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庶子为尊 >

第145章

重生之庶子为尊-第145章

小说: 重生之庶子为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简单?恭王冷笑:“的确不简单。”
    让沈令言和端磊甘心效忠,又有林家和李家做后盾,日记雍王和平王的兵符已经上交,赵元崇的江山,坐的很稳了。
    可是,恭王知道,这一次,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了,就算自己不动手,皇上恐怕也怀疑到他,容不下他了。胜败就在这次,想到这里,恭王又把宇文霆恨死了,如果不是宇文霆坐不稳,动了他好不容易插进朝廷的人,这次岂会这么被动?
    养大的狗成了狼,只怪他有眼无珠。
    赵元浩在暗中,听着他们的谈话,心理已经被震撼的说不出什么。三年前宇文霆造反的幕后主使,竟然是父王,他最尊敬最敬佩的父王。
    不会的,赵元浩不相信,从小到大父王就告诉他要忠君爱国,可是现在他听到了什么?他听到了他的父王要造反,三年前宇文霆的造反并没有完美的落幕,宇文霆背后的人,竟然是他父王。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心灰意冷?不,心难过的没有知觉了。不仅如此,碌王在京城街头被谋杀的时候,谁都知道,可是从父王的只字片语里,赵元浩有个大胆的想法,杀死碌王的凶手,很有可能是他父王。
    杀亲弟,再叛国,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仅仅是因为先皇待他不公吗?赵元浩也觉得先皇对他父王不公平,他曾私下向父王说起过,但是他的父王是怎么说的?
    无官一身轻,当个闲散的王爷也是身在帝皇之家的福气,可现在呢?
    说一套做一套?
    赵元浩走出王府,十一月的京城还不冷,但是赵元浩却身体抖索,觉得吹过来的风阵阵刺骨。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第80章 恭王造反
    
    “王爷,但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再等下去,只会给狗皇帝等人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嗯。”恭王当然知道。
    “我们的人已经在城外,一共五万,随时可以行动。”
    五万的人员调动过来,可是不简单。从三年前宇文霆造反失败后,恭王就把这些人分批调遣进来了。五万人,整整调动了三年。
    因为年数比较长,所以并没有人发现,京城的人口已经多了五万。
    “朝廷目前在京城加上各方的散兵,一共才四万,我们的人员的确占了优势。”恭王起身,“我们如果拿下京城,迅速稳住情况,控制赵元崇,到时候雍王还算什么?”
    “王爷所言极是。”
    “传我命令,集合所有人,今晚攻城。”
    “诺。”
    此时,已是下半夜。
    禁卫军训练营。
    哨子声响起,警钟声敲响。
    召国京城,有三层围墙,每一层都有东南西北四门。最里面的一层是皇宫,皇宫大门有四处。皇宫外面是京城街道,住着京城百姓和皇宫贵族,而京城街道外,也有围墙。同样有四道城门,和皇宫的四道大门相对,守护这个城门的是京城府尹下的衙役。而这个城门外,便是京城的郊外,有禁卫军训练营的营地,守护最外城门的,就是三万禁卫军。
    禁卫军一旦被突破,第二道防守的县衙根本无力反击,也就意味着京城的沦陷。
    京城一旦沦陷,恭王可利用赵元崇之名,伪造圣旨,控制整个朝廷……召国。
    皇宫。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林太皇太后从睡眠中惊醒。
    禁卫军训练营的钟声响起,代表有人攻城。
    “奴才不知道,奴才这就去打听打听。”
    盘龙殿
    这个晚上赵元崇根本没有好好的睡过,先是雍王遇袭,眼下雍王的事情解决了,天都开始亮了,禁卫军训练营的警钟竟然响了。
    “皇上。”端礼快马加鞭,顾不得皇宫内院不得骑马,他直接策马到盘龙殿门口,飞身下马。未等通传,就闯进了殿内。
    众人见是端礼,半拦半让跟着进来了。
    不过到半途,还没进帝皇的寝宫,被风平挡下。
    “少将军。”风平一向只听帝皇的命令,没有帝皇的恩准,他不会让任何人进去。
    “何事如此慌张?”不等端礼回答,赵元崇已经推开寝宫的门。前一刻才睡下,下一刻又有人闯宫,赵元崇今日的心情当然不好。但就算不好,也非因为闯宫门的人。
    “皇上,城外有人攻城,老国公已带着三万禁卫军在防守。”端礼顾不得行礼,直接说出来意。
    什么?
    “对方多少人?”攻城?这个点攻城?赵元崇不用想,也知道是恭王。
    内卫找到了雍王,雍王也把恭王的话传了回来。赵元崇本不想在这个时候动恭王,毕竟一面之词不足为证据,没想到恭王竟然亲手把证据送上来了。
    “人数还不知道,微臣先来通报。”端礼道,“但是约莫估计,比我军要多。”
    “哦?”赵元崇只是挑眉。
    原本以为帝皇会紧张,却不料,他竟然什么反应也没有,再细看,嘴角勾起笑,似乎还很期待。
    “皇上?”莫不是紧张过头,傻了?端礼想。
    普天之下,也只有端礼敢如此想。
    “风平听旨。”
    “微臣在。”
    “率领五百精卫军,把恭王给朕围起来,听着,谁也不许离开。”
    “诺。”
    “于轻风听旨。”
    “微臣在。”
    “把两千精卫军交给端礼,前去助老国公一臂之力,其余五百你带上,跟朕走一趟郊外。”
    “诺。”
    “谢皇上。”
    “端礼。”
    “微臣在。”
    “去告诉老国公,就算我们的兵马再少,以一敌五都没有问题,让老国公支撑到朕回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遵旨。”
    李墨染在郊外有一个庄园,占地面积很大,是以章杰之亡母的名义买的。这个庄子一直交给章杰之父章封在打理。后来张甬承来了,对那个庄子也非常喜欢,就经常去那里常住。
    而今的这个庄子,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庄子了。
    李墨染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在庄子下开通了地下城。在他们知道朝廷有叛贼,他们在明而对方在暗的时候,就算着有一天,对方会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所以,李墨染早就准备了后路。
    朝廷的兵器,不能全部让对手知道。
    这个庄子叫重染山庄。
    重为两层意思,既为崇,也为重生。
    “皇上?”章封看到来人,吓了一跳,“草民参见皇上。”
    “这天还没亮,皇上怎么来了?”张甬承等人也是被禁卫军营的警钟声吵醒的,这一醒,就怎么也睡不着了。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总觉得今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却没想到,等来了当今皇上。
    “有敌军攻城。”赵元崇用五个字概括,“朕要的武器,现在有多少?”
    “连日加工,已有三百来件。”章封回答。
    “把那三百来件全部交给轻飞带走。尔等继续做,但不做武器,先做箭。”
    “诺。”
    赵元崇要的武器,便是当日小狼手中,被李墨染看中的连发弓。关于这个武器,只有这些亲信知道,就连朝廷都不知道,可见赵元崇把这件事藏的多深,也因此,给对方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有了连发弓,以一敌五,的确不是问题。
    “谁要攻城?”此等大事,张甬承也想留下光荣的一笔。
    “你的前任主子。”赵元崇回答。
    “什么?”张甬承吓了一跳,“找到组织的幕后主使了?是谁?”
    “朕的大王叔,恭王。”
    什么?张甬承的嘴巴,张大的可以塞下一个鸡蛋了。“他这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吗?”自家人打自家人,就为了一个皇位?
    “不,他是前朝的后裔。”
    什么?张甬承又是一惊讶,前朝后裔?妈呀,自己差点成了叛国贼。“那先皇不是戴了绿……”话到嘴边,发现十分不适合讲,张甬承赶忙合上。
    “他是先皇跟前朝公主的儿子。”赵元崇从来敢言,在他的眼里,皇室的对错,百姓也是有权评论的。
    否则皇室又如何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既然如此,他也是赵家子孙啊。”张甬承不明白。
    赵元崇微笑:“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如果你是他,也许也会这么想。”所以,没有对错和是非,自己选择的路,自己承担后果。
    城门口。
    东南西北四个门,不管是集中兵力,还是分开,在人数上,恭王永远占了优势,老国公这边的兵马,不足四万,但真正能打的,也就这么三万的人。
    而恭王那边有五万,个个能打。
    那些人跟一般的士兵不同,他们是恭王从不同地方收集的孤儿,然后被训练成死士,他们不怕死,只求温饱。
    当中,不只是召国人,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否则五万这么大数目,恭王又如何集中的起来?
    三年前宇文霆造反,已经损了恭王一半的兵力,而今还有这五万,如果三年前的宇文霆没有造反,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知道了。
    哪怕还是赵元崇赢,这场仗,也绝对不会轻松的。
    恭王营帐
    “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每一个城门都分散他们的兵力,而后我们把多数来的兵集中在一个城门上主攻,老国公就算兵法再厉害,但攻城跟打仗不同,拼的是人数和火力。”恭王虽然不是兵法的行家,但这么多年来,也看过不少。
    “诺。”
    “等等,本王去东门,老国公肯定会来东门会本王,你们带着剩下的人去北门。天马上就要亮了,本王想在第一缕曙光出现的时候,攻下城门。”
    城内。
    “国公爷,恭王出现了,在东门。”
    东门?
    “老夫去会会他,端礼带着五百精卫军去南门,郑晖年带着五百精卫军去西门,李修带着五百精卫军去北门,剩下的五百精卫军跟老夫留在东门,全面防守。记住,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如果集中兵力专攻一处,我们没有优势可言。所以,一旦发现他们有兵力集中在一起,马上信号弹通知。”
    “诺。”
    一共两千精卫军,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各五百,而三万禁卫军军则每个城门各五千,如此,还剩下一万禁卫军做支援。
    老国公戎马一生,在两军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攻城,最快的方法就是集中兵力专攻一个城门,但是又因为料不准对方会攻哪个城门,所以后备预留的兵马就非常的重要。
    恭王自以为聪明绝顶,所以就小看了每一个人。
    东城门上,老国公带着五千禁卫军、五百精卫军,和恭王带领的一万兵马对上了。
    五千五对一万,以一敌二,并不是没有胜率。
    “逆贼。”老国公骑在马背上,中气十足的骂道。
    “逆贼?”恭王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国公爷倒是说说看,赵家的江山是从唐家手中夺走的。当年,赵家可是唐家的臣民,说到逆贼,赵家才真正的是。”
    “那唐家的江山又是从何而来?”老国公问,“你的身上难道就没有赵家的血?”
    可惜的是,老国公的话,恭王根本听不进去。
    “这江山本来就是我们唐家的,当年父皇就应该把皇位传于本王,是他一意孤行,才有今日的血战,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的错。”是他的错,害的他母妃死不瞑目,是他的错,害得他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你冥顽不灵。”老国公无话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