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41章

新中国近代史-第141章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要说明的是,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三十年代的世界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风起云涌。按说,这应该算是件好事,是工人在争取自己的权利。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喜欢罢工——罢工是对国家经济造成极大破坏。资本主义国家如此,社会主义国家更进一步——直接取消了罢工的权力。因此,苏联的威胁超越了地缘政治理论的范畴,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威胁。
  众所周知,德国经济畸形,经济危机日益严重,时间一长,易于引发战争。希特勒扩充军备,可以减少失业,减缓经济危机,也非常符合德国人的心意。以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德国人举国上下的不满,无处发泄,多半会来个大爆发,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开战,即使是一场短期战争,轻易打败了德国,也只会使欧洲经济恶化,从而削弱英法等国。况且,短期战争的可能性不是很高,欧战说明战争正日益长期化。
  这对英法两国就极为不利了,内部本就不稳,再被大幅削弱的话,问题就麻烦了。确切地说,英法两国不是害怕战争,而是害怕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害怕随之而来的革命。假如苏联趁此机会扩张,英法应对困难不说,光是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够两国喝一壶的。
  失败的德国也极有可能倒向苏联,倒向共产主义,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希特勒的上台再不好,英法两国再不喜欢他,却总要比革命,比共产主义要强——一和失业率超过50%的国家,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那时候,直接面对苏联,面对共产主义威胁的,就是法国了。法国若是失败,英国也无法幸免。
  而且,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政治家,不考虑人民的意愿是不行的。各国民众反对战争,政治家就不能说战争。罗斯福在36年竞选的时候,也要发表“我痛恨战争”的演讲,并提议对西班牙内战双方实行武器禁运,以取悦奉行孤立主义的民众。
  各国民众反对战争,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历史学家基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料的重新发掘与研究,认为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卑鄙争夺,并与军火的制造和贸易息息相关;二是欧战的死伤惨重,民众对战争还心有余悸;三是对德国怀有同情。
  很多人认为凡尔赛条约太过严厉,对德国太苛刻了,而希特勒只是做了条约原本就不该限制德国做的事。如果要避免战争,就应当迁就希特勒,他要求生存空间似乎并非无理,他想把所有德国人联合在一面旗帜之下,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是实行民族自决原则,做得比威尔逊在凡尔赛所做到的还要忠实。
  再说,希特勒与英国、法国的分歧,不涉及各国根本利益。
  “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要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各国乐观其成,都会很高兴地为德国提供贷款,以及物资。可以预计,一场长期的战争,会让德国负债累累,极大的削弱德国和苏联。并且带来庞大的商品需求,从而为振兴各国的经济作出突出贡献。
  “获得军队和政权”——既然做了初一,就不怕他做十五。不武装德国的话,怎么同苏联战斗,反正不能选择战争,也就无法限制德国人武装自己,给他。
  “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犹太人在欧洲名声极差,回想一下两个犹太家族23年把全德国人洗劫一空,可想而知,其名声差到何种程度。且犹太人向来受到歧视,又是个少数民族,谁也不会在意这,随他去。
  加之,德国还存在着一个由实业家、陆军总参谋部和高级文官组成的“稳健派”,其代言人是德国经济部长兼帝国银行总裁沙赫特。他们似乎在寻找一种可以避免战争,就使德国摆脱经济困难的途径。
  这也是符合英法美等国需要的,给各国以幻想的空间。
  如果德国对苏联开战,自是上上策,再好不过了;如果德国没有选择战争,而摆脱了经济危机,也减少了对各国的威胁,强大的德国自然会成为英法的屏障。
  到时候,苏联东有中国,西有德国;德国东有苏联,西有法国;中国西有苏联,东有日本;日本西有中国,东有美国。
  怎么看,也是一件好事情。
  老实说,这与我打的算盘差不多。都是打算让各国互相牵制,进而发生战争,好从中渔利。
  当然,这也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不过条件所限,没有最好,也只能因陋就简,选择此好了。开战总是下下策,欧战已经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大家都不想成为下一个。
  综合考虑种种现实问题,我们就可以理解,英、法两国没有强力干预希特勒扩充军备的行为了。
  顺便说件趣闻。
  在合并之前,希特勒约见了反对合并的奥地利总理库尔特·冯·舒施尼格。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别墅会谈时,希特勒严厉地指责舒施尼格在奥—德边境设防。处于弱势地位,他的保护伞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又态度暧昧,舒施尼格在面临这种指责,是非常紧张的。
  身为一个资深的烟客,舒施尼格不由得点了根烟。结果,希特勒一拳打在舒施尼格的嘴上,粗暴地命令他熄灭冒烟的烟头,说:“还从来没有人敢在我面前抽烟。”
  如此蛮横的希特勒,当然不会对英法的让步感到满足,让步更助长了他的野心。随之而来,希特勒的注意力转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那里居住着300万讲德语的居民。在去年,希特勒就曾经宣称,要把那里与德国合并。
  有这样的背景,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内斯自然不会答应当地纳粹党成立自治政府的要求。柏林的反应十分迅速:希特勒召集军队,并指示军队准备“摧毁捷克斯洛伐克”。9月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给予苏台德自治权,将遭到军事占领。
  事实上,英国和法国既然决定放纵德国扩军,就已经对此有所准备。英国不但没有阻止希特勒,还秘密动员捷克政府接受苏台德独立的要求。法国因与捷克有协约关系,别无选择,只能下令于当月进行全民总动员。
  战争似乎一触即发,全世界都紧张地关注着欧洲。
  然,形势急转直下。法国眼看着夙敌崛起,鲸吞蚕食,不是没有警惕的。但形势逼人,德国已拥军百万,这时候要是与德国开战,那就真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英法两国已经骑在老虎背上,再想下来可就难了。现在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
  于是,在接下来的慕尼黑会议中,四国首脑一商量,就把苏台德地区划给了德国。而作为交换,希特勒承诺不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被劝说接受德国的要求,还被迫弃沿德国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甚至签订了“英德友好宣言”。
  全世界人民都为此而欢呼雀跃,一切都结束了,张伯伦和墨索里尼拯救了和平。
  希特勒要求的这些地方,都是德裔人为主的地方,当地人也愿意与德国合并。希特勒抵达当地的时候,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成千上万的民众献上了鲜花,来迎接自己的军队。不论是各国舆论,还是当地民众,都以为,希特勒的要求是正当的,是理所当然的,是民族自决。
  我在当时的感觉,以及国内的舆论都认为,这与我们要求收回台湾的想法差不多。在国内,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台湾问题的大讨论。很多民众自发的举行了小规模游行,并在日本使馆门前静坐示威,要求把台湾还回中国。不过,这都是民间的行为,导致了多起打架斗殴。中日之间有默契在心,并没有正式的提出要求。但在私下里,我也婉转地提醒日本方面,台湾问题迟早需要解决的。
  至于苏联,鉴于希特勒已向西方让步这一事实,斯大林明白英国和法国对于希特勒在东部的目标并不存有敌意,因此开始考虑签订一个德苏协议。
  说白了,德国就是杆枪,英法意图以自打击苏联;苏联明白两国的企图,竭力避免与德国交战;希特勒也知道这一点,便与苏联签署了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准备一个一个解决。所以,二战不是由于愚蠢才发生的,恰恰相反,这些领导人里没有一个是善碴。
  若说愚蠢的,不是没有,波兰就是比较白痴。
  是个人都清楚,捷克倒下了,下一个就会是波兰。波兰人却带头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它出兵占领了特斯申地区。我知道此事后,只有一个评价——“利欲熏心,鬼迷心窍”。
  天赐良机,希特勒迅速在斯洛伐克和拉瑟尼亚成立了傀儡政府,把它们从捷克分离出去。接下来,匈牙利提出领土要求,并得到满足。
  至39年4月为止,德国又占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殆尽,正式宣告灭亡。
  不过,这也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德国后来的占领可没有任何理由,是赤裸裸地侵略行径。
  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对此提出了严重警告,宣称波兰是不可侵犯的。
  但是,德国已经兵强马壮,希特勒野心勃勃。常言说得好,箭在弦上不的不发,岂能为区区口头警告而收手。
  PS:这两章,资料较多,都来自网上。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111章[全]
  但泽(德语音译)又名格但斯克(波兰语音译),位于波罗的海格但斯克湾南岸,与维斯瓦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通过水路可以与波兰60%的地区相连,是波兰第六大城市,也是波兰最重要的海港、海上贸易的中心和主要造船中心。
  凡尔赛条约规定:但泽成为国际联盟控制下的自由市。占多数的德国人无权自行决定举行公投,从而变成争议性的德国的一部分。实际上,但泽为波兰所控制。
  8月初,希特勒提出,要波兰归还但泽市,提供享有治外法权的通往东普鲁士的陆地走廊。
  对波兰人来讲,这绝对是异想天开。要知道,东普鲁士是德国的一块飞地,一旦通过但泽走廊与德国联结,就对波兰形成了包围之势。捷克斯洛伐克的下场历历在目。理所当然,波兰直接拒绝了希特勒的要求。
  不过,形势已经不同了。
  如果说,希特勒扩军备战,是一场赌博;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是一种试探;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次冒险;那么,希特勒要波兰归还但泽走廊,就是胸有成竹了。
  法国外长宣称波兰是不可侵犯的,是它在东欧的盟国。英国首相也承诺:“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
  这些对波兰人是莫大的支持,但对希特勒而言却一文不值。波兰与法国之间存在盟约,是波兰人的盟国。但波兰人忘记了,捷克斯洛伐克何尝没有与法国签约,还不是被瓜分的一干二净。
  9月初,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十年,该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事实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希特勒的后顾之忧。现在德国已不是两面受敌,苏联不再是德国的敌人。在某种程度上,苏联倒成为德国的盟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