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西顿时一片惶然。吴少诚胆战心惊之余,也深知皇帝已经是没了耐心,随时可能动武了。这要是在早几年前,他吴少诚大可以高枕无忧不慌不忙。可是现在,大唐朝廷已经是兵强马壮,强力追剿而来,淮西能不能抵挡得住,那就真是个大问题了。
吴少诚也是个心狠手辣的狠角色。关键时刻,死道友不死贫道,他把李抓起来一刀割了人头,送到了长安。并写了一封措辞委婉的书信,表示效忠于朝廷,绝不与奸人为伍。
李世民将李的人头传首京师,对吴少诚却是更加的不耻和愤怒。因为李所卷带地国财,吴少诚是一文也没有送回。想用一个没有价值了的李的人头,就保证他在淮西作威作福,这如意算盘也打得太响了!
九月二十一,秋风阵阵草败鹰飞。五万征西大军已经在长安城外集结完毕。鼓声震震,长角喧天。
承庆殿里,武琦云却在痛苦地哀号,她的孩儿就要出生了。
武元衡拜倒在殿外,一脸肃然。眼看着宫女宦官如流水般的穿梭在承庆殿里,他的心也揪紧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跟前出现了一双卷云龙靴。武元衡愕然的抬头看了一眼,慌忙道:“陛下!”
李世民让他站了起来,一手搭在了他的肩头,轻声说道:“别等了。将士们整装待发,再过半个时辰就是吉时。朕陪你出城,送你出征。”
“微臣领旨。”武元衡拜了一拜,神色担忧的说道,“陛下……德妃是不是,难产?”
李世民地脸皮抽动了一下,勉强挤出一丝笑来,拍拍武元衡的肩膀说道:“放心,不会有事的。朕已经把最好的几名御医都派过来了。朕已经下了旨,紧要关头,宁愿不要龙种,也要死保德妃。”
“陛下!”武元衡突然双膝拜下,就在地上磕起头来。一向平静的脸上,已是眼泪横流。
“唉,快起来。你这是干什么?”李世民连忙将他拉了起来,轻吁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兄妹二人,从朕于患难之交。这个时候,朕宁愿失去一个皇子,也不能失去你们当中地任何一人。你这次出征在外,也是难免凶险。你要答应朕,无论如何都要安然归来。今后的几十年,你都是朕最重要地左膀右臂。朕是离不开你的呀!”
“微臣……遵旨!”武元衡慨然一拜,颇有几分悲壮。
“摆驾,出城。”李世民大声下令。金吾卫将士迅速集结,龙辇也拉了出来。
“伯苍,和朕同乘龙辇出城吧!”李世民拉着武元衡的手,就要上车。武元衡却是用力一把甩脱了皇帝的手,惶然的跪倒在地:“微臣且敢!”
“唉快来!”李世民不顾他反对,又用力的拉了一把。武元衡被拉了一个趔趄,颇有几分狼狈的被拉上了龙辇。
皇帝的车驾,在皇城、长安城里招摇而过。整个皇城里的官员和城中的百姓,都看到了武元衡与皇帝同乘一车,共出皇城的一幕。
皇帝信赖武元衡,这几乎已经是天下共知的事情。可是,这次居然让他同乘龙辇、送他出征,这份恩荣可就少见了。要追朔这样的例子,还是上两代皇帝代宗时,皇帝曾赐布衣宰相李泌同乘过龙辇。
皇帝的天恩宠幸,让武元衡心惊肉跳,内心十分的不安。他心中暗自道:树欲静,而风不止……看来,我是没有选择了。
这是皇帝登基之后,第一次主持出征仪式。祭拜过皇家先祖与天地鬼神之后,李世民将象征皇赐权威的斧铖交给了武元衡
“从此以往,上至于天,将军制之!”
“从此以往,下至于泉,将军制之。”
武元衡听到皇帝说出这些约定俗成的誓词的时候,怎么听怎么感觉,这个中另有深意。
第三卷 九鼎 第356章 帝王心术(一)
武元衡所率领的征西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拔了。初生乳虎李,率领一队轻骑在前开道,威武不凡。中军是高固率领的一万名大唐精锐飞龙骑。武元衡一席白衣,乘坐一架仕大夫车辇走在队中,尤为醒目。他毕竟不是武夫,也没有明确的将军封号。穿一身朝服走在军队里总会有些不相宜,于是索性穿上了习惯的白衣。就是这一袭白衣,成了征西大军中的一个亮点。将士们口耳相传,开始尊称武元衡为白衣儒帅。房慈和徐战两员小将则是浑身剑甲,装备得严严实实。十五六岁的年纪,已经长得虎背熊腰,颇有几分威风。
李世民和诸多朝臣,一直目送征西大军消失在了视线里,才调转车驾回长安。正在这时,李世民心中也想起了一件万分紧要的事情,当即火急火燎的朝皇城里赶去。
武琦云,正在难产呢!
刚到宫门,就听到太极宫钟鼓楼上敲响了晨钟。李世民心中一喜:生了!
皇宫内苑监大总管俱文珍,连滚带爬的从承庆殿里跑了出来,嘴里大声嚷着:“生了、生了!天佑大唐、陛下万福!是个皇子啊!”宫女宦官们都大喜过望拍额相庆,从旁伺候的御医、稳婆也是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皇子的顺利出世,说得好听是大唐之幸、皇帝之幸;说得直白一点,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这些人的人头,都难保。
李世民的车驾飞速到达承庆殿前,正好撞见出来报喜的俱文珍。俱文珍激动得忘乎所以,迎着皇帝的车驾就拜倒下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德妃娘娘为陛下添了个皇子啊!”
李世民也是大喜过望,急忙从车上跳了下来,一把拧起俱文珍:“母子可曾平安?”
“平安、平安!”俱文珍激动得直哆嗦,“虽然有点难产。但最终母子都是平安。御医们正在为德妃娘娘医治,二皇子也料理妥当了,只等陛下去抱“好、好!”李世民一把扔开俱文珍,大步就朝承庆殿跑去。这个时候,他恍然忘记了自己是什么皇帝,而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一个得了儿子的男人。
承庆殿前。皇帝被挡住了。几个老御医跪地哀求:“陛下……德妃新近分娩,多有血污。房中不吉,陛下万金之躯不宜入内。而且德妃与皇子现在都异常虚弱,不能见风,因此……”
“好。朕不进产房。你们把皇子抱来,让朕抱一抱啊!”李世民连声喝斥,声音极大。老御医们拗不过皇帝,只得应允。在产房旁边的一间房间里,李世民终于抱上了自己地二子。很胖很白的一个小子。哭声极大。正在这时,贵妃、淑妃与贤妃都赶了来,给皇帝贺喜。众人一起说道:“陛下。快给二皇子取个名字吧!”
“好,取名字、取名字……”李世民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了,连连摸着额头想了半天,突然心头一亮,说道,“二皇子出生的时候,朕正好要收复淮西。他舅舅也率军离开了长安去了淮西,临走时忧心忡忡生怕他和母亲出事。最后还是没能最早见上他一面。不如,就叫他李淮吧。”
“李淮、李淮,真是好名字呀!”众妃一起称赞。李世民也是乐得呵呵直笑。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忙叫墨衣和郭秋月进去看一看刚刚生产了的武琦云,也好出来报个平安。二女进去探望了一下。回报说德妃虽然虚弱,但好在平安。只是想抱孩子。李世民便叫墨衣把孩子抱了进去,自己则是来到了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恭贺。
高兴之余,李世民也没忘了正事。按照自己登基后定下的规矩,未成年的皇子只封郡王。于是,将二子李淮封为昭应郡王,等满月时再行封授之礼。群臣自然也是跟着一起欢喜,恭喜皇室又添龙脉,大唐香火旺盛。
隔了一天,李世民才见到了武琦云。经难产折磨了一阵,武琦云现在异常地虚弱,脸色十分苍白。李世民陪了她半天,还亲自为她喂食粥汤。难得安静的和亲人相处了半天,李世民抛开了许多的俗务,仔细琢磨着几件重要的事情。寻思了许久,他才算是想了个通透。
第二天,李世民专程将陆贽与马燧叫到了武德殿御书房。屏退了宫女和宦官,只剩下三人在场。
“敬舆、洵美。朕今日特意唤你们前来,是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们商议。”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说道,“你们两个,一定要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忌。”
陆贽和马燧对视一眼各自一愣,拱手拜道:“微臣遵旨。”
“是这么几件事情。”李世民说道,“三省之中,门下省与尚书省,目前都不错,朕很满意。唯独中书省,自从李勉过世之后,就缺个顶梁大柱。孔巢父与姜公辅分任中书侍郎,虽然各有儒雅贤良之名,但实际的办事能力还是有些欠缺。中书省,是朕的钦属智囊,除了出谋划策还要任人举贤。可是现在,中书省的办事能力,并不是太让朕满意。朕打算提拔一些人进中书省来,提高一下中书省的办事能力。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合适地人选?”
陆贽和马燧各自心中一惊,同时想道:皇帝怎么让我们来举荐人进中书省了?中书省可是离皇帝最近的僚属,那意思不就是……让我们提拔人走到皇帝身边?这是何用意?
李世民眼神淡淡的看了二人一眼,说道:“别想太多,举贤荐能是每一个臣子地本份。朕,也会任人唯贤。进中书省的人,最好是忠直廉洁,奉公耿直之人。这样,朕才能听到最公正的谏言。”
陆贽想了一想,说道:“陛下可曾记得,去年曾封了一个叫裴度的人,担任华阴县县令?”
“嗯。记得。”李世民说道,“朕也曾向吏部问过他的消息,据说裴度在华阴县干得还不错。”
“非但是不错,而且是异常的出色。”陆贽说道,“裴度年仅二十四五岁,微臣也想不透,他为何如此年纪。就有一身治世济民的本事。他上任之后,严明律法拘捕盗贼,劝课农桑勤政抚民。陛下推行一系列革新时,京畿地其他几个县,都屡有动乱发生。唯独华阴县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现在,华阴县内已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农桑整齐六畜兴旺。短短地一年两时间,裴度就能干出这样的成绩,堪称奇迹!而且此人微臣也曾私下有过一些交情。的确是才情横溢有着真才实学,一腔抱国之志令人感佩。陛下如若不信,可以就到华阴县去走走。听一听那里的百姓。是如何称赞这位奉公勤政的县令大人。”
“你陆敬舆说地话,朕还有不信地理由吗?”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朕,可是很少听你这么夸奖一个人。看来,裴度地确是一个人才,留在华阴县当个县令,的确是屈才了。他应该有更好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朕打算让他进入中书省。当个中书舍人。你们以为如何?”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专门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掌管诏诰和玉玺,就相当于皇帝地私人秘书,是离皇帝最近的大臣之一。
陆贽微微惊讶。但也没有发表不同意见,拱手拜道:“以裴度之才。足以胜任此职。”心中却道:孔巢父、姜公辅都老了,还能在中书省干几年?皇帝这时候将裴度提进中书省,大有栽培提携的用意。
“那裴度的事情,就这么办了。”李世民轻描淡写的说道,“另外一件事情,你们也要给朕出出主意。武元衡带兵出征了。打淮西,不管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少得一年,多则三年五载回不来。就算是打下淮西了,武元衡也要在淮西留很长地一段时间善后,料理民生。朝廷上吏部尚书一职就这么空缺着,可不是个好事。朕打算提个人上来接替武元衡,掌管吏部。而且这个人,最好是吏部的旧员,熟悉吏部的工作,本身能力也不差。你们说说,谁合适呢?”
陆贽和马燧这下就纳闷了:这武元衡可是你地嫡系,他空缺出来的职务,应该由你自己钦点人物才是。为什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