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锦绣官路 >

第273章

锦绣官路-第273章

小说: 锦绣官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重阳歪了歪头示意前面的几个小太监,“麻烦诸位让一让?”
  几个小太监呼啦一声退开,还有人跑前面去给他照明。
  其实乾清宫灯柱一丈多一个,就算晚上也并不是很黑的,林重阳右脚微微试探着用力,脚蹬子踩下去,车轮转起来,自行车带着他往前走去。
  皇帝和韦光等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动、动起来了,动起来了!”
  林重阳先熟悉了一下,他越来越佩服自己的眼光了,赵文成和蒋奎等人,搁现代绝对是高级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还真是好用。
  虽然没有自行车链子,但是轮轴脚蹬子特别好用,虽然没有轮胎略微有点颠簸,坐垫讲究,就很舒服。
  这两辆价值不菲,其他的就没这样好的材质了。
  一圈回来,林重阳下了自行车,支起来,然后躬身给皇帝和太子讲使用心得。
  “父皇,孩儿可以试试吗?”太子两眼发光,跃跃欲试。
  皇帝看林重阳骑得很轻松,也没有危险,点点头同意了。
  见皇帝点头,太子哎呀一声,立刻握住了自行车把手,抬腿就跨上去,韦光急得赶紧上前,“小千岁爷哎,慢着点。”一边说着亲自将太子的衣摆给塞起来,林修撰就是这样弄的。
  太子脚一用力,自行车就歪歪斜斜地出去了,他技术不是很熟练,吓得卫士们赶紧左右护着。
  太子倒是有学这些的天分,歪歪斜斜地走了半圈,然后就开始稳当起来,毕竟之前练过的。林重阳那辆木轮车被叶斌借了去,没少往东宫送。
  “父皇,父皇,快看,孩儿会骑呢!”
  太子高兴得一手撒开,朝着他们挥手致意,唬得韦光赶紧让人护着。
  骑了好几圈太子还是意犹未尽,不过舍不得自己独享这好玩意儿就停下来,一脚支地,“父皇,来啊。”
  这在以前绝对要被皇帝斥责没规矩的,今儿皇帝也高兴,不但没训他,反而也想试试。
  叶斌在侧面扶住车后的龙尾,“陛下,请!”
  韦光紧张得了不得,虽然太子没摔着,可陛下龙体贵重,也上年纪,怎么能骑这个呢。
  皇帝却没理他的劝谏,而是一抬腿也跨上去,双手握着富有弹性的把手,坐在舒服的坐垫上,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
  不是骑马不是坐轿,倒像是小时候骑木马的感觉,父皇曾经让工匠给他做过一个木马,骑在上面晃晃悠悠。
  旁边林重阳一步步地引导,右脚蹬下去,左脚离地,双手握把,双眼平视前方……放松……
  自行车晃晃悠悠、歪歪斜斜地启动起来,怎么能放松呢?
  分明越来越紧张好吧,哎呀,要倒了倒了!
  朕要是摔了面子可丢到家了。
  当然不会让他摔的,叶斌和卫士们护得严严实实呢,谁敢让皇帝摔了。
  当然,以后皇帝也就看看热闹就行,估计也没什么机会骑它。
  有人扶着,皇帝慢慢地骑着,很快就稳当起来,咦,不错,转圈……继续……再来一圈。
  夜风料峭,凉飕飕的,结果众人却被皇帝溜得一身汗。
  最后皇帝停下来,虽然还是意犹未尽,不过这已经非常过火,再下去估计明儿言官们就要如狼似虎地扑上来劝诫,请皇帝保重龙体不可贪图玩乐。
  他看太子还没有疲态,倒是也高兴,尤其听林重阳讲骑这个也可以锻炼身体,有诸多好处,他也就不阻拦太子骑车。
  不过只能在护卫们的保护下,不可以自己冒险。
  太子当然知道这些轻重,非常乖地领命。
  最后皇帝让值夜的内卫亲自送他们出宫,去东华门和值夜的卫士们交接,自然有人送林重阳几个回奇技馆。
  且不说皇帝和韦光如说评价,也不说太子如何高兴得睡不着,就说林冲和叶斌出了东华门,陆延和赵文藻几个还等在那里,紧张得要命,生怕有任何差错。
  见他们平安无恙出来,都松了口气。
  林重阳拿到了夜行牌可以回家,就跟叶斌告辞,叶斌却非要亲自送他们。
  “这边不是我们府军卫的地盘,他们不认识你们要是误会不好,还是我送你们回去。”叶斌倒是很仗义,从宫里出来脸上就一直挂着喜色。
  林重阳发现叶斌不似有些勋贵那样骄纵也不会那么深沉不苟言笑,处处端架子,反而更多的是军人的粗犷率直,跟他交往起来并不累。
  估计皇帝略亲和些,有的臣子就会灿烂。
  几人感谢之后,纷纷上马。
  叶斌遗憾道:“林老弟,你要好好练练酒量,以后哥哥我还要找你痛饮呢。”
  林重阳笑道:“侯爷,下官不是不肯喝,也是为侯爷着想,若是您将翰林修撰变成一个酒鬼,只怕满朝言官都能用唾沫星子淹死你。”当然前提是自己已经被言官们踩死了。
  叶斌哈哈大笑。
  虽然皇帝并没有当场给赏赐,可他本来要的就是皇帝高兴,高兴就会记住他的好处,而不需要当时就有什么恩赐。
  陛下向来是赏罚分明的人,都记着呢,不急。
  出了皇城到了东安门外,恰好碰到沈君澜巡视。
  沈君澜跟叶斌见了礼,“叶指挥使,还是下官送林修撰等人回去吧。”
  叶斌原本是想亲自送的,可既然不能喝酒,那他还是去找人喝个痛快吧,要不这兴奋劲发泄不出去,容易惹事。
  “如此,多谢沈佥事。”叶斌又跟林重阳几个拱手告别。
  待叶斌走后,林重阳等人就和沈君澜沿着皇城外的夹道往南走。
  一路上谁也不说话,只偶尔沈君澜提醒他们拐弯,小心上桥等等。
  沿着河边一直往南,到了东郊米巷再一直往西,西交米巷尽头就是大时雍坊。
  林重阳摘下自己马鞍上挂着的马灯,伸手挂在沈君澜的马鞍上,“世兄去巡视吧,咱们回去了,多谢相送。”
  走到这里他们有夜行牌就没什么问题了,唯一的麻烦就是要开坊的栅门。
  沈君澜道:“你们就去双马椿胡同凑合一宿吧。”走锦衣卫后街过去,都有锦衣卫的人巡逻,会直接给他们开栅门,不需要麻烦别人。
  林重阳等人就向他致谢,然后告辞离去。
  果然一路畅通到了双马椿胡同,栅门都没关,直接到门口。
  陆延低声道:“锦……”
  “子顺,咱们先进去吧。”赵文藻提醒他。
  陆延便不说话了。
  林重阳叫了门,就有老仆出来应门,见是林重阳自然高兴得很,请他们家去,还让老婆子起来给他们烧水。
  林重阳按着肚子,“翁叔,麻烦给我们来碗面。”饿死了!
  之前因为紧张不觉得饿,出来以后才觉得肚子空得很,幸亏之前路上吃了大饼否则就要君前失态。
  他这么说陆延和赵文藻也觉得饿,纷纷说要吃一碗。
  很快鸡汤海米面就上来,鲜香扑鼻。
  畅快地吃了热汤面,三人相视一笑,摸摸肚子,“吃撑了。”
  这时候已经三更了,陆延道:“院子里走两圈?”
  林重阳却道:“要不我们下棋?”
  赵文藻:“下棋不管消化,还是走两圈吧。”
  走两圈就走两圈,林重阳也知道他们不爱跟自己下棋,因为他一开始心里说着随意随意,让让别人,可不知不觉就入迷,最后毫不留情,被人说太犀利,伤面子伤心,再也不和他下棋了。
  屋里有灯,院子里却黑乎乎的,大半夜的三人在廊下绕弯,一圈又一圈。
  陆延没憋住,低声道:“重阳,没赏赐啊。”
  林重阳摇头,“没。”
  赵文藻笑道:“咱们奇技馆是为了发扬技艺,也不是为了赏赐去的,否则倒是成了御史弹劾的靠着献宝媚上的那些好钻营的了。”
  陆延道:“就算咱们不是为这个,那些言官也不会少说酸话的,估计很快就有弹劾来了,重阳你不怕啊?”
  “怕什么啊?”林重阳笑道:“咱们是菜鸟,一般谁闲着没事来骂咱们啊,真要是有人骂了,那说明咱们不是菜鸟不一般啦。既然有被骂的资格,也意味着差不多可以授实缺了,这是好事,哈哈,不怕的。”


第185章 升与不升
  关于“大婚”一词; 前年九月曾经发生过一段皇帝和一干官员们的口水战。
  按制只有皇帝成亲才能说大婚; 皇太子、亲王们成亲都不应该说大婚; 可本朝因为尚未办过最高规格的大婚典礼,如今皇太子成亲反而是建朝以来的最高规格婚礼; 所以皇帝自己一直都以大婚称之。
  在皇帝第一次公开对外用皇太子大婚这一说辞的时候; 立刻就引来言官上书,认为呼太子大婚乃违制; 应予以纠正。
  今上虽然还算宽容也能采纳臣下谏言; 却也并非唐太宗那样有名的善于纳谏之君主; 依然是一位好面子、抗拒认错(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没错; 错也是大臣强词夺理鸡蛋里挑骨头,知道错也死活不认)的皇帝。
  他觉得若是自己真做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 大臣们上书纠正也就罢了; 他也不是不能改正。可有的臣子政绩并不突出,也没有多少能力,却整天盯着他这个皇帝; 一双眼睛跟狼一样,时刻准备着挑错上书规谏博取美名,实在是让人不胜其烦!
  反正在大部分皇帝的眼里,整天上书管皇帝娶妻纳妾生孩子; 就是吃饱了撑的,虽然他们拿着国本、祖宗之法说话,皇帝内心也是抗拒的。
  年轻的皇帝可能还会犯怵,被大臣们上书规谏; 会觉得内心羞耻,虽然不认错却也能默默改掉。
  可皇帝一旦步入中年,随着当皇帝日久,威望日盛,就发现大臣也没什么好怕的,一个个就是人肉桩子,自己心情好了听他们叨叨,心情不好就让他们一边凉快去,他们也不能怎么样。
  急了还可以打屁股!
  虽然很少用,却也不是没用过,只是用过以后他发现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因为有些大臣他有病——并不怕打,甚至越打越“兴奋”,大有一副你有种打死我,打死我我就赚了,可以留名千古,成为劝谏绍庆帝而被打死的直臣、诤臣,划算!
  意识到这一点(加上位高权重年老体迈有威望大臣们的劝解),绍庆帝再也没有动用过廷杖,因为不想成全那些梦想挨打而名垂史册的官员。
  当然,只要一个皇帝不昏不混,高高在上日久,威仪一日高过一日,慢慢地也会找到对付大臣们的密诀。
  “爱卿,朕可荒废国事?”——“陛下日理万机,勤于朝政,不曾怠政。”
  “那,朕可宠信奸佞,以致忠臣蒙冤奸臣当道?”——“陛下任人唯贤,当朝从无邪佞之辈当道。”
  “爱卿啊,既然大道正途不曾有亏,些许家事小事,就不要斤斤计较。”
  立太子关乎国本,自己随口说个皇太子大婚,当然他也算略得意了一些,毕竟自己也算操办第一场盛大婚礼——这是超过太祖、太宗与先帝的,皇太子婚礼这也是第一次,随口就叫出来了。
  他当时也意识到不大好,可他也不想改口。
  不过一个称呼,自己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又何必如此苛刻斤斤计较。
  所以他没如以往那般以宽仁君主的姿态接纳,而是坚持自己的口误。
  有几个言官年轻气盛,又觉得自己有劝谏皇帝的义务和使命,尤其如果皇帝不肯采纳反而驳回的时候,他们就有一种狼见了血的冲动——为了匡扶皇帝大业,在所不惜,文死谏武死战,古来皆如此。
  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