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哲学宗教小说人气周排行榜

〈声闻地〉中「唯」之用例考察 |热度 98 | 哲学宗教 | 上传: 那年夏天 |更新时间:2017-07-20
釋惠敏國立藝術學院副教授中華佛學學報第七期 1994.07 出版(pp.19-38)19 頁一、前言以「唯」(matra)來表現的佛教思想用例中, 如「唯心」、「唯識」等是眾所皆知的。但是,主張「唯識」思想的瑜伽行派之根本論書《瑜伽師地論》(以下簡稱《瑜伽論》)中,所有的「唯」之用例是否都是與「唯識」思想有關﹖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因此,本稿將以《瑜伽論》中之第十三地〈聲聞地〉為主,來討論種種「唯」之用例,以了解其不同的表現意義,並且探究其實踐上、思想上的具體內容。藉此以突顯初期瑜伽行派之實踐與思想上的一些特徵。二、唯智、唯見、唯憶念從下列〈聲聞地〉「相似」(pratirupa, gzugs brnan)...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热度 98 | 哲学宗教 | 上传: 笑傲网络 |更新时间:2017-08-29
阿姜念 ACHAAN NAEB    由於我們總是希望現狀能改變,    因而沒能清楚地看到當下現況;    如果我們注意到的不是現況,    這樣的修行就是離開了中道。    我們可以看出,    建立平衡中道並非易事;    基於這個理由,    具足正見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必須瞭解,    內觀並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    而是出於正念。  阿姜念(Achaan Naeb 1897~1983)出生於一個與緬甸毗鄰的泰國省份的省長家庭,她在三十五歲時,在阿姜帕吞塔(Achaan Pathunta U Vilasa)的指導下,學習佛教心理學與內觀禪修法。十二年後,她開始教導別人,並於許多寺院建立禪修中心,最後是在皇家的贊助下,於曼谷的金山寺(Wat Sraket)創立「佛教研究與心靈福祉協會」(Buddhist Rearch and Mental Welfare Association),接近七十歲時,她仍然從事教學工作;她的學生也承續她傳播內觀修行的工作。...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印顺法师 |热度 98 | 哲学宗教 | 上传: 津夏 |更新时间:2017-09-20
杂阿含经论会编总目次杂阿含经论部类之整编目次杂阿含经论会编(上)杂阿含经论会编(中)杂阿含经论会编(下)序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一 杂阿含经的传译................................................一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六三 相应修多罗与摩 理迦(一)..................................一一四 只夜──有偈部分(二)......................................一八五 记说──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三)............................二四六 修多罗──阿含──四部(阿含)..............................三一七 杂阿含经的次第与部类........................................四一八 杂阿含经与相应部............................................五三... 
从六道中转生为人,各有什么样的 |热度 98 | 哲学宗教 | 上传: 温暖寒冬 |更新时间:2017-09-20
地藏占察 → 地藏占察 → 互助占察 → 知道前世,对治习气。——大宝积经  知道前世,对治习气。——大宝积经从六道中转生为人,各有什么样的习气?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二高齐北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菩萨见实会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品第二十四“外道谛听,彼人若从地狱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声嘶破,骡声、匆急声、怖畏声、高声、浅声,小心常怖,数数战悚,其毛数竖,梦中多见大火炽然,或见山走,或见火聚,或见釜镬沸涌,或见有人执杖而走,或见己身为鉾槊所刺,或见罗刹女,或见群狗,或见群象来逐己身,或见己身驰走四方而无归处,其心少信无有亲友。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地狱终来生人间。此智所知,非愚能测。“外道谛听,彼人若从畜生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闇钝少智,懈怠多食,乐食泥土,其性怯弱,言语不辩,乐与痴人而为知友,喜黑闇处,爱乐浊水,喜啮草木,... 
五蕴论讲记 |热度 98 | 哲学宗教 | 上传: 白寒 |更新时间:2017-12-26
于凌波居士著第一讲、五蕴聚合说第二讲、五蕴论与广五蕴论第三讲、云何色蕴第四讲、四大与极微第五讲、受蕴与想蕴第六讲、行蕴中的相应行法第七讲、相应行法中的善与烦恼心所第八讲、相应行中的随烦恼不定心所第九讲、行蕴中的不相应行法第十讲、识蕴——前六识第十一讲、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第十二讲、三科六无为  第一讲、五蕴聚合说  【1】五蕴是构成世间的基本质料  五蕴的蕴,梵语Skandha,音塞犍陀,是积聚的意思,意指积此五聚,可以成就我人的身心。五蕴旧译为五阴,阴是贼害的意思,谓此五者能贼害我人的性德。而世间、在佛经中有器世间与有情世间之分。器世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有情世间的有情,就是有情识的众生,主要以人为代表。  五蕴的蕴,有近于‘范畴’的意思,这是构成世间的物质现象和精神作用的五类因素。但是五蕴还有一种‘本质的普遍性’,此普遍性即是‘法’——法的普遍性。五蕴是五类法的领... 
佛陀是谁 |热度 98 | 哲学宗教 | 上传: 京文 |更新时间:2018-06-01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6-10-3 11:15提问者:我要当作家999 - 试用期 一级其他回答共 7 条佛陀,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依据佛典中的记载,以及传统的见解,佛陀是雅利安族的白种人。在古代的印度,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迦毗罗卫城,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福德的圆满者,更成了最高人格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谓创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帝,或所谓上帝的“道成肉身”。佛陀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佛陀所说的修行方法,切实做去,便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到了佛陀的境界,虽然也能发挥出种种的神迹,但那不是佛陀重视的东西,最要紧的是佛陀的完美人格和从彻悟中发出的伟大智慧。佛陀以人间的肉身,... 
想当清官不容易+吴蔚(着) |热度 97 | 哲学宗教 | 上传: 大刀阔斧 |更新时间:2017-03-21
类型:图书 作者:吴蔚01 发表于 MSN图书频道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二十四日,北京正值盛夏,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当今天子乾隆皇帝早就去了承德避暑山庄凉快去了。京城的老百姓自然没那个福分,只能躲在自个儿家中勉强避暑。这样闷热的气候,即使是在华盖云集的京师,街上来往的行人极为稀少。突然间,从前门方向快步奔来一名五十多岁的普通老汉,满头大汗,肩上扛着一副衣褡,直奔崇文门的九门提督衙门。一到衙门口,差役认出老汉就是前门联兴帽铺的店主张度仲。张度仲也不多说,直喊要报官。九门提督衙门大学士英廉(本姓冯,内务府包衣,汉军镶黄旗人,其孙女即为大贪官和珅正妻)刚好正在大堂办公,闻讯急忙叫人带张度仲进来。张度仲跪下后二话不说,先将衣褡放在地上,打开一看,里面全部是黄灿灿的金条。大致一数,竟然有六十根之多。... 
红色间谍"理查德·佐尔格" |热度 97 | 哲学宗教 | 上传: 开了 |更新时间:2017-05-11
——————————————————————————————————红色间谍——理查德·佐尔格理查德·佐尔格(1895-1944),1895年10月生于俄国高加索巴库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镇,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普通的俄国妇女。佐尔格3岁时,全家迁往德国,定居柏林郊区。1912年,佐尔格进入柏林希特费尔德中学读书。他喜欢历史,爱好文学,能言善辩,政治上是个泛德主义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佐尔格应征入伍,奔赴战场。战争期间,他作战勇敢,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佐尔格经历和目睹战争的惨状后说:"我陷入了极度的思想混乱之中。"1916年,佐尔格负伤住院时,结识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一些共产主义经典著作。同年10月,他就学于柏林大学经济系,秘密接触了社会主义组织。他暗下决心:"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1月,佐尔格正式退役转入基尔大学学习并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 
谈心-安祥禅--佛法-禅宗-新浪 |热度 98 | 哲学宗教 | 上传: 指环王 |更新时间:2017-07-02
~一九八三年发表于台南市禅学研究会季刊一、知心  对于一个真实学道、行道的人来说,提到“心”字,总该会有些“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的感喟吧?的确是“知音难遇,知心难求。”知心难吗?很难。何以那么难呢?难只难在太近、太简单、太平凡,反而让人“习焉而不察”。也正因为它太平凡,平凡到毫无内涵,才会让人觉得无开口处。如果你问我“心是什么?”在开口不得的窘迫下,我也只好给你来个当胸一拳了。至于能否让你如桶底脱落?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尽管是“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却也不妨在方便门中,略许会话。就世俗谛来讲,这心嘛!的确是有“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呢!  心,是什么?它是:  生命的无涯之海 —— 流注、展现出无量、无边、无尽的众生。  生命的属性、实质、基因、共相、原态、永恒相和生命的当体。... 
实相宝藏论释 |热度 97 | 哲学宗教 | 上传: 知恩报恩 |更新时间:2017-07-20
龙勤巴尊者著《实相宝藏论本颂》共××页,由塞朵三世翻译成汉文。《三部心要义释实相宝藏论释》共××页。《三部心要义释实相宝藏论释》梵语云多他引垛喇怛曩二合俱舍曩引摩勿哩二合底重藏语云耐鲁座造论者胜乘瑜珈师隆清燃绛尊者译论者密乘弟子郭元兴校译者塞朵三世序品译敬礼吉祥普贤本自元成功德圆满界,有寂德具最初之怙主,诸佛持明法主及上师,百千信众动摇而作礼,诸乘之顶最胜以奉献,现证心髓广大秘密教,摄心要义究竟之了义,实相宝藏疏释应显说。尔时吉祥普贤于一切法本初体中现证菩提已,入住广大平等之理趣金刚界中转胜净妙果无上了义法轮,成就觉性菩提心法身,即明显而无转变之真如,超越因果勤修,现证本师之大秘密,彼之诸究竟了义之处总摄为一。成此实相宝藏之要门论,... 
巴利语佛典汉译 |热度 97 | 哲学宗教 | 上传: 尘小春 |更新时间:2017-08-29
经集第一品 蛇品第一章1 他抑制冒出的怒气,犹如用药抑制扩散的蛇毒,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2 他摒除一切爱欲,犹如拔掉池塘里的莲花,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与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3 他摒除一切贪欲,犹如使快速流动的河水枯竭,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与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4 他不摒除一切傲气,犹如洪水冲垮脆弱的芦苇桥,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与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5 他不在生存中寻找精髓,犹如不在无花果树上寻找花朵,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与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6 他的内心没有忿怒,超越这样那样的变化,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与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7 他从内心深处驱散和根除一切思虑,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与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8 他即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克服一切妄想,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与披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 |热度 97 | 哲学宗教 | 上传: 莫再讲 |更新时间:2017-09-20
    周礼注疏  ●周礼正义序  (唐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臣贾公彦等奉敕撰)  夫天育蒸民,无主则乱;立君治乱,事资贤辅。但天皇地皇之日,无事安民。降自燧皇,方有臣矣。是以《易·通卦验》云:“天地成位,君臣道生。君有五期,辅有三名。”注云:“三名,公、卿、大夫。”又云:“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置其刻日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注云:“拒燧皇,谓人皇,在伏羲前,风姓,始王天下者。”《丁菲:“所谓人皇九头,兄弟九人,别长九州者也。”是政教君臣,起自人皇之世,至伏羲因之。故《文耀钩》云:“伏羲作《易》名官者也。”又案《论语撰考》云:“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伏羲已前,虽有三名,未必具立官位,至黄帝名位乃具。是以《春秋纬·命历序》云:“有九头纪,时有臣,无官位尊卑之别。”燧皇、伏羲既有官,则其间九皇六十四民有官明矣,但无文字以知其官号也。案《左传》... 
共1147本 当前第40/96页 <<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