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安中央大學理學院教授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90.4出版)頁25-4425頁提要本文探討印度部派佛教發展過程中,二律系、四聖部及十八部的形成,並配合各部的師資傳承來研究。佛滅當年的王舍城結集,由阿難先結集經藏,而後優波離結集律藏。佛滅百年的毗舍離結集,由於是因戒律而引起,因此先結集律藏,而後結集經藏,此次結集後,形成會內的上座律系與會外的大眾律系。此中,上座律系並將戒條次第調動而與大眾律系有所不同。佛滅一三七年起,佛教內部對「五事」、「實有」、「補特伽羅我」等問題的看法,起了法諍,經過六十三年,形成了四聖部(聖上座部、聖說有部、聖犢子部及聖大眾部),佛滅二百年時,犢子上座首先結集論藏,集出...
敬请登陆:luo8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第1节:中国传统文化作者: 姚淦铭 老子与我们同行 序 ◇魏淑青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很多电视观众越来越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是想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享受生活;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明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出象牙之塔,走向人气指数最旺的民间,去为普通百姓服务。 江南大学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教授,就是这些从象牙之塔走出来的学者中的一位。 那么,应该让姚老师讲些什么呢?我们很多人都觉得,他长得挺"卡通"的,很有老子遗风,就让他讲《老子》吧(《老子》也叫《道德经》)-当然,这只是个玩笑。重要的是,他不仅对《老子》有比...
辽代 五台山金河寺 沙门 道殿 集民国 密宗 总持寺派 大阿阇梨 普方金刚 校订传法阿阇梨 圆烈金刚 译白(本文由 王武烈阿阇黎 授权刊登网路,欢迎网路流通,未经同意请勿印刷出版)我们应当明白,释迦牟尼佛应化人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这一代言教虽然包含了许多论说,其中道理却是非常渊博深奥。这些都可以把显教和密教的重点,统括无 遗。显教所注重的是经藏、律藏、论藏三种藏集;密教所注重的是诸部陀罗尼藏。佛教的传入是在永平三年,后汉明帝夜梦金人后,派遣中郎将蔡愔、博士秦景、王 遵等十八人出使天竺国(古印度国之一)后,邀同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回洛阳成立白马寺后开始的。从那时起,三藏经典便渐渐传布在中国了。随后善无畏金刚上师在唐朝时来到中国,使五密(五乘当中各各有密,五乘者: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等)在中国盛行,当时社会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
因是子静坐法蒋维乔 著附篇:明?袁了凡?静坐要诀恭敬法宝?开智慧眼居心诚敬?入道要门非卖品目 录因是子静坐法正篇 9序 9生命与呼吸 11疾病的来源 13疾病的预防 14静坐的方法 15甲 身体的姿势 15乙 精神的集中 19丙 呼吸的练习 22丁 治病与防病的功效 23原理篇 24人类之根本 24全身之重心 25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26静坐与心理的关系 28重心即身心一致之根本 30静字之真义 30静坐中安定重心之现象 31形骸之我与精神之我 31方法篇 32甲 姿势 32乙 呼吸 38丙 静坐时腹内之震动 44经验篇 45动与静应兼修 56结尾语 57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58第一章 绪言 58第二章 静坐的原理 59第一节 静字的意义 59第二节 身心的矛盾 60第三章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61...
序通玄理而不通禅,必受固执之病;通禅理而不通儒,多成狂慧之流。求其禅儒皆通而又能贯之以道,不但今鲜其人,即古之紫衣、黄冠,下除紫阳莲池外,恒不多觏。丙午夏之日,偶过友人赵公斋头,见几上有《养真集》一卷。因溯其书之渊源,乃得之海甸慧福寺,寺僧得之陈提台,提台又得之其家西席,遂借归。阅之系隐士养真子所著,惜其不表姓名,盖赤松黄石者流也。其书,由儒悟禅,就虚灵而养舍利;由禅证道, 借般若而炼金丹。谈空则皆拈花面壁之真传,论道则无铅虎汞龙之假借。孔颜乐处,信手拈来;濂洛薪传,随笔挥出。汇三教而同归,扫白马青牛之幻相,总百家为一辙,洩天心水面之精微。不作空中阁楼,步步阶梯;修成幻海桥梁,头头道路。衲子朝夕玩味,不须十卷《楞严》;羽客行住遵循,何用五千道德。蓦直行去,省多少云水三千,便可坐洞天十二。因其为希有之奇书,遂全忘我心之故陋,始续貂以裁狗,继付枣而登梨,以后寻真不用白...
红卡:四有四无无障碍观(2000年10月29日)我稍微介绍一下四有四无的内容。历来对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依他起性一般人分不清楚,先不说是圆成实性我们一般人最不容易认识,对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一般也分不开。所以我们要学习大乘佛教,最主要的是能够先把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分开来。因为我们凡夫,异生,最主要是不能够认识真如,不能认识什么是圆成实性,所以也就不能认识什么是依他起性。常常把依他起性当作遍计所执性,又常常把遍计所执性就当作是依他起性,于是乎造成很大的颠倒、错乱。这种颠倒错乱使自己在生死轮回里头愈陷愈深,不能拔足。而真正佛教理论,就是从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依他起性开始认识,以至于真正能够证到圆成实性。我们这个红卡就是想法子辨清什么是有,什...
俱舍論疏卷第一沙門法寶撰將釋此論五門分別。第一會初轉法輪時。二學行次第。三教起因緣。四部執先後。五依文解釋。一會初轉法輪時者。於中有四。一定成道日。二定轉法輪日。三述中間事別。四會說不同。一定成道日者。依長阿含經第四云。八日如來生。八日佛出家。八日成菩提。八日取滅度。次文云。二月如來生。二月佛出家。二月成菩提。二月取涅槃。又灌佛經云。佛告諸天人。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出家。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成道。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而般涅槃。諸經八日皆同。說月有異。唯二四別。不言餘月。准上二說。說雖有異。成道月日即是同也。所以得知。略有二理。一以立正異故。婆羅門國以建子立正。此方先時以建寅立正。建子四月。即建寅二月。故存梵本者而言四月。依此方者。即云二月。根本一也。二准智論及婆沙計。梵王請前五十七日。四月調根兼觀機等總有六月。即是二月八日成道。至八月...
造论者: 阿底峡中译者: 释如石诸佛说正法, 如实依二谛: 障世间俗谛、如是胜义谛。许世俗二种: 颠倒与正确。初二谓水月、宗派邪分别。未究而满意、生与灭诸法, 具有作用者, 许为正世俗。胜义谛唯一, 余许有二种。法性无所成, 云何有二三?教言合释故, 以无生灭显, 胜义无异故, 无法无法性。于彼空性中, 丝亳无有异。无分别而悟, 名言谓见空。甚深经中说: 彼不见即见。无见与能见。无始终皆寂。脱离有与无, 无分别离缘, 无住与住处, 无来去离喻。离言无可观, 无变异无为, 瑜伽师悟彼, 断惑所知障。现量与彼量, 佛徒纳彼二, 短视愚人说: 以二量悟空。则外道声闻, 皆悟法性矣! 何况唯识宗! 中观宗无异!故一切宗派, 以量量同故。众思辩异故, 量所量法性,...
傅偉勳美國天普大學教授頁次:118~147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90.04出版)117頁提要本文試用自創的「創造的詮釋學」方法,重新探索《大乘起信論》的多門教義、深層義蘊與根本實義,藉以發現能予繼承並發展此一論書既廣又深的大乘哲理的一條新時代佛法理路。創造的詮釋學分為五個步驟或層次,即「實謂」、「意謂」、「蘊謂」、「當謂」與「必謂」。在「實謂」層次,通過版本考証、原典校勘、作者傳記…等等歷史文獻的嚴密考察,儘量忠實客觀地理出作者以及原典的本來面目。在「意謂」層次,須在「實謂」的話語或文字表達之中,通過脈絡分析、邏輯分析與層面分析,對於原典儘量求得語義的了解與整理。於此層次,可以發現到以...
这篇文章是由于fremder先生打字打下来的,资料来源于了无居士的紫微论命第一集。一件离婚命例来一段引子:癸亥年(按:即1983年)六月某天下午,半仙(按:了无之友)在茶馆喝才采收不久的冻顶春茶,有个小姐透过友人介绍,前来询问吉凶,特别提到感情方面的困扰。半仙一连啜好几口芬芳浓郁的香茗后,恍然大悟曰:你在五月份离了婚啦!对方含羞点头。半仙继续曰:离婚的理由是外遇,不过不是先生外遇,而是你外遇,俗话叫红杏出墙。对方又点头。半仙:你跟那人应算旧识,壬戌年重逢,后旧情复燃,於是干柴烈火,一拍即合。陈仓暗渡的恋情,维持到癸亥年正月时,才被本夫发现。但你们并未警觉。二月份某夜,先生跟纵到你们幽会的旅社,立刻报请管区警察捉奸,同去的还有一个胖胖的朋友,推开门房后,奸夫躲进木柜内,匆促间忘了拿皮鞋。...
《解深密经》的唯识理论研究——暨论本经与《成唯识论》的若干重要思想之差异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林国良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解深密经》的真如观、本识观、三自性观和三无性观,且对其中某些思想与《成唯识论》的相关思想作了比较。《解深密经》认为:有为无为一切法都是“名假施设”,真如是离言法性,一切法虚妄不实,真如有体真实;“一切种子心识”是一切法之所依;一切法都有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三种自性;三无性则是对“一切法无自性”思想作出符合唯识论的合理说明,且本经认为“一切法无自性”之说“不了义”。关键词:解深密经 成唯识论 真如 本识 三自性 三无性A study of the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Only in the Sutra of the Explication of the Underlying Meaning: with a parison between some different thoughts of this sutra and of the Discourse on the Theory of Consciousness-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