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大宋-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鄙夷、又是生气?王大人这是怎么了?这中间一定有古怪,难道是高万峰派人警告过他了?只是依他这副老而弥辣的脾气,应该不吃那一套的。
王义山这时却挥挥手道:“老夫体弱,不能久见外客。马公子请回吧。恕不远送。”说着,让身边地仆人搬了椅子,转身就进去了。马小知与柳发财不禁面面相觑。
马小知疑惑道:“岳父。你不是说王大人当初十分帮忙地吗?现在怎么这个样子?你是不是说错了?”
柳发财摇头道:“王大人为你父亲地案子确实出了不少力。如今这样,也许是老糊涂了吧。或者就是怕了高万峰。”
马小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古怪,不行,我得问个清楚。”于是又命人进去通报,说自己求见。求见了两三回,王义山才重新出来,怒气冲冲地道:“马公子,我已答应你,你的事老夫绝不说出去,你还要怎样?”
马小知毕恭毕敬:“不知王大人不将在下的什么事说出去?在下之事。无不可对人言。王大人尽管说就是。”
见他一脸疑惑,王义山也有点疑惑起来。
马小知又道:“在下如今忝居永嘉派掌门之位。此次前来金陵,一是与玄武派掌门对决,二是查探先父当年的冤屈。本想找王大人帮忙,了解那时情况的,没想到王大人却如此对我。”
王义山哦了一声道:“原来此次与高万峰对决的是你。”脸色倒缓和了一些。
马小知立即道歉:“在下改了名字。还望王大人莫怪。”
王义山这时却叹了口气,道:“马公子,难道你真的不知道?”
马小知一脸地疑惑:“知道什么?还请王大人明示。”
王义山这时摇了摇头,道:“没想到他连你也没告诉!果然好狠!”又道:“马公子,老夫就相信你一回。只是此事十分机密,请到舍下说话。”
马小知带着云娘、岳父、王二王三进了王义山家客厅,王义山又将几名不重要的仆人打发开了。马小知这时就问道:“王大人替在下父亲申冤,在下感激不尽。只是刚才为何却那样对我?王大人一再说替在下隐瞒事情,不知是何事?”
王义山苦笑道:“申冤?嘿嘿,申什么冤?此事老夫想想都觉得可笑。”
见马小知一脸疑惑,王义山苦笑道:“其实你父亲马知府,根本没死。嘿嘿,他活得好好地,我们却在这儿忙着为他申冤。你说可笑不可笑?”
马小知、柳发财听了他地话,不禁大吃一惊,齐声道:“你说什么?我爹(青山兄)没死?”
王义山点了点头。马小知与柳发财对望了一眼,两人都是一脸的不相信。柳发财不解道:“王大人,我马兄弟地尸体你亲眼看过的,灵堂也是你布置的,当初告诉我死讯地也是你。现在怎么你又说他没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义山摇头苦笑,道:“我到现在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虽说两日不到,马知府的尸体就被人放火烧毁了,可我明明见过他尸体的。唉,现在想来,他当初自然是诈死了。”
马小知这时才明白王义山刚才为何对自己那样,原来他以为自己已经知道父亲没有死的事了,以为自己在和父亲合伙骗他。自己送礼,他以为自己是在收买他,叫他不要泄密。他冒着危 3ǔωω。cōm险,辛辛苦苦地为自己父亲的案子上下奔走,最后却发现受了骗,心情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他着急地问道:“王大人,你是怎么知道我爹没死的?”
正文 第三十七章 马知府
第三十七章 马知府
王义山长叹了一口气道:“因为前几年老夫亲眼看到过他。”马小知心中又是一惊,柳发财脸上倒有点欢喜:原来马兄弟真的没有死啊。两人就都看着王义山,希望他说出看到马知府的经过。
王义山就道:“马知府的案子重审依然没有结果后,老夫因为得罪了高万峰的后台,再加上觉得官场实在黑暗,于是就辞职不干。我家中在乡下原来就薄有田产,我做官时又有了点积蓄,于是就安心在乡下做起财主来。
开始时高万峰倒不想放过我。嘿嘿,只是老夫原先在江湖上就有点名声,做官时认识的江湖人物又比较多。他派江湖上的人来害我,还没下手,老夫就先得到了风声,他派来的人不是被老夫暗地里除了,就是反过来帮老夫的忙。几次下来,他发现老夫并不想惹事,只是想过安生日子,这才算了。
那一年本地有几个人想去辽国做生意,想把我江南的茶叶、布匹贩运到辽国,再把辽国的牛马贩运到中原,因怕沿途有风险,就来请老夫出马相助。老夫静极思动,也想去辽国闲逛,见识一番,就答应了。
于是老夫就喊了几位江湖人物同行,又在他们生意中出了一份本钱,若是赚了,老夫也有利钱分。嘿嘿,老夫可不是保镖。
那一日出了我大宋边境,到了辽国的幽云十六州。那幽云十六州本是我中原地,只因以前大奸贼石敬瑭要做皇上。想辽国人出兵助他,这才割让给了辽国。后来我大宋出了几次兵,都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里住的,大部分都是我汉人。
我们一行人才到涿州,带来的茶叶、布匹就卖光了,倒也赚了不少银子。大家心中高兴,也就不忙着去买牛马。就在涿州城里住下,先游玩几天再说。
这天我在街上走着。想起幽云十六州本该是我大宋的,如今却被辽人占着,心中颇不好受。正犯愁时,忽见一个汉人,带着二十几个随从前呼后拥地过来。那二十几个随从中,有一大半倒是辽人。
老夫当时在心中骂了声汉奸,正要扭头就走。忽见那领头的汉人相貌十分熟悉,仔细一瞧,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不是别人,正是已经死了几年、我为他申冤也申了好几年的马知府!”
柳发财这时道:“王大人,你当时是不是看错了?也许是酒喝多了,眼睛花了。”
王义山却道:“当时老夫也是这样想的。老夫当时心想,或许是我看错了。再说天底下长得相似地人也不是没有。于是老夫就在那群人后面悄悄跟了一段路。老夫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怎么是。老夫与马知府共事那么久,马知府的身形、外貌无论如何变,也是认得地。
马知府怎么也没想到,在辽国会遇上以前的下属。因此一路也不掩饰。老夫跟了一段路后,马知府就带着随从进了一座高宅大院。看样子,那就是住处了。老夫当时心里就想,如此看来,马知府在辽国倒也是十分尊贵。当时心里就象打翻了调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柳发财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其时大宋与辽国虽然订了“膻渊之盟”,交好了几十年,但在宋人眼里,汉人跑到辽国去帮辽人就是不对。现在和自己亲如兄弟的马青山在辽国做了贵人。柳发财一时倒不知说什么好。
马小知这时却十分奇怪:自己那个没见面的老子。怎么跑到辽国去了?瞧这架势,在辽国好像也在做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义山这时道:“老夫心中当时十分奇怪,马知府好好的怎么跑到辽国做起官来了?一开始,老夫以为他做的是涿州知州之类的官儿,可在旁边找人一打听,才知道不是。涿州知州原来另有他人,马知府却是辽国朝廷派到涿州地特使。
老夫心中有疑问,本来想索性去找马知府问个明白。后来一想,此事十分机密,若马知府知道我已发现他的阴事,老夫的性命只怕也难保。于是只得算了。只是回来后,想起为了他的冤死,老夫花了那么多心血查探,想为他报仇,为此差点被高万峰害了,不禁又是好笑,又是生气。”
马小知心中顿时觉得十分对不起王义山,他一个外人,只因想主持公道,想为以前的上司出头,结果被牵涉进来,还连累得断了前程,最后还被人耍了。同时马小知心中又是疑问连连:自己这个从未见过面的爹的被害,究竟是怎么回事?
柳发财心中此时也觉得被马青山耍了,他这几年因为好兄弟被人害了,一直心怀怨恨,谁知到头来自己的这位好兄弟却没死,他颇有一脚踏空之感。只是他和马青山从小到大,一直交好,他就自己安慰自己:也许马大哥有不得已地苦衷吧。
马小知沉吟道:“王大人,当初高万峰害我爹,究竟是怎么回事?”王义山就将以前的事说了一遍,倒和岳父以前说的差不多。马小知点了点头,如此看来,当初高万峰确实有害自己父亲之意,没想到自己的这个爹顺水推舟,假装被害,转身却跑到辽国去了。
王义山看了看两人的神色,终于确定马小知与柳发财都不知道此事,于是叹道:“马大人真是好深的心机!居然连自己地儿子和亲家也不告诉!不过也难怪,你们若是知道了,就不会去闹,别人反而倒起了疑心。”
马小知与岳父只得苦笑。王义山这时又道:“老夫从辽国回来后,左思右想。却怎么也想不通几件事,一是马大人当初为何要诈死。难道是怕了高万峰?可马大人毕竟是官,是金陵知府,而高万峰不过是个江湖人物,当时的势力又不象如今这般大,马大人当时只需一纸手令,就能将他除了。又何须怕他?
虽说高万峰后台硬,可他害马大人。证据已经确凿。谋害朝廷命官,那是天大地罪,马大人只需手握证据,判他一个死罪,高万峰的后台也不好说什么。马大人放着万全之策不用,偏偏顺水推舟,然后诈死。跑到辽国去,任高万峰逍遥法外,真真叫人想不通。
朝廷当时对马大人可谓十分看重。以前朝廷中大臣因为立魏王二王子赵思哲为太子的事,被皇上训斥的训斥,贬官的贬官。马大人当时虽然也上了奏折,请立赵思哲为太子,可在那阵风波中,马大人不但没被贬职。反而从知州升了知府。并且马大人诈死之前,朝廷已下了调令,准备调他入朝。为何他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反而要诈死?又叫人想不通。
再说老夫以前从未听说马大人和辽国有牵连,怎么他跑到辽国后,就能做到官?马大人在金陵时。官声倒不错。唉,为何却要如此做,老夫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原因。更让老夫奇怪的是,去年春天时,马大人居然又来了金陵。”
马小知与柳发财都大吃一惊:“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地?”
王义山冷笑:“自然也是我亲眼看见地。那一日老夫做轿,路过一处山脚下,只见十几个人对着那山指指点点。老夫无意中朝那些人看了一眼,居然发现我们地马大人也在其中,看样子。还是领头的。马大人当时虽然躲躲藏藏。可老夫路过时,他脸上用来遮掩地布正好掉下来。老夫的眼力是以前抓贼时练出来的,一眼就看出是他。
只是马大人很快就用布又将小半个脸挡了起来。老夫只看了一眼,不敢确定,因此后来又暗中跟踪了几次,这才认定是他。老夫当时十分奇怪,金陵人很多都认识他,他为何甘冒如此大的风险,在金陵出现?
老夫在跟踪他时,倒听他说过‘南唐宝藏’、什么谱等话,以前江湖上曾有传言,说金陵城外的山里,埋有南唐后主李煜地宝藏,马大人冒着被人认出的风险回来,想来也是为了那宝藏了。”
马小知心想:难道自己这个没见过面的老子手中也有“血昼谱”,因此他才按照谱里说的来寻宝?“血昼谱”原是他发现的,他手中有一份,本没什么稀奇。只是他也知道没有正解与误解,有“血昼谱”也是没用。他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