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美人临安 >

第137章

美人临安-第137章

小说: 美人临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岁燕和岁华还跪在地上,膝盖下方还有不少茶杯的碎渣。小李氏挥手让她们起来,“将脂粉丢了,记得找个无人的地方处理干净。”
  岁燕胆大,道了声是,扯着岁华下去了。
  宋锦瑶起身,跑到软榻上去坐着。小李氏跟在她身后过去,伸出手指戳了戳她的脑门,“你这孩子,都是跟谁学的?满嘴的污言秽语,仔细叫你爹听见了,好打你一顿!”
  宋锦瑶哼了一声,白眼一翻。“切,我哪有爹?我爹早被狐狸精拐走了!”
  小李氏面部一僵,拧着眉骂道:“你再说一遍,仔细我给你动家法!”
  宋锦瑶浑不在意,冷哼道:“娘,这么多年你还在自欺欺人吗?是不是要等到爹一纸休书砸在你脸上,你才肯看清楚事实?”
  “啪!”
  小李氏一巴掌甩在宋锦瑶的脸上,呼吸沉重且急促。“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小不忍则乱大谋?你知不知道祸从口出?”
  宋锦瑶震惊地瞪着双眼,捂着被小李氏打的脸,高声吼道:“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忍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又怎么样?反而和爹形同陌路!而她呢?依旧是爹刻骨铭心的心头好!呵呵呵……哈哈哈哈……”
  小李氏震惊地看着宋锦瑶,像是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女儿一般。宋锦瑶之前是任性了些,还不至于像此刻这样乖张。
  她才多大的年纪,不过和宋玉姝同岁而已,都是二八年华,怎的看起来如此令人害怕?
  “锦瑶,这些事你都是听谁说的?”小李氏努力的安抚自己,千万不要动怒。
  宋锦瑶轻蔑一笑,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小李氏,说道:“自然是从你的嘴里听说的,娘!”
  这一声娘喊得小李氏浑身汗毛直立,她的心中从未如此害怕,感觉自己生的不是女儿,而是一个恶魔。
  小李氏颤巍巍地走出宋锦瑶的房间,兰秋和明秋见她面色刷白,赶紧扶着她回房歇息。
  四房这边闹得不欢而散,大房蒋氏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蒋氏用了狠劲,将那口脂捏得粉碎,一把丢在茶水中。只见原本清冽的茶水顿时化成一片红水,映出了蒋氏邪魅的面容。
  计荔和计雯两个心急如焚地站在门口,支着耳朵探听房里的动静。
  这时,宋妙柔带着婢女明琴和明香过来,问道:“计荔,母亲是怎的了?”
  计荔和计雯同时转身,给宋妙柔行礼。计荔不安的揉着双手,道:“娘子,夫人将自己关在房里也有一个时辰了,婢实在是担心……”
  宋妙柔提起裙角上了台阶,走到蒋氏的门前,柔声呼唤道:“娘,我是妙柔。”
  无人答应。
  宋妙柔又说道:“娘,有什么事情您跟我说说,不要闷在心里。计荔和计雯两个丫头实在担心得紧,你开开门好不好?”
  明琴和明香两个上来,问道:“娘子,要不我们将房门撞开?”
  宋妙柔摇头,“不可,你们先下去等着。说不定娘一会儿就会给我开门的。”
  明琴明香和计荔计雯四个乖乖的下阶去。
  果不其然,蒋氏这时候便将房门打开了。宋妙柔抬脚进门,很快又将房门关上了。
  蒋氏神情恹恹地问:“怎的跑我这里来了?老太太不是命于媪给你送胭脂水粉了么?你可喜欢?”
  宋妙柔笑着挽起蒋氏的手,道:“我就知道娘是在为此事烦心,特意过来瞧瞧。”
  宋妙柔看了一眼通红的茶水,就知道蒋氏又将老太太送的东西给毁了。
  蒋氏端起茶杯,将里边的红水全部泼在架子上的兰草盆里。“杏花胭脂被赏给宋玉姝的事情,你听说了?”
  宋妙柔点头,面上无波无澜。“是。不过娘也不该如此生气,往年赏给八妹妹的时候,你不也没说什么嘛!”
  蒋氏撇开宋妙柔的手,不忿地说道:“你懂什么,宋锦瑶是个没脑子。老太太往年将杏花胭脂赏给她,不过是看在李仙慧的面子上才如此做。如若不然,岂会轮到那个小妮子?”
  宋妙柔温和一笑,“娘在宋家待了这么多年,难道还不明白?”
  蒋氏一脸疑惑的看着宋妙柔。


第三十八章 :前朝后裔(加更)
  宋妙柔扶着蒋氏坐下,伸出柔软的十指替蒋氏捏着肩膀,她的力度拿捏得正好,蒋氏舒服得闭上双眼享受。
  “娘知道我为何喜欢读老子的《道德经》么?”宋妙柔柔柔的嗓音在蒋氏耳畔响起。
  蒋氏勾唇一笑,道:“娘怎么知道?娘又不像你秦婶婶是书香人家出身,哪里晓得道德经是什么?”
  宋妙柔听蒋氏这么一说,面上没有一丝一毫嫌弃的神色,反到认真的解释起来。
  “《道德经》里边有一句话,叫做‘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女儿从这里边学到了一样东西,就是不争。”
  蒋氏哼笑一声,像是在嘲笑宋妙柔的眼界小。“不争?娘若是不争,你今日哪有好日子过?娘若不争,你大娘岂不是每日都对你白眼相对?”
  宋妙柔笑了,清甜的声音很是醉人。“娘,你得听我把话说完。我说的不争,其实也是争。你想想,水利万物,不就是因为它不争吗?但是人们却丝毫离不开水,最后得利的还不是它?”
  蒋氏猛的睁眼,喜出望外。“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妙柔啊,你就该和琳姿一道去县学读书,待在家里是委屈了你。”
  宋妙柔盈盈一笑,“我不喜欢县学,里边都是些浊臭的男子,品性低下。还是待在家里看书最自在!”
  蒋氏一想,宋妙柔也到了要嫁人的年纪。别人家的女儿这个时候都嫁出去了,唯独宋家的娘子还待字闺中。
  不是无人上门提亲,而是老太太的心思不在这小小的永嘉。老太太谋的,是汴京的达官贵族。
  思及此,蒋氏拉宋妙柔坐下,问道:“妙柔喜欢什么样的男子,等到了汴京,娘一定给你物色物色!”
  宋妙柔红了脸,道:“娘净说些没用的话!祖母先前不是说了吗?祖父在京中已经给我们姐妹几个物色了人家,只等着年关一过,开春之后便去。”
  “老太太和老太爷给你指的婚事,你愿意?”蒋氏蹙着眉头问,她这个女儿最贴心,心思也灵巧,就怕嫁错了人家。
  宋妙柔点头,“祖父选的定是有官有爵的人家,不会像父亲一样天南海北地跑。”
  蒋氏闻言,神采暗了下去。宋妙柔说的不错,宋怀风常年经商,一年到头在家的日子掰着指头也能算得清楚。她深知独守空闺的苦楚,自然不希望女儿也像她一样。
  “既然你喜欢,娘也就放心了。只是你说的不争,娘真心学不来。娘和沈芙灵争了一辈子,不到最后,娘是不会不争的!”
  宋妙柔见蒋氏如此坚定,也打消了继续劝她的念头。
  静得堂
  老太太躺在安乐椅上,垂眸静思。遇夏和遇春各自蹲在两边,替她揉着手臂。
  于媪垂手站在一旁,不紧不慢地说道:“今儿送去的胭脂水粉,各院的夫人和娘子都收下了。”
  老太太懒懒地问道:“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于媪停顿了片刻,不知道该如何回老太太的话。
  老太太睁了一只眼睛瞧了于媪一眼,复又闭上。“有什么就说什么,难道你还打算瞒着我不成?”
  于媪诚惶诚恐地跪下,连道不敢。
  老太太不满地皱眉,加重了语气。“那就说!”
  “听底下的人回来禀报,汲雪楼那边……八娘子闹了一通脾气,还,还将四夫人气得躺在床上。”
  遇春和遇夏听着,大气也不敢出,镇定心神继续给老太太捏手臂。
  于媪抬眸望了老太太一眼,见老太太没有什么动作,又接着说道:“枫林居这边的蒋二娘也发了脾气,后来不知怎的又好了。相比汲雪楼那边,倒是安静许多。”
  老太太“嗯”了一声,问道:“芙灵和音音那边如何?”
  “大夫人和二夫人是笑着接过去的,婢去浮翠居的时候,九娘子正睡着,便交给采蓝了。”
  老太太不再问了,四房儿媳妇,她只问了三个。其实大李氏那边她也无需问,按大李氏的性子,定是会接过去好生放着。
  “晚夕你说,仙慧和三媳妇是亲戚,怎的三媳妇温顺,她却刁蛮任性呢?”老太太多年不叫大李氏的名字,一时也想不起了。
  三房在这个家里的存在感一向薄弱,若不是还有个宋琳姿撑着,老太太怕是要忘了自己还生过一个三儿子。
  于媪低眉顺眼地回老太太的话:“四夫人和三夫人虽是亲戚,但终究不是一家啊,三夫人好歹是前朝后裔。同样姓李,但姓李的未必就是前朝后裔。”
  老太太望着头上绚丽复杂的天花,笑道:“这天下如今是赵家的天下,但李家的人好歹也有几个享有亲王的封号。虽说只是个摆设,但说出去也好听不是?”
  于媪在心中一叹,大李氏可怜就可怜在这里。待人宽厚,温顺无害,却比不上小李氏的一个前朝后裔的身份。
  “对了,这几日淮宥可回来住?”老太太转过头来问于媪。
  于媪摇头,道:“自从上回打了七郎君之后,二老爷一直住在县衙里。”
  “像什么话?”老太太气得坐起身,安乐椅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他气我打他,也不至于抛下房里的妻子不管!音音好歹还来我这里替他求情,他倒好,一个人逍遥快活去了!”
  遇春遇夏两个赶紧替老太太顺气,“老太太息怒,许是二老爷县衙里有事忙不过来也说不定。”
  于媪亦是点头附和。
  老太太躺回安乐椅中,吩咐道:“派个人在门房守着,他若是回来了,立即带他来见我。”
  于媪连连道是。“老太太,汲雪楼那边,可要派人去请张大夫看看?”
  老太太摆手,“锦瑶性子叛逆,还不是老四和仙慧搅出来的?对了,小九回来这么久,可有问起过关于她的事情?”
  于媪想了想,摇头。“九娘子近日哪有功夫去管这些?她一回来就要学规矩,规矩学完了,又受了伤……当真是命途多舛。”
  老太太松了一口气,“没问起就好!还有阿盼那个孩子,不要去管他,以免让小九起疑心。”
  “婢省得,浮翠居那边婢也没有吩咐人暗中盯梢。近日去送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瞧见小郎君,许是待在房里。”
  老太太将手搭在额头上,闭着眼叹道:“小九出去一趟倒是懂事了不少,许是见得多了,也能谅解我当时的感受了。”
  “也许是的,婢瞧着这回九娘子回来,也没有仇视四夫人,想来是看开了。”


第三十九章 :磕头认错
  老太太下半晌还念着宋淮宥,哪知他今日黄昏时分就回来了。婢女领着他到静得堂的时候,天色已经黑尽。
  老太太刚用过昏食,几个婢女正无声的收拾碗筷。见宋淮宥进来,知道他要和老太太说话,便加快了速度。
  宋淮宥先是过来,在老太太跟前磕了头,垂首低眉唤了声:“母亲”。
  老太太也没叫他起来,他就这么一直跪着。
  屋里只听见碗筷碰撞时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就连呼吸声也是几不可闻。
  收拾碗筷的婢女很快就退出去了,屋里只留下于媪和遇春遇夏三个伺候。
  老太太手拨着桌上的一盏马骑灯,烛影摇晃,那灯笼纸上竟然映出了骑马打仗的景象。
  这种马骑灯时下很是新鲜,方形的灯笼里装上几个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