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 一 章 請你們看這個「人」…………………………………………………一 為人間榜樣的釋尊(1) 以往的佛傳(3) 經典的成立(7) 阿含部經典的價值(12) 第 二 章 無與倫比的人誕生…………………………………………………二一 釋尊的生年(17) 『他不是生下來即為聖者』(20) 關於空想的傳說類型(24) 關於誕生偈(28) 第 三 章 偉大拋棄─出家……………………………………………………三七 出家動機(33) 是什麼使他這樣想(36) 關於釋迦族(39) 關於母親的死去(43) 偉大拋棄(47) 第 四 章 偉大的道出現於世間─成道………………………………………五三 摩揭陀王與他(51) 沙門生活(56) 神聖求道(61)...
第1节:序(1) 序 王文元 佛典中的譬喻经(以譬喻故事彰显佛理的经文)共有五部,分别为: 一、西土贤圣集、吴康僧会译的《旧杂譬喻经》两卷; 二、比丘道略集、秦罗什译的《杂譬喻经》(又名《众经撰杂譬喻经》一卷; 三、失译的《杂譬喻经》两卷; 四、后汉支娄迦谶译的《杂譬喻经》一卷; 五、僧伽斯那集撰、求那毗地译的《百喻经》四卷(或作五卷)。 经合为全集,重新译成白话文,并加注释与点评,以飨读者。 譬喻的形式由释迦牟尼首创,他在舍卫城为胜光王(波斯匿王)讲了佛教史上的第一个譬喻: 从前有一人获罪于王,畏罪潜逃,国王命令一只醉象[后世传诵或绘画时多以虎代象,称为无常虎。]追他,这个人惊慌之中,堕入枯井,身体在半空时他发现井底有凶恶的龙,吐出毒汁,旁边还有五条毒蛇。于是他抓住一把草不放,免于坠井。可偏巧此时有黑、白二只老鼠啃他手中的草,草就要被啃断;醉象在...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旧历的清明节,我们选择在这一天启讲《净土大经解演义》。这个名称对一般人来说好像很生疏,佛门的老同修知道,“净土大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现在有九种不同的版本,我们所选择的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本子,依照朝代先后来排列,这是最后,就是第九个本子。“解”是注解,夏老的弟子黄念祖老居士注的。这个缘起也很不可思议,《无量寿经》在大乘教里面,佛门里面就感到很稀有。为什么?因为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讲了许多经论,老人家只讲一次,没有重复的,唯独《无量寿经》重复讲了好几次。在中国翻译的,我们在译经目录里面看到有十二种,那是翻的次数最多的,从汉朝到宋朝八百年间十二次的翻译。当然同一个本子有多种的翻译,里面的文字当然不一样,内容肯定是大同小异。像《金刚经》有六种译本,这我们在《大藏经》里面都能看到,那是同一个...
印 度 佛 教 瑜 伽 学 之 纲 要— — 《 显 扬 圣 教 论 》 结 构 试 析如 吉 释 迦 世 尊 于 公 元 前 六 世 纪 创 立 佛 教 , 佛 灭 五 百 年 后 大 乘 佛 教 开 始 兴 起 , 七 百 年 后 龙 树 菩 萨 ( 约 公 元 150 — 250 ) 创 立 大 乘 中 观 学 , 九 百 年 后 无 著 菩 萨 ( 约 公 元 四 、 五 世 纪 ) 开 创 大 乘 瑜 伽 行 派 。 从 无 著 开 始 创 立 瑜 伽 学 , 到 玄 奘 大 师 将 瑜 伽 唯 识 学 较 为 完 整 地 传 入 我 国 , 中 间 大 致 经 历 了 三 个 阶 段 : 一 是 无 著 时 代 的 瑜 伽 学 , 教 典 方 面 以 《 瑜 伽 师 地 论 》 为 代 表 ; 二 是 世 亲 稍 后 的 唯 识 学 , 教 典 以 《 唯 识 三 十 论 》 为 代 表 ; 三 是 玄 奘 、 窥 基 时 代 的 唯 识 学 , 教 典 以 《 成 唯 识 论 》 为 代 表 。 在 瑜 伽 唯 识 学 发 展 的 三 阶 段 中 , 本 文 侧 重 探 讨 无 著 时 代...
班班多杰 译希有二资粮雪山 大悲热力融为流任运法身大地遍 汇分宗派四大河事业波涛涌接天 外道愚夫悉惊怖千万佛子具信渡 牟尼无热大池王佛补处尊无能胜(弥勒),佛胜智主微妙音(文殊),佛记龙猛无著足佛仲父子(师弟)我敬礼若通达此能普见 外内教法之差别能于博学智者前 受持胜说之禁戒希有名称白幢幡 质直士夫能高举自他宗派辨真实 谁有智者舍精勤胜士善说普集已 自与等缘随摄故宗派建立当略说 慧明求法当教听此即,不观待现生之利养、恭敬,赞顷,心中希求解脱之补特伽罗,必须为通晓清净无我见之方便而精进,若远离甚深之正见,则如何修习慈心,悲愍心,菩捉心,亦不能拔除苦根故。如是之语至尊宗喀巴大师亦说:‘若不具证真理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亦不能断三有根。 故...
选自布雷克《改革宗灵修系统神学》16章, 王志勇译在前面几章中,我们描述了人本有的圣洁属性,以及他在那行为之约中与上帝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又描述了人的愁苦,因为人违背了行为之约,就受制于罪的支配,并因此而受到惩罚。现在我们来考察处于恩典之下的人,因此,我们首先来探讨恩典之约。1. 旧新约中的“约”(The Word “Covenant” in Old and New Testaments)在希伯来文中,“约”就是berith。根据语言的性质,把这个词作为barah的衍生词,要比作为bara的衍生词更连贯一致。bara的意思是“创造”,而barah的意思则是“拣选”。在立约的时候,当然是有对人和条件的选择的。在习惯上,要用各种仪式来证实约的订立,杀牲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些动物要被劈成两半,分开放在两边。然后立约各方要从中间走过,从而表明:“假如我违背此约,我必如此被劈成两半。”在《创世记》15章9至10节和《耶利米书》34章18节及20节中,我们都曾读...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
玄微著QQ:442302116博客:blog.sina/qiyi056壹、易理贰、基础叁、万物皆卦肆、技巧伍、实战案例陆、旁通柒、信仰、道我合一下医(易)治病、中医(易)治人、上医(易)治国、圣医(易)治心医,易也;易者,医也。学易之道,就是知行合一,进而臻于内圣外王之化境。壹、易理易经之理,是贯通整个天地的,占卜相对于易经的证道毕竟是小术,易经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通过易经占卜的小术不断地操练进而达到天人合一,通晓宇宙人生的道理。一、简易、变易、不易易经的核心是易,易的核心是简易、变易和不变。何为简易呢?简易绝对不是简单,而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项工作是个非常深度的工作,非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生经理难以企及。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应该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宇宙如此之复杂,而爱公却用简单的质能方程就抽象而又具体的解释了。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伟大。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愚蠢的人常常会把简单的问...
全称的禅就是广义的禅,它包括最古老的次第禅定、四禅八定、九次第定,这是佛法和外道的共法,外道也修这个定。广义的禅定,有显教的天台止观禅定、印度的次第禅定、密教的金刚拙火禅定,也有道教的大小周天禅定,现在还有超觉静坐。···禅、禅学与学禅耕云先生讲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台南市一、禅与中华禅二、禅学与学禅三、禅的开悟四、禅稗五、禅者的心怀六、禅者的生活七、结语首先由衷的庆贺台南市禅学会的成立。禅学会的成立,不仅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众生界的一件大事。我愿意藉这个机会,就‘禅、禅学与学禅’这个题目,给各位作个粗浅的报告。一、禅与中华禅谈到禅,范围太大,我们分两个部分来说明:(一)全称的禅全称的禅就是广义的禅,它包括最古老的次第禅定、四禅八定、九次第定,这是佛法和外道的共法,外道也修这个定。广义的禅定,有显教的天台止观禅定、印度的次第禅定、密教的金刚拙火禅定...
科目:心理輔導和教會事奉教授:唐崇懷博士科目提要:本科乃為心理輔導學和教會事奉的實際神學應用課程,專注於研究及評判輔導心理學、輔導方法、輔導模式、青年輔導、兒童輔導、婚姻輔導以及老年輔導學的事奉工作。課程亦包括心理病態之基本觀念之探討和心理治療之研究。教授方式、程度及形式:本科為五學分,係研究院博士班課程,以講授、討論及實際典範的模式教授。課程目的:1. 本科以研究基本輔導方法、輔導模式及心理治療程為要。2. 使學員可對心理治療基本觀念有所了解並可應用於教會事奉。3. 使學員得以不斷配合心理學及神學的應用,以促進事奉的成果。閱讀需求:一. 必讀: Gary Collin 基督教輔導學二. 選讀: 1) William Glasser Reality Therapy 。New York; Happer&Row。2) Norman H Wright Crisis Counseling San Beruandino:1988。...
┌─────────┐ │ 佛 陀 传 略 │ └─────────┘佛陀,姓乔答摩,名悉达多,西元前六世纪顷生于北印度。父亲净饭王,是释迦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君主。母后叫做摩耶夫人。根据当时的习俗,佛在很年轻──才十六岁的时候,就和美丽而忠诚的年轻公主耶输陀罗结了婚。青年的太子,在皇宫里享受著随心所欲的豪奢生活。可是,突然之间,他见到人生的真相和人类的痛苦,就下定决心要找出一个方法,来解决这遍及世间的苦恼。在他二十九岁的那年,他的独子罗侯罗刚出世不久,他毅然离开王城,成为一个苦行者,以寻求他的答案。苦行者乔达摩在恒河流域行脚六年,参访了许多宗教界的名师,研习他们的理论与方法,修练最严格的苦行。这一切都不能使他满意。于是他放弃了所有传统的宗教和它...
【目录】序总让佛法照彻心灵的幽暗编者序无常,温柔的提醒19 万法无常25 越生老病死怖29 爱喜即苦33 正向灭尽37 不住颠倒43 不随使死51 一切相无我57 计我则不见真实67 知者为明73 念念明觉81 生法计是我89 中道101 修习三十七道品109 观诸相非相121 心净故众生净129 无常想,多修习137 修不放逸149 无相三昧159 正向三菩提167 无明触灭,明触起173 除欲见法183 内寂其心189 灭大苦193 不随缚生死199 圣法印207 自洲自依213 识无所住219 五种如实知229 俱解脱243 不取则不着249 诸根增长255 为五阴所食265 有因有缘275 疾得漏尽287 阴阴相关301 观生灭,离我慢317 如来331 身苦心不苦339 当断不善法349 见四圣谛-1 总序让佛法照彻心灵的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