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嫁千金-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系好披风的带子,随手提了一盏放在桌上的灯笼,离开了院子。
文纪看着女孩子消失的背影,雪地路滑,她却走得很稳,不快也不慢,很坚定的样子。分明是柔弱的少女,不知为何,总让人觉得很有力量。
姜梨的身影消失了,再也看不到了,文纪转过头,正想叫醒姬蘅,却见那红衣的青年,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睛。
他的双眼一片清明,没有一丝醉意,仍旧是手托腮的姿态,却没有方才的脆弱无依,仿佛一切都是人的错觉。
“主子。”文纪道,话语里并无惊讶,仿佛早就知道姬蘅并没有醉似的。
也许是,毕竟国公府的这位大人,从来不允许自己喝醉。无论何时何地,醉了就会给人可乘之机。不知从多少岁起,也许是知晓一切的真相开始,他就永远的活在清醒之中,时时刻刻都如此。
“走吧。”姬蘅站起身,转身往屋里走去。
他的耳边,还回想着女孩子的话。
“我知道他很厉害,不过到底也是**凡胎。国公府树敌不少,倘若有人趁此机会前来索命,不说得手,可倘若伤到了他也不好。我虽不会武功,但还能喊,真要有什么不对,自然会叫人来。”
她竟然想着保护他?
不知该说是可贵的善良还是愚蠢的天真,真要出事,哪里会给她叫人的机会,自然是连她也一起杀了。但最令人诧异的,大约还是她认为自己是**凡胎,也是芸芸众生之中最普通的一个。
人们敬畏他、仰望他、害怕他、依赖他,时间久了,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他只是个人。
保护他这种事,除了暗卫以外,几十年来,大约没有人对他说过,包括他的亲人。他所需要的是成长和强大,不需要有软弱。
但是姜梨却把这一切说的无比自然。
姬蘅收起扇子,不再多想。
身上似乎还有她披风上的暖意。
这天晚上,最后是赵轲将姜梨送回姜家的。同出去的时候一样,仍旧是走的“后门”,无人发现。
第二日,姜梨因着头天晚上在国公府折腾了大半夜,起得也晚了些。桐儿还笑道:“姑娘昨夜里睡得真长,难得睡得这样好。外头到处都是放鞭炮的声音,奴婢今儿个鸡叫三声的时候就醒了,在床上烙饼似的睡不着。”
白雪和桐儿丝毫不晓得姜梨昨夜里根本没在府上,而是去了国公府,甚至和姬老将军一群人烤了鹿肉。
不过这话要是对她们说,也实在令人惊世骇俗了,也许旁人还以为她在说梦话,毕竟能在深更半夜里偷溜出门去国公府和一群倒也不算很熟悉的人喝酒吃肉,实在不像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干得出来的事,甚至别说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正经人家的女孩子,怕是也没这个胆子。
姜梨摇了摇头,不知为何,却又有些好笑。很奇怪,如今她的身份远比做“沈夫人”的时候高的多了,按理来说要讲的规矩也应当更多才是。事实上她却是比从前更自由了些,可见有的时候身份并不是禁锢自己天性的理由,人才是。
这回她倒是挺庆幸的。
白雪道:“姑娘,咱们该去给老夫人请安了。”
新年这段日子,每日早晨给姜老夫人请安是少不了的。可能姜老夫人也希望趁此机会修复和姜梨的关系,每每对姜梨也算慈爱,只是这过分的慈爱,让姜梨有些不自在。
她道:“好。”
到了晚凤堂,便见姜老夫人坐在堂厅里,姜丙吉正被奶妈拉着,坐在凳子上吃花生糖。自从季淑然走了后,姜老夫人对姜丙吉的管教也严厉了许多。姜丙吉毕竟是小孩子,当初季淑然虽然宠爱,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养在了老夫人身边。因此虽然有些养歪了,却不像姜幼瑶那般无可救药。这段日子也规矩了起来,至少不像姜梨刚到姜府时候那般无法无天了。
姜老夫人见姜梨来了,照常和姜梨说了会儿话。姜玉燕也在,局促的坐在一边,沉默的很少说话。她是这个性子,姜老夫人习以为常,待她也是淡淡的。虽然不苛刻,但也不亲热。
唯有姜幼瑶迟迟未来。
“三丫头怎么没过来?”姜老夫人问。
身边的嬷嬷瞧了瞧外面,道:“许是起迟了,丫鬟们也没来报。”
姜老夫人皱了皱眉,道:“越发没规矩!”她大约以为姜幼瑶是昨日里因为叶家来人的事还在赌气,故意不来请安的。
姜梨微微一笑,不疾不徐的喝茶,姜幼瑶如何,她才懒得管。姜幼瑶倘若再不收起原先的性子,便是自己不对付她,也迟早有人对付她。
“你去看看。”姜老夫人对珍珠道:“把她给我‘请’过来。”
姜老夫人的声音里,已然有了些微怒气。
姜玉燕更害怕了,有些手足无措,似乎是想离开,又不知应当找个什么理由。踌躇的时候,姜景睿和姜景佑也来了,年关的时候他们不必念书,难得的自由。姜景睿看见姜梨一乐,道:“哟,都来齐了。”
卢氏四下扫了一眼,笑道:“怕不是都吧,幼瑶怎么不见?”
她就这么说说,眼下杨氏不在,季淑然也不在,无人与她搭话。卢氏就来与姜梨闲聊,都是些琐碎的事情,简直是没话找话说。卢氏也知道,如今姜老夫人有意想要弥补姜梨,和姜梨交好,自然能让老夫人心中舒坦。能把老夫人哄得高兴了,日子能难过到哪里去?
这般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过了一会儿,珍珠回来了。姜梨眼尖的发现,珍珠的身后并没有其他人——她没有把姜幼瑶“请”来。
不仅如此,走得近了,姜梨还发现,珍珠脚步匆匆,面色慌张,她是老夫人身边的丫鬟,鲜少有这般惊惶的时候,如此神色,只怕是出了事。
果然,珍珠一进晚凤堂,就道:“老夫人,出事了,三小姐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姜老夫人皱眉道。
“三小姐不在府里,离开了!”
“离开了是什么意思?”卢氏不以为然,“说不准她出府玩去了,只是没与门房的人说,怎么这般惊惶的?”
珍珠扭头,似乎这才看到卢氏也在,面色更加为难了。姜老夫人道:“你只管说,不必忌讳什么,此处都是自家人。”
“三小姐绝不是偷偷出府去玩的。”珍珠道:“奴婢方才去看过了,三小姐屋里,值钱的金银细软都不见了,还有架子上的古董,衣物。而且,三小姐的贴身丫鬟还在府里,三小姐若偷偷出府,不可能不带上丫鬟的!”
这分明是要一去不回头的姿态。
“啪”的一声,姜老夫人手里的茶盏摔碎了。卢氏也惊讶的张大了嘴。
姜梨心想,这回可是真出大事了。
☆、 第 152 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赴宴
姜幼瑶出走,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事实。昨日白日里姜幼瑶还在,今日一早去看就没人了,可见姜幼瑶只能是在昨夜里趁着四下无人才离开府的。
姜老夫人气的差点晕倒,立刻让珍珠把瑶光筑的两个丫鬟带上来审问。金花和银花被带到晚凤堂的时候,皆是花容失色,显然也知道这回是出了大事。姜老夫人看着她们,冷冷道:“说罢。”
金花有些犹豫,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对姜幼瑶忠心耿耿,到了这个地步,仍然不愿意出卖姜幼瑶,也许是惧怕事后姜幼瑶找她算账。
姜老夫人冷笑一声:“来人,把这两个丫鬟拖出去卖了。”
“卖”的意思,便是要卖入青楼妓院。金花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她们本是官家小姐的贴身丫鬟,这样的丫鬟,要么是跟着小姐出嫁,被姑爷开脸成为姨娘。要么便是嫁出去做个管事的夫人,怎么也比沦落青楼强。
不等金花开口,银花已经径自朝姜老夫人磕了个头,道:“老夫人,奴婢知道三小姐去了哪里,三小姐去了季家!”
金花吓了一跳,银花怎么就直接给说出来了?殊不知银花早就对姜幼瑶抱有不满,姜幼瑶自来任性,对身边丫鬟稍有不满意就打骂有加。从前有季淑然管束着,还要收敛一些。如今季淑然死了,不知姜幼瑶是不是性情越发暴躁,时常不把她和金花当人看。可怜她们作为姜幼瑶的贴身侍女,不但不能说自己小姐的是非,还得忍下这非人的虐待。
眼下姜幼瑶出事,银花可是不愿意再让自己因为姜幼瑶犯的错赔上一生了。因此,她并不像金花一般纠结,道:“老夫人,昨夜里小姐让奴婢和金花替她收拾了也金银细软。又引开了门房,奴婢们在门房的茶水里下了泻药,趁他们去毛发光的空当,三小姐逃出了府。”
卢氏奇道:“逃?她为何要逃出府去?若是想去季家,大可以自己去?”
银花嗫嚅了两下,才道:“三小姐以为,如今府里将她禁足,这辈子都不会让她再出府去,更不用提回到季家。三小姐说一定要回季家,奴婢们不敢惹怒主子,奴婢们的卖身契还在主子身上……况且奴婢想着,今日一早便将此事回禀老夫人,这样一来,三小姐即便是去了季家,老夫人也能派人去寻。”
姜老夫人的脸色难看极了,银花话里的意思,姜幼瑶分明是对姜家心存不满,才想着去季家寻找安慰。这样的小姐,简直是……愚蠢!
卢氏也跟着道:“幼瑶这丫头也实在太骄纵了些。怎么会认为府里会将她关一辈子?无非是最近正是风口浪尖,她若是出门,反倒是不好。还不如好好在府里,避过风头再说。怎么好心当成驴肝肺,这般识人不清呐。”
“够了!你少说两句!”姜老夫人怒道,卢氏立刻不做声了。姜老夫人又道:“把老大给我寻来,出了这样的事,他得马上去季家要人!姜家的小姐在季家过活,传出去想什么样子!”
本来姜家就因为季淑然一事如今在燕京城成为百姓谈资,要是姜幼瑶再去了季家,旁人会怎么想?姜老夫人虽然口口声声说着姜幼瑶愚蠢,到底是在她眼前长大的,祖孙情义也并非虚伪。姜幼瑶这般行事,看在外人眼里,只会觉得那些传言是真的,姜幼瑶果真是季淑然和外男的私通子,姜幼瑶就是真的毁了!
姜梨瞧见姜老夫人的动静,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姜幼瑶便是犯了这么多错,姜老夫人仍旧对她没有完全失望,本来是绝佳的身份,却被这愚蠢的女子弄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可见人的路最终怎么样,还是要自己走的。
姜景睿随口道:“还要什么人呐,她想回季家,就回季家呗!咱们府上还少一张吃饭的嘴,多好。”
卢氏赶忙拉了一把姜景睿,虽然她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但看姜老夫人的神情,显然不打算让姜幼瑶一直住在季家里。本来老夫人就已经很生气了,姜景睿这时候火上浇油,可不是什么好事。
姜元柏下了朝就得了消息,匆匆赶来,听闻此事,面色铁青,二话没说就带人去季家上要人了。
姜景睿出了晚凤堂,与姜梨咬耳朵,道:“你猜姜幼瑶会跟大伯父回来么?”
“当然。”
“为什么?”姜景睿反倒像是很失望似的,道:“难道季家不留她么?她好歹也是季家的外孙。”
姜梨道:“你也知道是外孙了,季淑然的事上,季家本就理亏,对姜家也不会多说什么。况且姜幼瑶呆在季家,对她来说并非好事。只有让她回到姜家,对彼此才是最好的结果。至于姜幼瑶本身的意愿,重要么?”
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