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十大元帅之谜 >

第62章

十大元帅之谜-第62章

小说: 十大元帅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聿明们岂不知自己由“困”变“囚”不是老槐树的原因,而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大趋势,正如陈毅对敌七十四师放下武器的将校们说明的七十四师与整个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一样。
  2 兴邦治国之谜
  从百战沙场走进十里洋场,陈毅成为大上海一市之长。将军战则善胜矣,治民理财之道通否?这位“共产党化学家”是如何从上海这个大染缸里开始“分解与化合”的?
  2。1 “瓷器店里打老鼠”——攻占上海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陈毅坚定地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卓越地执行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在华东战场上打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胜仗。然而,淮海战役炮声未停,中共中央就已将注意力转向渡江解放南京、上海、杭州问题了。
  早在一九四九年二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大会报告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论断,命名使陈毅感慨万端,曾慨然表示:“我的意见自己准备搞城市。”而且选定了当时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其实,此时毛泽东主席已个别征求过他的意见,担任上海市市长如何?他还提出意见,主要的一条是希望中央象当年全党抢东北一样重视接管上海。
  确定上海市长人选是件大事。毛泽东曾就陈毅任上海市长之事,征求过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几位老先生的意见,他们对陈毅将军早有所知,柳亚子先生在1945年就曾赋诗赞陈毅:“兼资文武此全才。”以“儒将”出长上海,他们一致赞成,陈毅自到丹阳起,便正式进入“市长”角色。在丹阳,陈毅告诉接受干部们: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说,进入上海,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
  难在何处?陈毅解释:担心两大危险:一是我们打上海,美国出兵干涉;二是我们接受不好,进城后停工停电,大混乱,上海变成一座“死城”。两种假设中只要有一种成为事实,便会使国内国际局势受的牵动。对于第一种危险,陈毅曾说:“要警惕美国人干涉,可是我们决不向它示弱。要打就打,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作战本身要力求势如破竹。更严重的是第二种危险。我军渡江后,由于战线推进太快,铁路运输跟不上,接受干部到不齐,更要紧的是入城政策纪律教育来不及深入进行,如果就这样稀里哗啦开进去,非乱套不可。
  于是,小小丹阳城突然热闹起来了。首先是汇集、研究大量情况和材料,汇集成关于上海的200多种小册子,陈毅自己看,也交给干部战士们读,确定接受的县体方针、政策与步骤;成千的干部从解放区、从北平、香港日夜兼程地赶来,投入接受上海的集中整训。几千名接管干部,几十万大军,经过20多天的集训和准备,一切就绪。陈毅的豪迈的声音宣布:“今天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接管上海了!”
  南京解放后,在即将进行淞沪战役的时候,毛主席曾指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攻,而且要政治进攻。
  上海战役,是陈毅生平所遇的一次最特殊的战役。20多万守敌,有蒋介石亲临督阵,要拼死固守六个月以待“美军援助”。市区内外遍布3000座美式碉堡,4000个钢筋水泥永备工事,1  多野战卫星工事,2万多颗地雷,汤恩伯称此阵地“比斯大林格勒还强固33%”。在此情况下要攻占上海,同时又要严格保存市区建筑,工厂、电力、交通等设施的完好,就绝非易事了。有人将此形容为“瓷器店里打老鼠”,甚为确切。
  陈毅认真地研究了毛主席的指示。他在部署解放上海这场大战的时候,用形象的语言对大家说:“为了实现军政全胜的要求,既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完整地解放上海,又要歼灭敌人;既不能用赶鸭子的办法,让敌人毁城跑掉,又要防止敌人久踞上海烧杀掳掠,人民遭殃。大家要把解放上海市区的战斗,比喻是在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打到老鼠,又不要损坏了店内的珍贵瓷器。要把人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怎样打好这样一场特殊的战斗呢?陈毅发动大家都来动脑筋想办法。
  解放上海的战斗打响以后,郊区的战斗进展很顺利。向市区发起总攻后,陈毅命令人民解放军三个师的部队,从市区南面和西面逼近市区边缘。趁着夜幕,各突击分队采用“多路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迂回包围”的战术,直插各个街道,把敌人分割在大街小巷,使敌人不能形成有组织的抵抗。
  仅仅经过四个小时的战斗,就全部解放了苏州以南的主要市区。
  到了5月25日早晨,由于进攻的部队禁止使用炮火和炸药,都被敌人阻于苏州河南岸。敌人凭据北岸的高楼大厦,以居高临下的火力网,严密封锁了河面和沿岸的街道、建筑物。
  敌人在北岸每个桥头都有碉堡,并有坦克流动巡守。我军多次强攻桥头都受到挫折,特别是在四川路外滩一带,伤亡较大。
  战士们血洒苏州河畔,个个都被猖狂的敌人激怒了。有的说:陈老总早就要我们加强城堡攻坚训练,可今天英雄无用武之地,真憋人哪!有一个榴弹炮营把大炮拉了上来,瞄准了“百老汇”大厦,请求批准开炮。
  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陈毅关于保全上海、军政全胜的指示,又一次回响在指战员们的耳边。陈毅在电话中再次告诉前线指挥部:“要保全上海、就是为了使上海在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把长远的利益与眼前的利益结合起来。
  陈毅的广阔胸怀,深深地感染着广大指战员们。有的一时想不通的同志,也从悉容满面的沉思中明白过来了。
  攻打国际饭店的战斗打得激烈机智。敌人凭借着高大坚固的大楼,从各个窗口向我扫射,条条火舌组成了密集的弹网,我军难以向前发展。指战员们牢记着陈毅的话,宁肯多流血,也不使用重武器。他们心里想的是,用不了多少时间,这座高耸的大楼就要回到人民手中。大家献计献策,一方面占据有利地形,与敌展开对射,压倒敌人的火力,一方面迂回包围,步步逼近大楼。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占领了国际饭店的底楼。敌人被赶到楼上,继续负隅顽抗,楼梯被封锁了,指战员们就在楼下展开政治攻势,宣传我军的优待俘虏政策,并在电话里和敌军谈判,敦促他们及早投降。敌人眼看大势已去,只好俯首投降。人民用血汗建筑的国际饭店,完好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同敌淞沪警备到司令刘昌义的战斗,也是用谈判解决的。
  当时,蒋介石已从复兴岛逃走,刘昌义的部下死的死,降的降,溃不成军,败局已无法挽回。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我地下党的努力,刘昌义决定与我谈判。当他听说陈毅司令员有命令,要他放下武器,他又惊又喜。对陈毅的命令和规定的具体要求,他都一一接受了。
  就这样,从5月24日下午发起总攻起,到27日上午九点,经过几昼夜的浴血奋战,粉碎了敌军的最后抵抗,俘敌十五万余人,全部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获得新生的上海市,电灯是亮的,自来水未停,电话畅通,工厂学校保护完好,上海奇迹般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用这样短的时间,歼灭这么多的敌人,城市几乎未遭受什么破坏,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毛泽东指示的要文打的政治进攻战,在这里得到了最完好的实现。
  2。2 “陈毅迷”
  1949年6月6日的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了这样一条报道:“上海市政府于五日下午二时假基督教青年会邀集文化界举行座谈会,这是上海解放后文化界第一次盛大集会,也是上海文化界人士多年盼望的一天。”
  “……陈毅市长在热烈掌声中起立讲话。陈市长首先对在反动派统治下坚持斗争的文化界,致以亲切的慰问。继分析目前革命形势及上海解放的重大历史意义,最后对共产党的文化教育等各种政策,进行了详尽的解释,欢迎文化界人士团结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
  就在这次会上,陈毅一口气讲了四个小时。他的话,象春风,为上海文化界送来了生机;他的话,似春雨,为文化界人士心田带来了希望。他的话,是那样深刻、具体而又幽默、风趣。有人曾经说,听了陈毅同志的讲话以后,上海文艺界的一些人成了“陈毅迷”。有的人日子长了不听陈毅的讲话,往往会觉的若有所失:“陈市长最近怎么不作报告啦?”
  上海解放以后,陈毅是全上海最忙的人。摆在他面前的许多事,需要他来处理。就在上海解放后的第六天,他就把几位分管文教接管工作的同志找到办公室来,共同商量召开一次文化界知识分子座谈会的问题。他说:“这个会应该早些开,参加的人要包括科学家、技术人员、学者、教授、作家、演员,还有中小学教师。人多一点不要紧,所有在上海的代表性人物都要请到。”
  根据陈毅的意见,有关方面商定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名单。
  陈毅亲自审阅后,逐个询问,又把一些遗漏的人一一补上。最后的名单增加到一百六十二人。
  开会那天,陈毅早早就来到了会场,他是那样平常、随便,以至在他早已到来之后,有的人还在等他:“陈毅市长怎么还没来?”
  大家终于发现,这就是陈毅市长:一身褪色的军衣,一脸和蔼的笑容。人们惊愕了,原来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竟是这样的平易近人,这样的可亲可敬!
  著名学者周谷城出席了这个座谈会。解放前夕,他参加反蒋爱国斗争,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关押。他说:“感谢解放军打进上海,把我解放了!”
  他的话音刚落,陈毅笑着说:“不要说解放,是会师。解放军从外面打进来,你们从里面打出来,我们是共同会师!”
  一句话,说得在场的许多人都动了感情。
  陈毅市长讲话之后,有许多过去从来不在公共场合讲话的学者也讲了话,如有位吴有训先生,就在这次会上讲了国民党几次三番要把他送到台湾去,而他终于巧妙地拒绝了的故事。据说还有一位第一流的外科医生,就是因为听了这一次陈毅市长的报告而下了争取入党的决心。
  就这样,陈毅用谈心的方式,尽情地阐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他那坦率、热情而又幽默、风趣的话,不时引起满场的笑声。他的一席开诚布公的演说,深深地打动了知识分子的心。
  当时,上海文化界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清末民初的老政客,有日汪时期脚踏两只船或三只船的人物。在学术界,既有学有专长、专心做学问的学者,也有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名人”,在接受过程中有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
  有一天,分管这方面接受工作的同志向陈毅请示工作。陈毅仔细听完以后说:“你们提到的这些认为难以处理的人,我听来都是有名的人物,‘知名之士”吆。这些人,一不跟蒋介石到台湾,二不去香港,三不去美国,这就表明,他们还是有爱国心的。只要他们没有具体反共行动,都应该用,有的还要重用。而且要考虑到他们生活上、学习上、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陈毅特别强调说:“你们管文艺领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