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可惜的是,让金路出局,又使得金路的后台老板认为是吴金泉在其中作梗,是陆政东的意图之一,既然吴金泉和杨忠吉把金路招惹上,那就由他们自己去揩屁股,更为重要的是,金路出局后,不管谁再负责招标工作,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想来都不敢再进行暗箱操作,因为很明显,这个招标会引起了书记和市长的极大关注,甚至是角力的战场,只要稍有些头脑,肯定是不愿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再好的制度也必须要能够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这样招投标制度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正轨,为后面大规模的地块拍卖等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几天后,吴金泉就再次召开了书记碰头会,议题依然是招投标的问题,杨忠武拿出了一摞举报信,均是举报这次竞标时的举报信,几名副书记默不作声的听着杨忠武的介绍,语气之中已经很明确,虽然有些事情还有待进一步核实,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次招投标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吴金泉接着谈了谈他的想法,除了谈到要对举报中涉及的问题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养奸之外,果然也提出了取消之前由于违规操作的招投标结果,重新进行招投标。
没有人吱声,大概除了姚志科,其他几人都以为这是书记和市长的又一轮斗法,招投标是陆政东主动提议搞起来的,吴金泉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陆政东自己的手来打陆政东自己的嘴巴。
而姚志科之前因为有陆政东提示为市总建支支招的建议,这件事出来之后他一直在想其中的关节,现在似乎是隐隐猜到了一些陆政东的真实意图,心里不由暗道这个年青的市长,胸中的沟沟壑壑真是不少,心机实在有些深沉,竟是不亚于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板凳,连吴金泉这样的人物也让他给绕了进去。
见没人发言,吴金泉就转头望向陆政东道:
“政东同志,你怎么看?”
陆政东把情况通报翻了翻,沉吟了好一会才道:
“金泉书记的看法我看很中肯,这次的招投标标确实是一次不成功的招投标。”
吴金泉见陆政东直接就放弃了抵抗,便道:
“那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忠武同志那边负责处理这次招标中出现的问题,至于新的招标工作,我看就林高同志负责吧,林高同志有能力原则性又很强,我看可以加加担子,呵呵,我这不是乱插手政府事务,而是觉得人才难得。”
杜林高现在是分管负责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和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关系。
吴金泉提出让杜林高分管招投标,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一来是觉得胜了陆政东一局,自然要作出相应的让步,毕竟吴金泉也不想和陆政东完全决裂,而杜林高一向都是属于几边都不靠拢的人,陆政东接受起来也容易,当然,还有一点正和吴金泉说的相反,实际上吴金泉已经是插手政府这边的分工了,有了这样的开始,后面再政府分工上插上一脚也就顺理成章,算是对陆政东在人事上坚持己见的一种回击。
只是吴金泉这样的想法想要完全实现,那也不容易,毕竟陆政东已经完全站住脚了,于是陆政东就点头认可。
碰头会上似乎是波澜不惊,但实际的情形是怎么一回事,在座的不少人却是心知肚明。
杨忠武从陆政东身边走过的时候给了陆政东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显然觉得这一回吴金泉是抓住了招投标中间出现的问题让他输了一阵,陆政东心里清楚这一回吴金泉实际是又当恶人又帮了他,也不多言,就让吴金泉乐呵去吧……
陆政东很快就对市长分工进行了微调,散会后,陆政东留下杜林高,交代招标工作,杜林高乍得重新被起用的消息,就像被男人抛在一边的女人,重新受到宠爱,也是心态复杂。
也不怨他如此,自从陈振龙调走之后,杜林高没有踩准步点,在市里是备受边缘化。
这使得他的心态顷刻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振龙在位时杜林高可没少得罪人,市里就不知道多少人恨得他牙根儿痒痒,这些都灵高都知道,以往陈振龙在,杜林高可以不在乎,但现在他却是真正成了无根的浮萍,稍微吹来一阵风,都可能将他吹得无影无踪,而他再也不想再经历那样的滋味。
陆政东多少也知道杜林高的心思,也没有多讲,只是要求他按照规矩,把好关等一些官样话语,杜林高见陆政东没啥吩咐这才起身告辞,陆政东送他出门口,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带着鼓励的味道。
杜林高虽然知道他这一次被起用是吴金泉发了话,但他也清楚,在市政府这边那是陆政东说了算,陆政东现在是越来越有威势了,所以这一次千万不要再犯错误了……
陆政东通过这一次事情实际上达到的目标远比他预期的还要好,这位接下来市里的土地出让和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的、能够将市里主要的项目纳入一个招投标平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不过陆政东也丝毫不敢马虎,特别是关于城市建设这一块,现在才是真正进入了关键时候。
在眼下,不管是宏观上的统一筹措、整体分析与预测,微观上的细分与细小环节的修整与实施,眼下都还是政府部门在掌控着,这里面很多事情都存在着极大的变数,如果懵懵懂懂的,那就算把地方政绩搞得再漂亮,地方经济发展成果再显著,也只是瞎猫遇上了死老鼠,外加一点狗屎运罢了。失败并不可怕,不知道为什么会失败才最为可怕!
成功并不值得骄傲,知道怎样获得成功,才最值得骄傲。
在这一点上陆政东有着清醒的认识,除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还得依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的意见,以及盯紧实施的过程,不然很有可能就会完全变样。
城市建设是陆政东上任以来切实抓的一件大事儿,从上至下,每个环节他都做过认真探讨,眼下也到了快要产出的时候,陆政东也就特别注意。
有些事情必须要大题小作。此“小”不是小打小闹,更不是忽略不见,而是从“小处着手”,在城市建设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陆政东并不满足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而是跟踪调查,通过“主渠道”、“次渠道”、“微渠道”掌握方方面面的反应。
“要注意沿线交通以及城市居住环境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不像穿衣服,可以随换随新,一旦成型便难以改动,如果建设标准低,只会使今天的‘建设’成为明天‘改造’的对象,造成巨大浪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发展城市,特别是要实施一批体现城市特色形象的重点工程,努力打造标志性地段、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同时,要突出特色,体现城市的个性、特点和文化内涵……城市建设,实际上是一个长期发展得过程,我们这是打基础,所以绝对不能马虎……”
陆政东专门抽出时间到了市里一些重点地段的现场,比对着设计图纸和工程模型,一路看来,一路谈着他的想法,陪在他周围的一干同志纷纷点头应是。
这话说得陆政东都有些口干舌燥了,陆政东拧开盖子喝了一口,继续道:
“别光是点头啊。我只是提点意见,说点想法。在实践方面,我这个市长可是外行。具体的实施你们必须要把好关。”
建委一位脑袋有些秃的副主任说道:
“陆市长所讲的,才是一个城市发展得点睛之笔,这才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就如同企业发展需要其独特的经营文化一样,城市发展也必然需要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那才是构建整个城市的活的灵魂。”
陆政东听到这话一愣,显然这话拍马屁的成分居多,现在市建委的主任刘銮因为张新普的倒台也是岌岌可危,下面的人都有一些想法,但马屁归马屁,倒是说出了未来数十年大陆城市迅猛发展的一个顽疾——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城市同质化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随后的现场工作会上,陆政东着重提了几点,要注意城市区域平衡发展,要尽量避免中心发散型结构。对于各公共部门、公共资源布局要科学合理,坚决不弄那种浮夸的东西。要提升管理效能。强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强化常态化管理,把经常性管理与集中整治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管理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问题,逐步形成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真正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陆政东从城市建设到城市管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特意强调了“城市发展成本”的概念。公共成本、企业成本、单体成本……
“在建设中,一定要注意成本这个概念,不是普通意义上说的建设成本。而是广意上的城市发展成本。二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我们都没有条件考虑这个。但现在,我们有条件了。有条件了,就得去做,不仅在于是把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更在于把城市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不能搞成城市的改造才进行了三五年就又要大动干戈甚至是推倒重来!”
掌声徐徐响起。或许正应了先前那位副主任的话,陆政东最后所言,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高屋建瓴……
陆政东在绵西忙碌着的时候,很意外的收到一份邀请——参加一个青中年经济学者研讨会。
陆政东电话询问吴教授才得知,这个论坛,并不是官方发起,仅仅是由国内一些半官方的研究机构或者学术单位发起的,虽然这样,并能说明其不重要,之所以采用这样不是官方的名头来开这次会,实际上也是因为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为了不显得那么瞩目,所以才想到这样的办法。
对于与会人员的资格是本着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业、不讲名气,凭论文水平确认代表资格,陆政东能够得到邀请,倒不是因为他很年轻就是市长身份,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吴教授的学生,以及他在去年发表的那篇关于经济问题的文章以及那篇获得优秀论文奖的毕业论文。
陆政东明白这是一个机会,这样苛刻得近乎于铁血的标准,在向来官本位主导的思想中绝对是一次突破,能够入选者,其实也就是对其经济观点和思想的一种认可,更何况这又是一群正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界的后起之秀的聚会,中央最高机构肯定会以各种形式予以关注……
陆政东在把绵西手头的工作安排好之后,就准备着去临近浦江的平湖,不过在去平湖之前,还是去了杨璐那里一趟。
“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啊?电话里说不行,非要我亲自跑这一趟?”
陆政东一边看着杨璐忙着给他又是递鞋,又是倒茶,有些纳闷的问道:
“就是想我了,也不会这样神神叨叨的吧?”
“我可不敢耽搁你这个大忙人的正事……”
杨璐一边说着一边扭捏着,看着陆政东,似乎有些不大好说出口。陆政东不由道:
“这可不是你的作风,到底是什么事儿,说吧。”
杨璐还是有些犹疑,一时没有言语,好半响才语问道:
“政东,说实话,你对我们这样做企业的从政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