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不想活-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寻清宫存在的意义,似乎是维持正统。若是皇子们之间为皇位而斗争,寻清宫则不会管。但是如果有人要造反,寻清宫就会站出来成为保皇一派。
传说里将寻清宫的国师们传的神乎其神,似是有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手段。从前元歌是不信的,便是如今几世软回,这世间的神神鬼鬼却由不得她不信。
只是从前她一心只想着如何摆脱李家的命运,还有自己的命远,从来没有和寻清宫牵扯到关系。但是此时她心里一动,竟非常的想去见一见寻清宫里的国师。
如果国师当真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神奇,那么说不定她真的可以解开自己如今处境的谜题。
于是元歌朝启元帝粲然一笑,温声细语的道:“为何皇上不能带臣妾去那留仙阁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道这天下之间,竟然还有皇上去不得的地方吗?”
“既然留仙阁比占星台还要高,那皇上便带臣妾去那留仙阁赏景吧。臣妾当真想见一见那留仙阁到底什么样的地方,竟然会有了留仙之名。”
启元帝讶然的看了一眼,有些奇怪的道:“为何会突然想去那里?朕已经说过了,那里连朕等闲都不能随意进出。”至于刚刚激他的那句话,他就当没有听见。
他的父皇临去时,就曾告诫于他,对于寻清宫的事不要插手,只要礼遇之就可以了。曾经他也好奇过,却总是还没有到寻清宫的地界,就遇到了寻清宫的道童,接着他就被给送了回去。
后来他忙于政务,就把寻清宫给丢到脑后去了。
元歌见刚刚没能激的启元帝答应去寻清宫,只好又开口说道:“皇上也说了,只是不能随意进出,又不是不能进出。只要皇上现在派人去寻清宫,和国师说一声,然后再带臣妾去留仙阁不就成了?”
说完这些话,元歌见启元帝依然不为所动的模样,只得狠了狠心咬牙依偎过去,傍着他的胳膊吐气如兰的撒娇似的低声道:“臣妾别无所求,皇上就依了臣妾这一次嘛~”
虽然众人都不敢直视他们,但是在这样的地方做出这样的举动,还是让元歌生出了一些羞耻感。她只觉得脸上烫的厉害,一时间都不敢看启元帝脸上会是个什么表情。
事实上启元帝在元歌靠过来的时候,身体便不由自住的紧绷了起来,他抿了抿唇定定的看了一眼元歌,沉声问道:“福乐儿当真就这样想去?”想去的甚至愿意朝他低头施美人计?
元歌迎着启元帝的目光,肯定的点头道:“臣妾想去极了,不仅想去见识那留仙阁,要是能见到传说中有着仙从之姿的国师的话,那就更好了。”
启元帝:“。。。。。。”还真是得寸进尺啊。
启元帝沉吟了下,挑眉看着元歌道:“若是真想去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只是。。。。。。”
听到‘只是’二字,元歌就觉得启元帝不会轻易的答应她,少不得要为难她一二。果然听到他接下来的话,不由脸色发黑了起来。
启元帝浅笑着道:“福乐儿总是叫朕皇上,这样真是显的生分的很。不如以后私下无人的时候,福乐儿便唤朕一声泽郎?”
元歌垂着眼暗暗磨了磨牙,心想泽郎便泽郎,总比第一世时被哄着喊他泽哥哥的好。
“皇上便是不替臣妾完成心愿,也是臣妾的郎啊。”元歌深吸了一口气,尽力面色如常的道:“既然皇上想让臣妾这样唤您,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可的。”
启元帝快慰的一笑,立刻招手对刘义道:“去吧,让人去寻清宫通告一声,便说朕要带皇贵妃去留仙阁小坐,还请国师不要介意被扰了清静。”
刘义没忍住看了一眼,坐在皇上身侧的人,心想现在他也是弄不懂皇上对皇贵妃,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心思了。
说是有心吧,却不打算让其诞下皇嗣。若说无意吧,却又总是被皇贵妃的一举一动所影响。他伺候在皇上的身边,比旁人更清楚寻清宫,在皇室当中的地位。结果现在竟因为皇贵妃想去那里瞧瞧,不过多纠缠了句话便同意她的要求了。
他现在发现了,皇上在面对着皇贵妃的时候,总是自发的包容并退让着。若说之前还是看在李相的份上,现在看起来倒像是已经习惯了这样似的。
刘义带着人先行一步往寻清宫去了,而启元帝当然不会坐在这里等着。他站起身来拉着元歌朝龙辇走去,一边走一边道:“若是国师拒绝了,福乐儿也不必气馁,以后每天朕都让人去国师那里问一声。”
“总有一次国师会同意的。”
对上启元帝那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眸,元歌莫名想起元壁做了什么事,就会露出这样暗暗得意,等着人夸赞的表情。
她轻轻的抿了下唇,突然道:“皇上不仅文采好还擅武艺,更难得的是对于臣妾的小脾气,也诸多包容。以后,以后臣妾若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皇上且先不要生气,因为臣妾必定是无心的。”但是她是有意的。
“哼。”启元帝嘴角扬起轻哼了一声道:“朕乃一国之君,若是连自己女人的小性子都容不得,那还如何处理这天下万民的生息大事。”
“你到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了吧,以后也要好好改一改。”启元帝越说越来劲,他偏头对元歌笑道:“也就是朕这样好性子,不然换了旁人看你怎么办。”
元歌见不得启元帝这一副宽容大气的模样,也哼笑了一声道:“皇上怎么这样说?怎么会是旁人呢?臣妾已经进了宫只会是皇上的人,哪里还有什么旁人。”
☆、84。第84章 为君之道
这话元歌说的有几分认命,还有几分怨气。启元帝刚听脸上还带着笑,等听出话中所含的不愿后,便沉默了下来。他拉着元歌的手站龙辇边,突然开口问道:“你是不愿进宫的对么。”
当然不愿。
元歌先是被问的一怔,但是她很快摇着头,语气淡淡的回道:“臣妾不敢。”
“不敢?”启元帝冷哼了一声,刚刚脸上的笑转眼间便收了个一干二净,他扯了扯嘴角道:“是不敢么。”也不知是不敢不愿进宫,还是不敢说实话呢?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好像都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已经知道眼前的这个女子是不愿进宫与他为妃的。
启元帝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心中莫名而起的不舒坦给压下去,他拉着人直接往宽大的龙辇上走去。
“皇上?”察觉到启无帝的意图,元歌顿住脚步诧异的轻喊了一声。
“何事?”启元帝微微侧过脸来问道。
元歌看了眼自己停在不远处的步辇,张口便道:“臣妾乘了步辇来,皇上请先行,臣妾便跟在后面。”
启元帝面无表情的扫了她一眼,淡淡的道:“不是要去留仙阁么,若是不想去的话,朕便让人送你回凤阳宫。”
“。。。。。。”见启元帝突然不爽快起来,元歌便只能顺着他的力道,和启元帝一起坐在了龙辇上。
当龙辇动起来后,元歌有些恍惚的想起,第一世时启元帝也曾邀过她一起乘龙辇。只是那时她以不合规矩为由,婉拒了启元帝的要求。
几世来,这是她第一次坐上这龙辇,好像和坐她的步辇也没有什么区别。
龙辇快而稳的朝寻清宫而去,而自元歌的手一直被启元帝握在手里。俩人一路都沉默着,没有说一句话。
寻清宫位于东照宫的东边,在路过东照宫的时候,启元帝突然开口道:“朕为太子时,就住在这东照宫里。”
元歌听到启无帝的声音,抬头去看他,却发现他用着好像是在说别人似的人表情,淡淡的道:“那时朕的母后才过世几个月,朕在皇太妃的宫里住了没多久,便一个人住在了偌大的东照宫里。”
元歌垂下眼眸只静静的听着,启元帝似乎也没想得到回应,接着又道:“朕从那一天起,就开始鸡鸣而起月西入眠,成日里总有背不完的史书论策。”
“那时朕还没有来的及厌恶起这样的日子,父皇身边的太监便接了朕去见他。父皇脸色憔悴的躺在床上,他告诉我他病的很厉害,大概再过不久就要去见母后了。”
启元帝说着连自称也变了,他缓缓的道:“父皇让我一定要好好担起太子的责任,要好好的学着如何成为一个帝王。”
“最后一次见到父皇的时候,我问他到底什么是为君之道,他摇摇头苦笑着说,他当了一辈子皇帝,其实也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才叫为君之道。”
说到这里启元帝沉默的看着远去的东照宫,忽然朝身边的人问道:“你知道吗?你知道什么是为君之道吗?”
元歌心头一颤本不想开口,但是最后还是出声道:“臣妾不懂什么是为君之道,但是君王从来只有一个,那么这条道路便注定了只有皇上一个人来走。”
“一个人来走?”启元帝有些茫然的重复了一遍,接着露出一个有些苦涩的笑道:“原来是这个意思吗?”
元歌扫眼看了看启元帝的脸,有些悲哀的垂下了眼睑。这样的启元帝看起来竟脆弱的像个孩童,不过若是惹怒了这个孩童,那便是伏尸千里了。
“没想到你倒是看的挺透的。”启元帝没有看到元歌的眼神,他正回想起自母后去世后,父皇迅速衰老的模样,口里发苦的道:“九五之尊竟如此的孤寂么,难怪始皇会自称孤和寡人。”
不知道为什么,启元帝此时有些不敢去看元歌的脸,他深吸了一口气,收起了脸上的表情,淡淡的道:“寻清宫便快要到了,这下你可开心了?”
此时启元帝既没有被元歌给气的几乎跳脚,也没有被撩拨的气血沸腾,更没有因为一些莫名的事情而心绪不稳。启元帝发现此时,是他面对元歌时心情最平稳的时候。
寻清宫已经近在眼前,元歌不想惹恼了启元帝,结果想见国师的事情功亏一溃。于是她嘴角含着浅笑,语气柔和的说道:“臣妾能遂了心愿,也是托了皇上的福。”
“不然怕是没有这个机遇,能来寻清宫一游了。”
启元帝侧头看了一眼身边的人,缓缓的道:“也不必高兴的太早,国师肯不肯让朕带你去留仙阁还俩说。若是到时候被拒了,别怨到朕身上就行了。”
“皇上且放心,臣妾自是不会怨皇上。”元歌轻轻一笑,扫了眼远处沉寂的宫殿,慢慢的道:“到时候臣妾自然是有人怨的,不过皇上可是答应了臣妾,定是会带臣妾进去的。”
元歌担心此次没能进去寻清宫,以后启元帝便把这事给忘到脑后,于是只得出言得醒他先前答应过的事。
启元帝听的一愣,才扯了下嘴角道:“你到是想的远,不过放心好了,朕答应了的事必不会食言。”一说完这话,启元帝便想起上次扑蝶的事,不由有些不自在的动了动。
元歌当然也没有忘记前几天才发生的事,她抬眼轻晲了启元帝一眼,假装没有发现他的不自在,张口道:“既然皇上这样说了,那臣妾便安心了。”
眼见那处宫殿越来越近,元歌突然问道:“皇上,您可见过国师?国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朕自然是见过的。”启无帝看着周围似乎从来没有变化的景色,开口说道:“朕被册封为太子之时,国师便是在场的,而登基大典时也是在的。”
“只不过前年老国师已经仙逝,如今的国师是他的弟子,朕便不曾见过了,只知晓其年纪似乎比朕还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