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 >

第51章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第51章

小说: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笑:“你这丫头,真是……”
      她接过柳眉手中的小盅,只饮了一口,便放下,笑问柳眉:“眉儿怎么不随她们一处去吃去?”
      柳眉摇摇头,说:“一会儿还要上蟹菜!”
      黛玉奇道:“还有蟹菜?吃了这起子蟹,大多都腻了,哪里还吃得下蟹菜?”
      柳眉笑着点头,心里大赞黛玉知她的心意,“不过是怕奶奶姑娘们吃过了蟹,积了寒气在肚子里,总要用些饭食垫垫,再尝些点心,就不妨事了。”
      她转头看看宝钗等人,都已经聚在藕香榭廊下,当即笑道:“我就不耽误姑娘大展诗才了。回头特为给姑娘备了点心,待姑娘菊花诗夺了魁,记得来尝尝。”
      黛玉忍俊不禁,掩口笑道:“你怎么知道……”
      她到底还是有这个才情与傲气的,当即放下手中的小盅,点头道,“眉儿,总之谢你吉言,待我做了那些诗,自然回来尝你的点心。”
      说毕,黛玉便与宝钗她们聚在一处去了。
      柳眉站在藕香榭廊边,看看眼前的情形,心里不免有些得意。
      只见藕香榭中两桌,廊下又摆了两桌,到了这时,众人已经皆吃过一巡,桌面俱是蟹壳蟹爪,颇有些狼藉。上头贾母已经不吃了,王夫人等也都随着停住了手。
      黛玉说得没错——吃了这起子蟹,再尝什么都腻味了,这时再送上鲍鱼海参,大家怕是也没有胃口。
      这就是柳眉使的小小心眼子。
      她昨儿晚间因晴雯的花样子,想到这蟹宴上头。贾母等人吃蟹,只图个乐趣,自然是清蒸的大螃蟹自己掰着吃,又新鲜,又有趣。
      所以这清蒸蟹才是席面的主角,厨师的任务,其实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只不过,形成这个局面的前提,是大家一上来就先一起动手,人手一只大螃蟹掰着吃。若是一上来就让大厨房那头上蟹菜,就比较棘手。
      所以柳眉才拜托了平儿帮她作弊——这也不能算作弊,她提的唯一要求,就是让平儿帮忙,让她们小厨房现蒸出来的大螃蟹,第一时间先送到每个人的手里。
      这对平儿来说极简单,只不过是在李纨背后提点一句的小事,却决定了之后柳眉她们能不能力压实力强劲的外来厨子。
      说来也巧,柳眉她们小厨房蒸出来的蟹,分一分,第一轮就吃得差不多了。柳眉曾经很担心,怕大家还未吃腻的时候,薛家的蟹菜就送上来了。
      可巧东府的厨子大约是自暴自弃了,越性不费那个劲儿,只管也将分得的蟹一气儿都蒸了,送上来,才有了眼下这个局面。
      而薛家请过来的厨子,大约还在等。
      毕竟薛姨妈此刻只顾着陪着贾母王夫人说话,而宝钗……宝钗正在作诗。
      果然,没多久,席上贾母便对李纨吩咐,“问问厨房有没有备下米饭、粥之类,吃了这些蟹,总得再垫垫,回头在园子里灌了冷风,少不得肚子疼。”
      薛姨妈这才想起自家外聘的厨子,说:“老太太,可是巧呢!我家蟠儿正巧聘了几个厨子,因见他们手艺不错,又擅长烹制蟹菜,所以命他们做了几道菜,一来是蟠儿一片孝心,孝敬老太太;二来老太太见多识广,也想请老太太品评品评,可还入得了您的眼。”
      正巧李纨转回来,回贾母说:“回老太太的话,小厨房和珍大奶奶带来的师傅都做了些,菜蔬、米饭、粥、点心都有,还有些甜汤。”
      贾母一听李纨说“菜蔬”两个字,便来了精神。她年纪大了,尝过油腻之后便越发想念那清淡些的、汁水多的新鲜菜蔬。忙道:“一起都拿上来,拿上来。大家只管捡喜爱的尝。珠儿媳妇,你也先坐,要鸳鸯和平儿来替你便是。”
      薛姨妈听了,有些迟疑。她本以为贾母会郑重其事,命人将薛家备下的菜肴先奉上来一一品尝的。可是如今薛姨妈自己也觉出胃袋里有些空虚寂寞冷,那些山珍海味未必就能抚慰,倒确实不如一碗粥,一块点心来得更加熨帖些。
      一时薛家的大菜,同东西二府厨房制的小菜点心,就一起流水价地送了上来。琳琅满目,摆了满满一席。

      第54章 桂花螃蟹赏(下)

      上菜之时, 柳眉先转到后头, 暗搓搓地瞅了一眼薛家厨子送上来的蟹菜。
      刺激之下, 她少不得像刘姥姥那样,掰着指头算这道蟹宴薛家下了多少本钱。
      “五五二两五, 三五一十五……”柳眉的结论是, 薛家上的这些菜,算上螃蟹,光本钱,就已经十五两奔二十两去了。红楼前辈刘姥姥可是说过,二十两, 能够庄户人家过一年的了。
      不过也难怪——人家薛家的厨子整治出来的菜肴,是按照一套蟹宴的规制来的。柳眉在旁瞅了瞅, 见从凉菜到热菜再到汤羹,全都是价值不菲的功夫菜。
      她一瞥眼就先看到了那款汤羹:只见鸡汤明澄,鱼丝瓷白,秋莼碧绿, 上面正正地浇了一勺蟹黄, 鲜味扑鼻而来, 闻之惊艳。
      柳眉好生激动:这就是四美羹啊!
      ——能和她想到一块儿去的厨子, 肯定也不是简单的厨子。
      再看看其他, 除了那四美羹之外,没有一样不是下了大本钱的。比如那些雌蟹剔出纯蟹黄,做出来的是蟹黄扒刺参。柳眉便惭愧——小厨房做的,就只有蟹黄扒新鲜蔬菜。
      再看其他, 花雕醉蟹、香炸蟹钳、蟹粉焗裹河虾仁、银皮蟹膏、蟹粉煎元贝……样样是考校厨子功力的菜式。柳眉看着,不禁脑后暗自滴汗——若不是她使诈,请平儿将这薛家上蟹菜的时机往后拖了拖,今儿还不知会怎样。
      难怪那东府的厨子一早就主动放弃,的确很有自知之明。
      柳眉正在心里暗自赞叹,一转脸,只见柳母在一旁看得面如土色。她赶紧过去安慰:“娘,别担心,旁人阔绰,自有阔绰的做法,咱们简单,也有简单的做法。既然用心做了,便一样能得人赏识。”
      本来么,一边是专业的酒楼师傅,出手豪阔;另一边是府里的家常厨子,用料简单;虽说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非要凑在一起比较的话,就……就只能使诈了。
      柳母显然觉得柳眉这是在刻意安慰,什么都没说,只伸手拍了拍柳眉的手,默默走开,自去一旁帮着收拾。
      而席面上,贾母只扫了一眼上来的菜式,就先发话了。
      只见她老人家先指着一碟绿油油的菜蔬,说:“先将那个取来——”
      李纨应了,取来,先让薛姨妈。
      薛姨妈看了,见是蟹粉扒油菜心,偏这油菜心绿油油、水嫩嫩,透着新鲜,尝了一口,全是清甜,另有蟹粉点缀提鲜,极是爽口。
      “这个时节,怎么会有这个菜?”
      见薛姨妈问,平儿上来,笑着回道:“回姨太太的话,这个菜呀,本来叫做二月青,本是二三月间最好。咱们自己园子里种了一些。二月间采过一茬之后,就没再管过,谁想它到这九月间竟又长了一茬出来,想是最近的天气与二三月比较像吧!”
      贾母听了点头,说:“好,这个格外好!”她听说园子里的菜在这个季节里也长势旺盛,觉得是家族兴旺之兆,心里越发高兴。
      说罢,贾母觑着眼看着另一样,指着问:“那个是什么,是果子么?”
      李纨过去看了,取过来回话,说:“回老太太,这是果子,也是一道菜。”
      贾母挑中的这一样,也是小厨房呈上几样蟹菜小品之一:蟹酿橙。
      这道蟹酿橙,乃是将蟹粉填入掏空的秋橙,蒸制而成。现拆的新鲜蟹粉,加姜末花雕,慢慢炒制。橙则只做盛器,去顶去瓤,只留一个圆圆的橙皮,再填入蟹粉,上锅蒸熟。端上来的时候,果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道菜,以果品的外形与香气,成功骗过了贾母,遂登堂入室,一只一只蟹酿橙,纷纷送至王夫人、薛姨妈等人面前。
      贾母问:“这是姨太太家的名厨做的?果然心思奇妙,蟹粉配上这点橙子的香气,闻着就一点儿也不腻了。”
      薛姨妈自己也不知道,只能抬头看着李纨,李纨看着平儿,平儿转身下去问了一下,上来回:“老太太,这道和刚才那道一样,都是园子里头的小厨房做的。”
      贾母闻言大喜,瞅瞅身边的王夫人似乎微有郁闷之色,心里得意。可又想着薛姨妈那头的面子不能不顾,便点了好几件薛家厨子操持的菜式上来。
      “好!”贾母大声赞了一句,可就是不动筷。
      李纨无奈,只得再来让薛姨妈,薛姨妈自己也觉得有些吃不下了,只摇手道:“不用让我,我就看着……就有些饱了。”
      她随即再问:“可有什么饭或是粥?”
      李纨就看着平儿,平儿就笑应道:“粥有,饭也有,就看您想要试哪一种。”
      “这还分好几种?”贾母等都觉出奇。
      “是,”平儿笑道,“有五谷杂粮与菌丝和蟹汁一起熬的咸粥,也有南瓜与五谷一道熬的,纯素,口味就要谈些。饭么……饭是炒饭,有个名字,叫做蟹壳黄。”
      平儿往王夫人薛姨妈那里看了一眼,赶紧又补上一句,说:“对了,薛姨太太家的厨子也呈了一道饭上来,是用鲍汁蟹粉烩的汤饭。”
      席上众人一起凭空想象了一下:鲍汁蟹粉一起熬的浓汤烩饭……
      贾母立即道:“咸粥对我脾胃,另外那’蟹壳黄’好生新奇,送上来先看看。”
      薛姨妈迟疑片刻:“我……也来‘蟹壳黄’吧!”
      王夫人有气无力地叹口气:“素的,素的粥就行。”
      这时候,藕香榭另一头菊花诗已经都品评完了,自然是黛玉拔了头筹。宝玉等人一起回席,宝玉听见说是有新奇的炒饭,也嚷着要吃。
      宝钗回席,只扫了两眼席面上的情形,已经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只是她甚有涵养,坐下只与宝黛等人谈笑作诗,薛家厨子做出来的菜被众人冷落,她似乎完全不在意。
      倒是宝玉满肚子歪才,一眼认出了那“四美羹”,拍着手要尝。王夫人坐在上首,只觉得亲生儿子贴心长脸,一时好生安慰。
      片刻间,那“蟹壳黄”就送了上来,只见盛在官窑细瓷白碟子里的,真是一只黄澄澄的蟹壳,旁边撒着数瓣菊瓣做点缀。
      “老太太,您将那蟹斗翻过来。”鸳鸯在旁小声提醒。
      李纨赶紧过来,替贾母将蟹斗翻开,果见里面别有洞天,蟹壳里盛着的,是煮熟的江米与江瑶柱、榛蘑丁等一道炒制而成的米饭。因用的是江米,米饭酿入蟹壳之后,自然微微黏连,似乎与蟹壳成为一体。米饭上则点了一点红艳艳的蟹粉。
      “这个好!”贾母说,“若是蟹粉再多一丁点儿,就嫌油腻了,眼下正好。”
      宝玉尝了“蟹壳黄”,也觉得新奇,正要荐给黛玉,却只见黛玉坐在旁边,在用小银匙细品另外一道甜品。
      宝玉忙问是什么,黛玉笑笑不答,只拿给他看。
      宝玉凑上去闻了闻,觉得香甜异常。平儿在一旁就接口答道:“宝二爷,这个是陈皮与赤豆一起熬的甜汤。您要不要也试试?”
      宝玉点点头,想了一下,说:“等等,等我先将这些都一一尝过,再来试这个。”说着,宝玉颇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