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巨浪 >

第546章

巨浪-第546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忧。”
  杨定方也不再多说什么。告辞后就离开了“胜利”号旗舰。
  等白佑彬回到司令舰桥的时候。庞晋元送来了郑恩博发来的一份贺电。作为礼节上的必要。白佑彬也让庞晋元回了一份内容相差不大的贺电。当然。在电报中。白佑彬没有忘记让郑恩博安排第42舰队的善后工作。
  吃过晚饭之后。白佑彬让庞晋元他刚刚写好的一份电报发回了海军总参谋部。
  可以说。怎么避免替卫延年背黑锅。让白佑彬感到很矛盾。如果真需要他来背黑锅。他不会推辞。毕竟这件事情肯定要某个人出来承担责任。可是。白佑彬又不太情愿此承担责任。毕竟这不是他策划的事情。
  晚上。谢昶伦发来了电报。第44舰队将在二十七日傍晚出发。
  一整夜。白佑彬都在考虑着该怎么处理德意舰队的事情。当时。他甚至想过要返回帝国。与卫延年面谈这件事情。
  可以想像。德国与意大利肯定不善罢甘休。
  卫延年会用什么办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想来想去。白佑彬后觉的自己的想法确实有点好笑。卫延年只下达了战术目的。而没有安排具体的战术行动。就表明卫延年肯定早就做好了应对德国与意大利海军责难的准备。根本不需要白佑彬这样的前线指挥官操心。
  另外。德国与意大利到现在都没有做出反应。表明问题不会太严重。
  当然。白佑彬身在万里之外。根本不可能清楚此时同盟国内部的矛盾有多么的尖锐。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六十八章 … 海军之梦
  “百慕大海战”造成的影响确实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
  加上“特克斯群岛海战”,帝国海军的五支作战舰队在一天之内就干掉了美国海军仅存的希望,从根本上确保了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也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的战争力量,为最终战胜美国奠定,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到此,战争胜败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美国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战败,或者宣布战败。
  随后,同盟国集团也开始协商“最后战略”,即针对美国的战略进攻行动。另外,帝国也制订了一套针对美国的战略计划。
  只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百慕大海战”也最终确定了帝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以海洋为主要战场的世界性大战,并且最终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几乎输掉了战争,从而导致帝国丧失了全球霸权的地位,让美英法日俄等国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崛起机会,并且最终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同样的,作为同盟国成员,德国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之中。
  二场影响到了全世界的战争都证实了一点:任何一个要想称霸全世界的国家,除了需要一支足够强悍地陆军之外,还需要一支能够战胜任何一个对手,并且控制全球各大洋地海军。
  历史上。明帝国正是因为拥有全球最强大地海军而称霸世界数百年。
  二十多年前。也正是因为英美等国建立起了足以与明帝国海军抗衡地强大海军。才能够在一场世界大战中摧毁明帝国地世界霸主宝座。最终。明帝国也正是通过停战谈判保留了其强大地海军。为下一次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此情况下。搭上了明帝国这辆战争列车。在本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战胜国地德国与意大利更是格外重视海军地建设与发展。
  也许。意大利地影响还可以忽略不计。可德国地影响绝不能不考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就集全国之力建立了欧洲第二。世界第三(战前)地公海舰队。并且以此向欧洲地头号海军强国发起了挑战。早在这个时候。德国就充分意识到了海军地重要性。
  在本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也在力所能及地扩大海军规模。
  如果不是要在二条战线上作战,并且必须面对由美国与英国武装起来地俄罗斯军团,德国很有可能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打造出一支足以问鼎欧洲霸主宝座的强大舰队,并且战胜夙敌英国。
  在法国战败之后,德国曾经启动过一个叫“海军五年规划”的海军发展战略计划。
  按照该计划,德国海军将在未来五年之内建造十二艘快速战列舰,二十四艘战列巡洋舰(后改为大型巡洋舰),五十六艘巡洋舰,以及一百余艘驱逐舰的庞大舰队。同时,德国将扩建面向波罗的海的基尔军港,以及面向北海的威廉港,同时还将把法国西部与西北部地区的港口进行修缮,以便进驻德国海军舰队。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野心地战略规划。
  问题是,德国缺乏将计划具体实施的能力,或者说缺乏支持该计划地强大国力。
  首先是德国的经济能力已经在战争中绷到了极限,而且俄罗斯在得到了美国地大力支持之后,战争潜力也爆发了出来,并且为了减轻英国的压力,将战略重点放在了西线。加上明帝国在大陆东线战场上采取了以守代攻,将重点转移到太平洋上的战略,从而使德国不得不在大陆西线战场上承担起重任,并且在长达二年多的时间内与俄军死拼,导致德国难以分配出更多的工业产能为海军服务。
  其次德国没有建造如此先进战舰的技术基础。在“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与“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都需要帝国的技术支持,在不得不向帝国采购“德意志”级战列舰,并且追加订购了“柏林”级战列舰的情况下,德国的造船部门根本没有能力足够强的工程师来承担设计工作,而且很多基础技术都处于空白状态。也就是说,如果德国不能从外界购买相关的技术,或者获得相关的技术支持,连新式战舰的设计工作都难以完成。
  最后就是德国的海洋意识。在德国的历史上,其每次崛起几乎都与其在陆地上的迅速扩张有关,而与其在海洋上的扩张没有太大的关系。另外,从地缘因素上看,德国需要同时面对二个方向(一战时甚至是三个方向)上的强大敌人,且其本土的战略纵深不足以使德国在平时维持一支相对有限的陆军部队,在战时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来扩充陆军,从而确保在平时向海军提供足够的经费。也就是说,德国本身就是一个大陆性国家,与海洋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国家战略的根本重点也在大陆上,而不是在海洋上。
  综合这三点因素,就不能看出德国的野心远远超过了其根本实力。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确定下计划之后,德国海军就委托几家造船厂开始设计代号为“H43”的新式快速战列舰。可是直到七十五年(43年)底,这种原本计划在年初完成设计,最迟在年底开工建造的基础设计工作都没有能够完成。而当时承担设计工作的汉堡福斯造船厂(“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设计与承建船厂)提供的三套设计方案都算上不先进,即便是采用新技术最多,设计难度最大,建造成本最高的原始设计的基本性能都没有达到“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水准。
  至于开工建造,那更是水中望月了。
  后来,德国海军又先后与合作的造船厂展开了“H44”、“H45”与“H46”三套快速战列舰的设计工作。结果与“H43”有太大的区别,基本上都属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且异想天开的“设想”,而不是设计。
  拿最具有代表性的“H46”方案来看,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破天荒的十二万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了十五万吨,配备四座三联装五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以及数十门二种口径的副炮与速射炮,航速达到了三十节,续航力超过了一万二千海里,装甲更是强到足以抵挡世界上任何一种战列舰主炮直接轰击的程度。
  显然,这根本不是设计,而是“设想”,甚至只算得上是“幻想”。
  暂且不论其设计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完成。就算能够完成设计工作,德国也没有任何一座船台能够建造这么大的战列舰。另外,以德国的工业实力,根本建造不出配套的动力设备,厚度近一米的装甲板在当时也完全不可能制造出来,而其超乎想像的主炮恐怕连组装都成问题。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能看出,德国确实希望建立一支世界性的强大海军。
  再换个角度就不能发现,德国努力打造世界级海军的根本动机就是与明帝国争夺战后的世界霸权,或者确保德国在未来成为世界性的强国,而不仅仅是欧洲地区的强国。显然,德国参加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也是希望取代美英法,成为西方世界的统帅,从而组建起一个能够与明帝国抗衡的国家组织。
  现在,德国丧失了唯一的作战舰队,其愤怒可想而知。
  在白佑彬处理前线事务的时候,卫延年却在忙着处理善后工作。实际上,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由他负责的,也轮不到他这个帝国海军的军事统帅来负责。当时,想要借美国之手除掉德意舰队的人不是卫延年,他也没有权力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
  不言而寓,真正的幕后导演是帝国海军元帅陈锦宽,以及帝国首辅萧鼎昆。
  准确的说,是帝国首辅萧鼎昆从帝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出发,最终批准了由陈锦宽提交的相关计划,卫延年与白佑彬只不过是这份计划的实际执行者而已,或者说只是萧鼎昆与陈锦宽手上的工具。
  六月二十七日,萧鼎昆与陈锦宽就启程前往德黑兰,参加同盟国第三次首脑会晤。
  临行前,陈锦宽给卫延年安排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争取尽快控制住北大西洋上的局面,不给德意等国插手的机会。
  显然,萧鼎昆已经在为战后的世界格局做直接铺垫了。
  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肯定不会很和睦,也不会很平静。德意二国肯定会在会议上指责帝国的独断专行,而萧鼎昆只想把生米煮成熟饭,只要成了既成事实,不管德意怎么抗议,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结果,在当地时间二十八日上午,白佑彬收到了卫延年从舟山发来的电报。
  当时,“云南”号战列舰的简易修复工作已经结束,其他几艘受损比较严重的战列舰的简单修复工作也已完成。另外,谢昶伦已经派来了二支破交舰队,准备为返回直布罗陀的受损战舰提供护航保护。第44舰队,以及负责为那些受损不太严重的战舰提供全面维修服务的工程船只也正在赶来的途中。
  将相关的事务交给了杨定方之后,白佑彬就率领“胜利”号旗舰,需要返航的后勤保障舰船,以及那些受损战舰踏上了返航的路途。
  当时,白佑彬就意识到,北大西洋上的局势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六十九章 … 角色转变
  白佑彬是在七月三日回到直布罗陀的。在返航的途中,他处理了很多战区内的繁杂事务,比如为受损战舰安排维修工作,确定有功人员名单,为此次作战行动的阵亡官兵书写悼词,为那些调往北大西洋战区或者是临时安排到北大西洋战区的战舰与军用船只安排停泊与补给等等。
  等他回到直布罗陀的时候,首先见到的不是谢昶伦,而是姜瑞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