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怎样才能使孩子主动学习呢?不知有多少家长为此着急。其实,家长都知道越逼孩子学孩子越不自觉,越贪玩,甚至会厌学。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一就不能过分督促孩子学习;第二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家长生怕孩子学习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点;成绩差了几分,马上要警告……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作家长的如果能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能想明白了。只是家长总是太轻视孩子的感受了!一个人被督促着做事情,会感到被动,如果老是被督促着做事情,就会感到被动,产生抵触。所以,家长总是督促孩子学习,不仅不能帮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失去了学习主动性。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
主讲人简介: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新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曾多次被学校推举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选与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奖”入围人选。现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通讯评委,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同行专家通信评委。 主要著作:《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和:审美理想之维》、《传统美育与当代人格》、《古代文论的人文追寻》等 。 内容简介: 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显示,是一个人行为的表现。当人格缺失时,这个人就会出现一些反常的现象,人格的扭曲最终影响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一起“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德与智、知与行不能顾此失彼!一位轻生者跳楼前围观者不去劝阻反而起哄喝彩,善与恶、美与丑怎能麻木不仁?...
海天佛文化网 作者:南怀瑾 文章来源:海天佛文化网 更新时间:2008-6-25 10:45:52? 1、《道德经》之一章原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可遵循的抽象的运动法则,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抽象运动规律。根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名称,是事物面貌的反映, 但这种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名称是天地形成的本源;有名称是区别万物的基础。因此,人类常常假借抽象的无来达到了解万物的奥妙,通过具象之有来达到认识微妙的道。这两方面是同时产生的,然而名称又不同,都可以称之为玄妙的学说,这种神秘而深邃的理论,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常有,欲以观其徼”,说明“道”属于形而上的学问。“有”为原始之“有”,“无”在此基础上得以认识。万物之有是新的物质形式之有,要认...
关于菩提心-希阿荣博堪布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口、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如实观察往往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我们本以为自己各方面都不错,现在却发现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大概是许多佛教爱好者信佛多年仍不肯开始真正修行的原因,直面自己的缺点,远不像谈玄说妙、做做表面佛事那样,可以满足虚荣心、带来成就感。不过,另一些人的做法正好相反,觉察的结果使他们非常沮丧,他们下死心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狭隘、冷漠、混乱。苛责让他们失去幽默感,变得越来越酸涩,对自己、对他人及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厌恶。?不往内观照,无法真正消除迷惑;而不心怀温柔,修行便只剩下受苦。慈、悲、喜、舍都是从内心的温柔中生起的。我们常说要有慈悲心,可是慈悲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
老边如果说,辩论好比是一种不流血的战争的话,那末,诡辩则是这种战争中最具杀伤力的神秘武器。诡辩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它属于辩论的学科,但又超脱于辩论学中对理性乃至真理的界定。在人欲横流的高信息时代,形形色色的交际与应酬占据了人们理念相当大的参数,于是,就派生出一系列不流血的战争名词,如商战、情战、舌战云云。所谓“舌战”,亦即非程式化的语言大搏杀,它的主要特点是随意性大,不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制约。舌战的主体是辩论,而辩论中又以临场的即兴发挥最受人们所津津乐道,我们将这种即兴发挥所产生的语言称为诡辩。诡辩具有很强的很特殊的语言杀伤力和逻辑性,它用不着为炮制长篇大论而大费心思,也不用开篇和收尾,只需简短的三言两语,就可以将书一般厚的演说稿驳得稀哩哗啦;也可以将振振有词的雄辩高手驳得目瞪口呆。...
大圆满闻解脱宗萨仁波切开示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邬金大阿阇黎——莲花生大师之心意与本初怙主普贤王如来的心意如愿力般显现,是无二无别的。为利益有情,莲花生大师于心意中显露,持法并岩藏;后来伏藏大师仁增贵浈,持法从取,广泛宏扬。本文意为普贤王如来,如何自显明了,自现而解脱及众生对自显误解,而产生惑觉。持法、听闻者,此世或来世,最起码七世内会获得解脱。故而此法又名为“大圆满闻解脱”。宗萨仁波切开示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今天晚上我要教的是普贤王如来祈祷文,这是由无上瑜珈密里面选出来的。我这次来做五天的演讲,里面对慈悲心还有有关佛陀的种种功德、性质谈的不多,但是今天的祈祷文里面,会对所有佛法实相有很深的解释,还有一切法如何由实相生起来,这方面也有很深的说明。今天的教学颇难,但是也许对有的人来说也不太难...
礼敬诸佛愿称赞如来愿广修供养愿忏悔业障愿随喜功德愿请转法轮愿请佛住世愿常随佛学愿恒顺众生愿普皆回向愿一 缘起山僧,今日受吴璧华居士请,讲普贤行愿品;因时迫不及详谈,仅将普贤十大愿王,别为解释。二 总标所谓十种行愿者:一为礼敬诸佛,二为称赞如来,三为广修供养,四为忏悔业障,五为随喜功德,六为请转法轮,七为请佛住世,八为常随佛学,九为恒顺众生,十为普皆回向。此十大愿王,曾称所起,故一一都云,尽十方,遍法界,极微尘数,约横论也。又一一皆云,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此十大愿,终无有尽,约竖论也。三 别释甲 礼敬诸佛愿第一大愿:「礼敬诸佛」。普贤菩萨,自己礼敬诸佛,是为行;希望大众各各礼敬诸佛,是为愿。愿与行,二而一,一而二也。礼敬诸佛者,即俗称拜佛。普贤菩萨拜佛,欲人人皆如彼拜佛。普贤菩萨所礼敬者,尽法界遍虚空诸佛,皆是当人自心之佛。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自觉我身...
※※※※※※※※※※※ 2360 ※※※※※※※※※※※余华《活着》感动千万人余华《活着》 前言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无法使自己变得纯粹,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一位童话作家,要不就是一位实实在在作品的拥有者,如果我能够成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想我内心的痛苦将会轻微得多,可是与...
(以下第四章按摩治疗原则及治法包括第一节 按摩治疗原则;第二节 按摩基本治法。)第一节 按摩治疗原则按摩的治疗原则是按摩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与中医学整体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制定的,对按摩临床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其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和未病先防。各种病症从邪正关系来说不外乎正邪相搏、盛衰消长的变化,因此按摩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在治疗原则指导下的补肾、滋阴、益气、养血等方法均为扶正;而发汗。引吐、攻下等方法均为祛邪。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病变过程有轻重缓急之分,不同时间、地点与个体对病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的本质,治病求本;根据正邪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扶正祛邪;按照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调整阴阳;遵循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机...
人的生命也需要牢固的地基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地基是在人出生之后头几年建筑起来的,影响这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康。这个地基的名字叫做“安全感”。理解安全感并不难。就拿最基本的生活起居来说,我们必须知道脚下的土地是结实的,不会松动和坍塌,才敢放心地迈出脚步去走。我们知道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没有战乱没有暴动,我们没有生命危险,于是我们敢到外边去游逛办事。这种安全感是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平常并不会浮现于意识层面,我们习以为常。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最基本的安全系数,如果我们感觉脚下的路松松垮垮、随时可能塌陷,如果我们看到窗外乱七八糟、人们面目狰狞、争斗得你死我活,那我们绝对不敢迈步,不敢出门。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是安全感呢?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的基本信任。儿童必须怀有这样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赖的。”才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
-湖南长沙国学论坛 熊春锦 2010 05 23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非常有幸借今天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今天跟大家交流汇报的主题,就是慧性内文明是国学文化的根柢。我们国内的国学复兴已经十多年了,正从儒学经典诵读的复兴逐步延伸,接近道学经典诵读了。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我们有幸坐在一起,共同研究中华民族的伟大国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实,中国国学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基本上是分三大块,就是以道德根文化为主根,而以儒学文化和佛学文化为辅根的三大文化脉络构成的一个整体,才称为国学。当然,“国学”一词,是在二十世纪初,也就是五四运动期间诞生的一个特殊的名词。一批有志之士在西学东渐时期,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为使民族文化的特色免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和践踏,而提出来的一个名词。概括起来,“国学”就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和民族而表现的思维方式、哲学观、文化、艺术、科技、...
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出版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和南斯拉夫文的译本出版,在欧美颇有影响。此书过去没有中文本,现由著者的学生涂又光同志据英文本译为中文,供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同志参考。中文译本对英文本所引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文句,——作了核实。自序小史①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定名为《中国哲学简史》。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Bodde)之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