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 >

第122章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第122章

小说: 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因有宝玉相送,贾府终于全体动员,上下齐心,一力为探春张罗,为她添妆,送她南下。
      连柳眉这样的小喽啰也分配到了任务,厨房需要根据宝玉与探春的口味,准备出至少能存储一个月的路菜,给宝玉和探春捎上。
      柳眉有时想想,觉得上头的想法也真是奇怪——与其给探春宝玉带上些路菜,一路行来一路吃,吃一点便少一点,岂不是更是觉得家国遥遥了?
      不过柳母却做得很认真。毕竟这些年,她对宝玉和探春的口味已经极为了解,当下只选了那香而少油,可以久放的材料,做了七八种路菜,看着平平无奇,只是鲫鲞、白鱼鲞、斑鸠丁、笋丁、油浸菌子、卤香干、乳瓜等这几样,却全是那对兄妹素日所喜的。柳眉来帮忙,用瓷罐将那些一样一样地装了,淋上浅浅一层香油,再用油纸细细将罐口封住。平素只需要用洁净的筷子取用,便是摆上两个月也不得腐坏。
      而柳眉想了又想,寻了个机会,看了一回探春身边的大丫鬟侍书,细细交代她南藩的一些饮食习惯与注意事项,只说是从厨子之间打听来的。侍书千万谢了。只可惜,探春以后注定经年累月要居于南面,只能迫着自己去习惯那边的饮食了。
      待得探春辞别贾府众人,与宝玉一道,踏上和番之路。邢夫人便将迎春从大观园里接了出去,只说已给迎春说了婆家。
      去了迎春、探春,再加上之前搬出去的宝钗宝琴,返家备嫁的湘云,大观园里,终于彻底冷清下来。

      第120章 痴丫头六亲不认

      宝玉与探春离京之后, 柳父办完了南面的差事, 回京到府里交了差。
      柳爸爸回到京中, 先是见到曾受到惊吓的柳五儿,见她大病初愈, 如今犹是面白气弱, 说一句话要喘三次,忍不住也是心疼不已。
      接着便是柳母与柳眉一起,与柳父商量求恩典脱籍出府之事。柳母好心,将陈家姨母也拖来一起商量。四人聚在柳家小院里,细细商议, 只避着自在房中养病的柳五儿。
      可是陈家姨母听了柳家人的计划,却不大感冒, 只讪笑着说:“姐姐姐夫也太小心了些,这回不过是太太打发些到年纪的丫鬟出去罢了。姐夫如今当差当得好好的,为啥要从府里出去?”
      柳母眼一瞪,“你忘了你差点儿被人咬出来, 一并撵出去的事儿了?”
      陈家姨母早已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当即道:“这有啥?以后我们再赌钱的时候避着人, 偷着玩上几把解馋便是。”
      柳母见这个妹妹不上道, 气得话也说不出。
      “可是姐姐, 你真犯不着为了这些个儿事求恩典出府吧!”陈家姨母看看姐姐神色不大对,终于疑惑起来,“咱们早已做惯了高门大户里管事娘子,一旦自己出去了, 没有主家的势头可以倚仗……姐姐,那种日子,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柳母看了一样丈夫,耐着性子向妹妹解说:“我们当家的已经在外头寻着了一个营生,是给商户跑腿的活计,与他现在在府里头管着的也差不多,拿的钱养活我们一家便将将够了,只是辛苦他一年四季在外头跑着。”
      “我和眉儿在城里已经看了几处住处,我的意思是,无论是租、还是买,先在外头有个落脚的地方,然后就向上头求了恩典,求了放籍的文书……”
      她刚说到这里,忽听里屋有响动,转头一看,惊讶地道:“五儿?”
      只见柳五儿扶着门出来,正呆立在厅中,痴痴地看着父母亲人。
      “母亲……你们在议的是,咱家要求府里的恩典,脱籍出去,自己过活?”
      柳五儿大病初愈,极是瘦弱,巴掌脸上一对杏眼圆睁起来,显得格外地大。
      “我不出去……”
      柳五儿说完,抚着胸口咳了两声。
      “要我从这府里出去,除非我死!”五儿扶着门框,咳得直弯下腰去。
      柳父与柳母同时站了起来,柳父赶紧去扶五儿,“五儿,万事好商量。”
      旁边陈家姨母也顺势起身,准备告辞开溜:“是呀是呀,姐姐,姐夫,你们慢慢商量……我的意思呢,是你们要出府也好,先出府看看,若是好呢,我也带着我们家那口子来投奔你们……”
      陈张氏滑头无比,将这意思表明,托辞天色已晚,就回了自己家,将柳家人留在院儿里自己商量。
      “五儿!”柳母脸色有些发黑,她对这长女早有不满,不过看着她病的份儿上,一直忍着,此刻终于发作了出来。“你在这府里难道还有什么念想不成?你可知……”
      柳五儿低着头惨笑了一声:“……连太太都说我这是个十足十的祸害不是?”
      柳母板着脸,“原来你也听说了。”
      柳父一直是个心肠非常柔软的爸爸,此刻见到五儿这样,连忙将她扶起来,柔声道:“五儿……你娘,这也是在为你考虑。爹娘愿意抛了这么多年做惯了的差事,从这府里出去,也不过想着将来你们俩姐妹,不用再过这等人在屋檐下的日子,不用动辄被人打骂,将来你们两人出嫁的时候,也能堂堂正正、风风光光……”
      柳爸爸当初接到家书,知道柳五儿差点被打了四十板子发卖,早就在后怕不已了。
      柳五儿听见父亲如此说,心中酸楚,却突然将父亲的手一甩,身体往后缩了一缩,笑着道:“旁人都指着自家闺女攀上高枝儿,过了明路,那才叫堂正,那才叫风光,可是咱们家……”
      说着,柳五儿笑出了泪,转头看向柳母,“娘,我知你是嫌弃我没用,嫌弃我在太太跟前得不了脸,嫌弃我给你惹事……”
      “眉儿,你也嫌我这个姐姐,嫌我没有半分能耐,处处拖累你不是?”
      “你们既要求恩典放出去,那便不要带上我!”柳五儿激动起来,大哭之后便剧烈地大咳几声,“既早已不当我是柳家人,为什么却还要挡我的路?”
      柳母一伸手就拍了桌子,“五儿——”
      “你以为咱们家都是为了什么要求恩典出府?你爹推掉了升大管事留京的机会,你妹妹眼下吃着三个份子,也心甘情愿都不要了。五儿,若不是为了你……若不是你……”
      柳眉赶紧去拉母亲,她一听见母亲这么说,就觉得要糟糕。
      柳五儿最讨厌旁人给她恩惠,因为那样会令她越发自卑,从而心生抗拒。而柳母眼下说的,则正是这个。
      “你竟然还敢提在太太跟前得脸?你难道忘了,当初若不是妹妹替你周旋,你早就不知道被卖到何处了。即便没出上回茯苓霜的事情,这一次,晴姑娘、司棋、芳官她们几个……都已经被撵了出去。你若不是因为在外头养病,你如今也与她们一样,你知道么?”
      柳母说着,又气又是伤心,两行眼泪就此滚落下来,颤声道:“……说到底,都是娘的错。当初是娘给了你这等攀高枝儿的念想……天地良心,娘只是想让你活得轻省些,松快点儿,娘从来没有想过要让你这样提心吊胆地去挣那个位子那个名儿啊……”
      说着,柳母也掩面而泣。
      柳父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着妻子女儿,一时真不知该去劝谁才好。
      “姐,你要想清楚,太太发了那样的话,你现在根本回不到怡红院里去了,那些旁的差使,你又看不上眼。你就算是不肯出府,要留在府里,也没有旁的出路。”
      柳眉见这个姐姐冥顽不灵,父母均劝之不动,只得自己开口——说实在的,她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姐姐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非要留在贾府里,存心要和这破船一起沉没吗?
      “眉儿,没试过,怎知没有出路?”柳五儿白着一张脸,反驳柳眉。
      柳眉气结,她对这个油盐不进的姐姐实在不知该如何劝才好。
      ——贾府以后怕是要抄家的好吗?抄家的时候家中奴役都是充当财产发卖的好吗?
      这话已经冲到口边,理智还是占了上风,柳眉将这话最终还是忍了回去。
      “爹、娘,爹娘既然决意要出府,那女儿也无话可说,女儿唯求一件事,请爹娘就当没生养过我这个闺女,放我一人在府中自生自灭便是!”
      说着,柳五儿冲着柳父与柳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扶着门框站起身,抹了抹一脸的泪,踉踉跄跄地就往外跑。
      柳爸爸就追了出去。
      柳母木着一张脸,望着过来相劝的柳眉,终于叹了口气,说:“都是娘不好!”
      “你姐姐从小性子就倔——她若想得到什么东西,哪怕娘已经给了你,只要她想要,就一定会闹到娘从你手里取了递给她的那一刻。”
      柳眉也默然,她也同样不懂,为什么柳五儿对那大观园如此执着,执着到可以不顾脸面,甚至不顾性命,也要在大观园里有这么一席之地……
      这时候柳爸爸从外头回来,说:“五儿去了陈家。我偷偷给妹夫打了个招呼,拜托妹妹妹夫照顾她几天,你且先放下心便是,下回等大家都平心静气了,再慢慢劝她也不迟。”
      “唉!”柳母长长地叹出一口气,重新又打起精神。
      “我明儿就去主子跟前求恩典,我们是一家人,总要在一处的。没有说一家人脱籍出去,单留五儿一个人在府里的道理。我便代五儿一起求了,待放籍文书下来,她再怎么闹,也无用了。”
      这回柳母下定了决心,不再由着五儿的性子胡来。她也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先去见了平儿。
      平儿听说了此事,觉得有些为难,搓着手说:“近来奶奶这边……恐怕顾不上这些事儿。要不,我就瞅着空给您回上去,先看看我们奶奶的意思?”
      柳母忙不迭地谢了。
      可一连过了好几天,平儿那里都没有音讯。
      柳母也私下问过林之孝家的,林之孝家的只说:“按说这种事儿上头都不会拦的。不过最近事情格外多,所以耽搁了吧!”
      贾府最近的事儿确实有点儿多,一是贾政此前被点了学差,如今将将可以回京述职了。因此贾府上下除了迎接二老爷之外,还要帮着打点。
      其二,探春与宝玉他们此时已经沿着运河到了长江口,再过一段便要出海坐船往南了。贾母王夫人都是忧心无比,每日佛前祝祷,并遣人来回往返,打探消息。
      还有一件,算是亲戚家的事儿——薛家那位公子哥儿,薛蟠薛文起,娶亲了。
      柳眉也听了一耳朵八卦,待她听说了薛蟠所娶妻室的家世背景,“哦”了一声,心想,这何尝不又是一个夏金桂呢?

      第121章 弄小巧借剑杀人

      话说这薛家曾经对夏家托人所说的那门亲事颇为动心, 后来因宝钗打听过那夏家小姐的素习品行之后打消了念头。
      而这次得薛家郑重下聘的亲家姓文, 也是皇商, 却是做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生意的。
      听起来,与薛家很是门当户对。
      薛蟠娶了文家小姐过门之前, 贾府中就一直在传, 说这位文家小姐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据说不让黛玉,相貌亦是端庄标致,气度不下宝钗。
      黛玉听了这等传言只是淡笑。柳眉听说了, 心里却“额”了一声。
      文家是商贾之家,文家小姐在钱财一道上自然是精明的, 偏这文家小姐又通文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