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英莲不应怜 >

第17章

英莲不应怜-第17章

小说: 英莲不应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莲到底没能逃脱被甄李氏灌输这些阴私之事,过了几日,就在她窝在屋子里,看新来的贴身丫鬟梳枣在一旁打络子时,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络的金陵甄家终于来了一封书信。

    这来信是有甄应嘉亲自撰写,信中说年前的时候甄应嘉生了一场大病,或许是生死攸关,甄应嘉说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当初不为了区区一个甄家族长之位当初那么对待大家一家子云云。。。。。。

    通篇书信言辞恳切,让其实心中一直记挂老二,想阖家和睦的甄李氏一阵落泪,轻易就相信了甄应嘉是真的心有悔意。但其实甄应嘉之所以这么做的缘由,却是因为他身处紫禁城,刚刚为康熙老爷子生下十八阿哥的女儿甄妃娘娘。

    甄妃心知最近几年她不怎么得宠、甄应嘉仕途不怎么顺畅全是因为甄应嘉的一系列不孝举动,在康熙心中,就算你甄应嘉有再大的能力,可为了一己之私,算计自己的嫡亲大哥不说,连自己的生母也不奉养,诚然甄李氏是自己闹着要回姑苏的,但你甄应嘉也不该带着老婆孩子在金陵享福,不管不顾回到姑苏的生母吧。所以觉得甄士隐不孝顺自己奶娘的康熙对甄妃也变得不怎么待见了。

    要知道后宫的身份地位都是与皇帝的宠爱多少挂钩的,甄妃受康熙的冷落久了,心也就越发的慌张,好不容易甄妃利用为数不多的宠爱,顺利生下十八阿哥后,终于有机会给自己的生父甄应嘉去一封信,说明自己的处境后,严词要求他一定要将甄李氏拉回二房,并在信中直言,只要拉回了甄李氏的心,大房那几个孤儿寡母的还不好对付吗。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_∩)O~

 第25章

    甄应嘉本就是个在官场厮混惯了的老油条,之所以这些年不愿搭理甄李氏不过是因为心中堵着一口气,和自认为凭着他自身的努力也能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自视甚高的甄应嘉或许明白他之所以入了康熙老爷子眼,不过是因为他那奶大了康熙爷的老娘,但他下意识的忽略了这点,在甄应嘉的认知里,他之所以有今天全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他那偏心眼、只认大哥那房的亲娘,呵呵哒,他情愿没有。

    不过鉴于自家那尊贵无比的人儿特意写信来陈述要害,甄应嘉不是笨蛋,即使心中不怎么情愿,依然选择写下这么情真意切的书信。

    这么想、也这么做了的甄应嘉完全忘了,他和甄李氏母子俩的关系之所以闹得这么僵,完全是他自己做的那些糟心事。甄李氏虽说因为一天没带过甄士隐,反而抛下尚未满月的甄士隐入宫当康熙老爷子的奶嬷嬷而对甄士隐心有亏欠、但甄李氏自认自己还是一碗水端平了的。老大志不在官场她没有强求,出宫后与丈夫生下的小儿子一心向往官场,她也尽全力打点。

    可谁想甄应嘉自从史家的姑娘,往京师跑了那么几趟,见了她那个老糊涂的老姐妹对待长子和次子的天大差别后,这心就跟被污泥、浆糊糊住了似的,一直都认定甄李氏偏心,也一直嫉恨着甄李氏的偏心,到后来居然枉顾兄弟情谊,出自己的嫡亲大哥出手。

    在知道当初殷莲被拐之事与甄应嘉有关之时,甄李氏是心痛多过愤怒的,她真的没想到,她同样视如珍宝的小儿子居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甄李氏不敢置信,回想起当初甄应嘉总是喜欢抢甄士隐的东西,要不到就毁掉的事,甄李氏觉得或许这一切都早有预兆,只是她没有发现罢了。

    甄李氏之所以选择回姑苏,明显上是因为封氏居然老蚌怀珠有了,更多的却是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已经没了手足亲情的儿子。

    如今接到甄应嘉的信,甄李氏心中虽隐约觉得不对,但却下意识的忽略,捧着甄应嘉写来信老泪纵横,让陪坐的封氏心中百般不是滋味的同时,只得宽慰甄李氏道。

    “想来小叔子来信,定是想通了,老太太就别伤心了,应该高兴才对!”

    封氏心知‘母子哪有隔夜仇’的道理,当初之所以和金陵那边断了关系,一来是因为甄应嘉‘宁死不屈’坚决不服软的态度,二来也是甄李氏自知亏欠了封氏与殷莲母女俩。如今几年过去,甄应嘉突然来了这么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封氏一瞧甄李氏的作态,便猜到甄李氏已经打算借此机会,缓和缓和与小儿子的关系!

    要知道甄李氏总共就两个儿子,老大甄士隐了无踪迹、甄李氏心中已经当他早死了,如今只剩下甄应嘉这个小儿子。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虽说甄李氏因为亏欠老大的缘故、心比较偏向甄士隐,但甄应嘉怎么说也是甄李氏的骨血,甄李氏又怎么会不认这个儿子。。。想来就算当初被拐的殷莲未能找回来、至今流落在外,随着时光流逝,甄李氏也会原谅甄士隐的吧,毕竟母子哪有隔夜仇啊!

    想到自从平安哥儿满月宴出现就再也没有踪迹可寻的甄士隐,封氏心中甚是不知滋味,甄李氏是母亲,她也是母亲。封氏明白甄李氏选择和解的原因,她谅解却不愿选择自己谅解。。。毕竟当初可是因为甄应嘉的原因,她的莲姐儿才被拐了、她的家才散了。

    封氏虽然不算太聪慧,却也知道如今他们孤儿寡母之所以在姑苏无人敢欺,完全是因为有甄李氏在的缘故,因此即使心中百般不是滋味,封氏仍然未出言阻止人家母子和解,只是等到了无仙苑时,看着自家女儿那双淡泊的双眸,封氏才将自己满腔的不甘和心酸都宣泄出来。

    殷莲一直安静地听封氏说完,等到封氏稍微收拾好心情时,殷莲才开口道。“娘亲,这叔父写信来真的只为和老祖宗和解,不是抱有其他目的吗。”

    “莲姐儿的意思是指?”封氏若有所思的蹙眉。

    “以叔父的心性,没有确凿的利益,他是不会主动低头、写这么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的。”殷莲板着小脸,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道暗光。“娘亲,你说会不会与那成了甄妃娘娘的大姐姐有关。”

    “应该是这样没错的,我说前来送信的管事说,这甄妃娘娘前不久刚为当今圣上产下十八阿哥,圣上大喜之下赏赐了不少东西给甄妃娘娘,并允许她跟娘家多联系,想来这甄妃娘娘就是趁此机会,给你叔父转告了什么命令吧。”

    封氏这一猜测,便将事情的真相猜了个七八分。而殷莲虽不明事情的真相,却也觉得封氏这个猜测最靠谱,估计最接近真相,因此微微蹙眉,又问封氏:“我那黑了心肝的叔父,可在信中提到过平安哥儿。”

    “没有,半句也未提。”

    “那就好,就怕我这黑了心肝的叔父会用平安哥儿教育做借口,唆使老祖宗带着平安哥儿去金陵。如今平安哥儿还小,万一要是那黑了心肝的叔父使些阴损手段,让下人小厮将平安哥儿往坏里带,就我们这靠着老祖宗在姑苏此处立足的‘孤儿寡母’可真的防不胜防。”

    真到那个时候,自己说不得要使个法子,暗中跟随去金陵、方便保护、教导平安哥儿,自己前世今世就这么一个嫡亲弟弟,总不能放任他被坏人勾着竟学些不学好的勾当吧。

    其实说实话,殷莲到现在还未明了何为入世修行、又何为避世修行。前世的她被圈在一方天地,所学所会都是老畜生所教导的对提纯元阴之气有益的东西。至于柳絮在红豆空间的二层竹楼里所存放的各类型修真书籍却没有提起拥有月灵根之人,该怎么修炼。殷莲只能靠着自己的理解、摸索前行。说起来,短短几年功夫,殷莲能顺利筑基,当真算是天资卓越!

    “你说得没错,看来要想个好办法,将平安哥儿的抚养权要回来了。”

    封氏的话却让殷莲颇为不赞同的开口。“娘亲我知道你的心思,只是这事娘亲真的不能主动提起,要是让老祖宗因此伤心了,淡心了,任你有万般理由也说不通。倒不如顺其自然,只把好关,不要让不好的人与物近平安哥儿的身边。”

    封氏很想自己教养平安哥儿,却也知晓殷莲所说的话在理。封氏悻悻地坐在那张做工精细的柞榛木直背交椅上,好一会儿才心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其实娘亲虽说想亲自教养平安哥儿,却也知道由老太太教养平安哥儿对平安哥儿是最好的,毕竟依着老太太天子乳母的身份,就连当今太子、以及那么阿哥们都要给几分薄面,这其中的份量那是我这个小门小户出生之人能比拟的。只是。。。自从你那叔父来信后,看老太太的样子,我这心里总觉得不安,就怕会出什么事。。。。。。”

    “那就只能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了。。。”

    殷莲她还就不信了,自己堂堂修行之人,还躲不过凡人的算计吗。说她自傲也好、清高也罢,她殷莲还真没有将金陵甄家和甄应嘉这官场老狐狸放在眼里。

    自从甄应嘉有心修补和自家老娘的关系后,陆陆续续又写了几封言辞更加恳切的书信,到了后来,远在金陵的甄应嘉见甄李氏也开始回信后,或许是觉得火候够了,倒也渐渐地露出了他到底打的何种目的。

    原来那酷爱北巡塞外、南巡江南的康熙老爷子在巡幸塞外后,打算来年开春的时候南巡。甄李氏是康熙的乳母,康熙南巡自然是要来见她一面的。甄李氏在姑苏,康熙自然要在姑苏多停留,甄李氏如果去了金陵,那康熙自然会选择在金陵多停留,说不定还会将金陵甄府当成别馆入住呢。

    甄应嘉这心思也没藏着掖着,而是大大方方的在信中表露出来,倒让甄李氏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犹豫好久后,甄李氏最终还是选择默认了甄应嘉所说之事!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_∩)O~

 第26章

    说起来,甄李氏之所以答应前往金陵小住一段时间,并非是这段时间以来,甄应嘉殷勤小意、主动低头、认错的结果,更多的却是所谓的金陵四大家族的功劳。

    说起来这甄家虽然是新兴的家族,但因为甄应嘉娶了史家的女儿、贾母的嫡亲侄女儿,倒也和四大家族之二的贾、史两家算得上姻亲关系。

    四大家族同气连枝,相互之间各有联姻,面对这可以面圣的机会,四大家族之人自然要厚着脸皮、上杆子攀关系、攀交情、纷纷来信或派亲信亲自前来劝说甄李氏,就连远在京师的贾母也亲自写了一封劝解的信,说甄李氏现在就只剩下甄应嘉这么一个儿子,大房又只剩下孤儿寡母,甄李氏不借着此机会给甄应嘉修复母子情分,那甄李氏百年之后去了大房的孤儿寡母谁来帮衬一二。诚然以后平安哥儿会有出息,那也是未来之事,如今的平安哥儿只是个懵懂小儿,谈何撑门户。

    贾母的一席话当真是说到了甄李氏的心坎里。到如今甄李氏虽然明了甄应嘉并不是单纯的只想和自己重修母子情分,另抱有目的,但说到底,甄应嘉到底是甄李氏的亲生儿子,甄李氏自认做不到像贾母那般视贾赦无物,一心一意的只为贾政那一房人谋划,所以就算不为大房的‘孤儿寡母’考虑,甄李氏到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此事。

    收到贾母的信后,甄李氏思索一晚,便当机立断的答应了去金陵小住之事。甄李氏叫来封氏把事儿一说,封氏对甄李氏的决定无异议,只是她自己却不怎么想随甄李氏一起去,略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