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411章

大汉帝国-第411章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造不出汉朝那样精良的装备。
  “单于一定会以为,大汉国丧期间,不会出兵,即使出兵,也是很少,不会大举出兵,只要我们不使消息泄露,一定会打单于一个措手不及。”周阳的声音陡转高亢,道:“等单于发现大汉大举出兵后,已经晚了,那么,我们就有七成胜算。”
  “七成?不低了!”刘彻明亮的眼睛中精光闪烁:“既然如此,那便开战吧!”
  “诺!”众人轰然相应。
  周阳更是激动的晃了晃拳头。单于此次出动六十万大军南下,是倾国之兵,换句话说,这是给匈奴的最后一击。若是取得胜利,匈奴的命运也就决定了。匈奴,这个强横的游牧民族,很可能象历史上一样,给封在历史中,永远的消亡!
  “姐夫,你准备怎么打?”刘彻站起身,缓缓踱步,不住挥着拳头,他很激动。他刚刚登基,就遇到如此大战,既让他气愤,也让他激动。如此大战,人一辈子能有几次遇上?
  “是呀!大帅打算如何用兵?”张辟彊他们扭头看着周阳,询问一句。
  有了成算还不行,紧要的是如何用兵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众人非常关心。
  “大帅,单于迟早是要来的,我们就在边境之地迎击便是。”李广拈着胡须,开始出主意:“如此做的好处,便是不让将士们受那酷寒之苦!”
  “是呀!末将也赞同!”程不识附和一句。
  大漠苦寒,如今这时节,大漠有多冷,李广、程不识他们这些边关再清楚不过了。深入大漠的话,汉军将士给冻掉耳朵、手指不是问题,活活冻死也不惊奇。
  与其受那酷寒之苦,还不如在边关迎击,汉军依托城池之利,立于不败之地了。
  张辟彊眉头一挑,眼中精光一闪,没有说话,只是打量着周阳。
  “二位的想法甚好,可是,我不打算这样打。”周阳一语否决了:“我是想,还是去龙城找单于,比较好!”
  “直捣龙城?”这四个字,不知道说过多少回,就没有这次如此让人震憾,上自刘彻,下至李广、程不识他们,个个睁大了眼睛,一脸的吃惊之色。
  直捣龙城,一直是汉人常说的一句话,每当说出之时,必然是热血奔涌,心神激荡,让他们吃惊之事,仅此一回。
  要知道,龙城在大漠深处,离汉境千多里路程。要是在春暖花开时节,直捣龙城,他们不会有任何惊讶之情。这可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寒时节,数十万汉军深入大漠,直捣龙城,其难度大得太多,要想他们不惊讶都不行。
  “我是想,只有直捣龙城,才会有最大的战果!”周阳的声音有些高:“当然,如此做的代价会大得多,困难会大得多!”
  “嗯!”张辟彊略一沉吟道:“在冰天雪地里直捣龙城,困难非常大,代价也很大,可是,战果是最大的!六十万匈奴大军全部集结在这里,若是大汉之军突然出现,足以把匈奴全歼。若是离开了龙城,匈奴就会分散在上千里战线上,大汉要想全歼,难而又难!”
  按照兵法,六十万大军不可能放到一个城下,应该分散在上千里战线上,对汉朝同时发起进攻。若是军臣单于把六十万大军集中在一起,对汉朝一座城池发动进攻的话,那他的脑袋就是给门夹了。稍懂兵法之人,都会明白这点,更别说军臣单于这个精通韬略的精明人了,他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
  匈奴一旦分散,击破之很简单,难度骤然减少很多。可是,要想全歼匈奴,难度却又增大了许多。一旦有一支匈奴吃了败仗,其他的匈奴军队就会逃跑,汉军要想追击,非常困难。
  要想把匈奴全歼,龙城是最佳的地点。六十万匈奴集中在这里,汉军突然赶到,大打出手,匈奴很可能全军覆没。一旦这六十万匈奴给全歼了,匈奴就会如李广所说,得从娘肚子里重新来过。
  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龙城才是最佳攻击地点!
  在座众人都是明悟之人,给张辟彊一语点醒,不住点头,赞赏不已:“大帅眼光独到!”
  “龙城的确是最好的攻击地点,可是,赶到龙城后,大军还能有多少战力?”刘彻明亮的眼睛盯着周阳,问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在龙城与匈奴决战,这的确是最好的构想。可是,若是汉军赶到龙城后,已经精疲力竭,没有多少战力了,面对六十万匈奴,很可能不能打胜仗,甚至有可能打败仗。
  赶到龙城不能打胜仗,不如把匈奴放到边关来打。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到周阳身上了,静等他的回答。
  “赶到龙城,最大的挑战便是严寒和补给。”周阳一脸的肃穆:“将士们行军,要保暖,不能受冻。这事,朝廷早就在研究,到如今,已经有了不错的进展,正好可以用上。”
  平城之围后,刘邦虽然改弦易辙,行“和亲”之策,却并没有放弃报复匈奴的想法,调集了不少人手,进行秘密准备。其中就有一项,如何让将士们在大漠的酷寒中不受冻,不给冻伤。也由此可以看出刘邦雄心勃勃,要想把匈奴彻底解决。
  数十年下来,汉朝制造出了一种衣衫,穿在身上很暖和,也很方便。当然,并不是保暖衣。对这衣衫,周阳大是惊讶,我们祖先的智慧总是那么让人震憾。
  “哦!”刘彻猛的想起此事,双眼中精光闪烁:“造出了多少?”
  “禀皇上,已经造出了数十万件。”主父偃恭敬的回答:“攻打河套之地,是破击匈奴的稳妥之策。可是,若是战机出现,大军不能出动,岂不可惜?先帝早就下旨,造了数十万件备着。”
  “太好了!”刘彻兴奋的一握拳:“有了这衣衫,将士们就不惧严寒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衣衫,周阳才敢做出直捣龙城的决定。
  “至于补给,主要的困难在于马匹的草料。”周阳脸色凝重:“人吃的,有干粮,可存放二十天以上,这不是问题。难在战马的草料,在大漠中行军,冰天雪地里,不可能找得到草料。保证马力,是此战胜败的紧要处!”
  对于战争来说,马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若是不能保证马力,即使汉军赶到龙城,也不能发起冲锋,威力大损。
  “大帅如何解决这一天大的难题?”晁错问道,脸色凝重之极。
  这是决定性的问题,众人的目光又聚集在周阳身上了。
  “这个问题,我们得向匈奴学习,用匈奴的办法来解决。”
  周阳扳着手指头,开始算账了:“汉境离龙城,千多里路程,若是在春暖花开之季,骑兵三四天就能赶到。在冰天雪地里行军,时间会长些,差不多要五六天时间。我是想,所有人带上八天的干粮,足以赶到龙城了。只要到了龙城,不用愁没吃的,匈奴会为我们烤好羊肉、煨好马奶子,只要打败了匈奴,就有吃有喝了。”
  匈奴六十万大军集结在龙城,还有不计其数的牧民,龙城的牛羊、草料多不胜数,只要汉军能打败匈奴,要什么有什么。
  “嗯!”众人不住点头,大是赞赏。
  “这就会节约十天的干粮,可以多带十几斤马料。”周阳扳着手指头,道:“此次进军,不带草料,全带上等精谷,还有鸡蛋。行军途中,用精谷拌鸡蛋喂养战马,既减轻了行军的负担,又能保证马力,这就是匈奴的办法。”
  对马的研究,匈奴很是独到。一般来说,到了秋高草黄季节,战马才会上膘,马力最强,匈奴的战力也就最强。可是,这受限于季节性,匈奴不甘心,就研究出了用上等精谷拌鸡蛋喂养战马的办法。
  只要有鸡蛋,只要有精谷,战马可以一年四季都是膘肥体壮,马力充沛,战力极强。
  匈奴虽然研究出了这办法,却不适合匈奴。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只会用弓箭,不会用农具,不会耕种,缺乏上等精谷。
  “呵呵!”众人发出一阵畅笑声。
  “大汉什么都不多,唯独这精谷有的是!”刘彻激动的一晃拳头,大声畅笑起来:“这是匈奴的法子,可是,匈奴没有精谷,大汉就用匈奴的法子来打败匈奴吧!哈哈!”
  “哈哈!”众人跟着大笑。
  有了这两条,汉军赶到龙城,战力就不会下降,以汉军强悍的战力,六十万匈奴哪里抵挡得住,胜利可期!
  要是把这六十万匈奴给干掉了,匈奴也就不再是强横的匈奴了!
  三百六十二
  汉朝是农耕社会。说到精谷,要多少有多少,不要说数十万匹战马之需,就是数百万战马所需也不是问题。
  匈奴的先辈,当初研究出这办法,不知有没有想到过,有一天,汉朝会用这办法来对付匈奴?要是他们知道了,作何想法?
  “战马、精谷,早就调集在边关,不需要重新调集,只需要喂养便是。”刘彻盯着主父偃,赞一句道:“主父偃,你的移民实边策,为朝廷解决了天大的难题。”
  要是没有主父偃的移民实边之策,边关上的百姓不多,地广人稀,眼下这种情况就需要从内地调运精谷,耗费巨大不说,更重要的是,时间上来不及。
  匈奴一个月后就要大举南下。留给汉朝的时间不会那么多,只有二十来天时间。在冰冻三尺的情况下,从内地调运粮草,哪里来得及。
  “谢皇上夸奖!若不是赵过推行牛耕之术,也无今日之成果!”主父偃忙谦逊一句。
  这话很中肯。若无赵过推广牛耕技术,推行耧车,即使采取移民实边之策,边关之上的粮草仍然不会丰富。牛耕技术和耧车的推广,使得汉朝的农业生产水准大幅度提高,才有今日之盛。
  “这都是姐夫推荐的人才!”刘彻赞赏一句,打量着周阳,问道:“此战是胜是负,最紧要处,就是迷惑匈奴,不使消息泄露,姐夫有何打算?”
  奇袭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若是汉军能做到突如其来,突然出现在龙城,这对汉军来说,有着莫大的便利。这是重中之中,刘彻不能不过问。
  这事的干系太大了,众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在周阳身上,静等他说话。
  “这事,有违先帝旨意!”周阳略一沉吟,说出想法:“先帝有旨,后事从简。可是,为了打败匈奴。臣以为先帝的后事,应该风光大办,给匈奴造成一种大汉全力以赴,为先帝操办后事,不会出兵的假象。”
  “这个……”刘彻很是惊讶,目光闪烁,沉吟起来。
  景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节俭皇帝,对奢侈他很痛恨,若是把他的后事风光大办的话,这有违景帝旨意。若是景帝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极力反对。
  要说迷惑,利用景帝后事这事,是最好的办法。这是一对矛盾,刘彻不由得沉吟难决。
  “皇上,臣以为大帅所言极是。”张辟彊率先表态,大是赞成:“先帝虽以节俭为务,可是,击破匈奴与否,在此一举。若是能击破匈奴,先帝泉下有知,亦会允准。”
  “皇上。臣也以为此计可行!”申公表态了,对周阳的想法很是支持。
  “皇上,在下本是山野之人,赖天之幸,曾辅佐先帝有年。”晁错开口了:“在下深知先帝宏愿,那便是击破匈奴。眼下的良机,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若皇上拘泥先帝的旨意,而错失击破匈奴的良机,先帝泉下有知,亦会为之惋惜!”
  “让朕想清楚。”刘彻仍是沉吟不决。这决定,可不好下啊。
  众人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