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权臣本纪 >

第122章

权臣本纪-第122章

小说: 权臣本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渊,你抬头看看头顶的这片天。”
  成去非只得驻足微微仰首,曾照亮汉家宫阙的一弯残月,依旧冷冷照着国朝的天下,大司徒并不上前,抬眼道:“光阴百代,多少王朝纷纭如流星经天,而天幕之下,恒久明亮的,是门阀高第,不是别人的,正是你成家的,是乌衣巷的,伯渊,这个道理你该更明白。”
  肺腑之言般的一番话,在这寂静时刻,尤为清晰。
  “晚辈受教。”成去非俯身再度见礼,回身的刹那,不由阖目,再睁眼时,心底早已凉透,他知道身后是大司徒相送的目光,是无数人相送的目光,而前头仍是烟夜,他要往烟夜里行走,孤身一人,不能回头,亦无回头之路。
  府前忽有一线灯火,虞归尘挑灯而立,见他出来,两人碰了碰目光,皆无话可说,成去非接过他手中长灯,低语道:“我回去了。”
  虞归尘见他步履忽稍有不稳,上前一步问:“你醉酒了?”
  成去非回眸一笑:“许久不太饮酒之故,你家的酒又冲,告辞。”
  这股酒气,在福伯开府门的刹那便闻到了,自是十分惊讶,可成去非面上却并无多少异样,福伯犹疑看着他:“大公子今日饮了不少酒?老奴让人去备解酒汤?”
  “我没醉。”成去非摆摆手,径直朝浴房走去,福伯放心不下,跟在后头,见他步履还算稳健,亦知他不是轻易让自己醉倒的人,便稍稍放下心来。


第145章 
  江左律学本深受玄学影响,学派渊源主要继承于老庄; 此外还上承法家、名家。张氏张斐以《周易》作基础; “理直”为准则; 推崇“礼乐崇于上,刑法闲于下”,力求有罪必罚,罪刑相当,携一众精通律法之士修律; 理念已十分清晰。
  成去非曾仔细研读过张斐所注《刑法志》; 较之前代,各项条文变繁芜为简约; 是一大进步; 但仍相当依赖经学,未脱其窠臼。他一手兴建律学馆,并设律学博士,便是希望穆涯能够更进一步,注释刑法,更多落在实处。
  不过此事非朝夕能定; 这一切所图亦不过是对《大祁律》的一个补充完善。官仓一案并不难定性; 廷尉署卷宗都已上呈天子; 本无需吏部再来协议如何定罪,倘无其他牵涉,按律定刑而已,但恰因关联甚多; 吏部同廷尉署两边都清楚,此案不入议,便意味着不仅要诛杀大批人,朝堂上一半官员也要受其株连。这其中,既有成去甫、韦少连这样的大姓直系,也有偏房旁系血亲,一众人物,大体说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说“八议”最终由天子裁决到底是否能入议,但庙堂悠悠众口,各人怀着怎样的心思,要如何算计,又要如何唇枪舌剑,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
  既有“八议”,那么事情就不再是铁板一块,果真,初七朝会上,天子话头一起,一众人马纷纷跳将出来。一言一语,或说贪墨自该严办;或说世家子弟向来骄蹇不法,朝政崩坏,纲纪废弛;或说本朝立国以来,未曾见今日贪墨之巨,实不宜恕;总之一语,此案罪不胜诛,请天子法不阿贵,法不避亲,悖道行乱,自当明正典刑。
  话音刚落,英奴尚且无暇表态,又有几人持笏而出,道合该就事论事,不应扯旁枝末节,无关宏旨的前事。随之提及“八议”之制,终点到正题,“八议入律”既是祖皇帝所定,正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中领军固一时昏聩,然钟山事变清君侧立有奇功,在议功之列,且因值宿禁军,干力有为,日夜不辞,在议勤议能之列;又云韦公勋参微管,宜囿及后嗣,大德者新丧,天子倘重处韦少连,不合宜也,当宽其一线;至于其他子弟,或有祖辈荫余,或有同皇室姻亲之由,林林总总,引经据典,总未出八议的范畴。
  这边被驳倒的几人眼见一场大案由此避重就轻,自然不甘心,仍想据理力争,顾未明本久不作声,只觉这群人趁此上蹿下跳实在可恶得很,遂冷眼睨道:“位卑言高,可不是国朝惯例。”
  一下拿住这些官职在下的七寸,几人随即涨红了脸,殿上登时陷入难言的沉寂,众人只得把目光投向天子,大司徒忽离席免冠顿首道:
  “臣等伏惟陛下裁决,不敢妄议。”
  英奴见他做出这等行径,连冠都卸了,冷眼相望有时,才道:
  “大司徒是三公,有什么妄议不妄议的。”
  虞仲素闻言仍只垂首:“今上这么说,臣等更无地自容。”
  横竖就两句搪塞之辞,这半日,殿上吵得人心烦意乱,英奴早料到会是这样,默默收回目光,看了成去非一眼:
  “尚书令怎么说?”
  成去非略一躬身,答道:“今《大祁律》虽有国法之名,却无授行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侵吞国粮至此,闻所未闻,即便八议有例,也万不可用在国本上头,请今上……”
  “尚书令大人,”顾未明悠然出列打断他,“难道方才几位大人所言为虚?八议正是祖皇帝天恩所在,今上素怀仁慈之心,就是平民百姓,不屑子犯错,做父亲的尚不能赶尽杀绝,你这是要逼君父违背祖制,让君父背枉杀臣下的罪名!尚书令此举,倒能博得直名,”说着转向英奴,顿首道:“此案臣工们有罪,可罪不致诛,今上倘真按《大祁律》来,怕是朝堂都要空了,臣相信,这也绝不是今上想要看到的局面,还望今上慎重将其入议。”
  “卷宗上亦有卿的姓名,卿有何颜面还在这大呼小叫?”英奴冷笑看着他,“卿现在算来也是待罪之身,朕确实怀仁慈之心,倘不是,卿还能在这舌灿莲花?”
  “今上这话,臣不敢认同,且不说言者无罪,《大祁律》明明白白有一条,叫法不责众,今上当给臣工们一个改过自新戴罪立功的机会,臣有罪……”顾未明未及说完,那旁顾勉低斥一声:
  “逆子!”说罢跪地叩首道:“臣教子无方,做出逆鳞之举,还请今上降罪!”
  “逆子昨夜醉酒,今日来上朝,已触犯朝廷法令,此刻狂悖乱语,请今上遣人将他先扠出去!”顾勉连忙又补充道,上头英奴早气得心底乱颤,刚给侍卫打了个手势,就见顾未明朝自己深深一揖,竟振袖去了。
  此举自然又让众人看得瞠目结舌,英奴一口牙都要咬碎,只能拼死克制,火发一次足矣,此刻环视一圈众臣,见中书令欲言又止的样子,便挥手道:
  “再议!退朝!”
  待众臣散尽,近侍按天子的意思,方将中书令张蕴引至了西堂中。英奴怒火未消,连衣裳也没工夫换,仍是上朝的正服,张蕴进来时,捕捉到天子的无名业火就烧在眼前,见礼后,劝道:
  “今上息怒,龙体为重。”
  “朕早听他大名,今日见他公然挑衅尚书令,才知传言不假,居然还敢要挟朕!”英奴本欲拍案,忍了忍,化作嘴角止不住的冷笑。
  脑中却也疑惑,以成去非的性子是如何忍到今日的?转念一想,不由想到钟山一事上,知他定有忍无可忍的那一日,自然要寻个好时机,一击必中,眼下,顾未明如何放荡不守礼法,又或者私盗公粮,因有众多同犯在,他自己是四姓子弟,无论如何,杀头的罪落不下来。不过,尚书令尚且不急,英奴心头那丛火,便消去不少,可一想到朝堂之上吵翻了天,硬生生把一场牵涉国本的大案要变成一出闹剧,成了辩论到底要不要入八议的口舌之争,哪怕网罗罪名再严密,最终成狱还是过不去“八议”这道坎,想到此,那丛火便又旺了几分。
  “今上,这正如尚书令的意思,”张蕴顺势言及此,“国朝纲纪败坏,朝廷养了一堆巨蠹,是该好好整治一番了。”
  英奴抬眼望着他:“张卿觉得尚书令话里的意思,是要杀人见血吗?”
  张蕴心底叹气,天子前日之怒,多少有些沉不住气,虽图一时快慰,但终究有些过了,眼下又问的直接,遂摇首道:“尚书令当也清楚此案一出,八议势在必行,可廷尉仍把此案查得透底,为的便是好借此稳固国本,今上可还记得前一阵,度支尚书上表中所奏粮食转运时的弊端以及所提改良的策略?”
  英奴点点头,却不接着这个话,反倒问一句:“张卿也觉得廷尉是尚书令私人吗?”
  张蕴一怔,随即道:“臣并无此意,方才是臣失言。”
  “朕无心一问,张卿不必放在心上,”英奴轻轻一笑,“朕一直拿尚书令当国士,廷尉能查出这个案子,其实众人心知肚明,后头自然是尚书令撑着,否则小小的廷尉监,能查到韦家头上,能查到中领军头上?尚书令是有国无家之人,即便廷尉是他私人,那也是因公而私,朕不怪他,他这是替朕的江山社稷,替朕的天下苍生着想。”
  天子风轻云净的一番话,张蕴却难辨圣心,只能应声。
  “你说到顾尚书的折子,张卿几位不是一一落印允了吗?那几样提议好啊,难为台阁事事想的周全,事事落在实处,倘执行有力,给人钻的空子怕也就没了。”英奴说到此,察觉微微跑题,遂道,“张卿说,官仓的案子,到底该如何惩治?”
  “今上可曾想过,为何廷尉一定要把中领军查出来?”张蕴娓娓道,终接上方才的意思,“今上只要严惩了中领军,后头的自然也就好办了。”
  一语点醒天子,只是英奴仍犹疑:“朕怕是杀不得中领军啊!”
  钟山一事,历历在目,方才堂上所言的确在理,以成去甫的资历功勋,大可入议几项,想必大司徒那些人亦不能轻易让中领军因此身受极刑,他们清楚得很,倘中领军都难逃一死,更遑论其他人?
  那么,尚书令呢?英奴自然也不信他真能背得起大义灭亲这个虚名,正如此想着,张蕴又道:“今上万不可存此念,臣的意思是,重办了中领军,其余人等自然也就好办了,中领军是今上整顿纲纪的着眼点,此番惩处过后,臣想,纲纪定会为之一清,又兼台阁拿出了可施的良策,国本可固也。”
  英奴这才真正明白张蕴的意思,思量良久,方笑问:“张卿是否和尚书令谈论过官仓一案?”
  “一切逃不过圣心所鉴,”张蕴俯首道,“当日东堂之上,此案引今上雷霆之怒,臣等既惭且忧,遂闲话几句。”
  “看来张卿这番话的意思,跟尚书令所想相差无几了。”英奴见张蕴神色又微微一变,摆手道:“朕心里有数了,张卿先回吧!”
  就在君臣差不多把话说尽,张蕴自宫中出来时,君臣之间此番谈话间总绕不开的尚书令业已回到家中。
  福伯见成去非下车,忙迎上去道:“方才东府长公子的夫人来了,见等不来您,便留下一句话走了,原话是,骨肉至亲,伯渊不能太狠心了。”
  他口中所言的夫人,正是成去非的堂嫂,成去非大略也能猜出嫂嫂前来何意,定是怕此事要了中领军性命,遂吩咐福伯:“找人去东府告诉夫人,事不至此,勿念。”
  倒是言简意赅,十分好记,福伯应声而去,成去非脑中把今日朝堂之上情形又过一遍,伫立半晌,才提步去了书房,走到书案前,抽出张便笺,援笔写了张字条,喊来家仆:
  “给廷尉署吴大人送去。”
  成府的家仆做事向来利索有实效,不多时,家仆已从廷尉署折回复命:“大公子,吴大人回了两字,不曾。”
  成去非颔首,目光虚望着前方,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