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美人临安 >

第146章

美人临安-第146章

小说: 美人临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睁大眼睛看着马车,只见一个身着深色紧身衣的男子从车上下来。
  老太太颤巍巍地走上前去,声音微微的颤抖。“锦承,我的孙儿!”
  宋锦承赶紧搀住老太太的两臂,含泪喊了一声:“祖母!”嘴里正喊着,宋锦承双膝跪地,埋头遗憾的说道:“锦承不孝,这四年都未曾守在祖母身边。”
  老太太赶紧命几个婢女去将他扶起来,说道:“锦承,男儿志在四方,祖母怎会怪你不孝呢!祖母见你学有所成归来,这心里头啊高兴!”
  宋锦承起身,对着老太太身侧的沈氏和宋怀风拱手作揖,“儿子拜见爹娘。”
  沈氏素来嬉嬉笑笑惯了,此时见了亲儿子,终是绷不住笑,眼泪哗啦啦地直冒。“锦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宋怀风伸手虚扶他一把,虽不似沈氏那般动情,但也是激动的。“来,给你几个婶婶见礼。”
  宋锦承一一向秦氏、大李氏以及小李氏见礼,“这些年承蒙几位婶婶陪着母亲解闷了,锦承真是无以为报。”
  秦氏笑着上前,道:“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多见外。我们与你母亲都是妯娌,本就该互相帮衬。”
  宋锦承知道母亲沈氏和秦氏素来交好,且秦氏从前待他也不错,遂恭敬地答道:“多谢大婶婶!”
  秦氏含笑应了,抬手将一边的宋玉恒和宋酒招呼过来。“这是玉恒和玉姝,你走了四年,想必看着他们有些眼生。”
  宋锦承侧身看了一眼宋玉恒,笑道:“七弟的样貌这些年倒是没怎么变,身高倒是拔高了不少!”
  宋玉恒听了自然欢喜,美滋滋地喊了宋锦承一声“二哥”。
  秦氏又拉着宋酒对宋锦承说道:“这是小九,你离开一年后,这个丫头也跑了出去。前些日子才被玉恒和阿琦带回来!”
  宋酒暗中观察了宋锦承许久,他身上的肌肉结实,说话浑厚有劲,的确是个练武之人。许是从沈氏那里继承了不少的好东西,宋锦承的性格也与沈氏颇为相似,直爽容易亲近。
  宋酒含笑朝宋锦承行了一礼,道:“二哥阔别勤园多年,想必也将我这个妹妹给忘了。”
  宋锦承哈哈笑了几声,亲厚地说道:“怎会?我可是记得祖母最疼爱你这个妹妹,有时瞧得我也眼红。”
  宋酒一怔,没料到他会说这样的玩笑话。看来果真是从沈氏的肚子里出来的,说话的方式也与沈氏相差无几。
  之后,三房的宋琳姿、四房的宋锦瑶以及蒋氏的女儿宋妙柔依次上来给宋锦承见礼。等宋锦承一一回应过后,他忽然转头问小李氏:“三婶,怎么不见六妹和乌婶婶来?”
  他这一问,众人的脸色霎时变了变。
  宋酒敏锐的观察道老太太的眸中闪过一道厌恶之色,而小李氏的嘴角也飞快的闪过一丝轻蔑的笑意。
  是了,她回到宋家这么久,竟然没有见过宋家的六娘子。
  小李氏眼珠子飞速地一转,笑着上来解释道:“你六妹和乌婶婶回乡探亲去了,今年怕是赶不回来了。”
  宋锦承明了点头,“原来如此,我以为是她们不愿见我呢!”
  老太太过来牵起宋锦承的手,吩咐道:“都进去吧,进城赶了这么久的路,也累了。”
  众人答是,等老太太携着宋锦承进门了,这才跟着进去。
  宋酒见众人都进去了,一把拉住宋玉恒,问道:“宋琦呢?怎么不见他来?”
  宋玉恒仔细想了想,发现方才当真没看见过宋琦的身影。不过宋琦去哪儿他不可不想管,“许是跑去练武了,毕竟二哥今日回来,离他们比试的日子没几日了。”
  秦氏原本已经进去了,此刻又从门内出来,走到两人面前催促道:“老太太都已经进去了,你们两个怎的还在外头?从出来迎接开始,你们两个的悄悄话一直没听过。从前也没发觉你们兄妹两个的感情如此要好!”
  宋玉恒揽着秦氏的双臂,笑嘻嘻地说道:“娘,你也得管管三哥了。今日二哥回来,他连面都没露一个。还好祖母高兴,并不在意这些细节,否则又得怪你管教不力了。”
  秦氏叹道:“阿琦早晨随你爹去县衙办事去了,你瞧瞧你整日吊儿郎当的,也不做点正事!”
  听秦氏这么说,宋酒猛地想起那日看见宋淮宥和宋琦十分亲密地走在一起。她眯了眯眼,觉得其中必有猫腻。
  宋玉恒仍旧嬉皮笑脸地和秦氏说笑,丝毫没有半点危机感。宋酒不知他那日到底有没有看到,又或是看到了却不在意。
  同样是宋淮宥的儿子,宋淮宥对宋玉恒和宋琦的态度可谓是千差万别。宋玉恒虽然皮实了些,但做起事来也是细心的,也深得老太太的喜欢。
  反观宋琦,老太太对他说不上喜欢,但也不是十分讨厌他。宋琦素来话少,对练武之事也执着。除此之外,宋酒想不出什么缘由能教宋淮宥对他偏爱。


第五十四章 :参加科举
  一长串的人簇拥着宋锦承和老太太回了静得堂,遇春扶着老太太到罗汉床上坐下,遇夏随即端来一杯热茶放到老太太手中。
  “老太太,外边儿天凉,瞧瞧您的手都冰凉了。”遇夏说着,将老太太的十指贴在茶杯上,好让她暖手。
  宋锦承闻言,面带愧色地说道:“都怪孙儿不好,教祖母受凉了。”
  老太太摆摆手,亲切的说道:“说这些做什么?遇夏也真是的,我不过就是手凉了些,就知道瞎嚷嚷。”老太太抬眸睨了遇夏一眼,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遇夏赌气一转身,不满地抱怨道:“老太太可真偏心,如今二郎君回来了,就将我们这些平日伺候在身边的人给随意打发了。”
  老太太哈哈笑了,屋子里的人顿时笑作一团。
  遇夏可不是那等不识趣不识礼数的婢女,她可是老太太身边最贴心的小婢女,知道老太太今日高兴,特意逗老太太开心呢。
  “锦承啊,这几年在外头过得如何?三婶见你比四年前更健壮了,看来你这是出师了!”小李氏捻着帕子含笑问道。
  宋锦承侧身对着小李氏的方向,笑道:“跟随师傅学艺四年,也算是小有所成。师傅见年关将至,特意准许我提前回来。”
  老太太喝了茶润喉,问道:“那你这次回来,还要出去?”
  宋锦承摇头,“明年秋天就得参加武举考试了,孙儿往后得在家里待上小半年呢!”
  老太太高兴的点点头,满意说道:“那就好!转眼三年一考的科举又到了,明年宋家得有好几个人去考试呢!”
  沈氏坐在老太太身边,笑问:“老太太怎的如此说?咱们家不是只有锦泽和锦承两个参加科举吗?难道还有其他人?”
  老太太看向秦氏,说道:“阿琦也要去参加武举选拔,前几日淮宥同我说过的。”老太太见秦氏一怔,脸上的笑容减少了一大半。“怎么,玉露你不知道此事?”
  秦氏眉心一蹙,却是笑着起身说道:“儿媳还不曾听说此事呢!不过既然是宥郎跟老太太您提过,想必是确有其事。这些日子县衙里公务堆积如山,宥郎许是不得空跟我说。”
  老太太面色不悦,板着脸说道:“这等大事他也不同你商量,就擅自做了决定。你也是的,不知道问问他!”
  秦氏低眉顺眼地答道:“儿媳知道了,等宥郎回来,儿媳会同他商量的。”
  老太太嗯了一声,“阿琦虽不是你亲生的,但是你对他也得多上心。我知道你不是个偏私的,你素来对三个孩子一视同仁,我也都看在眼里。但眼下几个孩子大了,得好好考虑他们将来的事。”
  秦氏态度诚恳的应下了。
  屋子里的人都对老太太的这番话习以为常,唯独宋酒不是。
  这个消息来得太过突然,令她一时间接受不过来。
  宋琦不是秦氏亲生的!
  手腕突然隐隐作痛,宋酒的面上起了一层细密的汗水。她死死的捏着手腕发痛的地方,咬牙忍着。
  按道理,她中了宋家的毒,手腕是不会作痛的。可是眼下她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痛意,而这种痛越来越剧烈,沿着手臂一阵一阵地袭击着她的心口。
  她觉得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来,小脸憋得通红,眼里也布满了血丝。
  忍冬察觉到她的不对劲,赶紧问道:“娘子,你这是怎的了?”
  一屋子的人顿时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这边。
  宋酒张嘴吸了几口气,却都堵在了喉咙那里不上不下。她的五官因着苦苦的挣扎而变得有些微的扭曲。
  所有人都怔怔地看着她的举动,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做。
  唯有宋玉恒两大步跑到宋酒身边,抬起手狠狠地在她的后背捶了几下。
  拳头砸在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那如雷的声音将众人的神思从九霄云外拉了回来。
  秦氏这才风一样地跑到宋酒身边,抖着声音问道:“九儿!九儿!你不要吓娘啊!”
  “咳咳咳……”
  像是有一颗果核卡在喉咙里,此刻被猛劲锤了出来,呼吸顿时通畅了。
  宋酒大口大口地吸着空气,眼里有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不是哭,而是眼睛瞪得太久,积蓄了太多的泪水。
  老太太的手紧紧的扣着罗汉床的边缘,半身已经站了起来。“阿姝怎样了?”
  宋玉恒抻着袖子替宋酒擦了面上的泪水,沉声道:“无事,许是被气噎着了。”
  秦氏见宋酒一直都是一副呆愣的模样,惊恐地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问道:“九儿,你说句话!”
  宋酒松开掐着左手手腕的手,那上边明显有几个带着血迹的月牙印记。她暗暗地将衣袖往下拉,遮住了。
  宋酒缓口气,说道:“娘,我没事。”
  秦氏这才松了一口气,方才的情况当真是将她吓傻了。若是玉姝有个三长两短,可教她怎么活?
  老太太也在遇夏的搀扶下坐了回去,面上仍有担心之色。“晚夕,晚些去将张大夫请过来,给阿姝瞧瞧!”
  于媪应下。
  经过宋酒方才的事情,众人缓过神后又继续说笑起来。
  唯独宋酒一人坐在椅子上,与这一切热闹的景象格格不入。
  她像是想起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想不起来,脑袋里一片混沌。就算宋琦不是秦氏亲生的,她也不该有如此过激的反应才对。
  她知道当初害死宋玉姝的人肯定和宋琦有关,只是她眼下没有证据。难道是死去的宋玉姝想给她一些暗示?是不是只要查出宋琦的身份,就能顺藤摸瓜找到他杀害宋玉姝的证据?
  宋锦承和诸位婶婶聊了一会儿,复又问老太太:“祖母,大哥今年可要回来?”
  “你祖父的家书还未到,过几日应该就能知道消息了。锦泽在国子监念书,明年也要参加科举,也不知今年能不能赶回来。”老太太说着,低低的叹了一声。
  宋锦泽是宋家的长子,是四房小李氏和宋怀珉之子。因为祖父是当朝的户部尚书,父亲又是户部的金部员外郎,才有资格进国子监念书。
  因着国子监每月都会有一次考试,用来分等级。这对国子监学生将来的官运有很大的影响,是以此事老太太也不能擅自做主让宋锦泽回来过年。
  宋家一门有四个官,若是下一辈的人个个都能涉足官场,那宋家的地位必定会扶摇直上。46


第五十五章 :根基不稳
  晚间,待所有人在静得堂用过昏食之后,老太太将沈氏和宋锦承留了下来。其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