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狙击手作者: 独孤手导读写在前面的话65年前的这个夜晚,一颗子弹划过华北平原的一个小城,点燃了蔓延八年的血火。60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的外祖父被日本兵从天津汉沽的家中抓走。他当时是天津郊外汉沽火车站的铁路职员,而真实的身份是抗日组织的地下联络员。几天前他救护了两名负伤的抗日战士,一个汉奸告发了他。几年后望眼欲穿的一家人才得知了外祖父最后的下落:他在被关押的东北某矿山组织了越狱。越狱成功了,他却倒在了返回关内的风雪路上。我一直在为之准备,为之思考,但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怕自己无法写出那些惨烈而庄严的身影和大地。今天晚上,当看了中央台的《实话实说》,我觉得我应该动笔了,就在这个并不寻常的夜晚。有一种无法遏制的东西在我胸中涌动,它逼迫我走向键盘,投入这场有进无退的战斗。...
林洛1.前言 五胡的提法,我是极不情愿的。 不管二十四史如何说,谁是正统,谁是蛮夷。可是事实上,五胡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祖先,今天还以五胡的叫法,实在难以接受。 可是中国传统的影响力这么深远。不用五胡这个词,我又想不出别的词代替,还有哪个词能像"五胡"一样,一提起来人们就能想起中国的那段历史,又能反映出少数民族和汉族冲突的特点呢? 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继续援引"五胡"的说法,但并不等于我赞成这种态度。 我们先简单的看五胡的历史。 304年,巴氐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五胡史正式开始计时。 316年,西晋灭亡,东晋开始。 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十六国结束。 其时,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北对峙,南北朝开始。 589年,继承北方霸业的隋帝国大军扫荡江南故陈帝国残余势力。江南、岭南诸州郡归降隋帝国,陈帝国灭亡。...
沈庆利 著 目 录 第一章 叛逆者的崛起 第一节 叛逆的种子在灵魂中生根 第二节 早期人生体验与家族叙事 第二章 红色文艺青年 第一节 走向左翼文学 第二节 多样化的艺术追求 第三章 《牛车》时代 第一节 《牛车》与上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社会 第四章 殖民地与女性 第一节 女性悲剧与传统文化之悲哀 第二节 女性悲剧与殖民地苦难 第五章 扯不断的文化根系 第一节 民风民俗:汉文化根系的生动呈现 第二节 面对传统:在反思和归依之间 第六章 于夹缝中抗争 第一节 面对皇民化政治高压的“阳奉阴违” 第二节 自我批判与男性软弱者形象的塑造 第七章 叛逆者的陨落 第一节 台湾光复后的吕赫若及其创作 第二节 悲壮的人生谢幕 第八章 诗性的追求 结语 在斗士和艺术家之间 主要参考书目...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首届国家“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多项职务。 何教授提出以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及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建筑创作思想。曾经主持和设计80余项重大工程,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30余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铜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在建筑界享有较高声望。 内容简介 何教授在节目中分别阐述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
作者:陈嘉映 《哲学 科学 常识》 前 言 作者自序 作者简历 男,生于上海,长在北京。文化大革命两年后到内蒙突泉插队。 77年考入北大西语系读德语。翌年考入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读西方哲学。 毕业后留校。84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读博士学位。 90年毕业后在美国和欧洲文化机构打工。93回国,翌年回北京大学执教。2002年转到上海华东师大继续教书。 主要译著: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万德勒,《哲学中的语言学》。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从感觉开始》(又名《思远道》),《泠风集》,《语言哲学》,《无法还原的象》。 内容简介 科学也是要寻求真理,但它不满足于我们被动地经验到的世界的真相,它通过仪器和实验,拷问自然,迫使自然吐露出更深一层的秘密。要解释这些秘密,古代传下来的智慧和方式就...
波珀与《科学发现的逻辑》 K·R·波珀(亦译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英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波珀1902年7月28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兴趣广泛。1919年,他曾一度信仰共产主义,不久因革命遭受挫折而改变,192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早年就开始与维也纳学派交流思想,并接受其影响,但又是最早批判该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之一。1933年维也纳学派的《科学世界观丛书》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研究的逻辑》,但他却拒绝该学派归纳的经验主义和发展的历史主义。在此其间,波珀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开始在中等学校教数学和物理。1937-1945年和1945-1969年,他分别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学院和伦敦大学教授哲学。1945年,他定居英国,后加入英国籍。1970年,波珀退休,1964年,他受封为爵士。他是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和英国科学院成员。...
跟上司拍桌子,向另一半丢花瓶,对好友咆哮……这些情绪失控的行为,可能使平时理智的你付出惨痛的代价。现在,让我们一起学着进行“情绪管理”吧。潇文元旦后从外地旅游回家,甫一进门,就看到桌上躺着丈夫的手机帐单,见话费比平时超额了许多,潇文一时间火冒三丈,劈头就尖声斥责他有关帐单的事,继而一古脑儿地翻出陈年旧帐,从丈夫的不爱干净到下班后喜欢与哥儿们喝几盅,口不择言的责骂仿佛连发的机关枪,怒火上升时便无情地攻击对方。这种失控冲动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未加思索的情绪反应”。心理学专家认为,人受到伤害时,愤怒是正常的反应,而当下的念头便是想给攻击你的人当头棒喝,但在行动前最好先问问自己:这样能否达到目的?对事情的解决有无帮助?因为过度反应而使自己受伤害的例子不胜枚举,譬如自己向来尊敬的人,如果作出令你伤心的事情,你很可能立即讽刺回去;受了陌生人的气,恨不得用原子弹炸他。其...
假帐方法解密第五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中常见的虚假形式在会计核算中,涉及到往来账核算的虚假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利用应收及预付款账户调节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二是企业有关业务人员利用应收及预付款结算方式及其某些难以控制的薄弱环节,挪用公款谋取私利。具体形式如下:一、 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购销双方彼此渔利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经销人员和财会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利益,而共谋长期拖欠货款及运杂费,造成企业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例如,某企业销售人员得知某购货单位拟购买100万元的化肥,但由于资金一时无法筹措,需拖延付款时间。销售人员与财会人员共谋后,决定向购货单位索取5万元使用费而延长收款,遂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而5万元落入私人腰包。...
简介:这是一部奇特的历史书。这部书的奇特在于它绝对不是那种传统的庙堂式的历史书。这部书的奇特在于它所讲述的历史是民间的、是家常的、也是草根的。甚至连作者在网络上发表这组文字时使用的ID“招福”,也透着一种惠山泥塑般的民间情趣。这部书的奇特在于它把历史和故事给结合得非常完美。——这是否因为听故事是我们从襁褓到坟墓一直都有的需求?总之,它得到了极广泛的网络回应。……目 录 大将军是商王后——司母辛 妇好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芈八子谁又比谁更幸运——高祖刘邦妻吕雉、妾戚懿、妾薄姬“文景之治”背后的婆媳——汉文帝妻窦氏和汉景帝妻王氏没有最苦,只有更苦——汉武帝的四位皇后拣了一个皇后当——汉宣帝的第三位皇后王氏红颜祸水——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姐妹身份互换的妻与妾——汉光武帝刘秀妻郭圣通与阴丽华...
话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陈兵江北,意欲并吞天下,并向孙权发出挑战檄文—— “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原创:by曹操。 [孙权]:(置顶)《曹操檄文》——大家进来讨论,看贴不回贴者,强烈鄙视之。 [诸葛亮]:打!打!老夫注定要当蜀汉大丞相,你们不跟曹操拼了,刘备走投无路死翘翘,那老夫岂不是当不成蜀汉大丞相了? [张昭]:孔明你给老夫滚!打不打乃吾东吴内政,要你多嘴?纵观当今天下,唯有曹公坚忍秉毅,全面施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取士,有才即录。大丞相、大司马、大将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公正廉明。人民安居乐业,实力强盛。而观吾东吴,孙家专政,GDP年年下滑。与曹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最终必将导致千里江南生灵涂炭。...
开卷闲话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骊山怀古 青史血煮,黄卷血涂,昔日战场今坟土,细听书,闻鬼哭。金戈铁马兴亡路,行间字里滴泪处,笑,酒一壶,泣,酒一壶。 ——子金山.(山坡羊)侃史怀古 那位同学有意见了:听你老孙侃史本来就是图个轻松,买个畅快,怎么现在越发味道不对了?过于沉重了吧? 告诉大家一个诀窍:负重以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轻松;窝憋极了才会知道什么叫畅快。老孙每到食欲不振时,有一妙方:故意的饿自己两天,第三天吃嘛嘛香,百试百灵。...
张 扬 一九九九年三月的一天,新华社原副社长李普同志来电话,要我去他家一下。四月十一日上午,我到北京宣武门新华社院内他家中。原来,“文革”后期李普主持新华社北京分社工作,适逢“四人帮”搜缴《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分社搜缴来的都交给他。他和妻子沈容留下一本悄悄看。看完之后,盖上“李普沈容藏书”章,这一藏便是四分之一个世纪。如今夫妇俩都已年届八旬,不知怎么就想起了我,于是找出那手抄本,写上“张扬同志:物归原主”……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二月和一九九九年一月,我先后在无锡、宜昌、上海等地见到过几本保存至今的《握手》手抄本,但都是别人的“文物”。好了,如今总算得到了将属于自己的一本!那是一个比三十二开小些的淡棕色硬壳笔记本,抄写者是个工人,他在扉页下方工工整整写着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工厂——严格说起来,我是原作者而并非“原主”;作为手抄本,其“原主”应该是这个工人。我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