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吃货军嫂-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站起来; 送丁小甜和路她婆婆出去。
丁小甜和婆婆一起,坐上了小李开的吉普车,回50123团的驻地。
在车上,她不禁想起了刚才的一幕。
就是陆老太送她出来的时候; 她不经意的抬头往楼上一看,好像看见了韩健站在窗口,在看着她。
当她看见韩健时,韩健迅速地拉上了窗帘。
丁小甜又想起了,干妈左红云说的话。
她说韩健已经27了,和康云恋爱两三年,但是一直都没结婚。
丁小甜敏锐的觉得,韩健多半是对自己有意思,不过这种感情太危险了,让人害怕,毕竟说起来她是韩震夫妇的干女儿,年纪也比韩健大一点儿,名义上还是韩健的大姐,再加上她已婚已育。
即便两人之间什么也不会发生,也会让她不太想跟他有任何交集。
本来到西城之后,她是很想跟韩家人常来常往的,现在很可惜因为韩健,她倒是不好常来韩家了。
而且这种事情也很不好主动跟韩健提,唯一能做的大概是把那一只韩健送的女式手表还给他,暗示自己对他的拒绝。
但是丁小甜也不打算专门为了还手表而去找韩健。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去邮局把这一只手表给韩健寄去。
丁小甜想着事情时,她婆婆在一边说着今天到韩家后的所见所闻。
她絮絮叨叨的说,陆老太太一看就是个富贵人,韩师长看起来就是大官,至于他妻子也很有文化的样子,还有那个韩健,也是个比自己儿子不差的军人等等。另外,她还觉得韩家人都没什么架子,对人亲切,很好相处。总之,她对韩家人的印象很好。
丁小题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也这样认为。”
回到家后,周素芬去跟老伴儿何家柱,反反复复说了她在韩家的事情,丁小甜则是陪着两个孩子玩了一会儿,就去做饭了。
晚上,何忠灿回家吃饭,问起丁小甜和自己母亲今天去韩师长的情况。
还没等丁小甜说话呢,周素芬就抢先说起了韩家的事情,丁小甜只好在一边洗耳恭听,一边笑着给孩子和丈夫夹菜……
晚饭的气氛很好,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吃了晚饭。
饭后,丁小甜跟何忠灿一起,带着两个孩子出去散步。
春天的傍晚,营区又静谧又美丽。
秀琳和小海互相追逐嬉闹,丁小甜和何忠灿坐在花坛旁边看着两个孩子玩儿,心中幸福满满。
……
日子一晃,从春到秋,丁小甜不时去韩家和曹喜凤家,又或者是两家人到自己家来做客。
她来部队之后也认识了一些其她军嫂,跟她们交上了朋友。
每天丁小甜的日常就是,早起做早饭,一家人吃过早饭之后,何忠灿去带他的兵,她呢,有时候送两个孩子去幼儿园,有时候去买菜,孩子们就由公婆送去幼儿园。
中午饭和晚饭,也是她做的时候多。除了周末的每天上午和下午,她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来复习功课。
看见她看课本的人都会问她,为什么这个岁数了还要看高中课本呀。
丁小甜说自己是觉得无聊,所以才看书打发时间。
这个解释倒也说得不过,不过何忠灿看她老看课本,就去给她买了好多本苏联小说回来,说:“你看这些小说吧,我实在是觉得你看那些课本太枯燥了。”
丁小甜笑眯眯地接受了,并说自己会看他买回来给自己看的这些苏联小说的。
实际上,她会在丈夫在家的时候,看看这些苏联小说,不然就是太不给自己面子了。
但是丈夫不在的时候,她还是会看她的课本。
毕竟她在今年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参加高考,考上大学。
十一月初的一天,何忠灿回家来递给她一张报纸,说:“小甜,你看看,国家再十一月中旬将会恢复高考,凡是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可以去考大学,这可是一个重大的消息。高考已经中断十多年了,想当年我和你上高中的时候也想考大学来着。可是国家后来停止了招生,我们的大学梦也就断了,后来我也才参了军。现在的年轻人和学生们真是比我们有运气……”
在听着何忠灿说话的时候,丁小甜把报纸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和自己了解的差不多。
反正她这个年纪的已婚的女人也可以去报考。
何忠灿一边说话一边把头上戴的军帽取下来挂在衣帽架上,接着在床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一打眼,他看到了面前的茶几上放着的那本高中语文课本,于是拿起来顺手翻了翻,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可是犹豫再三,到底是没有说出来。
他没出来的话是,自己老婆可以去参加高考。
因为自从丁小甜到西城来随军这半年,时常在看高中课本,何忠灿就想到了老婆没有丢下高中知识,可以去考大学。
但是呢,要是老婆去考大学,假如考上了,就要离开这个家,将来也不知道去哪所大学读书,她虽然可以实现大学梦,可却顾不上自己和孩子们。
自己肯定是舍不得老婆离开的,孩子们尤其离不开她这个母亲。
何忠灿想的是,最好还是按照以前两人商量的路线走,就是等到翻了年,就向上级领导申请,让组织上给老婆安排个工作,最好是当个军区小学的老师。那样的话,老婆又有工作,不会无聊,还能照顾这个家和孩子们。
丁小甜看完报纸之后,把报纸放下,眼角余光扫到丈夫手里的那本高中语文课本,又看到他出神的样子,大概也想到了他在想什么。
微微一笑,她问丈夫:“忠灿,你在想什么?”
何忠灿听见老婆的话,回过神来,说:“没,没想什么。”
他一边说一边放下了手里的那本高中课本。
丁小甜见状却去拿起了那本高中课本,翻了两下,然后说:“忠灿,我想去参加高考。”
“……”何忠灿尽管猜到老婆会提这个,但听到后还是觉得很郁闷。
他一时之间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118章
看到何忠灿没吭声; 丁小甜大概能够猜到他在想什么了。其实在她决定要参加高考之前; 她已经能够想到了; 丈夫肯定是不太愿意让她去读大学的。
对他说出了自己; 想去参加高考的话之后,她又紧接着说:“忠灿,我希望你能支持我,这是我实现梦想的一个机会。”
何忠灿依旧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如果说咱们刚结婚; 没有孩子,那么我会支持你去参加高考; 念大学。但是你看,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要是你去参加高考; 考上大学,你还有时间来照顾我们的孩子吗?你还有时间来顾着我们的家吗?”
“假如我是说假如啊; 我不参加高考去参加工作。每周一到周六,也不可能在家照顾着孩子,只能让爸妈帮着我们照顾秀琳和小海。我那也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当然必须得说,如果是我参加工作; 至少我每天晚上会在家里; 孩子们会看到我,假如说我去读大学,就很有可能……”
丁小甜本来想说自己很有可能晚上回不来,只有星期天才能回家。但她后来又想了想; 觉得要是自己考一个西城的大学,也能够每天回家的。她可以每天骑着自行车回家,早上再骑车去学校,虽然说这样会辛苦一些。想当初她在光荣小学当老师时不是也是这么过来的吗?那个时候她每天早出晚归,还不是只有晚上才能跟孩子在一起。
于是她把自己想到的对丈夫说了。
丁小甜说:“到时候我去参加高考,我就填报我们西城的大学。我想只要我在西城读大学,也就能够每天晚上回家,陪着孩子陪着你。只要买一辆自行车就行了,这样不就是解决了你所提到的难题吗?”
“这个……”
何忠灿不得不承认老婆刚才说的话也有道理,如果老婆考上的是西城的大学,那么她能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然后放学的时候就骑自行车回家,那样晚上也能陪着孩子陪着自己。
要是自己再不答应的话,那不是就让老婆的梦想破碎了吗?想当年他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不也是梦想有一天能够去念大学吗?现在老婆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同时按照她的说法,念大学也能顾着家和孩子,为什么不让她去呢。而且何忠灿也认为,老婆要是念了大学,前途肯定是要比现在好。老婆现在的水平只能教小学生或者当厨师,那么她要是读了大学之后,可能就可以进入国营单位工作,或者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
她的事业起点明显是要比现在更高。
“好吧,我支持你去高考,念大学但是我希望这个大学必须要在西城,才能陪伴孩子们,还有照顾好这个家。”
“嗯,没问题。”
“那你加油!争取考上大学。”
……
丁小甜虽然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但是当她公婆听说她要去参加高考,要去城里读大学时,他们还是有点意见。尤其是周素芬,她认为如果丁小甜考上大学了,一读就要读四年。这几年相当于就没有收入,整个家的那个经济重担,就落在自己儿子身上了。
老三虽然现在是个营长,工资也涨到了一百零几块。就算这些钱,能够负担起一家人的生活,可却不会宽裕。尤其是老三媳妇去念大学还要花钱,那么家里的经济情况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再说了,老三媳妇去念大学,就会跟老三分开,不利于两人的夫妻感情,还有,没法好好照顾孩子。
丁小甜就耐心地对他们解释了。自己只需要买一个自行车,来回于城里和家之间,也跟每一天上班早出晚归一样。至于这四年要花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在红星饭店工作的时候,存下来了一部分钱,倒是可以支付一些家庭费用,还有学费生活费的。
听丁小甜这么说,周素芬就问她存了多少钱?
“大概3000多,假如他我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学的话,这些钱也足够支付四年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了,所以不需要从忠灿拿回家的工资里面拿出钱来。”
其实丁小甜这些年攒下来的钱,远远不止3000,实际的数字是3000的两倍。
因为这些年,她的空间里面生产的那些东西,她不时拿去卖掉。以及她在红星饭店工作时,每个月的工资还有去比赛得到的奖金,加起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她比原计划多攒了一千多。
听到丁小甜居然有3000多块钱,周素芬这个当婆婆的有点儿吃惊。
好吧,老三媳妇既然存了这么多钱,她去念大学,根本就花不着儿子的钱,那她也不好再反对了。
这下子不但丈夫,就是公婆也都表示了,他们会支持丁小甜去高考念大学。
丁小甜心就没什么压力了,大概半个多月之后,丁小甜心态轻松地去参加了高考。
高考之后,等了一个多月,她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丁小甜拿到通知书后,兴奋的拆开来看,发现自己如愿考取了,西城大学经济系。
至于经济系下面又是什么专业,她就不知道了,而大学的开学日期,是过完年之后的2月18日。
很快丁小甜就兴奋地告诉了丈夫,还有公婆,她考上了西城大学经济系,过完年就去报名。
何忠灿和他父母传阅了录取通知书,纷纷朝着她竖起了大拇指,夸她真了不起,心想事成,考上了想要去的大学,而且还是去读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