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看样子,陈锦宽是准备给他放一次长假了。
“其实,技术问题是任何一名海军高层都必须重视的。”陈锦宽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烟盒,“当初,我们在向德国提供援助的时候,就全面衡量了转让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不过,现在看来,问题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我们能够在几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十年之内,海军,乃至整个军事机构,以及战争面貌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再回首看现在的这些技术,恐怕就不值一提了。”
“关键技术?”白佑彬有点惊讶了,什么关键技术能够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自从火炮取代了刀箭,成为了海战的主要武器之后,虽然发生了几次重大技术革命,比如蒸汽机取代风帆,钢铁取代木板,雷达取代望远镜,但是海战的基本面貌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海战的基本战术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要想彻底改变海战的面貌,就得出现取代火炮的新式海战武器。
“这个嘛,我也说不清楚。不过,你多与严国荣交流一下,如果我没有猜错,你的好几个师兄都参与了我们的这个计划。当然,你也要参与进去,毕竟未来不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帝国,帝国海军的未来掌握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手中。”
听到这,白佑彬猛然明白了过来。
毫无疑问,帝国海军正在搞一个规模庞大,且影响深远的战略工程。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四章 … 将官培训
因为与德国的谈判还在进行之中,所以陈锦宽只在舟山呆了三天。
白佑彬的“假期”也就此结束了,按照卫延年的意思,他在七月八日的时候离开舟山,去那霸调整第一舰队的人事安排。虽然白佑彬仍然是第一舰队司令官,但是他基本上不再负责第一舰队的事务,蓝凌波负责新编成的第12舰队的训练与人员安顿工作,赵赙礼则在前线指挥第11舰队的作战行动。
因为江洪波要负责协调与策划攻打瓦胡岛的作战行动,所以白佑彬不能把第一舰队的后勤工作全部丢给江洪波,只能另外找人负责,并且在那霸设立了第一舰队后勤司令部。
十二日的时候,苏鼎昌就来到了那霸,正式出任第一舰队后勤参谋。
“后勤参谋”是一个临时职务,其准确称呼是“后勤与基地协调军官”,主要的工作就是为正在前线作战,以及出海训练的舰队提供后勤支持与保障,并且负责与战区司令部,以及各港口司令部进行协调。
安排好了相关的工作之后,白佑彬在十五日的时候返回了舟山。
现在,帝国海军要在两条战线上同时进行两场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所以相关的协调工作非常麻烦。
按照最初的计划,应该是陆战第七军首先登陆澳洲,再轮到第五军登陆瓦胡岛。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第12舰队与第31舰队能够在一场海战中打垮美军第五舰队,夺取整个太平洋的制海权。结果,陆少丰在安排登陆澳洲的作战行动时,将登陆时间确定在了十月份(南半球的春天,相当于北半球的四月份),避开了南半球的风暴季节,从而更有利于陆战队上岸。
现在,余辉宏将登陆瓦胡岛的作战行动订在了七月底。
如果不是第12舰队与第31舰队遭到了重创,大批战舰需要及时的维修与维护,从而分散了后方的运输力量,导致作战物资与补给船只无法及时调配到位,恐怕陆战第五军已经登上了瓦胡岛。
显然。进军瓦胡岛地行动排在了前面。
如此一来。海军就得首先满足第五军地需求。甚至得从西南太平洋上抽调一部分作战部队去加强陆战第五军。并且向第五军提供更多地援助。
因为严国荣要负责更重要地事情。所以相关地所有工作都交给了江洪波。
在白佑彬离开那霸地时候。江洪波正在关岛与余辉宏就登陆瓦胡岛地作准备工作扯皮。不过。二人地性格都比较“温柔”。所以有天大地矛盾也不会出多大地事情。
只是。在陆战队无法立即展开行动地情况下。有人提出了新地作战方式。
早在六月份。帝国海军情报局就发出了警报。美军地四艘“罗得岛”级战列舰肯定会在下半年。最迟不过年底服役。如果让这四艘战列舰进入太平洋。帝国海军必须对战略计划做出调整。从而对进攻瓦胡岛与澳洲地作战行动产生巨大地影响。
在此情况下,赵赙礼与傅守义在七月初的时候就提出,应该首先攻打巴拿马。
显然,这是一个很大胆,也很冒险的提议。
在经过权衡之后,卫延年最终否决了这个提议。
不管是从关岛出发,还是从西南太平洋上的前进基地出发,前往巴拿马的航线都在一万海里左右。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没有足够的能力为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即便只投入三个陆战师,也足以拖垮帝国海军的后勤保障系统。
最重要的是,巴拿马在美洲大陆上,而帝国还没有做好进军美洲大陆的作战准备。
只是,卫延年采纳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将舰队的封锁范围推进到巴拿马,阻止美国海军的作战力量进入太平洋。
在白佑彬回到舟山的时候,相关的计划正在制订之中。
按照卫延年的提议,第11舰队与第32舰队将担负起主要作战任务,为了加强其作战能力,将从西太平洋战区抽调二支规模都在八艘以上的破交舰队与之组成二支混编战斗群,并且抽调十二艘后勤保障舰船负责为其提供燃油与弹药补给。而二支混编战斗群将轮番前出到巴拿马湾,执行炮击巴拿马运河区,封锁巴拿马运河的作战任务。
当然,具体的作战计划要比这个复杂得多。
白佑彬并没有参与相关的工作,他也不反对封锁巴拿马运河。与其让美军舰队进入太平洋,还不如将其挡在太平洋之外。另外,在“蒙大拿”级战列舰成批量服役之前,美国海军最多只能出动一支由四艘战列舰组成的作战舰队,如果算上官兵的素质,其实力肯定在第11舰队与第32舰队之下。
另外,美国太平洋舰队剩下的四艘快速战列舰都已在十日左右通过了巴拿马运河,离开了太平洋。这四艘战列舰原本计划在美国西海岸的造船厂进行维修,在秦孝东与莫怀成指挥的破交舰队炮击了美国西海岸的港口之后,这四艘战列舰就只能返回大西洋,到美国东海岸的造船厂进行维修。
如此一来,年内美军不可能出动四艘以上的快速战列舰。
在此轮战略调整中,最不爽的大概就是陆少丰了。毕竟,陆战第七军一直是战场上的主力,现在却轮为了看客。只是,不管陆少丰有多么不满,战略态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照当时大部分海军与陆战队将领的观点,如果能够占领瓦胡岛,然后南下攻占圣诞岛,就能进攻巴拿马,甚至占领巴拿马运河。如果能够同时加强南大西洋战区的第六舰队,或者北大西洋战区的第四舰队,就能把美国海军封锁在大西洋里面。如此一来,就完全没有必要攻打澳洲大陆了。
从整个战局来看,封锁澳洲远比攻打澳洲更有价值。
到时候,陆战第七军的几十万作战部队就能投入到其他战场上去。比如,出兵占领巴拿马,与陆战第五军轮番担任主攻。或者转战北大西洋,占领北大西洋上的重要岛屿,完成合围美国的作战行动。
从帝国海军的战略调动来看,最终放弃进军澳洲大陆的可能性非常大。
十七日,郑恩博回到了舟山。
第31舰队在“考爱岛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而其重建工作被安排在了第12舰队之后,所以受损的三艘“省”级战列舰修复之前,或者在第二批“省”级乙型战列舰建成服役之前,第31舰队的主力只是十多艘巡洋舰,暂时退出了作战舰队的编制。在此情况下,郑恩博也回来参加将官培训班,而第三舰队的作战任务全都交给了傅守义,其他的工作则交给了郑恩博才任命的舰队参谋长。
接下来的三天中,又有大批前线指挥官返回舟山。
其中很多人都是白佑彬不认识的,后来他才知道,当时返回舟山参加将官培训的将领中,仅来自第六舰队的准将就有四人,来自第二舰队的准将有二人,而这些人之前都没有参加过前线作战行动。
显然,海军也不能把杨定方,蓝凌波,赵赙礼,傅守义这些指挥官抽调回来。
二十一日,将官培训班比预定时间提前了十天开课,而第一堂课,就是由培训班的上校教官带着一批比他军衔高了好几级的将军去参观刚刚到达舟山的“永兴岛”号巡洋舰。该舰是四艘接受旗舰改装的四艘“岛”级巡洋舰中最先完成改装的。
与一般的“岛”级巡洋舰相比,“永兴岛”号的变化很明显。
首先是舰桥更加高大,仅司令舰桥、战术指挥中心、通信中心与战术会议室就占用了舰桥三分之二的甲板面积。
为了扩大舰桥,位于舰首方向上的主炮炮塔被拆除了一座,而原先的主炮弹药舱也被改成了一个专用发电舱,一个军官餐厅,以及一个军官娱乐舱。另外,原先位于舰桥后侧的二座副炮与二座速射炮炮塔也被拆掉了,占用的甲板变成了一条围绕住前烟囱的环形“观光舰桥”,而下方的弹药舱则被改成了司令官住舱,司令部军官住舱,以及一个机要室。
从外观上看,除了明显大了几号的舰桥,以及少了的炮塔之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前后两根桅杆。主桅杆没有采用塔式桅,而是用了强度更高的三角桅,并且在桅杆上设置了三层平台,最顶端是搜索雷达与短波通信天线平台,第二层为了望平台,第三层为长波通信天线平台。后桅采用的是简易三角桅,顶部安装的是火控雷达,下层则是了望平台与备用通信天线平台。
另外,为了加强通信能力,在二根烟之间的侧舷处还设置了二根可以折叠的天线。
可以说,这艘在改装后排水量超过了一万五千吨的战舰具备了旗舰的所有功能,是一艘非常优秀的旗舰。
让众多将官感到不爽的是,“永兴岛”号远没有战列舰那么雄壮与威武。
当然,从安全角度考虑,“永兴岛”号肯定比任何一艘战列舰都适合担任旗舰。除了不用冲锋在前之外,其高达三十三节的速度(轻载时,还跑出过三十五节的最高航速),以及足以让任何敌小型舰艇畏惧的火力,都足以使其在战场上灵活机动,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带着司令官逃走。
至于有多少舰队司令官会用上其“速度性能”,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五章 … 十年规划
对参加培训的将官来说,最难适应的不是新的旗舰,而是新的指挥方式。
以往指挥官在一线指挥战斗,能够及时的,准确的掌握战场态势,并且迅速的做出判断与决断。因为能够亲身的体会到战斗的激烈程度,指挥官往往会凭感觉与经验做出判断,并且由此做出决策。即便在“省”级战列舰服役之后,指挥官会被送入避难所,从而无法直接观察海战情况,可也能够通过舰长,或其他人员汇报的情况,甚至是旗舰的中弹情况对战局做出判断。
对很多指挥官来说,对战斗的感受比很多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都要直接与准确。
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