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6039-一代名士张伯驹:文化高原上的奇峰(选载) >

第16章

6039-一代名士张伯驹:文化高原上的奇峰(选载)-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救出张公子一事,请她赴约。    
    潘素对其人不无提防,但是为了不放过营救夫君可能早日归来的任何一线希望,便如约赴宴。那位大亨和他的几位朋友连连举杯,喝得已有三分醉意。这个说:“潘女士风韵犹存,少妇要比少女更具魅力!”那个说:“潘女士一代绝色,今日目睹芳容,真是三生有幸啊!”那位大亨的一双狡黠眼睛贪婪地盯着潘素,涎皮赖脸地说:“潘女士,我真的爱你呀,我想你想得已经神魂颠倒啦,常常是茶不饮,饭不思,夜不眠啊!你只要答应……张公子的事全包在我身上了,要多少赎款我拿多少,你看如何?”席间的几位无赖之徒,活像几条哈巴狗,随声附和。    
    潘素见此情景,气愤不已,强压怒火,缓缓地起身,淡淡地说了一句:“恕我身体欠佳,不能奉陪,谢谢诸位。”起身告辞而去。    
    回到家中,她一头扎进卧室的床上,痛苦万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位年仅27岁的女子,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白天她要振作精神,照顾安慰年迈多病的婆母。每至夜里,心如刀割,毫无睡意,情思不尽,忧思绵绵。她同他笔墨结情,情深意长,婚后吟诗作画,相敬如宾;她羡慕他才华横溢,更崇尚他那满腔爱国之情。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虽然是第四位夫人,但是彼此志趣相投,心心相印。自从结婚后,几乎是寸步不离,形影相随……而如今,他生死未卜。朦胧中,她似乎看见一个恶魔要从她手中夺去她最亲爱的丈夫。她忽地一下坐起来,泪水扑簌而流,急呼道:“你不能扔下我啊,我离不开你,豁出命,我也要搭救你!”    
    为了照顾好婆母,为了搭救夫君,潘素忍痛变卖自己的首饰。她将一对马鞍翠戒指,一只翡翠大戒指,两个金锁片,三条金链子,金镯子等售出,换了70两黄金。    
    她到处奔波,求亲托友,打听消息。开始一段时间,还可以不断地得到夫君的一些情况,后来就什么消息也打听不到了。莫非是他发生了意外?她不愿意也不敢再想下去。她痛苦不堪。


《一代名士张伯驹》 第三部分《一代名士张伯驹》 春申劫难伉俪情深(2)

    一天傍晚,家中突然闯进两个不速之客,言称是为了她丈夫的事,要她马上跟着走一趟。潘素一听,有如千斤重石压在心头。她感到似乎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此时,她已经顾不了许多,便急忙跟着来人出去。    
    他们乘坐的小车,飞一样驶出了繁华喧闹的市区,沿途的景物在变化,变幻莫测的晚霞倒映在黄浦江面上,古老的石板马路,栉比鳞次的楼房,都随着夜幕降临而消失,她的一颗心也黯然神伤。车越是快速行驶,心越是紧缩成一团。忽然,打了一个寒噤。她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就是刀山火海也要闯,为了丈夫,即便是死也无憾。但是,她又有些后悔,没有来得及把家藏珍宝委托给一位可靠之人,也没有来得及向婆母打个招呼和留嘱不在身边的女儿。张伯驹与潘素婚后生一女儿,名传■,极聪敏乖巧,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一直托人照料,不在父母身边。小车嘎然而止,那两个人下了车,随后也让她下来。她理了理头发,整理了一下衣服,便从车中走了下来。    
    其中的一个,将已备好的的笔纸递给潘素,命她写上“我现在很好,潘素,×年×月×日”,当即便又抢了过去。    
    天色灰蒙蒙的,一切都笼罩在沉沉的暮霭之中,周围一片寂静。一声喇叭长鸣,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她发现远处驶来一辆吉普车,隐约看见车在不远处停下来,从车上跳下来两个人,直向她这里走了过来,100米——50米——30米。其中带潘素的一个人疾跑过去,耳语几句,还递给来人点什么东西,便分头折身返回。带她的两个人注视着,便催她上车,又把她送回家中。    
    潘素虽然安然无事,但心情更为沉重,她百思不解其中的隐情。    
    朋友们也帮助分析,觉得事情已很危急。有的劝潘素,赶紧把国宝变卖一些,赎出伯驹,不然太危险了。潘素何尝不想尽早救出身陷囹圄的丈夫?“卖掉字画”,这念头在她脑子里闪过多少遍了,可是字画凝结着丈夫的全部心血。她一想到丈夫视文物比生命还珍贵,若变卖字画,一旦流失国外,即便丈夫得救了,也将心如枯槁,虽生犹死,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何况丈夫也绝不会允许。她,一位弱小的女子,一手托着丈夫的性命,一手托着国宝,哪只手都不敢轻易放下,她用尽全身力气,高高地擎着双手……    
    黄浦江边,张伯驹被关在一条深巷末端的一间小房子里,几乎与世人隔绝。他无从知晓家人的任何消息,心中痛苦万端。他无比思念老母、幼女和爱妻,尤其是他与潘素情丝缠绵,相依为命。自从潘素像“女神”一样降临到他的身边,他的生活色彩缤纷,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他倾家荡产收藏国宝,家中无一人不骂他“败家子”,唯独慧素常常投去支持和赞许的目光。从她的目光里,他获得了无限的安慰和力量。    
    时值中秋,他仰望天空皎洁的圆月,更加思念爱妻,胸底涌动着感情的波涛,他提笔写下《菩萨蛮·中秋寄慧素》一阕:    
    怕听说是团圆节,良宵可奈人离别。对月总低头,举头生客愁。清辉今夜共,砧杵秋闺梦。一片白如银,偏多照泪痕。    
    一天早上。看守给他送来早餐,他不吃;午餐,他不进;晚餐,他仍然不吃。一连4天,他不吃不喝,病倒了,这下可吓坏了伪师长。    
    伪师长命人给他灌牛奶和水,都失败了。他只好亲临关押室,探询原因。    
    原来,张伯驹在4天之前,梦见他的慧素已被人逼死,一口红棺木置放在家门前,送葬之人人来人往,慧素特托梦于他。他醒来后,便不吃不喝,以死抗拒。为了使张伯驹能够相信慧素没有死,又不便使他们夫妇相见,于是,就演出了上面这出戏,秘密地把潘素带来,让张伯驹看一眼,但不让潘素看见张伯驹。    
    张伯驹见到了夫人,得到夫人的手迹,稍感欣慰,绝食终止了。就在这一日的夜里,冥冥之中,他入睡了,啊!他悄悄地回到了家中,夫人正向隅而泣,他蹑手蹑脚地转到夫人身边,瞧着这位泪美人,轻声喊道:“慧素是我回来了!”猛然间,他惊醒了,原来是在梦中。他十分懊丧,又是一场空欢喜!    
    他感情的波澜此起彼伏,诵出了一阕《梦还家》(自度曲。难中卧病,见桂花一枝,始知深秋,感赋寄慧素。):    
    无人院宇,静阴阴,玉露湿珠树。井梧初黄,庭莎犹绿,乱虫自诉。凉宵剪烛瑶窗,记与伊人对语。而今只影飘流,念故园,在何处?想他两地两心同。比断雁离鸳,哀鸣浅渚。    
    近时但觉衣单,问秋深几许?病中乍见一枝花,不知是泪是雨。昨夜梦里欢娱,恨醒来,却无据。谁知万绪千思,那不眠更苦。又离家渐久还遥,梦也不如不做。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转瞬已到了初冬。伯驹与潘素,天各一方,两地煎熬,度日如年。    
    伪师长为了避免张伯驹再生意外,最后落得人财两空,辗转将潘素写给丈夫的一封信差看守置于张伯驹床头。伯驹如获至宝,反复诵读,并向看守提出,将他的一阕词转给夫人。


《一代名士张伯驹》 第三部分《一代名士张伯驹》 春申劫难伉俪情深(3)

    词名《虞美人》(十一月下旬,雪,接慧素信,词以寄之。)    
    野梅做蕊残冬近,归去无音信。北风摇梦客思家,又见雪花飘落似杨花。乡书昨日传鱼素,多少伤心语。枕头斜依到天明,一夜烛灰成泪泪成冰。    
    一天,潘素突然接到一封信,她急忙打开,映入眼帘的是:    
    张伯驹在此已近8个月之久,他的一切情况正常,望夫人见谅。    
    从即日起,7天之内,如果不拿40条黄金赎身,请做好收尸准备,届时张君棺木将放置你家门前。    
    1941年×月×日    
    潘素的头轰的一声像炸开了一样,顿时神志恍惚,泪如泉涌。但是,她很快止住了泪水。她清醒地意识到丈夫已危在旦夕。她有些奋不顾身了。一位27岁的少妇,只身奔走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向亲朋故友告贷求借。可是,在那种动荡的时局下,有谁能立即筹措出这么大一笔钱?何况,很多人都认为,即使是凑足了钱,也不一定能领回人来。    
    潘素不灰心,疲于奔命,走了一家又一户,接连奔波了两天,竟毫无进展。回到家里,不仅仅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更难以忍受的是内心的痛苦、焦急……    
    第三天清晨,张伯驹故友孙君刚从外地返回,非常关心此事,特来访。潘素把营救丈夫的详情述说了一遍。孙君听罢,着实为潘素对丈夫的痴情和爱护文物的精神所感动,决意慷慨解囊,当即表示愿借20根金条。这位孙君即当年促使张先生和潘小姐识荆的那位长者。    
    潘素又几次跑银行,幸亏上海盐业银行萧彦和凑10根金条,河南朋友牛敬亭凑10根金条。到了第四天,终于凑足了赎身款。    
    可是,金条送给谁呢?那只是一封没有落款的匿名信,如果上了当将是人财两空!    
    为了寻找可靠的中间人,霞飞路(今淮海路)、南京路、黄浦江畔,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经过一番周折,中间人终于和对方取得了联系,并且商定了交钱与交人的方案。    
    第七天下午3时,上海国际饭店。潘素和陪同她的一位朋友,还有“押头”,在四楼的一个房间等候接人。潘素托张家的一位叔父,在同一时间的另一地点交付金条。    
    3时15分——25分——已经超过规定时间半小时,还不见踪影。潘素急切,焦躁,坐立不安。她一会儿出现在楼梯口,一会儿站在窗前向下俯瞰。直到3时50分,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才见两个人护着张伯驹,急急忙忙走上楼来。当潘素已真切地看清确是自己的丈夫归来时,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脸色蜡黄,她的身体向后闪了个趔趄,昏厥过去……    
    伯驹轻轻地托起爱妻,抱在怀里,凝视着这张蜡黄、憔悴的脸庞,心都快破碎了……    
    张伯驹平安归来,闻讯赶来祝贺的朋友济济一堂,举杯庆贺。席间,大家无不交口称赞潘夫人侠肝义胆、忠贞不二的品质!伯驹深情地望着夫人,长长的睫毛下,两汪晶莹的秋水,仿佛朗日艳照下的两座深潭,岂止是美丽动人,更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意蕴。他深沉地说道:“古人云,‘从行赴难有贤妻’啊!我这次遭劫难,幸有夫人全力营救,才安然归来。”这时潘素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丈夫,她那清澈宁静的双眸中荡起了欣慰的笑意。俩人同时举杯,一饮而尽。老画家陶心如雅兴正浓,当场泼墨作画,盛赞潘素。大家聚拢过来,陶老笔下:茫茫江面,一叶孤舟,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只身伫立船头,不畏浪高涛险,昂然挺立。这是何等从容的气概!    
    黄浦江水,涛涛东流。张伯驹春申劫难,伉俪情深的佳话在上海、北平的朋友中间流传,这对夫妇之间的情谊与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