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庶子为尊 >

第34章

重生之庶子为尊-第34章

小说: 重生之庶子为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道题作诗,非一般诗,要藏头诗。”
  “水洗尘埃道未尝,甘于名利两相忘。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莺落的话才说完,现场便响起了李墨染的声音。
  “这哪里是藏头诗,我怎么听不出来。”
  “我也听不出来。”
  “好诗。”梁文生却大赞一声。目光惊喜的看着李墨染,“没想到小兄弟年纪虽小,文采却如此了得,佩服佩服。”
  “的确是好诗。”方净也意外的看着李墨染。
  “哪里好了?”方净的队友问。
  “首句首字水,来自该诗诗末最尾字浆之水部首,首句末字尝字体之甘拆字部分,亦成为第二句句首;余亦类推之。”方净回答。这首藏头,而是取自末字的部分,非整个字,的确是妙。
  大召国推文重武,领先于八国,不只是夸口。
  李墨染仅以一首诗,镇住了全场,方净的分析现场人都听到了,原以为只是来闹着玩的孩子,看样子是有备而来。
  “李之玉1分。接下来是对对子,例句: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声声笑语笑声声。”
  “茵茵绿草绿茵茵。”
  三人异口同声回答。
  现场的气氛,再一次被热闹了起来。通州文坛诗会成立至今,怕今天是最热闹的一次。三人虽是异口同声的回答了,但风头却在李墨染这,因为作诗的时候,他抢了头彩。
  “三组各加1分。第二对对子,例句: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胡。”
  李墨染噗嗤一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好句。”
  “对的真好啊。”
  李墨染向来自负,上辈子如此,这辈子更多了狂傲。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通州国子监的学生,资质都不错。眼前的梁文生和方净,该是这一届的佼佼者。
  出口成章,怕也是不在话下。
  梁文生发现,李墨染对的句子,句中气势,才华横溢,与一般人不同。与他相比,他们这些小雅诗句,倒是成了小家子气了。不知这位小少年,是哪里来的公子。
  从作诗对对子,到画画,再到下棋。
  李墨染一人挑了他们全部,且赢的十分华丽,高调,嚣张。
  他的画不是方净的山水风景,也不是梁文生的人物。而是国之山河图,以京城为中心,四周十二州以及诸侯的八郡。
  整个大召的山河,就在这里。
  终有一天,八郡会回到大召,削藩也势在必行。
  他下的棋,步步紧逼,却又防守严谨,棋场如战场,他的棋法融入了兵法。上辈子的李墨染,十五岁嫁于赵元崇,他恨少年壮志未酬,后被赵元贤利用,一生的才华更是没被世人知晓。但又偏偏,只有赵元崇懂他。
  这辈子重来一次,两世的才华锋芒,炫目耀眼。
  可惜……他只愿为一个人而活。
  吕管家的银子,稳稳的、妥妥的赚了。文坛诗会的所有人,惊讶傻愣的看着眼前的小少年。
  “敢问小公子今年贵庚?”莺落终于找到了自己声音。
  “虚岁十岁。”李墨染回答。
  十岁少年,惊世才华。
  李之玉,这人到底是谁?
  在众人还来不及回神的时候,李墨染已带着吕管家和陈子魏,离开了文坛诗会。“倒是比京城有趣的多了。”李世子伸出舌头,舔了舔唇,“我有些渴了。”
  京城有皇上和太子护着,是这位小爷的天下,谁敢跟他闹?当然不如外面玩的痛快。吕管家叹气,他家世子,被养的闷了。
  “前边有个茶楼,咱们坐下来去喝茶?”陈子魏问。
  李墨染摇头:“再好的茶,也比不上相国寺的莲子茶……我想吃那个。”他指了指一个小摊子上看起来透明的,一碗一碗装着的。
  “那是用藕磨成的粉泡出来的,再冰过之后,味道很好。”吕管家知道。
  三人过去,像小摊子的老板要了三碗。藕是自家种的藕,粉也是自己磨的,果然口感很好。而且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清热降火。李墨染第一次吃这种小吃,一连喝了三碗,还一口意犹未尽的感觉:“这藕粉买上一些,咱们回去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做。而且家里人平时也吃不到,多买一些。”
  “是。”
  从小摊子上离开,三人又兜兜转转了一圈。
  “少爷,那些人还跟着。”陈子魏有些烦了,想解决他们。而且跟踪的不止一派人,就这跟踪技术,太逊了。
  “由着他们,咱们回府吧。”
  李府在大召开国之后就没人住了,好说歹说也有两百年了。试问空了两百年的房子,还能住人吗?
  “吕管家,爷爷是不是搞错了地方?”李墨染寻到李府门口的时候,看到元宝、财宝、春夏秋冬四婢、章封、秦浩、张铁黎,全都站在外面。
  李府的门口挂着张府的牌匾,门庭看似富贵,这是怎么回事?
  “少爷。”看到李墨染回来,元宝等人松了一口气。
  “少爷,属下去打听过,此处乃是张姓人家的府,这张姓人家在本地极有财势。”秦浩回答。
  “吕管家,把地契拿出来,看看是不是这里?”难道找错了?
  “的确是这里没错,早年我随老国公打仗的时候,还经过这里,那时房子已经破旧,老国公回头还请了人来翻新过。”吕管家回答,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把地契拿出来,又重新看了一遍。
  “那眼前住着的人家, 又是怎么回事?”李墨染问。
  “这就不知道了。”吕管家疑惑。“可要向张姓人家问问?”
  “不。”李墨染摇头,“你们先找个客栈住下,吕管家和子魏随我去找县老爷,都说这县老爷是好官,咱们就去瞧瞧,他是怎么个好官。”
  “少爷考虑的周到。”
  县衙。
  “三位找本官说有要事,但不知是什么要紧的事情?”
  
  第3章  张姓人家
  
  李墨染等人走进大厅,看到坐在主位上的县官。李墨染微微一笑问:“大人可知城南18号的张宅?”
  梁楚细看这三人的气质,他本是读书人,官虽小,却是自己十年寒窗考出来的,他眼力更是好,这三人中,为首的小少年虽是素衣,但料子华贵,而且他从未见过这种衣料。这一看便是非富即贵的人家,但城内若有此等人家,他该熟悉的,所以这少年不是本地人。
  “自然知道,不知小公子问这个干什么?”梁楚谨慎的问。
  “既然大人知道,那便好办事了。城南18号乃是我家的祖宅,自太祖开国之后,我举家迁居京城,但今次我回来通州,却发现祖宅被占,挂着张府的牌匾,请问这是为何?”李墨染问。
  “这怎么可能?”梁楚大吃一惊。
  李墨染拿出地契:“大召律法规定,房屋买卖需本地县衙登记,再上报户部。户部上此处登记的乃是我李家的祖宅,请问大人,您在通州为官几年?这张姓人家,又是几时搬进去的?”
  “这……本官在通州为官八年,张家乃是六年前搬来的。是做生意的人家,出手非常大方,经常接济本地的穷苦百姓。本官记得八年前本官刚来的时候,那里的房子很老,一直空着。直到六年前,张家搬来,开始装修起了房子。”梁楚回答。
  “当时没有查过他们的地契吗?”李墨染问。
  “因为那是空着的房子,就像这位小公子说的,房子过户需要买主卖主一起来县衙登记,但只有张家一户,便办理不了过户的手续。但他们有拿出地契来让本官看过。”梁楚记得很清楚,张家拿出来的地契,他亲眼所见。
  “那么,你且去问张家,向谁买的房子。我李家从未卖过祖宅,户部有登记,大人如果处理不了这件事,我便直接派人把张家赶出去,或者去京城告,这于大人的前途有影响吧?”李墨染的语气软软的,但其中威胁的分量却是很足。
  梁楚也吃惊,这个小少年对国家的律法竟如此了解,到底是什么身份?而且他说话大胆,言谈之间又见傲慢,却不让人讨厌。梁楚实在不解。
  “父亲。”正当他为难的时候,梁文生回来了。见到李墨染在书房,有些意外,“父亲,李公子也在。”
  “文生认识这位小公子?”梁楚问。
  “今日在文坛诗会,是这位李公子夺的魁。”梁文生回答,“但不知李公子来我家所为何事?”
  “关于张家地契的事情。”梁楚把李墨染的来意说了一遍,“你怎么看?”
  “张家的地契买卖没有上报给官府,也没有上报到户部,那么他的地契买卖是不成立的,按照大召律法,大宅应该归还给李家。当然,前提是李家的地契是真的。”梁文生分析,“父亲,李公子的地契是真的吗?”
  梁楚把地契给他:“你自己看。”
  梁文生看了地契:“是真的。”
  “但当年我也看过张家给的地契。”
  “那么你能确定张家的地契是真的吗?”梁文生反问。
  “这……”梁楚不确定了。“那你说该怎么办?”
  “你去拜访一下张家,且把事情告诉他们家主,如果他们拿不出地契,那么宅子只能判给李家。”
  “我这就去。”梁楚刚打算走,又看到了李墨染,“李公子,到时候本官如何联系你?”
  “我住客栈,会在科举之后离开通州,但愿大人能在科举之前把案子审判好。”李墨染道。
  “什么,你是来参加科举的?敢问公子多大?”这孩子看上去,也就十来岁吧?梁楚意外。
  “虚岁十岁。”
  十岁的却是大召科举的最低年龄限制,但十岁的孩子来参加科举,闻所未闻啊。
  “不如请李公子暂且住在府上?”梁文生对李墨染很有好感,虽然这李公子年纪小,但文采横溢,且画和棋又十分精通,此等少年,即便年纪轻,他也有结交的意思。
  “这……”李墨染倒是意外,没想到梁文生会有此邀请,“我还有随从,不知府上可住的下?”
  “住得下,我单独腾出院子来,李公子请。”梁文生带路。
  通州贫富悬殊大,作为通州县衙,虽然不是富丽堂皇,但也肯定不是清水的官。
  梁文生带李墨染来到一个小院子:“我的院子在隔壁,随时欢迎李公子过来。”
  李墨染拱手道谢,又对着吕管家道:“把元宝他们去接进来吧。”
  “是。”
  过了一会儿,元宝等人到了。梁文生邀请李墨染的时候,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四个婢女、两个小厮、一个管家、五个侍卫。这可不是一般富贵人家的公子能带出来的下人。而且梁文生观察,这些下人都十分懂规矩,且重规矩。
  梁楚去拜访了张家。张家里面装修的非常富贵,张家可以说是整个通州的首富,因为经常接济穷人,所以在通州百姓的心里,有着善人之称。张家的当家是个青年男子,叫张甬承。因文采不俗,也常在文坛诗会里露面。
  “张少爷。”梁楚对张甬承非常客气。
  “梁大人这个点到访,怕是有事而来,请问何事?”张甬承问。他年轻英俊又富贵,为人谦和又善心,所以也颇得梁楚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