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他从末世来 >

第711章

他从末世来-第711章

小说: 他从末世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氏火巷比寻常人家宽敞许多,两侧高墙大屋,高低错落。青砖青灰丝缝砌筑,墙体厚实清水本色、质朴古拙。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别于江南墙体单薄、白灰粉刷,黑烟刷色。扬州人所说的火巷,江南称之备(避)弄。
  但扬州火巷比江南民居备弄开朗。上见天、见阳、透光、透气。通常在巷内两对门之间加盖敞开披屋盖。称之瓦。而江南备弄相对狭小,上盖几乎全封闭,采光较暗。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这是从前有钱的大户人家砌墙讲究的一种作法。
  在砌墙时,墙内放顺墙木(横木),同时,墙内壁置木排山。顺墙木连着木排山。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在个园南部住宅中路的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体量较大,是大七架梁构架,旁设四间厢房。这是扬州从前大户人家传统格局形式之一。
  中路的格扇、短窗、棂条木雕“龟背锦”。槛墙、天井青石板,堂屋方砖地,卧室木地板,墙壁置合墙板,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
  汉学堂也是接待宾客之处,但接待规格要高于清美堂。黄锡麟之所以把堂名叫做“汉学堂”,是因为他崇尚“汉学”。所谓“汉学”是指汉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多注重训诂文字,考订名物制度,治学态度十分严谨。
  汉学堂是黄家大宅门主厅,是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亦称之为柏木厅。
  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气派的红木条案上摆着瓷帽筒、石插屏和花瓶,谐音“平平安安”。
  中堂有郑板桥所撰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讲成材:要成财便要读书,要读有用于世的书。下联讲成人:要成人便要像竹子那样有“节”。园主人采用郑板桥这副对联则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个园为什么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楹联中间所悬竹石图也是后人仿板桥作品。两边抱柱楹联为: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大意是:论华国文明的著作,一十七家正史的文字,可谓“雄奇”。一十七家正史,是宋代认定的宋以前编写的历朝历代的正史。
  一十七家正史指《史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后周书》、《南史》、《北齐》、《隋书》、《唐书》、《五代史》。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小品,一幅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有山水,均为黄至筠所绘。
  过屏门(太师壁)可见磨砖罩面腰门连着朝北的“到座”三间。到座通常是为接待礼仪服务备事之用。
  宅院之间这条青石甬道看上去像是越来越窄,这不仅是视觉的效果,实际上这条道确实就是越来越窄,南边最宽处有4米,而北面最窄处仅为2米。因为个园主人并不是儒雅至不食人间烟火,甬道南宽北窄,谐音为南官北财,有追求升官发财之意。
  出到座就可看到一个三间两相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室内廊道横贯东中西三路建筑。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姡Х蚋镜木铀�
  黄姡е饕邮碌墓ぷ魇恰凹保屯贝硗庖晃谎始衣砉财朊怀莆凹酱蠹摇薄V饕饔小督悸技怠贰ⅰ峨驮萍贰ⅰ肚逅烫么允椤贰ⅰ逗貉么允椤贰ⅰ逗貉弥阏允椤返鹊取9布剖倬怼�
  黄姡滞瞥绾貉В窝а辖鳎д呷钤破洹扒诓薄8患易拥苣芤郧诜懿┭Я裘笔舨灰住S凶尤绱说比蛔院馈V链宋颐且簿颓宄嘶萍抑魈貉玫某律璨贾梦裁淳∠匀逖胖缌恕?蠢椿萍也唤鍪歉簧檀蠹郑不褂惺橄懵莸摹�
  中进室内太师壁挂“四时读书歌”一幅,楹联字体为大篆: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上联意思是:采集竹叶上的纯净露水磨上满满一砚台浓墨,好选写唐人的诗句。
  下联意思:如同梅花的幽香要细细品味才能领略晋人的书法艺术。这副对联表达了文人雅士习唐诗、品晋书的生活情趣。东边卧房和西边书房的家具陈设都为典型的清代风格,精巧奢华。
  书房悬有条屏一幅:“扬子江头吹白萍,年年愁杀雨淋淋,春风不识离亭苦,先遣长条向客清。”此诗作者刘琴宰是黄姡У姆蛉耍堑笔绷交囱卧耸返呐彩茄镏萦忻牟排�
  黄姡Х蚋径丝晌椒虺舅妫邮夷谛业氖榛谌莺统律璧募揖撸梢源舐灾阑茒'在此静心做学问的生活场景。
  黄姡г谘跎系脑煲枞盟靡郧嗍妨裘K跎系某删筒唤鼋鍪且蛭厦鳎匾堑靡擞谒摹扒诓薄!肚迨妨写匪邓盒∈焙蚝艽厦鳎淙怀錾碓谏倘思彝ィ舶潦檠凹负醯搅顺彰缘淖刺耆煌谄渌紊套拥艿某缟猩莼谎奘酢�
  他曾以重礼请“扬州学派”的著名学者江潘。“馆其家四年”。也就是说江潘做了黄姡哪甑募彝ソ淌Α=怂篮螅茒'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里是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
  在黄家四兄弟中。黄锡禧是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黄锡禧比较清高,视官场如粪土,将人生的乐趣全部寄托于吟诗作画之中。
  黄锡禧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
  锡禧和他的三个哥哥一样都能诗善画,《芜城怀旧录》中写到;“锡喜尚风雅。长于诗词文字。”有《栖云山馆词抄》存留于世。
  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云中江树”。呈现了朦胧美;“花里禽鸣”,显示了幽静美。句子表达诗人黄锡禧的恬淡气质与高雅情怀。
  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吧。
  左右两间和中进一样仍为书房卧室。中路三进打开门可前后贯穿,关上门又自成一体,由厢房前的耳门即可出入。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四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个园南部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活动的场所。前进为厅堂,称之花厅。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称之绣楼。
  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为寿。三面置回廊两侧设耳门,皆明三暗五格局即看上去是三间,实为五间横排,将稍间作套房。
  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其实这也是使用功能上的需要。稍间前前置小天井,筑花坛。非常雅静,具有极强的私密性。通常作为闺房、书斋、密室之用。
  清颂堂因园主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
  厅前置三面回廊,廊宽达2米。天井白矾石(汉白玉)铺地,四面见方。与高峻方柱、古拙方石磉对应。阶沿石,取材一整块花岗石,长度达4。8米,宽度有0。6米,厚度为0。2米。
  檐桁不但粗实,而且是一根整木横陈三间,长度达12。3米。厅檐、廊檐净高度达5。2米。
  清颂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
  厅内八仙纹饰的红木家具古朴精致,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
  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所以这里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透过海棠锦、龟背锦文饰,东边可见小天井的几竿疏竹,西边可见一株腊梅,清雅之极。
  从清颂堂抱柱的楹联上,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
  关于黄至筠教子成才的事,时人有着这样的描述,感觉很值得借鉴。黄至筠初到扬州时,扬州的文人、名流因为他是个商人,大多不屑与他为伍。黄至筠亦不与他们往来。
  但他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请安徽的名宿来家教子,并且天天晚上亲自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还有不精之处,就会立刻派仆人陪着到书房,重新请老师讲解,必须完全领悟才可以去睡觉。二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有一天,扬州的一位名士在黄家与长子锡庆的老师谈话,偶然涉及到《汉书》,这位名士有些不解的地方。老师指着锡庆对他说:“伊尚熟悉”,要锡庆回答。锡庆起立,背诵如流,解释详尽。这位名士出来后对人说:“黄氏有佳儿,勿轻之也!”
  严格的要求,优秀的老师,加上自身的努力,黄至筠的四个儿子:黄锡庆、黄姡А⒒莆琛⒒莆脊な剩剖榛猩詈竦奈难г煲瑁叶加兄髁舸谑馈�
  尤为突出的是次子黄姡В诠攀榧矫嫫挠薪ㄊ鳎小逗貉么允椤返仁嗖垦踔鳎忠脖辉厝胧凡帷�
  西路中进为三面明三暗五楼宅,楼上下共10间。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室内有藏宝洞。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
  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廊墙不设花窗,套间与小天井自成格局,夏日可避暑气,冬日可拒寒风,居之适,读书雅。
  西路后进仍然为三面置廊,明三暗五楼宅,楼上下共10间。楼下是正房卧室。
  从屏门后楼梯可上楼,楼上是闺房绣楼,有女儿家的卧房、书房、娱乐室、沐浴房等。高墙深院,与世隔绝,难怪从前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
  现在每到烟花三月,个园都会和扬州工艺厂联办“扬州剪纸艺术节”,是目前唯一集中展示扬州剪纸艺术的地方。扬州剪纸以宣纸为原料,以黑色硬纸作村,画面黑白分明。题材丰富,有人物,风景,花鸟鱼虫等,尤以四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