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兵魂回档 >

第836章

兵魂回档-第836章

小说: 兵魂回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佘太君,杨家将里相当有名。但不知根这些佛经有什么关系。

    宋老并不理会下面是否回答,接着说道:“佘太君的父亲,宋朝名将,折德扆,就是这幅书法的主人。折德扆是折家将第二代家主,折德扆是长子,少时从军,以勇猛善战知名。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镇守府州抵御契丹人,屡次破军杀将,折德扆年轻时就已经担任永安军节度使,负责府州军务,但早年毛糙,其父亲折从阮就令其抄写佛经,以磨炼心性。这些字,就是他出于习惯,在人生鼎盛时期写下的。”

    宋老说这些,居然没有人辩驳,因为不知道,如何辩驳?小岛国人再研究华夏历史,也达不到华夏自己研究的细致准确。

    在这点上轮长短,不是可以致胜的切入点,所以,这些砖家,连带熊本纲一都默不作声。

    他们虽然研究的不是那么透,那么细致,但折家将他们是知道的。

    很多人一说宋朝名将,肯定会想到岳家将,杨家将,很少有人知道还有折家将和种家将,但他们知道,也仅限知道,并不详细。

    宋老前面铺垫结束,这才回头指着玻璃罩里的佛经说道:“当年,这里鉴定这是某个寺院的的藏品,其实不对,虽然名家有抄写佛经捐赠寺庙的,但却因折德扆所写的佛经杀伐血腥,于佛教的祥和相悖,难以存入寺庙,可他的书法却又功底深厚,铁笔银钩,虽是行书,却有草书的意境,自成一家,字又有战场马革裹尸的豪气,又有不畏强虏的热血壮志,所以,被皇家多为收藏,少有流落民间的。”

    说到这,老人看了眼四周,见大家被他的讲述吸引,这才回手指着里面的佛经说道:“大家请看,既然作者是位将军,是一个血战沙场的将军,那他的字就要有杀伐的豪气。华夏有句古话,字如其人,可大家看,这字体很美,真有北宋的风格,可只有型,没有意,更没有神,缺少的正是这本该无与伦比的笔意神髓,所以老夫断定,这是仿品。”

    熊本纲一嘴角翘了下,上前半步说道:“老先生,这是你一家之言,不足以取信,还请再拿佐证。”

    其他人懂的不懂的,都有此疑问,唯有交流团里的两个老人凑近了细细的看了法,彼此眼神交流了下,神色淡然的退后,让出了圈子。

    宋老依旧面带微笑说道:“熊本先生,您稍安勿躁,字的鉴定,首先确定人物,时间,场景,因为这里面包括书法创作者的身份带来的独特笔意,和年龄对生活的感悟,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创作的环境,是快乐,还是愤怒,还是忧愁,这些,都会在字里表现。大家请看,这些佛经刚劲有力,却少了杀伐的豪迈和热血,有其形无其意,典型的双钩填墨。”

    他话音刚落,一位小岛国砖家接过问道:“何为双钩填墨?还请老先生明言。”

    宋老笑了笑,没有嘲笑这位砖家的孤陋寡闻,因为这并不是什么太深奥的秘密,于是说道:“这个方法,主要是古人为了保存书法原迹所用,制作副本成帖,供人临摹学习,六朝到唐代很流行。而且很逼。。真,被称为‘下真迹一等’。但是到了北宋,这种方法就没人用了,因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想制作字帖可以刻得更精细,而且产量也高,双钩填墨这方面的价值就没了。”

    “双钩填墨,是用很薄的油纸铺在原作上,对着光,然后描摹下来。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将油纸上的字转到要临摹的纸上就行了。只要找到一个书法高手,就很容易无限接近真迹,而且神态和风韵也相当接近。”

    说到这,宋老环顾了一圈,这才说道:“即便是无限接近,那还是不如,所以,其形有,其神无,只要书法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一眼就可看出。”

    他的说法无疑直接拍在了在场的小岛国砖家脸上,连带书法协会都捎带了。

    幕古熊毅先发作了,站出问道:“宋先生,您这话依旧是一家之言,您说双钩填墨就双钩填墨?”

    宋老并没有接茬,而是微笑着说道:“我补充一点,这些字之所以笔意相差太远,其实,不但是双钩填墨,还是晚清时,对照并不是原作制作出来的,还是隔着跟原著被双钩填墨临摹几次后的作品,所以才让笔意更加的淡,大家肯定会质疑,如果可以,现场就可以找人来写一遍其中的一部分,几行即可,耽误不多久,大家一看便知。”

    “你写吗?”

    幕古熊毅冷冷的问道。

    宋老笑了笑说道:“我可以同时写,但只能达到展品的水准,因为我不是征战沙场的将军,写不出豪迈热血的精髓,写不出战马奔腾的气势,不过,肯定会照比这些字略微接近真迹。”

    宋老的话让大部分人都一惊。

    现场写,能达到展品的水准,那还了得?而且还是略强。

    所有小岛国的砖家这会已经不是愤怒了,彼此眼神交流,快速拿出了主意,熊本纲一出头问道:“宋先生,除了你写,您准备还请谁?”

    宋老依旧微笑着,指了下他带着的交流团说道:“这里,唐先生最适合。”

    他话音落下,那个人之前跟另一人凑近展柜看过书法的两个老人中的一人面色沉静的站了出来,说道:“宋老,我的书法不如您,您确定让我来写?”

    在所有人看向那人的时候,宋老笑道:“老唐,不要妄自菲薄,写‘德扆(yi’将军的字,我定然不如你。”

 第0884章 跪

    幕古熊毅和熊本纲一无法阻止这次的书写,他们也不会阻止。

    他们都认定了这是真迹,任凭宋老玩出花样他们也相当坚定。

    馆长这会快速安排人抬来书桌,拿来笔墨纸砚。

    唐老这会也没客气,脱了中山装,挽起衬衣,漏出小麦色的皮肤,和跟年龄不相称的肌肉。

    唐老,也八十了,可不是年轻了。

    薛郎相当的有眼力见,忙上前帮着研墨。

    而左伯阳同样,上前给已经准备就绪的唐老研墨。

    宋老也是一样,但拿着笔,俩人都站在展柜跟前,看着里面的书法,似乎在揣摩,在领悟笔意。

    小丫头唯恐天下不乱,指着那几个摄像说道:“你,你,还有你,摄像机离那么远能看清什么?靠近靠近!先录下里面的字,一会好有个对比,你们怎么做摄像的……”

    所有人就她叽叽喳喳,声音还不小,但这会没人关心她了,因为,这会可不是单单在这里现场观摩,全世界都在看着呢,所有人面上绝对不会漏出有损形象的表情,肃穆,是这会的主题。

    摄像还真听话,也的确想录下书写的过程,正愁不知道该请示还是怎么办,有人指挥靠近,管她是不是正主呢。

    于是,其中三个摄像机听话的摆在了书桌斜对面。

    而此时,这一幕真的是世界在观看,尤其华夏,更多的人聚集在央视的实况转播面前。

    对于宋老是不是能赢,所有人都满怀期待,但紧张在所难免。

    画面里只有一个小岛国记者在远处对着镜头的声音,在解说。翻译同步跟进,解说着这次的书法交流因为意见的不统一,最终走向赌约的局面。

    华夏书法家要当场证明里面的珍宝是仿品,那就必须有说服力的证据。

    足足十几分钟,解说都快没词了,唐老先动了。

    他侧头看了眼宋老,见宋老也看来,遂微微颔首,一言不发的来到自己的桌子前。

    宋老也跟着来到了书桌前,俩人都一个动作,满满的沾墨,神情凝重。

    在大家实在等的焦急,但依旧保持鸦雀无声的一刻,唐老再次先动了。

    只见他眼睛猛地睁开,一股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勃然迸发,跟着,沾饱墨汁的毛笔落下了。

    现场在这一刻鸦雀无声,都紧盯着前方,因为前方即便无法靠近,但上方的大显示屏已经将现场画面播放,并有对照的佛经在一边。

    唐老手腕沉稳,拿笔的姿势大家不难看出,绝对几十年的功力。

    第一个字出现的一刻,所有人都看向佛经,跟着一抹惊艳掠过大部分人的眼中。

    那字,简直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一样,刚劲有力,狂放而圆润,深得行书的真谛,却有着草书的神髓。

    要知道,这可不是摹写,而是背对着佛经,相当于默写,或者说自己写自己的,不去看原作。

    宋老在这一刻也动了,他更是吸引人眼球,那飘飘的白须真有得道高人的赶脚,书写,速度更快,一点没有停顿。

    随着俩人的字不断出现,一行行的字迹跃然纸上。

    观看的人们这会已经不去对比了,他们凡是懂一点说法的,都看出了点门道。

    八分钟,唐老先收笔,拿着毛笔吐出一口浊气,任由左伯阳替他擦了擦鬓角的汗水。

    十分钟,宋老结束了书写,大致比唐老多写了二十几个字,而且面部红,气不喘,没有丝毫的疲累。

    这会,大屏幕上三张书法并排放在了一起,大厅里,却没有丝毫的动静。

    宋老和唐老写的都是一段,除了宋老多了二十几个字外,内容是一样的。

    这会,所有人都沉浸在面前的书法当中,逐字观看。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

    懂这段经文的不多,但大家看到的都差不太多。

    原文,字迹跟新写的两张极为相像,就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可不同的是,没有对比之前,原文看不出什么,一有对比,立刻看出了不同。

    宋老的,自有一股顶天立地的豪气,有血战沙场马革裹尸的壮志。而且字迹感觉比原来的真不差,还更圆润。或许就是其中神髓的说法吧。

    再看唐老的,大家渐渐沉醉。

    唐老的,相当多的人从本该祥和的佛经里看到了血流漂杵,看到了战马嘶吼,看到了尸堆如山,看到了顶天立地的豪壮,看到了斩杀一切来敌的雄心。

    这是一种只可意会的感觉,恍惚间,字里行间似乎真的有这些东西存在。

    再看原作,不禁黯然失色。

    虽然老旧,可是,那些字看着干巴巴的,怎么也没有唐老写的有味道,虽然字迹很相近。

    宋老和唐老在这一刻相视一笑,各自放下笔,唐老走回了交流团,宋老则背手站立,长须飘飘间,脸上不悲不喜。

    此时,幕古熊毅一脸的苦瓜像。熊本纲一更是如丧考妣。

    小岛国这边的砖家一个个面色灰败,居然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这些佛经一共没展出几回,这次是时间最长的,长达两周。

    对方断然不可能这么快临摹达到如此神似,甚至超越的地步。

    要知道,华夏的书法都是跟古人学的,怎么可能超越古人?毕竟现代书法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