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的死亡笔记-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马上进行了审讯。
舒有文未作任何抵抗,就详细交待了自己的作案过程。
那个所谓的舒三,连舒有文也不知道叫什么,更不是他的什么亲戚,只不过是他在街上碰到的一个流浪汉!
那时候,舒有文在家里游手好闲,没有正式的工作,整天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舒三便出现了,一连在他家门口躺了几天。舒有文正准备把他赶走时,突然想到以前有人给精神病人买保险,然后制造事故向保险公司骗保的事。于是动了歪念,想起怎么样利用舒三骗钱。
近处是不敢这样干的,因为附近的人都已经认识了舒三。舒有文计划带他外出打工,借机会利用他骗一笔钱。
于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舒有文买了两张假身份证,带着舒三到了这北江市。舒有文先在工厂里找了一份工,后来以亲戚的名义带着舒三进了工厂。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舒有文认为机会来了,按照自认为很周密的计划,在办公室里生了一堆火,让舒三躺在椅子上睡觉,然后将门窗关紧,自己溜了出来。他知道,那种叫一氧化炭的气体可以让舒三窒息死亡!哪知天不遂愿,等舒有文以为舒三已死,冲入室内准备制造救人的假象时,却发现舒三在椅子上挣扎着准备爬起来。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舒有文拿起旁边的一块板子砸在舒三的头顶上,将他砸倒在火堆上。火苗烧着了舒三的衣服。舒有文眼睁睁看着他在烈火中挣扎了一阵,然后倒地身亡。
事后,舒有文还不忘从口袋里取出一双准备好的新手套,戴上后将舒三的尸体往外拖了一阵,伪造成抢救的假象。而那块砸人的木板,则被他扔在了外面正在施工修路的地方,第二天就被施工队的人压到了水泥路面下面。
事情发生后,舒有文和工厂交涉,以舒三亲属的身份签订了协议。至于那个从工厂里领走钱的,不过是舒有文从街上花钱请来的民工。该跟工厂怎么说怎么写,也是按照舒有文的吩咐做的!
案件侦破后,全市都知道了这件事。那个闹鬼工厂更是一片哗然。
本以为事情水落石出后,闹鬼的事情就会告一段落。可是事与愿违,得知那个烧死在办公室里的是一个冤魂,附近的人们反而更觉可怖了。
那些办公室的鬼交谈声也依旧不时出现,让人心惊胆战!
潘云把我和司马雨叫到办公室。
“现在能解释为什么会闹鬼了吗?”潘云笑着问我。
“是啊,办公室里有人交谈是怎么回事?”司马雨也好奇地问,“现在案件破了,可还是有人听到这种恐怖的声音。”
“确切地说,闹鬼和这件案子本身无关!”我笑道。
“怎么说?”潘云等待我的解释。
“我们都知道,光波、声波都具有反射功能。其中光波的反射很常见。但因为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所以声波的反射很少能感觉得到。如果我们在群山之中大喊一声,能听得到连绵不绝的声波反射。而现场的地形,刚好具有反射声波的条件。工厂的宿舍楼位于山凹之内,四周砌着光滑石材的墙面,就如同内侧光滑的一个喇叭,将里面的声音传递出来。而那间所谓的鬼屋,刚好处于喇叭口的对面,那些人听到的,其实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声音。因为那里曾经发生过事故,所以恐惧心理作祟,就被人认为是鬼交谈了!”
“做过侦查实验吗?”潘云问我。
很多情况下,为了弄清一件事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过程,我们会去相同的地方,或设置出相同的环境,模仿当时的情景,观察事情发展的全过程。这叫侦查实验!
“专门的侦查实验没有做过。”我回答,“不过,潘队长不知不觉中已经同我做了相似的实验!”
“怎么说?”潘云问。
“还记得我妈打电话给我,你让我请假吗?”
“记得。”
“打电话时,我正好站在工厂宿舍旁边,而你在鬼屋,我说话的声音跟正常的电视音量差不多,而你却能清楚听见!正是这样,一下启发了我!”
第五十八章 鬼迷心窍(二)
“原来是这样!可是,‘鬼’交谈的内容怎么刚好是关于‘生生死死’的,太不可思议了!”司马雨说道。
“查查电视节目表吧!”我已经去过电视台,调查到了一些情况,“他们蹲守的那天晚上,一个电视台正播放着古装连续剧,按时间推算,那时正好有这样的台词。也就是说,宿舍楼里有人当时正看着电视,声音传到了那栋楼里!”
“为什么白天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呢?”潘云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
“白天之所以听不到,是因为周围的声音太杂,受到了干扰!”
“这样都能将舒有文绳之以法,也真正应了‘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那句话了!”司马雨叹道,“如果不是电视的回声,案件真相是不是就永无现显的可能了!”
“是真相总会现显的!”我想了想,说道。
我们寻找的真相,有时只距离一步之遥,却往往需要花费意想不到的精力!
事后,潘云有些不太放心,专门安排人去现场做了一次侦查实验,以验证我的推断。实验的结果不出我所料,夜深人静的时候,工厂员工宿舍里的电视声音很清晰地传到了鬼屋!
后来,有人问过我,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鬼魂。我说相信,鬼在每个人心里最阴暗的地方,当寂寞不堪的时候,会不时地窜将出来,疯狂地作崇!
问话的人显然没明白我的意思,到处宣扬邓法医认为世界上是有鬼的,并添油加醋说我见到过鬼。传到最后,更有人会声会色地说,在我的办公室见到过“不干净”的东西!
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人在我们实验室里见到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们出现场时,在河边解剖了一具河飘儿。因为死者的身份不明,需要提取DNA和指纹存档,便于以后找到尸源时进行比对,我们把尸体的双掌切了下来,带回了实验室。那双手掌当时高度腐败,外侧的真皮层已经脱落,肌肉组织形同软泥一般,指纹很难捺印下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双掌泡在一个盛满福尔马林的玻璃罐里,试图让手指上的乳突线显现出来。——这样才能捺印下指纹!
通常情况下,像这样的腐败手掌,指甲应该早已经脱落,但奇怪的是这双手掌的指甲仍然附在上面。我们把这种情况的原因归结于手掌两面的腐败程序不一样,因为那具尸体浸泡在水中时,手背的一面在水里,手掌裸露在空气中。——祼露在空气中的部位比浸泡在水里的部位要腐败得快一些!
一天,我们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女侦查员小吕去实验室拿一份物证,被浸泡在玻璃罐的那双手掌吓了一大跳。对于女民警,刑警队一般比较照顾,平常很少让她们接触跟尸体有关的东西,对小吕也是如此。因此她后来说,从来没看到那样丑陋的一双手,足足让她一个星期都不敢吃肉!
而后来她再次去那里时,看到的更让她两个星期没睡好觉:那双手的指甲,似乎比原来长了些,而且在不断地变长!
小吕把这件事告诉我时,脸色煞白,她说:“我之前听说,有些死人的指甲会变长,原来是真的!我这次真看到了!邓法医你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死人的某些部位还处于生命延续状态,甚至灵魂还会存在!”
我极力向她解释,死人的指甲不会变长,她所看到的,只是手掌在福尔马林药水中萎缩后给人造成的幻觉,有时人的眼睛是会欺骗自己的!至于人死后灵魂是不是仍然存在,我回答不出来,就算有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而已。——按照自然规律,他必须得经过成为植物的过程,化成有机肥料,然后长成一棵小草,或者大树上的花朵。当然,也可以直接轮回为动物的一部分。——被动物嚼食!
后面的解释当然毫无根据,我只不过是想开开玩笑,缓解一下她的紧张情绪。
但她的眼神告诉我,她显然没有接受我的解释!从此以后,我没看到她再踏进过我们的实验室,非去实验室不可时,她都让李智林帮忙!
有关鬼的另一个传说,是公安局的门卫传出来的。
在我们公安局办公区的附近,有一片树林,平常遗弃一些办公垃圾。我们法医的一些生物检材也是在那里销毁的,主要是一些从死人身上提取的心肝脾肺肾,偶尔也有大脑组织。——这些人体组织不可能永远保存,时间一长,会越积越多,必须将已经结案了的一部分处理掉!
以前的这类检材,往往是挖个坑埋掉了事。但是有一段时间,树林里的野狗多了起来,有人发现这些饥肠辘辘的家伙爱在地上刨什么东西,更有一次,当地的居民看到有野狗叼着一个人的胃到处走。这些畜生,鼻子灵敏得很!
于是有人向公安局投诉,情况不久就反映到了局领导那里,局长要求法医妥善处理那些死者的身体器官!经过商量,我们决定用烧的方法,彻底销毁那些带来不少麻烦的东西!但不同于普通检材的是,那些人体器官包含了大量的水分,很难烧着。最后,我们参照殡仪馆的做法,将柴油淋在上面,利用柴油高燃量的特点来进行焚烧。于是,此后不时会有人看到树林里浓烟滚滚,还散发出腥腻的气味!
有一次,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是要谈点事。我感觉有些意外。一般来说,局长很少找普通警员,尤其是法医进行谈话,除非是出现了什么重大的事情或者这个人犯了什么严重错误!
“你们是不是又处理生物检材了?”局长马自行问我。
“是的。”我回答,心想难道又有人反映什么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地点?”他问。
“你是说更换地点吗?”我问。
“是的。这一段时间,有人反应在树林里焚烧不妥,那烟熏着让人感觉不舒服!”
“如果是这样,我们多找几个地方,看哪里更合适。”我说。
“最好找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马自行说,“这件事你们抓紧去办!”
“好的!”我应着准备离开。
第五十九章 鬼迷心窍(三)
“等一下……”马局长看看我,欲言又止。
我停住脚步,等他把话说完。
“最近是不是焚烧了吉老头那件案子的检材?”他终于问道。
“是的,处理掉了一些人体器官。”我很纳闷他怎么知道这件事。
这次销毁检材,我们已经请示了大队长潘云,按程序是不需要向局长报告的,不知他从哪里得知的!
“我们门卫室的老头前几天跟我说,他最近老做梦,梦到一个老头跟他聊天,聊天的老头说自己叫吉安!”马局长忍俊不住,“我想,他是不愿意你们在附近处理那些东西,专门编出了这样的故事!”
“他不是跟吉老头的家住在同一个地方吗?应该认识吉老头!”我认为门卫老头能说出吉安的名字很正常。
“是的!”马局长笑着说,“这门卫老头也够会编的,把梦到的吉老头描述成没有面孔的人,还问他见没见到自己的脑子!你们以后处理检材,尽量离门卫室远一点,可别吓着了他!”
走出局长办公室,我突然有些疑惑:门卫老头怎么知道,我们销毁的是吉老头的器官呢?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特意向李智林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