道,一切都是和顺自然的。现在真的还会有那样的净土吗? 我们欢迎您到中国安徽省庐江县的汤池镇去看一看,看看那里是不是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我去过安徽汤池两次参观学习,那是一个特别让人振奋,充满希望的一个地方,非常令人感动,那么现在很多人都想问,因为这是您树立的样板,你亲手倡导建立起来的,您最终希望把它建成一个什么样子?老法师:我们没有这种希望,长远的希望。这桩事情,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