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1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位没有按照计划,在战争爆发之前到达伊拉克,而是留在了瓜达尔港。虽然这也与战略投送舰队无法及时出发有关,但是裴承毅在做部署的时候,肯定会有所顾虑。从他给李东石安排的任务来看,即便第一战斗单位的正面进攻行动遇到了麻烦,第十战斗单位也不会转向伊朗战场,而会从伊拉克北部地区攻入土耳其境内,也就是从土军的右翼发动进攻,达到策应第一战斗单位,联合围剿土军、以及美军的战役目的。
因为第十战斗单位还没有出发,所以袁晨皓与凌云霄都不知道这个安排。
通电话的时候,两人讨论得是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刚刚从伊斯肯德伦出发的美军。
“前线指挥部已经收到军情局发来的第二份卫星侦察报告,两个美国陆军旅主力部队离开伊斯肯德伦,向土耳其东南地区进发的情报得到确认。”袁晨皓的神色很平静,语气却很严峻。“根据军情局之前提供的情报,这两个旅分别是第1装甲师的一个装甲旅与第3步兵师的一个机械化步兵旅,而这两支部队正是美国陆军首批进行改编的部队。虽然美军的改编工作没有我们这么彻底,编制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但是这两个旅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装备方面,两个旅都拥有美国陆军最先进的主战装备,除了炮兵的主战装备比我们差了一点、而且规模小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不比第一战斗单位差,装甲部队的规模甚至在第一战斗单位之上。”
“打仗拼的不是兵力,如果装备多就能取胜的话,我们连土军都打不过。”
袁晨皓笑了笑,说道:“毋庸置疑,美军不是土军。虽然我们在半岛战争中击败过同样由杜奇威指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但是美军卧薪尝胆近二十年,为的就是一雪前耻,我们绝对不能大意轻敌。”
“这个我知道,能上战场的都不是弱旅。”凌云霄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有没有美军装备的具体情况?”
“已经联系了军情局,很快剩会给我们详细资料。”
“最好让情报参谋处理一下,然后放到战术信息共享平台上。”
袁晨皓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做了安排,保证在你们上战场前让基层作战单位能够获得最准确的信息。”
凌云霄说的“战术信息共享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专门储存战争信息的网络终端。在信息化建设中,共和国与美国等大国都完成了“信息网络化”建设,即将各部队所需的信息放在军事网络上,作战的时候,各部队需要什么信息,都可以顺利获取。
虽然这看上去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程,即为各级指挥单位提供一个网络终端接入设备,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极为麻烦,而且耗费巨大。别的不说,为共和国陆军各级战斗单位(班为最基本的战斗单位)提供网络终端接入设备就花掉了数千亿元,加上高速无线保密网络的建设投入,光陆军就在信息化上花了1万多亿。
巨大的投入对应的是巨大的收效。
早在印度战争前,共和国军队就实现了信息网络化。虽然不是第一支实现信息网络化的军队(关军在2027年就实现了信息网络化),但是得益于后发优势,即采用了更先进的基础设备,共和国军队的信息网络化更为彻底。印度战争中,信息网络化的作用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按照共和国公布的相关消息,空降153旅与空降173能够有出色表现,与最先实现信息网络化有很大的关系。
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军队开始挖掘信息网络化的扩展潜力。
“战术信息共享平台”就是在这一期间建立的重要系统之一。虽然该系统的基本技术并不复杂,与民用的网络搜索引擎非常相似,但是军用设备与民用设备有很大的差别,除了安全性、通信带宽、可靠性等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之外,需要集中储存的海量信息也是一个限制该系统在30年代投入使用的关键因素。要知道,将难以计数的军事信息集中起来,需要保存的信息以PB、甚至EB为单位计算(1PB等于1024TB,1EB等于1024PB),直到量子储存系统问世,才让储存与高速读取这么多的信息变成了可能。
作为高级指挥官,凌云霄与袁晨皓没有纠缠技术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必须考虑美军带来的影响。”袁晨皓一边说着,一边点上香烟,“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两个美国陆军旅肯定会赶在我们发起进攻之前到达哈卡里省。虽然从目前土军的部署情况来看,不会与美军交换防御阵地,而且美军的行动非常仓促,杜奇威也不会冒险让仅有的两个陆军旅顶到前面去,所以美军很有可能在土军后面设置防线。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我们在突破土军防线时,等于给了美军足够的防御准备时间,面对美军时的战斗将变得更加艰难。”
凌云霄点了点头,说道:“军情局还提供了什么情报?”
“情报非常有限,毕竟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袁晨皓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会尽快联系联合司令部,要求安排空中力量轰炸美军前进线路上的桥粱隧道,迟滞美军的行军速度。但是裴承毅将军刚刚取消了原订在两个小时前进行的第三轮轰炸,表明我们的空中力量非常吃紧,所以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按照军情局的说法,美国正在进行动员,美国空军很快就会向南欧地区部署更多的重型制空战斗机,美国当局则在加紧游说希腊政府,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十个小时内,空军的主要任务是跟对手拼消耗,保住制空权,能够提供给我们的空中支援将非常有限。因为美国海军已经有所行动,所以我们的舰载航空兵也很有可能在参战后首先参与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不会积极配合地面作战。”
“陆航什么时候能够部署到位?”
“正在转移,最快也要十多个小时之后,也就是第一战斗单位发起进攻之前才能部署到位。”袁晨皓叹了口气,说道,“因为支援空中作战消耗了大量战略空运力量,连第十战斗单位都无法空运到前线,所以陆航的转移工作非常麻烦,能在第一战斗单位发起进攻前做好参战准备就非常不错了。”
“也就是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个美军旅挡在我们前面?”
“我有两个建议,虽然不是好建议,但是比没有强。”袁晨皓勉强笑了下,说道,“一是第一战斗单位提前发动进攻,在美军部署好防线前撕开土军防线。问题很直接,在陆航支援力量没有部署到位,配合作战的伊朗军队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第一战斗单位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进攻作战行动,即不要对增援抱太大的希望。同样的,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发起进攻,恐怕第一战斗单位官兵的精神状态不会非常理想。”
“第二个建议是什么?”凌云霄问得很直接。
虽然凌云霄是公认的猛将,但是不等于没有头脑。第一战斗单位在到达战场前就已经在24小时内急行军2000多千米,别说官兵的精神状态,首先就得考虑主战装备的状态,必须花10多个小时进行维护保养。总而言之,如果有别的选择,凌云霄绝对不希望第一战斗单位在到达战场后就发起进攻。
“第二个选择就是扬己之长,击敌之短。”袁晨皓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把正面进攻的重任留给伊朗军队,第一战斗单位只留下少量部队充当先头部队。撕开土军防线后,由伊朗军队攻打美军防线,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向北面迂回。两个美国陆军旅最多只能守住五十千米长的防线,只要能过绕过去,出现在美军侧后方,这场战斗就没什么好打的了,我们只需要为上万美军准备好战俘营。”
凌云霄思索了一阵,说道:“没有第三个选择了?”
“如果要第三个选择的话,我会跟裴承毅将军谈一下,争取让他把第二战斗单位派过来……”
“没有这个必要,我们能够搞定这边的战斗。”
“虽然我是前线指挥官,但是我非常尊重凌将军的判断。你不用急着给我答案,到达前线之后,再考虑该怎么打。”
凌云霄点了点头,说道:“我会考虑的,想好后,我再联系你。”
“没问题,到时候再联系。”
通话结束,袁晨皓才松了口气。他知道,凌云霄根本不需要考虑,在通话结束前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袁晨皓没有耽搁时间,让参谋立即联系了伊朗国防军总参谋长。
这个时候,数千千米外,共和国国防部公布了第一份战况简报。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80章 全面军备竞赛
在战争爆发后的头24小时内公布战报,共和国此举已经不能用“积极”来形容了,而是“非常积极”。在以往的地区性战争中,不管是否取得优势,交战双方很少在第一天公布详细的战斗情况,除了避免因为不实的战报导致国家信誉受到影响之外,与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有关系。
赢了的自然不想四处张扬,输了的也不想大肆宣传。
共和国当局如此反常的举动,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受场合限制,共和国国防部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对战斗情况做详细解释,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也非常谨慎,只是表示将陆续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战斗情况,并且对一些作战行动做出详细说明。
北京时间18点正,新闻发布会后半个小时,国防部的网站上出现了第一份详细战报。
短短数分钟内,共和国国防部网站的访问量突破150万,10分钟内超过200万,到北京时间20点正的时候,访问量已经突破1000万。幸亏国防部的网络技术人员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不然如此巨大的访问量肯定会导致网站瘫痪。
这个时候,共和国积极公开战斗情况的意图也显现了出来。
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共和国国防部公布的第一条战报并不针对土耳其,而是对准了地球另外一边的美国,因为这是一则与共和国天军有关的战报。
按照国防部公布的消息,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共和国天军的某支作战部队成功摧毁了土耳其东南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与军事通信中心,完成了最为关键的战略打击任务,成功瘫痪了土军的军事系统,为阻止土军继续残害库尔德人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最终解救库尔德人打下了基础。
后面这些话完全不用看,只需要关注前面半句话。
如果这条消息属实的话,那么这就是空天部队第一次实战行动。更重要的是,这是在真实对抗情况下的实战行动,因为共和国天军的作战部队在“战争开始后”出动,炸掉了土军的高价值战略目标。因为有能力让天军参加实战的只有共和国与美国,全世界的军事专家都认为外层空间是下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制高点,所以没人怀疑这份战报的用意,共和国天军已经具备实战能力,美国天军呢?
对美国来说,这绝对不是一条好消息。
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与苏联进行的冷战一样,不管是民主觉总统、还是共和党总统,都不可能容忍美国在关键技术上落后。要知道,当年苏联费尽全国之力赶在美国之前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且把第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美国就投入数百亿美元,在短短数年内将第一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是否登上过月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