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410章

大汉帝国-第410章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议什么议?你说打哪,臣就打哪!”李广嘀咕一句,仍是坐了下来。
  刘彻坐在宝座上,扫视群臣,脸色凝重:“自从华夏与匈奴为敌以来,上千年了。在这上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赵武灵王、李牧、蒙恬,还有姐夫大破匈奴。可是,匈奴最多也才出动五十万之众,而这一次,匈奴竟然出动了六十万大军。要是朕所料不差,这是匈奴的最后的兵力了,要是再多,匈奴已经拿不出来了。飞将军说得没错,若是大汉把这六十万匈奴给全歼了,匈奴就会从娘肚子重新来过了!”
  说到此处,停顿下来,微一凝思,这才接着道:“可是,这毕竟是匈奴的倾国之兵,单于亡我之心不死,不容小视!至于这一仗,打还是不打,你们就各抒己见吧!”
  这个决断不好下,刘彻得权衡,把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考虑清楚了,方能做出决断。要打的话,就要有必胜的成算,要不然,不如深沟高垒,紧守城池。这样做,很窝囊,让人感到屈辱,可是,总比败军覆师的强。
  “皇上,你的意思是不是要出兵的话,成算几何?”张辟彊明亮的眼里精光一闪。
  “嗯!”刘彻点头,道:“若是成算足够,朕就下旨出兵!若是不算大,就紧守城池!”
  “皇上,那国丧呢?”董仲舒迟疑一下,不由得问起来。
  汉朝以孝治天下,若是汉武帝以为成算够大,下旨出兵,这置孝字于何地?董仲舒不得不提醒一句。
  “父皇以破击匈奴为己任,若是朕能击破匈奴,父皇在天之灵必会含笑!”刘彻右手紧握成拳,大声道:“若是朕死守一个孝字,任由匈奴杀来,百姓遭殃,黎民涂炭,天下攘攘,朕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这个……”刘彻所言极是有理,可是,在汉朝,这个孝字同样具有巨大的力量,董仲舒张口结舌,不知从何说起。
  “自古有言,忠孝难两全,本朝的晁错选择了尽忠,成为不孝之子。”刘彻叹口气,声音放缓道:“朕只能选择忠,为了天下苍生,不能尽孝了,父皇在天之灵,请宽恕孩儿!”
  晁错力主削藩,忠心王事,他的亲戚朋友怕他惹出大祸,想劝他放弃削藩策,又不敢对他说,只得找他的老父亲前来劝说。父子俩面对面的一通勾通之后,晁错依然坚持削藩策,他的老父亲见劝不动他,气愤不过,投河自尽。
  这是汉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情,张辟彊他们一声叹息。
  一身青衣的晁错,听得刘彻提起昔年旧事,老父投河之事宛若眼前,不由得长叹一口气,眼中泪花滚滚。
  刘彻的决心已下,周阳暗松一口气。周阳担心的便是刘彻遵循古礼,要举行三年国丧。对于现代人来说,尽孝是必须的,却没必要进行三年,更没有必把百姓拖入水深火热之中,周阳本就打算说服刘彻,听了他这话,一颗心终于落回肚里了。
  “皇上决心已定,臣不再劝说,只是说说这胜败之事。”张辟彊略一凝思,开始剖析起来:“在上千年的战争中,若问华夏什么时间最为虚弱,便是眼下!先帝驾崩,军心不振,将士们悲痛难已,若要与匈奴开战,这胜算恐怕不会太大!”
  军心不振,士气低落,再强悍的军队都不会打胜仗,这是实情,张辟彊可谓眼光独到,一语切中要害。
  “依你的意思,就不出兵了?”刘彻明亮的眼睛紧盯着张辟彊。
  “不!”张辟彊断然否决:“皇上,臣恰恰相反,主张出兵!还是大举出兵!”
  “哦!”刘彻有些意外。
  不仅刘彻意外,李广、程不识他们哪一个不意外?
  “单于是个精明人,抓住了最为有利的战机!”
  张辟彊先是赞扬一句军臣单于,紧接着话锋一转,冷笑一声,道:“可是,单于他却没有想到,他此举的后果有多严重!上千年来,匈奴与华夏大小之战不计其数,匈奴亦曾强横一时,却没能灭了华夏,原委何在?在于华夏能拧成一股绳,把所有的力量用来抵御外敌。春秋之际,胡人入侵中原,当时,天下大乱,五伯号召天下诸侯,不一样把胡人打出去了吗?”
  声音陡转高亢:“单于此举,必将让将士们感到气愤,感到屈辱,无法忍受,一定会奋起抗击!华夏千千万万的壮士,必将万众一心,击破匈奴!”
  “这就是哀兵必胜!”张辟彊最后掷地有声的道。
  “说得好!”众人齐声赞赏。
  “至于这一战,有多少胜算,还是听听大帅的看法!”张辟彊目光落在周阳身上。
  周阳身为统帅,于兵事,他最是熟悉了。汉朝的胜算为几何,他是了然于胸,他的话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破击匈奴的大事,由周阳一言而决!
  三百六十一
  破击匈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若不是汉武帝击破匈奴,汉朝没有办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征伐四夷,那么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东北之地,还有青藏高原,新疆都不会归入版土。
  汉武帝击破匈奴一事,就是在两千年后的现代社会,一提起这事,仍然让人热血如沸,让人心神激荡。
  在这一时期,有不少辉煌的壮歌与传奇流传于世,激励后人。诸如卫青创造的“单于夜遁逃”,霍去病创造的“封狼居胥”,还有霍去病的豪言“匈奴不灭,无以家为”。后人一提起这些热血传奇,就会心潮澎湃,热血奔涌。
  而破击匈奴之事,由周阳来决断,得由周阳一言而决,这是何等的幸事?
  这是何等的让人激动?
  周阳一颗心怦怦直跳,双眼中精光四射。紧紧握着拳头,努力克制自己激动的心情。
  来到汉朝,让周阳激动,让周阳热血奔涌的事儿不少,可是,就没有一件能让周阳如此激动。匈奴一破,千古传奇必将流传于世,后人提起此事,一定会说上一句“破击匈奴,周阳一言而决”。
  张辟彊、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亚夫、晁错他们看着周阳的目光,流满了艳慕之色。
  不是他们心眼小,想抢功劳,实在是这太幸运了。
  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华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言而决定一个民族存在与否的事情,就这么一回。在此之前,不乏明君圣王,三王五帝、秦始皇、尹伊、周公,这些倍受后人赞扬的伟大人物,他们也没有这份幸运啊。
  人生如此,夫复何憾?
  任谁处此之情,都会艳慕,恨不得那是由自己来说。
  这些人中,就周亚夫和晁错心情最是复杂。
  晁错“死而复生”,再次参与如此军国大事,了却毕生心愿,即使死了。他也没有遗憾。回想当初,他辅佐景帝时,虽是以击破匈奴为宏愿,可是,那时的他,非常明白,击破匈奴相当遥远,如今,就在周阳一语间,他有恍如隔世之感。
  周亚夫本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若是没有周阳,他很可能驰骋在疆场上,参与击破匈奴一战。可是,由于周阳的存在,他没有这机会,给景帝驾崩之前罢黜了,还是永不叙用。
  当良机降临时,他能不惋惜吗?
  细细一想,这是周阳来决定匈奴的命运,父子一体,周阳是他的儿子。周阳的幸运就是他的幸运,又是欣慰无已,忍不住拈着胡须,微笑不已。
  “呼!”周阳吸口凉气,努力平复心神,大声道:“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先来说说致败之因!”
  “嗯!”刘彻、张辟彊、申公、主父偃他们不住点头,大是赞赏周阳这话。
  “这就是大帅能打胜仗的原因吧!”张辟彊畅笑一声,赞扬:“虑事万全,方有必胜之事!”
  周阳微微一笑,道:“我们的致败之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先帝驾崩,将士们处于悲痛中,军心不稳,士气不高。二叔祖已经说过了,单于此举,必然激起将士们的必死之心,必然奋起破击匈奴,这是哀兵必胜,这不是问题。”
  哀兵是最可怕的,因为人人怀有必死之心,会拼命。有此一点,军心士气自然会恢复。
  “其二,就是天时了。”周阳接着剖析,道:“眼下正是严寒之季,不宜于用兵。自古以来,就有冬不用兵的古训。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将士们行军非常困难,补给亦困难。匈奴性喜寒冷,不耐热,若是在炎夏之季交兵,匈奴会苦不堪言。在如此地冻三尺的时节厮杀,匈奴是如鱼得水,欢快异常,他们一分战力,会发挥出两分。”
  匈奴生长在大漠之上,对严寒的抵抗能力远比汉军高,高得多。很有可能,汉军将士们已经冻得受不了,他们还正欢畅着呢。
  适应气候,这是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点上,强弱不成比例。
  “是啊!”刘彻微微颔首:“匈奴别的不行,唯独对酷寒格外欢喜,大汉此处不如矣!”
  周阳微微点头,往下剖析:“其三,便是地利了。大汉此次出兵。必要深入匈奴腹地。对地形的了解上,远远不如匈奴。若是不在严寒时节,可以通过侦察来弥补,可是,眼下冰天雪地,要侦察得很详细,太难,太难!”
  “有此三点,足以致败了。”刘彻脸色凝重,问道:“胜算又是几何?”
  “至于胜算,不在于人和。而是在于大汉先进的文明,发达的技艺,还有出其不意的用兵!”周阳一口气说出汉朝的优势。
  “说详细点。”刘彻身子前倾,耳朵竖得老高,听得很仔细。
  “诺!”周阳应一声,大声道:“单于此次大举南下,必然激起华夏男儿奋起抵抗,这是人和。可是,大汉有人和,匈奴也有人和之利。原因不在于别的,而是在于,自从长城大战以来,匈奴在大汉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吃败仗,损失惨重,一提起大汉之名,匈奴就会为之变色。”
  “呵呵!”李广、程不识二位亲身参与当年的长城大战,一闻是言,不由得畅笑起来。
  “这些年来,匈奴无时无刻不在盼着滋扰大汉,掳掠金帛子女,重续以前的辉煌。”周阳的声音越来越高:“我料想,单于的命令一传下,匈奴不论在哪里,不论天气有多严寒,他们必然会赶往龙城,他们是盼不得马上把大汉当作他们的仓库,予取予求。有此一条,足以令匈奴士气高昂,战意炽烈!”
  对胜利的渴望,往往会激起一支军队无穷的斗志。景帝驾崩,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要匈奴不士气高昂都不行。
  匈奴的士气不仅高昂,还会爆棚,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若问匈奴什么时间的士气最是高昂,就是眼下时刻!”周阳掷地有声的得出了结论:“是以。人和对于大汉与匈奴,都有这种便利,很难说谁更占优。”
  “有理!很有理!”一众人不住击掌赞赏。
  周阳右手紧了紧:“至于先进的文明,发达的技艺,这是大汉最大的优势。匈奴只会盘马弯弓,造不出锐利的武器,更不可能打造出一支装备精良的大军。在大汉的陌刀、强弩面前,匈奴自叹不如。”
  略一停顿,道:“仅此一点,此次大战,大汉便有四成胜算。”
  在战场上,要靠真刀真枪来厮杀,谁的装备更精良谁就占有优势。实力决定战争的胜负,在装备上,是匈奴永远的痛,永远造不出汉朝那样精良的装备。
  “单于一定会以为,大汉国丧期间,不会出兵,即使出兵,也是很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