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小鱼跃农门 作者:一树樱桃(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3-13正文完结) >

第103章

小鱼跃农门 作者:一树樱桃(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3-13正文完结)-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妃闻言心中一振,将双手放在膝盖上,神情凝重地说:“妾身倒有一个人选,想做个大媒,若是说错了,皇上您别怪我。”
    “哦?你要为哪家作媒?难不成是替李放那小子?”
    “那位的婚事妾身可不敢提,荣王世子妃早放了话出来,他家李放要挑个顶顶拔尖儿的来配,那是世子妃的眼珠子呢,她肯定是要自己挑媳妇儿的。妾身想的,是太子奉仪。”
    太子的妻妾里是没有太子侧妃这种称呼的。
    太子的正室是太子妃,接着来便是奉仪、承训、承徽、良娣四个品级。将来太子登基为帝,太子妃自然是正宫皇后,而太子奉仪因为仅设一人,所以将来便是贵妃或皇贵妃的封号,也是极为尊贵的身份。
    太子成亲好些年了,东宫一向人丁稀零,早先曾有过一位奉仪,后来生病过世,太子就守着太子妃和一个承训两个良娣过日子,到如今也有六七年了,膝下只有一子两女。因为太子儿子生的少,也颇让朝臣们忧心,这几年没少跟皇帝提意见,要让太子多纳几个女人好为皇家开枝散叶。
    可太子虽然性情温和,骨子里却有李家人特有的执拗,任你怎么说,他就是不要新人,连皇帝送他的几个美人儿,都被他撵到花房里去种花养草去了。
    贤妃这话说到了皇帝的心坎儿里,他也急啊。太子中正仁和,他可是十分中意的。但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也太少了点。说句不中听的,万一哪天他的皇孙出点意外,太子这不是要绝了后?
    “快说说,是哪家千金?”
    “皇上可还记得前几年奉玉薯进京的那个女孩子?”贤妃笑着说,“太皇太后特别喜欢的那个。也是前些天齐王脑子犯糊涂险些伤到的那个姑娘!”
    皇帝瞳仁缩了缩。
    “皇上别怪妾身使人去打听了她。”许贤妃坦荡荡地承认了自己派人去探听唐小鱼的事情,“那天皇上您走后,妾身就叫人去细细打听了这位韩家姑娘的来历,才知道原来她就是献了玉薯于国有功,得了您和太皇太后夸赞的那位姑娘。说来这事是齐王的不对,妾身本想着要补偿韩家,听了她的来历,妾身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
    皇帝看着这个陪伴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女人,她了解他,比他了解她还要多些。既然许慧提出这个建议,那就一定是有什么足以打动帝心之处。
    “说来听听吧。”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位唐姑娘以前是个痴傻,突然好了又得了玉薯,才会让人将她与神仙子弟联系到一块儿。”许贤妃想了想方说,“不过妾身问了当时她进宫见您时的言语,这位姑娘聪明也难得质朴,小欲小求,知道自己能要什么能求什么,不像眼皮子浅的女子那样欲壑难填,很不错。”
    “接着说。”
    “她的确于农事上有天份,能于短短数年得了农神小娘子的称号,可见她这几年一心扎在农事上,心无旁鹜,是个纯直的孩子。”
    皇帝点了点头。
    “因为心里装不下别的事,而一心研究农事,还避免了蜀中一地的稻瘟天灾,这是国之幸事,臣妾为陛下贺。”贤妃站起身,对皇帝行了一礼,“不过她在农人心中声望太高了,也不是什么益事。”
    “这样的人才,应该出自皇家。太子是国之储君,他的奉仪是农神娘子,我大齐必将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李家江山必会承天恩泽,代代永固。”贤妃笑了起来,“不知这样的赔礼,韩尚书会不会满意?”
    最后这一句是笑谈。
    皇帝和贤妃都明白她没说出来的那句话。
    太子才是国之正统,他们的儿子齐王,还是早早儿歇了念头吧。

  ☆、第109章 惊惶

第109章惊惶
    新年里,皇帝按例给朝中臣工们发了赏赐,也就是压岁钱,红包。
    韩府比去年多得了三成。
    当然,这三成是私底下给的,不走明面儿。
    这也就是皇帝在暗中向韩家道歉的意思了。韩纶入宫谢恩的时候,韩小鱼带着常宁还在后院子里搅拌葡萄汁儿。
    “这天太冷了。”常宁看着铅灰色,阴沉沉的天幕打了个寒战,“总觉得要下雪了似的。”
    “瑞雪兆丰年嘛,这时候下雪正当时令。”小鱼摸了摸因为发酵而变得温乎乎的瓷缸,“还是让人把这些酒坛子放到窖里去吧,太冷了没办法发酵,下头加炭火总不比窖里暖和均匀。”
    “就是,早就该放下去,偏你这么懒。”常宁嘴里抱怨着,又跺脚要拉小鱼回去,“你上回跟我说的那个蜜三刀,我已经试着做出来了,味道还不错呢,你来跟我回去尝尝。”
    “等我先让人把酒给搬下去的。”
    “嗐,这又不是离了你就不能行的事儿,碧桃姐还在这儿看着呢,你还怕这酒被偷走啊。”常宁拽着唐小鱼就回屋了。
    碧桃转身对月亮门后头喊:“伍大哥,出来帮忙啊!”
    伍卫瞬间从竹丛里现身出来,搓着手问:“碧桃姑娘,什么事?”
    “麻烦您,找几个人帮我把这些坛子搬到酒窖里去。要手稳当的啊,我们姑娘可说了,这酒不能晃,不能摇,不然味道会变酸的。”
    “好,好,旁的事儿不能保证,这事交给我们绝没问题。”
    碧桃对他甜甜一笑,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来:“我们家阿宁新做的小点心,很甜很香的,给您尝尝。”
    搬完坛子,伍卫拿着纸包坐在竹林的木架子上傻笑,旁边有人捏着嗓子尖声尖气地说:“哎哟伍大哥,来帮奴家一点儿小忙。”
    伍卫捋了一把竹叶扔出去:“闭上你们的狗嘴。”
    竹叶声响,几个护卫嘻皮笑脸围了上来:“头儿,碧桃姑娘这回又送了你什么好东西呢?拿点分给兄弟们尝尝啊?”
    伍卫翻手将油纸包塞回怀里,虎着脸说:“去去去,该干嘛干嘛去,一个个围上来谁盯着护着?出了事扒了你们的皮啊!”
    “啧啧,刚刚叫咱们哥儿几个搬坛子的时候怎么没这么说呢?咱们都搬酒坛子了谁去保护碧桃姑娘的安全呢?”
    “头儿,咱们是不是以后要改人家称呼叫嫂子了?”
    “哟,碧桃嫂子!碧桃嫂子嗨!真顺溜!”
    伍卫身形一晃,拳头已经到了那人的面前。
    那人腰像折了一样突然弯下来,一招撩阴腿就踢了上去。
    大冷天的,一直蹲着守着,身子骨都麻了,正巧逮着机会好好松松筋骨。
    韩纶回来了,脱了风氅,他就着屋里正中红红火火的炭炉烤了烤冻得发僵的双手,直着脖子叫人:“去把夫人请出来,还有你们大奶奶和姑奶奶,一并请出来,我有事要跟她们说。”
    屋里门窗都拿厚棉帘子遮着,将寒气全都挡在了屋子外头。房里有炭盆,下头还烧着地龙,淡淡的炭气拘在屋子里,蒸得人浑身冒汗,可坐在屋子里的头的娘儿仨都觉得骨头缝里往外冒冷气。
    “皇上,皇上真的这样说?”常氏看着丈夫,声音微颤。
    “是这样说的没错。”韩纶面色凝重,点了点头,“让小鱼参加春天的选秀,皇上的意思,是要给我们家一个恩典,直接内选上。”
    “这可怎么行?”许氏捂着胸口叫出了声儿,“我,媳妇本来想着要把小鱼留给大郎的!”
    陈氏的眼圈却都红了:“一入宫门深似海。若是小鱼有那攀龙附凤的心也就算了,可她,可她只想自在过日子,要是入了宫,就跟笼子里的小雀儿一样不得自由,她不得生生憋死了。”
    韩纶颇为无语地看着这三个女人。
    他本来以为将这消息带回来,家里女人惊慌惶恐是有的,但更多的应该是兴奋和高兴。能直接内选入宫,这是多少少女想都想不来的荣耀啊。可这一个个的,直接哭了起来,如丧考妣一般,这要是让皇上知道,不知道该有多心塞。
    “你们放心,不是给皇上当妃嫔的。”韩尚书默默皱起一张囧脸来,这安慰的话要是让旁人听了,指不定以为他脑子得了病,“皇上说了,太子东宫空虚,有意选小鱼做太子奉仪。太子奉仪!”他生怕自己说的不清楚,又将这四个字重重地提了一回。
    “我的儿媳妇没了。”许氏抹着眼泪。
    “大郎这好不容易有个喜欢的姑娘,怎么能这么飞了?”常氏嘴里念叨。
    “我的小鱼哟,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陈氏掩面哭泣。
    好嘛,敢情他刚刚说的全都白说。
    “好了,你们都静一静,听我说。”韩尚书烦躁不安地喝了一口热茶,“太子东宫里现如今只有一位太子妃,是刑部左侍郎王省之的女儿,十分贤德。除了太子妃,东宫里只有一位承训,两位良娣。奉仪的位份品级仅在太子妃之下,将来太子继承帝位,小鱼就可能是皇贵妃,再不济也有个贵妃的称号。你们觉得这不好吗?”
    常氏呸了一声道:“贵妃的称号再尊贵那也是皇上的小老婆,哪有当一家主母的威风自在。你要是真的心疼小鱼儿,当时就该跟皇上说,小鱼儿早就许了我家大郎为妻了,谁稀罕去给太子殿下作小,每天给太子妃磕头请安的!”
    也就这屋里没外人,常氏能跟自家老爷子做河东狮吼状。许氏和陈氏忙着低头,不敢去看韩纶那张通红的老脸。
    “这时候倒怪上我了,我早说了小鱼不错,让你们把这事给定下来,是你们说不忙不忙,大郎和小鱼也未必能成的。皇上要让小鱼入宫选秀,难道还要我欺君,将没成的事生生拗就不成?到时候说不定你们又要怪罪我阻了小鱼的青云之路。”
    韩纶扯了两下衣襟,躁声说:“不论如何,皇上金口玉言已经这么说了,便有再多怨言,小鱼也得进宫参选,没得躲没得逃。若实在是不想进东宫,咱们再想别的法子,让她落了选也就是了。”
    “你说得倒轻巧,皇上都说了直接内选,哪还有作法子落选的机会!”常氏喘了半天,渐渐平复了心情。
    她想了又想,对韩纶说:“老爷说得也对,这事躲不了也逃不掉,皇上的金口玉言不是能轻易改变的。山不就我,我也就只能去就山了。去太子东宫总比选上了当个后宫里的小妃嫔强。只是老爷您确定了,皇上要把小鱼指到东宫当奉仪,而不是什么太子良娣之类的?”
    韩纶点头:“皇上说得很清楚,是太子奉仪。”
    “那就好。”常氏轻轻拍了拍心口,叹了一口气,“太子奉仪上头就只有一位太子妃,受得压制还少些。”
    许氏忧心忡忡地说:“母亲,只是小鱼这出身,怕太子妃瞧不上她,下头的那些个侍妾不敬重她。那她在宫里的日子可就艰难了。”
    陈氏眼巴巴地看着常氏:“母亲,怎么办?”
    常氏看了看韩纶,韩纶对她点了点头。
    夫妻多年,彼此都太了解,用不着多话,二人对个眼神已大概能明白对方在想些什么。
    常氏说:“她的出身不成问题,不过就是‘名正言顺’四个字。”
    韩纶沉声道:“这是皇上给韩家的恩典,韩家自然要让恩典落在实处方能不负君恩。”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常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这或许是天意吧。”
    韩纶对陈氏说:“过了上元节,就开了宗祠,将你和小鱼正式记名到我韩家嫡支。”
    陈氏以手掩唇,震惊之下久久不能言语。
    皇帝对韩纶在德懋殿东暖阁的一番私语,没过多久就顺着不同的渠道传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