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席又在集思广益了。这正是再次陈述自己主张的好机会。于是,他便草拟了一份电稿,送给林彪审阅。得到林彪同意后,黄克诚便发电报给中共中央、毛主席。与此同时,当时在东北工作的其他一些领导人,也先后给毛泽东回电,报告了意见和建议。
11月中旬,中央确定了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工作方针。
12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作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一)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
(二)建立这种根据地的地区,现在应当确定不是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是现时条件下所作不到的。……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目前,应当确定这些地区,以便部署力量,引导全党向此目标前进。
(三)在确定建立根据地的地区和部署力量之后,又在我军数量上已有广大发展之后,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我党必须给东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反对国民党的进攻。否则,群众分不清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优劣,可能一时接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甚至反对我党,造成我们在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
(四)我党现时在东北有一项主观上的困难。这就是大批干部和军队初到东北,地理民情不熟。干部对于不能占领大城市表示不满,对于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艰苦工作表示不耐心。……我党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
(五)迅速在西满、东满、北满划分军区和军分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将正规军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一切军队,均须有确定的地区和任务,才能迅速和人民结合起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六)此次我军十余万人进入东北和热河,新扩大者又达二十余万人,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加上党政工作人员,估计在一年年,将这四十万人以上。如此大量的脱离生产人员,专靠东北人民供给,是决不能持久的,是很危险的。因此,除集中行动负有重大作战任务的野战兵国外,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
(七)在东北,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动向,对于我们建立根据地,同争取将来的胜利关系极大。因此,我党对于大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工作,特别是争取工人和知识分子,应当充分注意。鉴于抗战初期我党争取工人和知识分子进入根据地不够,此次东北党组织除位意国民党占领区的地下工作外,还应尽可能吸引工人和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
毛泽东的这一指示,指明了我党东北工作的方针,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对于夺取东北的彻底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捧着东北局转来的这封电报,黄克诚看了一遍又一遍。对电报中的决策,他觉得英明果断,高瞻远瞩。
为了贯彻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黄克诚命令部队分散于义县和黑山边境一带,清剿土匪,发动群众。不久,国民党军进攻义县,黄克诚和林彪一起撤退到阜新。紧接着,国民党军又向阜新进攻。
战斗打得难解难分。
战场上到处都充满了火药味。
一声震天响的爆炸,仿佛整个天空都被炸出火来了。随后,又是几声轰响,连我军司令部窗上的玻璃也震得琅琅作响,纷纷碎落。
司令部里。方凳上放着一盏没有玻璃罩的煤油灯。油烟好像在跳舞似的,急促地摆动着,向屋顶直冒。满屋都是烟味。
桌子上摆着一幅军用地图。上面划着无数的符号、线条。绿色的、蓝色的、红色的箭头,黑色的曲线。
指挥员们目不转睛地瞅着地图。
黄克诚在屋里来回地走着。
忽然,黄克诚停了下来。他转过身来,对坐在椅子上的林彪说:“林总,你先撤!”
林彪紧闭着牙关,眼睛向窗外看看,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那好,你随后带部队也撤,就这样办!”林彪最后应道。于是,林彪率山东部队梁兴初、罗华生二师,以及新四军三师第七旅,撤到康平、法库一线。
等林彪率主力撤迟完毕后,黄克诚也率部迟出阜新。黄克诚把新四军的第十旅和独立旅,分散在阜新以北、彰武东西地区活动,继续消灭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1946年1月,黄克诚率第八旅和三个特务团北进通辽,歼灭国民党收编的伪军一千多人及地主土匪武装一部。随后,新四军三师就在通辽、开鲁一带开辟工作,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他们把开展积极的军事斗争、剿匪反霸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与发动人民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紧密结合起来。黄克诚是个勤于动脑的指挥员。
他经常对自己的工作作总结,也常常对所处的形势作分析。进入东北之后,虽然没有打什么大仗,但几个月来的工作,使黄克诚想了很多。
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黄克诚深深体会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和稳妥的办法,解决好部队集中兵力以打破敌人进攻和分散兵力以发动群众建设根据地的矛盾。
1946年1月29日。新四军三师指挥部。黄克诚翻了翻文件,把目光投向窗外。
黄昏来临了。林木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出长长的影子来。远处笼罩着一片雾气,朦朦胧胧的。
一个想法在黄克诚脑海里翻腾了很久。他决定向东北局发电报,建议以划分决战、游击坚持、政治攻势三类地区来部署军事力量的办法,解决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一)我们在东北军事上的一个困难问题,是集中与分散的矛盾。我们没有根据地很难打胜仗,但没有胜仗又建立不起根据地。故需要分散兵力,发动群众,肃清土匪,创造根据地;又需要集中兵力,打破敌人进攻,来掩护创造根据地。二者不可得兼,二者又必得兼。在东北若不适当解决这个矛盾,军事上有继续遭受挫折,甚工失败的危险。
(二)东北地区辽阔,乡村村落稀少,气候寒冷,没有近代交通工具,运动不灵活,分散之后不易集中,集中之后不易分散。敌人据有铁路、公路,集中分散灵活,与内战时代不相同。关内敌人有对我作战的社会基础,兵力也与抗战时期之日本大不相同。故过去年战、抗战两时期集中分散对付敌人之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今天东北之情况,必须有新的办法来适应今天之情况。
(三)东北地区广大,土匪众多。蒙汉杂居,无工作基础与革命传统,干部缺乏和与人民尚无联系等条件下,要求长时期控制全部除大城市与铁路干线外之城市乡村,是不可能的,在短时间即变成根据地亦是不可能的。如现在企图长期全部控制成为根据地,而平均使用力量,则有得到相反结果的可能。
(四)根据以上三项,为解决集中与分散之矛盾,照顾作战与创造根据地两个方面,根据中央子寝(电)指示精神,“力求和平,不能长期进行内战,又必须有胜利战斗和根据地才能达到和平”,我意我们可以西满、东满、南满为单位,划分为下述三种地区来使用力量:1。决战地区;2。游击坚持地区;3。政治攻势地区。三个单位中确定一个主要决战区。
(五)所谓决战地区,即是预定在该地区与顽进行决战,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者。现在即将军队主力和地方干部主力集中该地区,进行打匪、发动群众、改造政权,整个部队熟悉地形、民情,准备粮草,创造战场,到顽军向该区进攻时,即不顾一切进行决战。目前在顽未进攻前,则分散于三五天行程之内地区,便于集中作战。
(六)所谓游击坚持地区,即不准备在该地区作战,只与顽打游击,消灭顽小部队。这种地区只配备次要部队和地方干部。顽进攻前,则控制现有城市,打匪,创造根据地;顽军进攻时,则以游击战消耗疲惫敌人,达到牵制敌人兵力之目的。
(七)所谓政治攻势地区(即中央指定不作战地区),完全不准备在该地区作战,只进行群众工作,与(向)顽进行政治攻势。这种地区顽军来到前,以小部队维持治安;顽军到后,即退到乡村掩护群众工作和进行政治攻势。
(八)上述划分地区办法,可能解决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和兼顾创造根据地与作战两个方面的要求。是否得当,供你们考虑之参考。
黄克诚1月29日黄克诚放下毛笔,隔着窗子向外望去。黄昏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黑夜。
遥远清冷的高空,挂起无数的星点。万籁无声。一切似乎都完全地沉默了。
又过了两天。
黄克诚得到消息,东北局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西满成立了分局和军区。
这时候,他立即想到毛泽东的指示电中的话,要把正规部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建立根据地的工作。于是,他向东北局建议,把他带领的新四军三师的部队与西满军区合并,使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相结合,使地方有主力部队,以便开展工作。
不久,东北局回电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任命黄克诚为西满分局副书记兼西满军区副政委。
黄克诚把部队安置好,把师部的一摊子工作交给了副师长刘震负责,便到了西满分局驻地郑家屯。
西满分局辖辽宁、辽北两省,分局书记是李富春,军区司令员是吕正操。
黄克诚到西满分局后不久,吕正操调东北局工作。黄克诚遂接任军区司令员。
这样,李富春主管党政工作,黄克诚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整个西满地区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新四军第三师主力部队分散到西满各地开展工作。部队分散到地方活动后,普遍建立了与群众的联系,以前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了。部队不断用缴获土匪、伪军等反动武装的武器和物资装备自己,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1945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电告黄克诚:“关于建立根据地,你是有经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部队熟悉了关外的地形,气候。指战员们情绪高涨起来。
一天,新四军三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手中拿着黄克诚的电令,心里高兴极了。
又要打仗了!
黄克诚命令吴信泉统一指挥在彰武东西地区活动的十旅和独立旅部队,消灭骛欢池和泡子一带国民党军队。于是,吴信泉迅速率部赶到骛欢池,先以钟伟的十旅主攻,独立旅助攻,进入战斗。
2月12日夜,我军歼敌一个营,收复了骛欢池。
接着,吴信泉又以独立旅主攻,十旅助攻,在新立屯以北的泡子车站,歼灭国民党一个多营。
这是黄克诚部到达东北后的最初战斗,锻炼了部队,提高了士气,同时也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气焰。
第十一章 保临江下江南 功绩彪青史
1946年2月,在国民党政府策划下,重庆、南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