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 >

第142章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第142章

小说: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问得极其突然,令世清猝不及防。柳眉避在一旁,也远远地看见世清的面孔恰到好处地一点一点涨红起来。
      “千万别发火,千万别发火啊!”
      柳眉熟悉世清的性子,也知道只怕无论是本尊还是后来的系统分|身,都还没有人敢当面这样的对世清大呼小叫过。柳眉此刻无计可施,只能在内心深切地呼唤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保佑世清千万不要按本尊的本性行事。
      岂料世清涨红了一张脸,一个字一个字说:“真不好意思!我确实不是亲王府的侍卫。”
      柳眉:啊?这就给问出来啦?
      只见世清眉心紧了又紧,缓缓续道:“我其实是……其实是……”
      “亲王府的……马夫!”
      马夫?!
      这落差……恐怕有点大。
      柳眉绝倒。
      柳父与柳母都是对望了一眼,没想到竟问出了这么个结果。
      “真的是马夫?”柳父威严地又补了一句。
      世清一本正经地点点头,“真的!”
      柳眉这时候赶紧冲出来补了一句,“难道不是亲王殿下已经答应了你,等到出京的那天就升你做侍卫么?”一副紧张无比的样子,似乎生怕父母因为世清这“马夫”的职位就嫌弃了他——
      “可这样蒙骗未来的岳父母,总……总也不太好吧!”
      世清说话时总习惯性地板着脸,也一向没什么表情。可这落在的柳父柳母眼里,却成了诚实不欺的好青年。相比之下,柳眉则成了女生外向,一心想要让情郎给爹娘留下个好印象的傻丫头。
      “真是马夫也没什么……”柳父叹了口气,“咱家也不用你抛费出什么聘礼,这些都给你们攒着以后过日子用。”
      柳眉登时一喜。
      “不过,真是马夫么?”柳父还是不放心地又补了一句。
      可千万别连马夫都还不是啊!——这位焦虑的准岳父在心中暗暗念叨着。
      *
      之后过了很久,柳氏夫妇偶尔闲聊起来,依旧一致认定自家女婿石清决计与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忠顺亲王殿下毫无关联。
      “没哪个亲王殿下肯自降身份,自承是个马夫的吧!”柳母叹息道。
      柳父想了想,说:“退一万步,就算他真的是个高高在上的亲王,但他肯为我们眉儿如此,眉儿这遇上的,也未必便不是良缘了。”
      *
      再说世清换了身份,亲自陪柳眉归家,见过了柳父柳母,将出京远行的事禀过,又应承了以未婚夫的身份好生照顾柳眉,两人齐齐拜别了柳父柳母,从柳家小院里退了出来。
      柳眉正要上车,忽听街角有个人叫她的名字:“眉儿!”
      柳眉茫然四顾,只见有个梳着妇人发式的女子远远地站在街角向她打招呼。那女子身段窈窕,看着身形有些眼熟,只看不清相貌。柳眉觉得这人有几分像是柳五儿,可声音却不像。
      她便回头瞅瞅世清。
      世清难以察觉地微一点头,低声道:“去看看吧!你本就有些事儿需要了结,既然寻上门来,不妨便就此了结了便是。”
      柳眉便微微点了点头,独自转身,去与那妇人说话。而世清则始终在柳眉十几步之外的地方,远远地看着她,护着她。
      柳眉走到那妇人跟前,仔细一瞧,才认出眼前的人不是别个,而是当初宝钗身边的大丫鬟莺儿。如今看她的发式打扮,柳眉便知这莺儿定是已经过了明路,做了宝玉的房里人了。
      “莺儿姐姐,你找我有事?”
      莺儿抿嘴轻笑,“不是我,是我们奶奶想要见你。眉儿,可否劳烦你,随我到前头的‘且停居’见见故人,可好?”
      柳眉一对秀丽的柳叶眉登时挑了挑——这当儿,竟是宝钗想要见她?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点……夏天快要过去了的赶脚——先让我去贴个秋膘再说。

      第143章 月老祠前,三生石上

      柳眉随着莺儿走了里许, 来到一间挂着“且停居”招牌的铺面跟前。
      这时已经将将正午, 可是这食铺却没多少人光顾。因此铺子里大半的地方被辟了出来, 改成了杂货铺的铺面,出售些针头线脑之类的日常用品。
      莺儿见柳眉注意这些, 也难免觉得脸上有些过不去, 低声抱怨了一句,“这外城生意就是不好做,近来生意全被那零卖盒菜的小铺子给抢去了。”
      柳眉心里叹息一声——她觉得宝钗将一间“且停居”开在这里,本就不是什么好计划。
      宝钗的“且停居”跟风“鸿顺楼”,走名厨定制高档菜的路线, 开在内城才是合适。外城都是平民与工匠之流混居,喜实惠。而“且停居”要将这许多间铺面维持下去, 各色成本夹在菜价里,不得不贵。门可罗雀便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说到底,宝钗这亏,还是吃在“贪心”二字上。
      当初凤姐暗中经营“鸿顺楼”, 就只用心做鸿顺楼一家, 做得好了, 自然日进斗金。
      偏宝钗仿着开了“且停居”之后, 既想做达官贵人的生意, 又想让平头百姓也掏荷包,如此一来,自然两难兼顾。再加上解小川投了北静王府,“且停居”恐怕再没人主理, 生意自然举步维艰。
      宝钗则在这间食铺二层的一间静室里候着柳眉。柳眉进去的时候,尚且看到宝钗面前的桌上铺着厚厚的账簿子。宝钗则正持了朱笔,低头在账簿上写写画画。
      柳眉大方地向宝钗问了一声好,大喇喇地在她面前坐下。
      “宝二|奶奶,近来食铺的生意可还好?”
      柳眉并非故意想要出言讥讽,只不过是有些好奇,想知道“且停居”其余的铺子生意如何,是否还与前阵子一样红火。
      没想到宝钗搁下笔,抬头望着柳眉,眼前忽然一亮。
      “眉儿——我这十余间酒楼食铺,尚缺一名既能设计菜式,又能主理一间酒楼的名厨。你是我最属意的人选……”
      宝钗的话还未说完,就已经见到柳眉立在对面,很坚定地摇了摇头。
      类似的话宝钗提过,柳眉当时便未曾动过心,此时更是不可能放在心上。
      宝钗却也是临时起意,见柳眉全然无心,便将后面的话都收了回去,大方地笑了笑,道:“我不过是随口一说。”
      说着,她起身抬头,向莺儿使了个眼色。
      莺儿当即退了出去,给宝钗与柳眉两人带上了门。
      “眉儿,这次我请你过来,是想……嗯,是想……”
      即便精明老练如宝钗,此刻也觉得下面的话颇有些难以启齿。
      “你上次提到的那块金牌……”她低下头,将声音压得极低极低,面上莹白的肌肤此刻都涨成粉色。
      “御赐金牌?”柳眉奇道。
      宝钗听了大喜,抬起头,冲柳眉点点头。
      “您上回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同鸡肋一样的金牌?”柳眉又重复了一遍。宝钗听了她的话,免不了,又满脸紫涨起来。
      “上回您不是说得好好的,府里出的娘娘如今在宫中正得势,府里又会出什么为难的事儿?”柳眉一面模仿着宝钗上回说的话,心里一面暗搓搓地爽着。
      宝钗低下了头,柳眉能见到她的双手笼在袖中,正来回地搓来搓去。冷不防宝钗突然便躬身向柳眉行了一礼,“柳姑娘……”
      柳眉吓了一跳,赶紧将身子一偏。只听宝钗续道,“我知道上回是我言语得罪,可是宝玉毕竟是将宝玉借了给你,如今忠顺亲王府已将玉还了来,想必对你至关重要的那个人,已经是平安无事了。请你看在宝玉如此诚意相帮的份上,将金牌……将金牌再赠与宝玉吧!”
      柳眉望着宝钗,片刻后开口,“这是宝二爷的意思?”
      宝钗紫涨的脸登时有些发白,随即摇摇头,说:“这只是我的意思。宝玉,宝玉他并不知情。”
      柳眉“哦”了一声,又问:“府里出的娘娘,在宫中,可还好?”
      宝钗一听柳眉问起贤德妃,登时被戳中了心思,腹内虽是千般怔忡、万般狐疑,可是面上却硬撑着,不敢露出分毫。
      “自然……自然是好的。”宝钗答道。
      柳眉见了宝钗的神情,心中多少有数,只摇了摇头,对宝钗说:“宝二|奶奶,并非我不惦记着宝二爷的救命之恩,只是那块金牌……我已经赠了别人了。”
      宝钗听见这话,登时抬起头,仔细打量柳眉,想知道她是不是托词退却。
      可是柳眉却很平静,正是在陈述一件事实:“那块御赐的金牌,我转赠给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妥当人儿。她与宝二爷多少有些渊源,所以万一宝二爷遇上什么危难,她也不会见死不救的。”
      说到这里,柳眉也朝宝钗行了一礼,“宝二|奶奶,我这就要出京了,有生之年,也不知是不是还能再回到这里。就此别过,愿您珍重。”
      说着,柳眉也不管宝钗如何,自己下楼离开。
      宝钗在楼上,将窗悄悄推开半扇,正看见世清陪着柳眉一起离开的身影,不免叹息一声,转身与莺儿交待他事去。
      *
      而柳眉由世清陪伴着离开,心头却一直郁郁。
      她早知道贾府之败在所难免,可听宝钗如今说起,便知贾府其实早已危如累卵。偏生府里除了个别人之外,没有多少清醒的,多数不过还是终日吃吃喝喝,得过且过,过得一日算一日罢了。
      由贾府众人,再想到自己身上,其实她情形相似,却略有不同。
      想到这里,柳眉便长长叹息一声。
      世清知道她的心思,安慰她说:“有时想想,他们的命,也未必便比你好得了多少……”
      柳眉:你丫这叫安慰?
      世清继续:“……你至少还有些时间,随我去那大千世界看看。”
      柳眉:……唉,不会说话的家伙啊,我忍了。
      听着世清说起,柳眉不知为何,记起当年在茗园度过的那一夜,园中万人齐声高唱“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情形。
      是守住当下的欢愉,还是满怀着忧虑为未来谋算,似乎永远都是一个悖论。
      “出京之前,我先带你去看几个人。”世清猜透了柳眉的心思,故意打岔,扰乱她的忧思。
      于是柳眉随着世清出城,在城外二十里地的一个小村落里见到了一对刚成亲不久的小夫妻。男的成日务农养家,女的性子泼辣又肯吃苦,只靠着田里那一点菲薄的出产,将小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的。
      可巧这两人都不大在乎钱。
      男的说,钱算什么,没了可以再挣,老婆绝不能不疼。
      女的说,人在一起,才能说得上一起挣钱一起过日子。
      柳眉想,果然是将脓包戳破了,历经生离死别,这两人终于将彼此认得真真的。
      据这对夫妻住着小村不远,庄上还有个号称“针线西施”的姑娘。她的女红手艺可是连地主大户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看了眼馋的,说是比城里绣庄里出产的都好,有钱也买不来。
      成日里上这“针线西施”家门求绣品的妇人们几乎将她的门槛都要踏破了。热心的媳妇大娘也要为这“西施”张罗亲事。岂料这“西施”却发了话,只说要个她自己能看得上的方可。于是这四里八乡无数的适龄小伙儿轮流到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