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8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
果真如此的话,印军以不变应万变也就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裴承毅不得不重新考虑进攻安排。
当初安排77军进驻苏拉特,裴承毅并没想过要把西线当成主攻方向,而是为了减轻其他部队的作战压力,毕竟以77军的突击能力,相当于2个战略反应军。在西线战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用1个军顶替2个军肯定更加划算。当然,裴承毅也有诱敌的企图,通过77军引开印军的注意力,为攻打海得巴拉提供帮助。
现在看来,后者的效果更明显,而且超过了裴承毅的预期。
印军过分重视77军,肯定会导致西线进攻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问题是,要不要77军南下,以及在什么时候南下?
准确的说,是按照原订计划,等到围攻海得巴拉的战斗开始之后再让77军南下,还是让77军提京南下,或者等到主力部队向班加罗尔挺进之后再让77军南下。
这个问题让裴承毅很伤脑筋。
重新评估战局之后,裴承毅首先排除了第三种可能。原因很简单,如果能够顺利打下海得巴拉,攻打班加罗尔的战斗就不会太困难,77军很可能无法在主力部队攻占班加罗尔之前到达,不得不回头收拾阿拉伯海沿岸地区,延长战役持续时间。
关键就是现在就让77军南下,还是等到包围海得巴拉之后。
中午前,裴承毅给凌云霄下达了命令,77军立即南下。
提前发起进攻对77军没有什么影响,凌云霄求战心切,77军的官兵与他一样。到达苏拉特之后,77军就进入战斗状态,随时都能在接到命令之后的2个小时内出发。当然,与当初“骚扰”新德里不同,此次77军携带了一周的给养物资,并且带上了后勤旅。因为在突击行动中,只有在阿拉伯海活动的舰队能为77军提供支援,舰队不是两栖突击舰队,没有气垫船也没有大型登陆艇,只能用DZ…25C与QZ…25B为地面部队运送作战物资,大部分补给工作还得依赖后勤旅。
做出这一决定之后,裴承毅才把目光转向了东面。
提前让77军南下,不是说进攻难度能够减少多少,而是按照原计划行动会遇到多大的麻烦。简单的说,裴承毅用逆向思考的方式做出了最后决定。如果按照原计划行动,等到包围海得巴拉之后再让77军南下,别的不说,印军肯定会死守班加罗尔,知道77军对班加罗尔有很大的威胁,从而在阿拉伯海沿岸地区严防死守。虽然77军的突击能力很强大,独立作战能力也远远超过其他野战军,但是在大约200万印军的围追堵截下,77军要想顺利到达班加罗尔肯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提前南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印军是否打算放弃海得巴拉,肯定会在海得巴拉死拼。趁着印军无暇他顾的机会,77军能够轻而易举的突破阿拉伯海沿岸的区的印军防线。只要到了门格洛尔,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挡住77军向班加罗尔前进的步伐了。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整77军的作战行动后,裴承毅还得调整东线上的进攻行动。
考虑东线进攻行动之前,裴承毅首先得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以攻打海得巴拉为主,还是以攻打班加罗尔为主。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或者说没有重点考虑这个问题。
站在战役层面上,既要攻打海得巴拉,又要攻打班加罗尔,两者同样重要,只有先后之分,没有轻重之别。
落实到具体战术上,却有轻重之别。
印军在前几个小时的表现让裴承毅不得不相信,海得巴拉不是最后的战场。在一切向坏的方面考虑的情况下,印军肯定会加强班加罗尔的防御,只有在班加罗尔失守之后,才会缴械投降。如此一来,攻打班加罗尔比攻打海得巴拉更加重要。
问题是,不管是按照原计划,还是按照实际情况,都得首先攻打海得巴拉。
要想攻打班加罗尔的行动不受海得巴拉方向上的影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投入预备队,加大进攻投入。
天亮之前,裴承毅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投入预备队的最大问题还是后勤保障,因为除了39军所在的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南下的通道都被海得巴拉堵住了,仅靠一条运输线路,很难支撑太多的作战部队。虽然裴承毅可以指望留在孟加拉湾的两栖突击舰队,甚至可以打海军陆战队的主意,但是在后勤保障总体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投入的战斗部队越多,麻烦就越大。
下午,裴承毅亲自联系了傅卫民,调整了39军的作战行动。
扫荡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的行动必须放缓,除了向南突击、攻打翁戈尔的作战部队不能停下来之外,其他3个战斗旅首先攻占位于拉贾蒙德里东面的卡基纳达,控制该地区唯一的港口。
如果能够顺利拿下卡基纳达港,使其恢复运作,就能将后勤补给线缩短2000千米。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没有考虑攻占卡基纳达港,主要是该港口的吞吐能力非常有限,而且39军将一路打到金奈,在夺取了金奈港之后,再投入预备队。如此一来,后勤物资将在金奈上岸,不需要在后方夺取一座不太重要的港口。因为要提前投入预备队,所以必须夺取卡基纳达港,缩短后勤补给线。
给39军安排了作战任务之后,裴承毅又联系了两栖突击舰队,要求尽快向卡基纳达港运送一支工程部队,等到39军占领卡基纳达港之后,尽快修复港口设施,让计划在11月4日到达的运输船队直接在卡基纳达港卸下物资。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裴承毅才开始考虑到底派哪支战略反应军南下。
留在后面的有21军、24军与27军,3个军都有足够的突击能力,都非常渴望在“最后的战役”中获得参战机会。毫无疑问,不管派哪个军南下,对另外2个军都不公平,甚至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
裴承毅并不在乎谁会不满,需要考虑的只是谁能最出色的完成任务。
选来选去,裴承毅最终选择了罗少鹏的24军。
虽然27军的实力不比24军差,但是在苏拉特战役中,27军的损失比较大,补充的兵员比24军多得多,整体战斗力肯定受到了影响。相对而言,24军除了在宋河战役中表现失常之外,在后面的作战行动中均表现的非常突出。
傍晚,裴承毅亲自给罗少鹏下了命令,要求24军在21点之前南下。
做好这一安排,裴承毅才松了口气。
等他吃了晚饭回到战术指挥中心的时候,39军已经兵不血刃的攻占了卡基纳达港。虽然印军在投降之前破坏了部分港口设施,但是大部分设施完好无损,除了散装货轮无法进行装卸作业之外,集装箱货轮与滚装货轮都能进港卸货。
海得巴拉方向上,激烈的战斗终于爆发了。
卷十 龙腾九天 第187章 政治化战争
战火再次点燃,对四方首脑会晤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虽然美国总统依然坚持人道主义援助必须与政治体制挂钩,王元庆只承诺军事行动结束之后在印度举行全民大选,但是随着共和国陆军向海得巴拉进军,四方首脑会晤变得对共和国更加有利。
摆在美国面前的现实是,如果不尽快在四方首脑会晤上达成一致意见,中国军队很有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就是攻占海得巴拉,到时候再与中国讨价还价,更不可能获得美国想要的好处。
10月29日下午,布兰迪诺率先承诺为印度提供500万吨粮食。
与之前的人道主义援助承诺不同,布兰迪诺拿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即第一批50万吨粮食将在年底之前运抵苏拉特,第二批150万吨与第三批300万吨粮食分别在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后的1个月与2个月内运抵印度。问题是,布兰迪诺留了一手,没有明确500万吨粮食的具体移交对象,也就是说到底是交给印度临时政府、还是交给占领军,或者交给南方的海得巴拉政权。因为美国并没承认印度临时政府,认为中国的占领行动非法,所以站在法理的立场上,美国不大可能将粮食移交给印度临时政府与占领军。如果美国将第一批50万吨粮食移交给海得巴拉政权,肯定无法让中国接受,因为可以看成是军事援助。按照布兰迪诺的提议,应该尽快在印度成立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机构,由该机构负责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分发工作。
王元庆没有接受这个提议,原因很简单,战争还没结束,国际组织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按照王元庆的要求,美国应该将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移交给印度临时政府,或者移交给占领军,由印度临时政府或者占领军负责分发粮食。为了确保分发工作得到落实,美国可以向救助地区派遣观察员,监督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分发工作。作为对布兰迪诺答应提供500万吨粮食的回应,王元庆承诺在2036年3月底前让非政府国际组织进入印度,开设人道主义救助站,规模由国际社会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数量决定,基本上按照每50万吨粮食开设1处人道主义救助站的标准执行。也就是说,美国提供500万吨粮食,只能在印度开设10处救助站。
可以说,谈到这,基本上就是讨价还价了。
美国做出承诺之后,法国总统代表欧盟做出为印度提供350万吨粮食的援助承诺,俄罗斯总统也答应为印度提供200万吨粮食。
毫无疑问,这些援助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当天晚上,俄罗斯总统以四方首脑会晤主席的身份向全世界呼吁,希望有能力的国家参与到印度的人道主义救助行动中来,为饱受战争摧残的印度民众提供包括粮食、药品在内的救援物资。
随后,共和国、美园与欧盟也发表了相似的呼吁。
10月30日,澳大利亚率先表态(主要是澳大利亚所处时区靠前),承诺提供100万吨粮食与5万吨药品。随后,新西兰答应为印度提供50万吨粮食与1万吨药品,印度尼西亚答应为印度提供50万吨粮食,乌克兰答应为印度提供100万吨粮食,罗马尼亚答应为印度提供75万吨粮食……当天,总共有32个国家先后表态,承诺为印度提供1225万吨粮食与47万吨药品。
只是,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海得巴拉政权还没有完蛋,中国又不为国际组织人员的安全做出担保,粮食到底应该交给哪个政权?
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当天下午,39军先头部队攻占坎曼,距离海得巴拉不到150千米。天黑前,36军攻占尼扎马巴德、37军攻占格里姆纳格尔与瓦朗加尔。到此,3支野战军完成了对海得巴拉的两面包围行动。
夜间,39军的先头部队转向西行,前去攻打马赫布卜纳格尔。
局势再明朗不过了,只要39军攻占了马赫布卜纳格尔,3支野战军就从三个方向上包围了海得巴拉,只有西面的古尔伯加仍然在印军的控制之中。
也就在这个晚上,裴承毅收到了总参谋部的命令:尽快合围海得巴拉。
项铤辉突然干预前线作战行动,绝对不是心血来潮,战争打到现在,项铤辉还是第一次干预前线战术行动。虽然项铤辉没有说明合围海得巴拉的目的,但是裴承毅立即就想到了即将结束的四方首脑会晤。
命令肯定是元首下达的,只是通过总参谋长传达给前线总指挥。
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