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Catuhsataka Sastra Karikaby Aryadeva*Homage to the foremost excellent ones who possess great passion.*Chapter 1: Abandoning Belief in Permanence*1. If those whose lord is Death himself,Ruler of the three worlds, without a master,Sleep soundly like true [vanquishers],What could be more improper?2. Those who are born only to dieAnd whose nature is to be driven,Appear to be in the act of dyingAnd not in the act of living.3. You see the path as briefYet see the future differently.To think both equal or unequalIs clearly like a cry of fear.4. Since death is mon to others to,You have no fear of it.Does jealousy cause sufferingWhen only one is harmed?...
神圣经验 作者:尼尔 The Holy Experience 此为作者尼尔的个人的经验之作, 原文全书尚未完成正在写作发展中, 承蒙网友Pei的翻译协助, 我们先分享1~8章的内容. mycwg - 第一章 童年对神的观念 我一生都在寻找神圣经验。我一生的所知是,神圣经验能够揭示一切。神的一切,生活的一切,我的一切。对我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是神圣经验,我从哪里能找到它? 然而,我希望你能谅解我,允许我首先简述一下我的经历。我知道你们许多人已读过一本或多本我的书,所以你已经略知一二。但是请允许我,我想在此建立一个联系,在这书中,这些资料能够被考虑到和经历到。我这些简短的历程可以证明是有益的,即使对你,这是你对有关我的已有概念的重温。...
瑜伽論問答卷第一 論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多武峰增境賀聖造伽第十三遁倫記第王。第百一條。第四遍造(天元四年十一月)。依初不定地。於安住心。應正取相。謂青瘀相等此說五識性不定故。於境馳流貪等生起附此所疑。五識言含如來五識。如來五識或從眼根入於正受。或從耳根入於正受。既入正受。豈非定地。何故總說名非定地。謂正識身。答(云云)問。進云。勞釋文有二釋。初釋云。前十五界唯有漏故。知如來無有五識意云。佛無五識。是餘二乘凡夫五識(言也)後釋云。如來亦有。無漏五識恒在定故。非如餘異生二乘等且就初釋。若云如來無五識者。成所作智為何識轉乎。此釋。成所作智或第六識。或第七識問。此釋非理。若第六識及第七識為轉。即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為何識轉耶。若第六識或第七識二智並生有於一心中惠並生之過。若第六識或第七識唯為成所作智。不為妙觀察智平等性...
这部净土圣贤录易解,是由慧律法师所著,由于原圣贤录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言精简,艰涩难懂,不适今人。为令法音宣流,普利群生,特用白话,讲说此书。并且加以收录整理,标示地名、配合纪元,以证不虚。读之令人倍感亲切,平易真实。非常适合初中学人阅读,进而见贤思齐,万修万去。···净土圣贤录易解(净土教主第一)净土圣贤录易解(阐扬净土圣众第二)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一)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二)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四)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五)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尼第四)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人王第五)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王臣第六)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居士第七)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杂流第八)...
2006-09-24 16:33:16大 中 小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传》(PuPul Jayakar著,胡因梦译)晚年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这么形容自己:“完全的觉醒发生于1947年到1948年之间。”那几年之中,有五种不同的沟通方式逐渐展开,组合成了完整的教诲:公开演说,对谈和讨论,个人的访谈,散步和晚餐时轻松披露的般若慧观以及空性。这段时期,克开始为他的伙伴和听众解说“自知之明”。那是一个没有起点的发现自我的旅程,人们必须透过观照的活动来打破心智的局限,开启觉知的崭新领域。他的教诲非常严格,虽然不需要弃世或牺牲一切(事实上,这种教诲的基础,绝对需要正确而严肃的生活),但是必须放下所有的执著、依赖和外在的宗教形式。在印度,否定上师的权威,就等于否定了宗教的核心,因为经书上披露过,上师便是通往真理的指导者和启蒙者,因此这可以算是最彻底的“放下”了。寻道者和实相之间,不能有任何仲介者,在这一点上,克里希那穆提是绝...
第一章 大金刚瑜伽母拳法概述 大金刚瑜伽母拳法,又称金刚亥母拳法,为藏密噶举派(白教)“金玉不易、轻易不传”的一套大法。 我有幸得恩师传授这套大法。“大”者为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智慧、圆满,足用终身。“金刚者”,金中之精也,坚不可破。为宝中这宝,修持能行五方之气、五方之光,能净、治身,脉之气,去全身之浊气,断一切烦恼、延年益寿、获金刚不坏之身。“瑜伽”者意为相应,即身、口、意三密相应,天人相应之意,是思悟佛法超的修持方法,修之可祛病、健身、常乐、长寿,增智开慧。 大金刚瑜伽母拳法特点:一、 本法包括“大圆满”、“大手印”所修每一座“妥嘎”(色法,把物质、在人指身体)、“且却”(心法,指精神)“色心不二”(心物不二、心物一体、天人合一)三部分核心内容。长修者,会达到心理安祥的境界,安祥是生命源泉,活水。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源泉。“百病从心生“,心安气足,气足血旺、...
最后的舞步我们死后,会有别人来占据我们的位置。但毕竟与我们不同——谢尔盖·叶塞宁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父亲捡拾柴禾。我热爱这项工作,我同父亲一起到树林中砍劈木柴。我们是男人,就像强有力的伐木工人一样在一起干活,做我们份内的事,要让我们的屋子和女人们一起温暖起来。是的,父亲教我要成为一名奉献者,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他经常和我打赌,说我不可能在500下之内劈开一块巨大的多结的木头。噢!我是多么卖力呀!大多数都是我赢了,但我想他每次总是给我足够的劈砍次数,因为他喜欢当那块木头在我最后(第499次)全力一击之下,最终被劈开,我是多么的骄傲和兴奋。然后,我们推着装满木柴的雪橇往家走,朝着食物和一个温暖、欢快的火堆前进,鼻子却被冻得直淌鼻涕。...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 “不可叫人因为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摩太前书4:12) 这是保罗对他年轻的儿子提摩太所说的话,也是神对你说的话。 不可叫人因为你有不诚实的言行,或是说话喜好张大其词,以致小看你。 不可叫人因为你看见利益就跑到前面,与人同处总求自己的好处,以致小看你。 不可叫人因为你喜爱虚荣,好出风头,随时显露自己,夸耀自己,以致小看你。 不可叫人因为你妒贤嫉能,见别人得好处心中就不乐意,以致小看你。 不可叫人因为你与异性人的交往鬼鬼祟祟,言行举止不光明正大,以致小看你。 不可叫人因为你性情暴戾,容易动怒,常常与人争吵,以致小看你。 不可叫人因为你谄媚富贵,轻看贫穷,以致小看你。...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香九龄 能温席 孝於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释惠敏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1990.04出版)页69~8169页提要「声闻地」中与「资粮论」有直接关系的是十三种「世间及出世间诸离欲道趣向资粮」,但是将其与十四种「涅盘法缘」作比较的话,可发现有相同和不同的项目。此外,「声闻地」之第三瑜伽处的「五处安立」之第一项「护养定资粮」却是指「离欲道资粮」之护养。因此,本稿将考察:「涅盘法缘」在佛教全体中之意义为何?「涅盘法缘」与「离欲道资粮」以及「五处安立」间的关系为何?「离欲道资粮」与「五处安立」在佛教全体中是否有特别意义?结论是:若能把握住如下所述之「三重结构」的话,应该较能理解「声闻地」之「资粮论」的本质。「涅盘法缘: 依「三学」之次第(根据初期佛教以来的传统...
七 十 空 性 论(70KSL)龙树菩萨原著 崔忠镇译 第 一颂 生住灭有无 以及劣等胜 佛依世间说 非是依真实 第 二颂 无我非无我 非故无可说 一切所说法 性空如涅槃 第 三颂 一切法自性 于诸因缘中 若总若各别 无故说为空 第 四颂 有故有不生 无故无不生 违故非有无 生无住灭无 第 五颂 已生则不生 未生亦不生 生时亦不生 即生未生故 第 六颂 有果具果因 无果等非因 非有无相违 三世亦非理 第 七颂 无一则无多 无多亦无一 以是一切法 缘起故无相 第 八颂 缘起十二支 有苦即不生 于一心多心 是皆不应理 第 九颂 非常非无常 亦非我无我 净不净苦乐 是故无颠倒 第 十 颂 从倒生无明 倒无则不有 以无无明故 行无余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