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天姿-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开年转暖,冰冻结束,却不见雨水滋润,河流湖泊里的水也是****锐减。先前工程里做的蓄水池正好派上用场,却也不够农民浇地,只能派发给农民食用。二月初,工部的人就觉得这隐隐有大旱的预兆。只是钦天监又没有传出什么消息,工部也不敢贸然定论。于是,工部几人合计一番,就将事情如实上报,也不作结论。
报上来一阵子后,也不见朝廷有什么动静。公布一干人等一直等到三月初,才收到朝廷的召令,说是陛下要召见工部众人。
工部侍郎不敢怠慢,立马就禀告:“从去年入冬,水窖已开始蓄水。洪涝分流工程也已做好,但天灾大小,非人可预见。具体事宜,还要看具体情况。”
李世民也不苛刻,只是摆摆手让一干人等鱼贯而出,唯独留下蜀王李恪与杨恭仁。
“大旱一事,粮食已到位;如今,蝗灾又该如何?”李世民询问二人。
杨恭仁摇摇头,只说民众十分畏惧,觉得是神灵降罪,这蝗虫就是神灵使者。怕到时候蝗灾一来,不是不好整治,而是百姓不愿意出手。
“这倒不是难事。”李恪接话,尔后便说,“此事无碍。先前,我就拜访过张神医,讨论这蝗虫一事。张神医说过这蝗虫有药用价值,且在家培育。此事,是许多医者都知晓的事。去年,太医院组织的冬季医学论议会上,张神医也说过此研究。”
李世民眉头一蹙,扫了他一眼,道:“这是那丫头的主意?”
“父亲,这是张神医的主意。这蝗虫的确有药用价值。”李恪回答。
李世民也不追究,只让李恪说下去。随后,李恪就说:“从去年开始,格物院一帮人就开始着手蝗虫的生长情况调查。对于土壤、温度的要求作了记录。根据这份儿记录,我们至少可以发动民众,在蝗虫刚破土而出时,予以绞杀。”
“如此甚好。绞杀破土蝗虫者,论斤两前往地方粮仓领米面。”杨恭仁也建议。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就依你们这方法行。”
“父亲,还有一事。我们计算过,即便是这样的方法。怕有些地区,还是有人不敢动蝗虫,导致蝗灾。怕到时候,你得要身体力行。”李恪说到此处,抿了抿唇,神情颇为为难。
李世民很是狐疑,问:“如何?”
“陛下,这蝗虫亦是美味至极。北地甚少,可岭南一带,我听闻农民油炸蝗虫,据闻美味至极。”杨恭仁缓缓地说。
“你的意思,我明白。”李世民点点头,随后说,“为天下万民,这便是我该做的。”
李恪与杨恭仁听闻齐齐下跪,道:“百姓得陛下,乃大福。”
李世民笑了笑,想要询问那杨氏阿芝,却又觉得不合时宜。此时,他微眯着眼,忽然想:倘若恪儿是太子,杨氏阿芝是太子妃,未来的大唐不知会是怎样一般光景。(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应对之策
李世民一瞬间失神,随即又恢复冷静,只挥挥手对二人说:“你们若不想杨氏阿芝陪葬,就做好万全准备。”
李恪手一凝,想说什么,却终究什么都没说,只应声退出御书房。杨恭仁自然也没说什么,随后也退出御书房。
三月的长安,日头明晃晃的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杨恭仁理了理衣摆,与李恪一前一后出了宫。
“他们应该回弘农了吧。”在皇宫门口,杨恭仁询问。
李恪脚步未变,只一句:“你是弘农杨氏的家主。”
杨恭仁笑笑,并不多言。去年洛水田庄之后,他就逐渐被自家老娘架空权力。再加上后来的名门例会上,他几次帮杨敏芝说话,自家老娘看他不顺眼。过不久后,他上任扬州,不在弘农,祖宅那边大小事务也不知会他。偶尔知晓一点祖宅的事,都是留在祖宅的妻子差人送来的信件上提及的。
他这个一家之主,早就徒有虚名。
杨恭仁与李恪再度沉默,一前一后,直至要分道扬镳的路口。李恪才转身扫了他一眼,很不友善地说:“阿芝信任大舅舅,却不计大舅舅早与我父皇说这蝗灾一事。弘农杨氏,还真令人心寒。”
杨恭仁脚步一顿,只觉李恪此言像是刀子狠狠插在他心上。他只觉得心口疼,嘴里苦,脸色刷白地瞧着李恪。
去年见李恪时,还像个孩子,如今不过才过了一年,这孩子长高了一大截,声音也变了,倒是有了少年人的身形轮廓,越发显得英姿勃发。
初春的长安虽还冷,李恪却是春衫在身,只瞧着杨恭仁,眸光如刀。
“我,我也是为了守住阿芝。”杨恭仁说。
李恪哂笑,反问:“大舅舅以为阿芝守不住自己?”
杨恭仁没说话,只垂了眸。
因为他知道李恪看穿了他的心思,他来对李世民说旱魃蝗灾到底还是存了想要被重用的私心。
李恪看他不语,只是轻呵一声,随后就说:“旁人以为大舅舅大公无私。不过,大舅舅心知肚明。”
“蜀王何须如此咄咄逼人。”杨恭仁叹息。
“大舅舅说笑,我就事论事。是你将阿芝率先推向风口浪尖,我才逼不得已提前将事闹大而已。”李恪开门见山。
原本他想万事妥帖,才一步一步与阿芝在一起。但去年一日,有人来报,杨恭仁入了御书房秘密觐见。几日后,李世民就开始着手收粮与水利工程之事。
李恪怕事情有变,便用了最笨拙也是危险最大的方法,将自己的命运与杨敏芝紧紧绑在一起。
“蜀王今日怕不是与我追责的吧?”杨恭仁反问。在刚才你来我往的对话里,杨恭仁陡然明白李恪这番对话的意思。
“大舅舅果真是明白人。这世上犯了错,总是要还的。你既将阿芝推到风口浪尖上,让她还未适应这世道就要直面我父皇,将她置于如此危险境地,难道没有丝毫愧疚?不做一些弥补?”李恪问。
杨恭仁抬头看着李恪,微笑着问:“蜀王要我如何弥补?”
“如今天下皆知,我钟情于她。护得她的人必得是我。至于你弘农杨氏做的欺君瞒上之事,你为杨氏一家之主,看如何处理才好。”李恪开门见山。说完之后,一脸笑意地瞧着杨恭仁。
杨恭仁神情一滞,苦笑着摇摇头,道:“蜀王高看我了。我这一家之主,这一年早就浪得虚名。”
“既是如此,我若对杨氏下手,大舅舅也不要惊讶。”李恪沉了脸,面如寒霜。
杨恭仁瞧见这少年面露杀意,顿觉背脊发凉。他差点忘记这蜀王在五岁时,就带人解自己父亲的围,直接击杀王世充。别人不知内情,他杨恭仁当时正好带着后续部队,亲自看到五岁的孩子以极快的手法击杀敌人。
“如果我下手,会比较狠哟。老夫人年事已高,但若是挡着,我也顾不得许多呀。”李恪面露微笑,啧啧地说。
杨恭仁眉头一蹙,也是厉声道:“蜀王,莫要张狂。”
“我的处事风格与原则,别人不知,大舅舅可是知道的。”李恪脸上浮着轻轻浅浅的笑。
杨恭仁叹息一声,道:“在上任扬州前,我回一趟祖宅。”
李恪不语,只笑了笑,径直翻身上马,往蜀王府邸去。
三月,长安早就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有一种传言以极快的速度在世间流转。说那惊世天才张神医发现蝗虫具有药用价值,有大补功效,正着手培育,且要收购一批。而此种传言,又被各地的大夫证实:蝗虫确实具有药用价值。
“呀,那玩意儿还有药用价值?”
“街口的李大夫是这样说的。”
“可,这东西,不是天神降下的么?”有人担忧地询问。
“什么天神降下的?人张神医可说了,就是生育里极强的虫。”周围有青年鄙夷地回答。
“是呢。前几天,朝廷的格物院还派人讲解蝗虫的什么知识来着?”一名缠着花头巾的妇人扭头问另一妇人。
“关于蝗虫的科普知识。对,科普知识。朝廷来的人就是这么说的。”那名妇女朗声回答。
一作书生打扮年轻人,提了提腰间的佩剑,凑到人群里,问:“这格物院不是还没正式建立么?怎么就派人讲解蝗虫了?”
“朝廷重视啊。你瞧我们现在人人都吃得起盐,这不就是格物院在蜀中发言盐矿,研究了新的制盐法,才让我们普通百姓吃得起精制的盐么?”有个年轻人插嘴道。
一时之间,市井百姓的话题已从蝗虫药用价值、蝗虫科普知识转到了格物院的贡献上了。
这般议论纷纷,随后,一群人皆去西市听科普蝗虫。讲解蝗虫知识的官员亦是经过选拔,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竟科普知识讲得声情并茂。将蝗虫的生活习性、繁殖过程皆讲解透彻。
“原来是这样呀。”众人了然大悟。
“如今大家知己知彼,定可百战不殆。今春干旱,天气湿热,正适合蝗虫繁殖。各位亦见识过蝗灾,如今,我们就要防患于未然,将蝗灾掐灭。”那讲解之人朗声说道。
群众情绪高涨,说发动全家老小,定要将这小虫扼杀在刚出土状态。(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捧杀
讲解之人对于群众反应很是满意,在看人群激动一番后,他就将朝廷政策宣布。
朝廷政策应对蝗灾,说大凡能击杀刚出土的蝗虫,必能论斤两免一定比例的租税,击杀蝗虫到一定的数量,还会获得朝廷的银钱米面补偿。
“呀,刚出土的蝗虫啥样啊?”有人问,似乎已经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科普之人少不得又拿出上面发下来的图展示给百姓看,百姓们恍然大悟。
这科普之人看情况较好,拍了拍额头,觉得自己没有对不起朝廷嘱托,甚为欣慰。
然后,他命人将击杀蝗虫的相关补偿免税政策贴到告示栏。同时,也告诉民众,朝廷还会评选出全国击杀的十佳能手,到时候有丰厚奖励。
群众一听,更是激动,有很多人恨不得马上就搬去蝗虫出土之处等着蝗虫们出土。
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不是蝗虫,这是白面好米,这是黄金。
这样的讲解在每个小城镇要进行三日,大城镇要进行七日。尔后,朝廷会下旨要求地方小官,即便是一村之长都要认真学习这手册知识,力求科普到大唐国土上的每个人。
格物院就这样,虽还没正式建立,却已屡建奇功,深入百姓之心。更因为他们所做之事,与百姓息息相关。因此,格物院众人在百姓心中,比那些大将军更亲切,更崇高。
当然,也有一种隐藏的声音在悄悄议论,说这格物院能得以建立,则是因为杨氏六房的九姑娘得了神仙照拂,跟着仙者学习了几年。尔后,回归凡界的九姑娘,心系天下苍生,自是不惧艰难,要造福于人。
李世民听到这些汇报时,很是平静,只是略略露出一抹轻笑,道:“她所提解决蝗灾之方案甚好。”
“陛下,要不要查一下是什么人在替她造势?”汇报之人低声询问。他是李世民身边最神秘的护卫,就是长孙无忌也不曾知晓这一支秘密护卫的存在。早在秦王府旧部凝聚之前,这一支护卫就已存在。
“造势?”李世民像是听到好笑的话,反问一句。
那护卫身形一凝,迟疑地问:“难道不是?”
“先前,让太子主持格物院,又把自己的姐姐嫁给太子。就是蜀王也避嫌,认为太子适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