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 造 梵语云:希喇桑耶意达思札 藏语云:赤诚扬达巴波丹多 汉语云:成就真实戒经 顶礼一切智智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城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若分别心渐减、性命断趋于断灭、舍弃寿相,则导师之法亦将灭尽,云何不起精进并披坚固甲而修持也?人身极为难得,已得人身,值遇佛陀正法,得以出家,被不合解脱之义所欺狂而遭痛苦。诸比丘,宁可离命而死,非可摧坏戒体。何以故?离命而死,唯令此生寿命穷尽,毁坏戒体,乃至百俱胝生,常离种姓,永失安乐,当受堕落痛苦。 是故世尊赞戒言,具戒之人值遇佛, 具戒之人最胜饰,具戒之人妙香涂, 具戒之人诸喜处,具戒之人清凉水, 具戒之人世间赞,人天圣位以戒得, 毒蛇黑龙亦不害,具戒之人何况它?...
明吉·金贝巴班智达口授传承 蒋扬·钦哲·汪波等编纂 印度八十四位大手印成就者乃是大手印传承之父。这些成就者本已成佛,大多为居住在印度的一群伟大成就者。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就者,诸如龙树、圣天等的故事中充满了神通与智慧,正代表了数百年来代代相承的印度佛教密续传承中,许多令人惊奇而有趣的故事,且饶富启示。书中描述了八十四篇真实的密续传奇,八十四种不同人格,而且全都是发生在第八到十二世纪印度境内的事迹。 赞 颂 敬礼神圣诸上师 三世无畏荣耀十方佛 空行净土任运上师宝 悉地成就传承众上师 以身口意莲足下顶礼 序 言 “敬礼尊圣根本上师莲足下, 三世诸佛心识之总集, 您与金刚总持佛无别。 敬礼印度84大成就者, 一生得证空乐双运解脱城。...
1、胜莲如来刹土庄严 据《大悲妙法白莲经》中记载:释迦如来一时于王舍城灵鹫山说法。时有比丘六万两千,弥勒等不退转大菩萨八百万数,世间怙主梵天之类及天龙夜叉等大乘种姓众生而为围绕。弥勤、见义、狮慧等一万余大菩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面向东南合掌恭敬,以欢喜、清净心而白佛言:"胜莲如来正等觉成佛以来示大神变,饶益千万众生善法利益。如来置众生于不退转菩提果位,实乃稀有无比。"此一万大菩萨众说完齐声诵道:"顶礼胜莲如来。"此时众中有一菩萨名叫宝光,从座而起,恭问佛道:"胜莲如来所住刹土距此世界远近如何?他成佛后已过多少时日?"佛陀答言:"善男子,你以大悲为成熟无量众生善根而问胜莲如来成佛、示现神通变化、利益众生种种事业,你所发问实为你福报、辩才所致,我当为你宣说,你应谛听: 善男子,东南方去此过百千俱胝恒河沙国土,有世界名莲花,其刹土具足种种功德庄严。缤纷鲜花、奇异妙香、盛大宝...
前言出版书籍有一条首要的规则,此规则同样适用于脑科手术及自动装置器:“如果不能拆开它,就不要修理它。”我知道已经有人买了未曾增订的《有话问苍天》,但由于我要大幅度修订此书,故此必须违反这条规则。我在1970年中撰写此书,当时只有二十多岁;多年以来,我从未停止过思想这方面的问题。我像一头小狗跟着新近的踪迹,继续围绕着痛苦的问题寻找新线索。自从那时候开始,我也听到无数读者叙述他们漫长的痛苦经历,他们的信充满了悲痛之言。为此,我感到需要重拾很久以前已完成的工作,并提出最新近的资料。另外有一件事情令我十分惊讶,就是讨论痛苦问题的书籍显然分为两种类别。最古老的书籍的作者,例如阿奎那、本仁、多恩、路得、加尔文及奥古斯丁,甘愿接受痛楚及受苦是上帝使用的工具,他们不质疑上帝的作为,只是尝试为上帝这样对人做出辩护。这些作者带着信心写书,好像他们拥有着有力的论据回应苦难,足以平伏情绪。...
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民。其岁时聚会以为朝觐、聘问,欢欣交接以为射乡、食飨,合众兴事以为师田、学校,下至里闾田亩,吉凶哀乐,凡民之事,莫不一出于礼。由之以教其民为孝慈、友悌、忠信、仁义者,常不出于居处、动作、衣服、饮食之间。盖其朝夕从事者,无非乎此也。此所谓治出于一,而礼乐达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也。及三代已亡,遭秦变古,后之有天下者,自天子百官名号位序、国家制度、宫车服器一切用秦,其间虽有欲治之主,思所改作,不能超然远复三代之上,而牵其时俗,稍即以损益,大抵安于苟简而已。其朝夕从事,则以簿书、狱讼、兵...
净土辑要序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浅深、合机者妙。时当末法、人根陋劣、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其谁能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乎。譬如病入膏肓、虽和缓亦无从措手、然肯服此阿伽陀万病总治之药、则所谓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者、固人人皆可亲得、而了无所难焉。何也、以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决于临终蒙佛接引、即获往生也。既往生已、长时亲炙弥陀、参随海众、尚当圆满菩提、彻证究竟涅槃、况所谓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乎。是知当此时节、唯此一法、最为合机。若舍此仗佛力之法门、而修仗自力之法门、勿道中下根人、莫由冀望、纵令上根、亦断难以即生成办、多皆但种来因、难得实益。以故古今知识、极力宏扬此法、以期上报佛恩、下度同伦也。浏阳潘子慧纯、邵子慧圆、笃信佛法、鉴时机宜、因辑古今提倡净土法门诸要义、以为一书。分为三篇、上篇辑录增订广长舌、稍加芟正、以为初机...
册-经号 ║经号_册数_起始页║ ║<旧版目录>║ ║册数_起始页║ ║ ║<旧版目录>║ ║ ║原书页数_行数_简单标记=■印度撰述 经部一 华严部xx_xxxx ║X0001_01_0001║150_0705║p132_10_║圆觉经佚文,日本.松本文三郎序■印度撰述 经部二 方等部11_0320 ║X0002_01_0001║001_0001║p001_03_║父子合集经,(二十卷),宋.日称等译12_0336 ║X0003_01_0067║001_0131║p001_04_║须摩提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12_0369 ║X0004_01_0069║001_0135║p001_05_║阿弥陀佛说咒,(一卷),xx_xxxx ║X0005_01_0070║150_0707║p132_11_║无量寿经会译,(一卷),清.魏源会译...
序希伯来书的作者曾论到一群因信心忍受苦难的人,他称他们为“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对彭柯丽女士,我亦有同样的感觉。神免去她的死,将她当作礼物留给我们这一代。我们不但能由她身上支取灵感,她也成为我们勇敢的榜样。我们实在很难将柯丽奉献的生活讲解得清楚。世上还有许多爱神的人,他们身受逼迫之苦;柯丽女士却带着智慧与优雅的步伐,行过这条逼迫的火途,留下一个真正“殉道者”的标记。因为她爱耶稣,因为她肯为十字架的缘故完全地献上自己,她才能行过人类最污秽的一章历史,将饶恕的真义彰显给世人看。正如圣经上所说的:“因为祂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柯丽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基督受苦的精神成为她生活的榜样。——葛理翰译者序去年圣诞节后,李定武弟兄和李陈长真姊妹来访,拟邀请内子李玉珍女士为“翻译中心”转译《TheHidingPlace》一书。由于内子正在写作另一本小书,因此无法答应。我自己虽然...
1991年,国※安※※印发了一本名为《左尔格在日本》的内部刊物,作者方文是左尔格30年代初期在中国建立谍报小组时吸收的中共地下党员,是左尔格上海谍报小组的核心成员。方文此书从特工角度全面总结了左尔格在日本工作的经验教训。方文在研究了左尔格的全部供词之后说,左尔格在狱中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不但承认自己是苏联红军总参四局派出的谍报人员,而且写了5万多字的供述材料,全面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其内容涉及到在德共的工作,在莫斯科时期先到共产国际总部、后到红军总参情报局的工作情况,被派到上海工作以及在日本工作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泄露了红军情报部门的领导人和红军情报工作的基本战略战术。左尔格为什么会招供,而且泄露了红军情报部门的绝密情报?方文分析说:左尔格“是希望像他曾参加救援被中国蒋介石政府逮捕的共产国际代表牛兰夫妇那样,在国际知名人士呼吁下得以获释”。由于他有求生的幻想,“一个...
明 憨山大師 釋德清 譯 此經以單法為名,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體,以圓照覺相為宗,以離妄證真為用,以一乘圓頓為教相。 以單法為名者,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圓覺二字,直指一心以為法体。此有多稱,亦名大圓滿覺,亦名妙覺明心,亦名一真法界,亦云如來藏清淨真心。楞伽云寂滅一心,即起信所言一法界大總相法門。体稱雖多,總是圓覺妙心。唯此一心,乃十法界凡圣迷悟依正因果之本。為諸佛之本源,號為法身;為眾生之心地故名佛性。一切諸法,皆依此心建立,故單以法為名。其大方廣乃此心法所具体相用三大之義。然大即体大,謂此一心包法界而有余,擴大虛而無外。橫該豎遍大而無外故名大也。方即相大,又方訓法也,謂此一心為眾生之佛性,以有此性軌別,一聞佛性便能生解。長劫輪回持而不失。故曰軌生物解任持自性。以無相真心而為有相之法則,故方為相大也。廣即用大,以稱此心体周遍無遺,無剎不現,無物不周,故為用...
釋惠敏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90.04出版)頁69~8169頁提要「聲聞地」中與「資糧論」有直接關係的是十三種「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但是將其與十四種「涅槃法緣」作比較的話,可發現有相同和不同的項目。此外,「聲聞地」之第三瑜伽處的「五處安立」之第一項「護養定資糧」卻是指「離欲道資糧」之護養。因此,本稿將考察:「涅槃法緣」在佛教全體中之意義為何?「涅槃法緣」與「離欲道資糧」以及「五處安立」間的關係為何?「離欲道資糧」與「五處安立」在佛教全體中是否有特別意義?結論是:若能把握住如下所述之「三重結構」的話,應該較能理解「聲聞地」之「資糧論」的本質。「涅槃法緣: 依「三學」之次第(根據初期佛教以來的傳統...
译者的话……………………………………………………………. ………………2序 我和我生长的地方 …………………………………………………………3第一章 昨天和明天的尽头……………………………………………………….10第二章 生命的奥秘…………………………………………………………….16第三章 无常的人生…………………………………………………………….22第四章 未来的神圣事业……………………………………………………….28第五章 微妙正道的路径……………………………………………………….35第六章 内在的寂静甘露……………………………………………………….41第七章 迈向恒久快乐的步伐………………………………………………….46第八章 魔术游戏般的无常…………………………………………………….49第九章 虚妄和欺骗…………………………………………………………….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